第126章 田豐出謀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渭河秋半,弩弦重開。
雖然大漢朝廷威望盡失,但天下諸侯依舊在關注著長安的動向。
鄴城,前將軍府。
袁紹將他麾下謀士逄紀、審配、許攸、辛評等人召集來議事。
“諸位,斥候送來消息,呂布率軍攻打函穀關張濟,其部將宋憲魏續,與藍田駐軍攻打青泥隘口的張繡,而在右扶風,徐榮、胡軫和段煨也打了起來,現在關中地區可是一片混亂啊!”袁紹說道。
這些消息,許攸等人已經知道了。
而且不光是冀州,其他各州,都收到了信息。
“主公,此乃天賜良機啊!”許攸立刻站了起來,捋了捋他的山羊胡須,“屬下早就說過,董卓一死,涼州的那些兵馬群龍無首,遲早會亂起來,主公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殘局,如此就能控製整個朝堂,俯視天下!”
“屬下讚同子遠之策,隻要主公打出勤王的旗號,揮軍入關,朝中眾臣,皆會相迎,正如當年討伐董卓一般,呂布何德何能,怎可任大將軍之職?隻有主公就任了大將軍,便可奉天子以討不臣!”逄紀非常支持許攸。
“仲治以為如何?”袁紹非常心動,不過他習慣性的,廣開言路,不偏聽偏信,於是問辛評。
“主公,子遠之言有理,這些年來朝堂先後被董卓、呂布等西涼武夫把持,致使朝綱淩遲,隻有像主公這樣德高望重之人,才可成為重臣。隻是屬下擔心,主公若是起兵,呂布、張濟會止刀兵,堅守函穀關,我們恐怕很難將其攻破!”
“仲治之言亦有道理!”袁紹點了點頭,“正南(審配的字),你意如何?”
“屬下以為,此時出兵,時機不好!”審配搖了搖頭,“冀州周圍強敵環伺,我們雖然有十萬兵馬,也有曹操這樣的盟友,可青州、幽州、並州有二十多萬兵馬,箕關被鎮北軍占領,司州的兵馬也不可輕動!”
袁紹聽完之後,眉頭緊鎖,他若要起兵,必須速戰速決。
隻要能夠破了函穀關,長安的問題,可以迅速解決。
假如能夠將朝堂掌控到手中,那就不用再擔心冀州,大不了將天子強行遷往鄴城,難道公孫續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攻打天子?
那可是公然造反!
大漢雖名存實亡,可你若敢第一個跳出來公然造反,必會成為眾矢之的!
可一旦在函穀關陷入苦戰,那公孫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許攸、逄紀、審配、辛評等人在一起爭論,但卻沒有一個合理的策略。
袁紹這時想起了田豐、沮授。
尤其是田豐,雖然這家夥說話讓自己非常討厭,有時甚至想殺了這不開眼的家夥,但不得不承認,田豐的確腹有良謀。
假如在鄴城,應該能給自己一個好辦法。
“稟報將軍,田豐求見!”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袁紹正在想田豐,田豐結果就出現了,這讓他心情大好,莫非這是上天注定,自己所謀之事可成?
“主公,中山如此要地,元皓怎可私自離開?”許攸眉頭微皺,輕聲說道。
“有顏良文醜在,中山無憂,子遠不必擔心!”袁紹臉上全是笑容,“讓元皓速來議事!”
“諾!”
不一會兒,田豐來到了大廳。
“參見主公!”
“元皓不必多禮,看座!”
落座之後,田豐直接問道:“主公可是正在商議是否出兵長安之事?”
“正是!”袁紹點了點頭,“本將軍欲出兵長安勤王,卻擔心函穀關難以迅速攻破,而公孫續對冀州虎視眈眈,故而很難下定決心,不知元皓有何良策?”
“勤王乃大事,當迅速出兵!”田豐的語氣非常肯定。
“不知元皓準備動用何處兵馬?又出兵幾何?”審配問道。
“南陽兵馬,三萬即可!”
“三萬?”大廳中的所有人,包括袁紹都非常不解。
“出動南陽三萬兵馬,對冀州、司州,甚至是南陽都沒有任何影響,可這三萬兵馬入得了長安嗎?就算進入長安,又能如何?”逄紀的語氣非常輕蔑。
“從南陽出兵,由武關道入長安!”
“張繡有兩萬兵馬駐紮在青泥隘口,三萬兵馬過得去嗎?”逄紀問道,“雖然呂布的部將宋憲、魏續正在與張繡交戰,可主公的兵馬若是到了,他們肯定會一致對抗!”
“主公,破函穀關易如反掌!”
聽了田豐這句話,逄紀張了張口,沒有反駁。
許攸、審配、辛評三人也沒有說話。
田豐是河北大才,人家絕不可能信口開河,盡管他們覺得這句話就像信口開河。
可萬一人家真的有妙計呢?
現在反駁,豈不是自取其辱?
假如郭圖在,那就不一樣了?
“元皓,你有何妙計,速速道來!”袁紹急切的問道。
“主公,自從董卓死後,張濟便派張繡率領一隊兵馬,駐紮在青泥隘口。徐榮、胡軫、段煨無論做什麽,張濟都沒有參與,也未向朝廷討要過任何利益,何也?”
“元皓是說,張濟並不打算與董卓殘餘為伍,想要找一明主?”袁紹有些明白。
“主公英明,張濟就是這樣的想法,而他心目中的明主,就是有能力,也有膽識能夠掌控朝廷,號令天下,以討不臣,而他也可建功立業!”
“主公,元皓言之有理,隻要主公率軍一到,張繡自然會歸降,而那時,函穀關豈不不費一兵一卒,便到了主公手裏!”辛評想明白了田豐之計,高興的說道。
“主公,屬下讚同元皓之策,從南陽出兵,過武關,殺向長安!”
“好!”袁紹非常高興,立刻下了幾道命令。
閻良文醜繼續鎮守在中山,沮授、眭元進、韓莒子鎮守在平原,辛評、審配鎮守鄴城,王匡、韓猛、淳於瓊鎮守河內。
袁紹將親自率軍從南陽出發,以田豐、許攸、逄紀為軍師,麴義、橋蕤為先鋒,張合、高覽為大將,南陽太守袁熙負責調配兵甲器械及糧草。
一個月之後,大軍開拔。
命令一下,整個冀州、司州、南陽全都行動起來,兵馬、將領開始調動,官道上人來人往,大戰的氣息越來越濃。
雖然大漢朝廷威望盡失,但天下諸侯依舊在關注著長安的動向。
鄴城,前將軍府。
袁紹將他麾下謀士逄紀、審配、許攸、辛評等人召集來議事。
“諸位,斥候送來消息,呂布率軍攻打函穀關張濟,其部將宋憲魏續,與藍田駐軍攻打青泥隘口的張繡,而在右扶風,徐榮、胡軫和段煨也打了起來,現在關中地區可是一片混亂啊!”袁紹說道。
這些消息,許攸等人已經知道了。
而且不光是冀州,其他各州,都收到了信息。
“主公,此乃天賜良機啊!”許攸立刻站了起來,捋了捋他的山羊胡須,“屬下早就說過,董卓一死,涼州的那些兵馬群龍無首,遲早會亂起來,主公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殘局,如此就能控製整個朝堂,俯視天下!”
“屬下讚同子遠之策,隻要主公打出勤王的旗號,揮軍入關,朝中眾臣,皆會相迎,正如當年討伐董卓一般,呂布何德何能,怎可任大將軍之職?隻有主公就任了大將軍,便可奉天子以討不臣!”逄紀非常支持許攸。
“仲治以為如何?”袁紹非常心動,不過他習慣性的,廣開言路,不偏聽偏信,於是問辛評。
“主公,子遠之言有理,這些年來朝堂先後被董卓、呂布等西涼武夫把持,致使朝綱淩遲,隻有像主公這樣德高望重之人,才可成為重臣。隻是屬下擔心,主公若是起兵,呂布、張濟會止刀兵,堅守函穀關,我們恐怕很難將其攻破!”
“仲治之言亦有道理!”袁紹點了點頭,“正南(審配的字),你意如何?”
“屬下以為,此時出兵,時機不好!”審配搖了搖頭,“冀州周圍強敵環伺,我們雖然有十萬兵馬,也有曹操這樣的盟友,可青州、幽州、並州有二十多萬兵馬,箕關被鎮北軍占領,司州的兵馬也不可輕動!”
袁紹聽完之後,眉頭緊鎖,他若要起兵,必須速戰速決。
隻要能夠破了函穀關,長安的問題,可以迅速解決。
假如能夠將朝堂掌控到手中,那就不用再擔心冀州,大不了將天子強行遷往鄴城,難道公孫續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攻打天子?
那可是公然造反!
大漢雖名存實亡,可你若敢第一個跳出來公然造反,必會成為眾矢之的!
可一旦在函穀關陷入苦戰,那公孫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許攸、逄紀、審配、辛評等人在一起爭論,但卻沒有一個合理的策略。
袁紹這時想起了田豐、沮授。
尤其是田豐,雖然這家夥說話讓自己非常討厭,有時甚至想殺了這不開眼的家夥,但不得不承認,田豐的確腹有良謀。
假如在鄴城,應該能給自己一個好辦法。
“稟報將軍,田豐求見!”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袁紹正在想田豐,田豐結果就出現了,這讓他心情大好,莫非這是上天注定,自己所謀之事可成?
“主公,中山如此要地,元皓怎可私自離開?”許攸眉頭微皺,輕聲說道。
“有顏良文醜在,中山無憂,子遠不必擔心!”袁紹臉上全是笑容,“讓元皓速來議事!”
“諾!”
不一會兒,田豐來到了大廳。
“參見主公!”
“元皓不必多禮,看座!”
落座之後,田豐直接問道:“主公可是正在商議是否出兵長安之事?”
“正是!”袁紹點了點頭,“本將軍欲出兵長安勤王,卻擔心函穀關難以迅速攻破,而公孫續對冀州虎視眈眈,故而很難下定決心,不知元皓有何良策?”
“勤王乃大事,當迅速出兵!”田豐的語氣非常肯定。
“不知元皓準備動用何處兵馬?又出兵幾何?”審配問道。
“南陽兵馬,三萬即可!”
“三萬?”大廳中的所有人,包括袁紹都非常不解。
“出動南陽三萬兵馬,對冀州、司州,甚至是南陽都沒有任何影響,可這三萬兵馬入得了長安嗎?就算進入長安,又能如何?”逄紀的語氣非常輕蔑。
“從南陽出兵,由武關道入長安!”
“張繡有兩萬兵馬駐紮在青泥隘口,三萬兵馬過得去嗎?”逄紀問道,“雖然呂布的部將宋憲、魏續正在與張繡交戰,可主公的兵馬若是到了,他們肯定會一致對抗!”
“主公,破函穀關易如反掌!”
聽了田豐這句話,逄紀張了張口,沒有反駁。
許攸、審配、辛評三人也沒有說話。
田豐是河北大才,人家絕不可能信口開河,盡管他們覺得這句話就像信口開河。
可萬一人家真的有妙計呢?
現在反駁,豈不是自取其辱?
假如郭圖在,那就不一樣了?
“元皓,你有何妙計,速速道來!”袁紹急切的問道。
“主公,自從董卓死後,張濟便派張繡率領一隊兵馬,駐紮在青泥隘口。徐榮、胡軫、段煨無論做什麽,張濟都沒有參與,也未向朝廷討要過任何利益,何也?”
“元皓是說,張濟並不打算與董卓殘餘為伍,想要找一明主?”袁紹有些明白。
“主公英明,張濟就是這樣的想法,而他心目中的明主,就是有能力,也有膽識能夠掌控朝廷,號令天下,以討不臣,而他也可建功立業!”
“主公,元皓言之有理,隻要主公率軍一到,張繡自然會歸降,而那時,函穀關豈不不費一兵一卒,便到了主公手裏!”辛評想明白了田豐之計,高興的說道。
“主公,屬下讚同元皓之策,從南陽出兵,過武關,殺向長安!”
“好!”袁紹非常高興,立刻下了幾道命令。
閻良文醜繼續鎮守在中山,沮授、眭元進、韓莒子鎮守在平原,辛評、審配鎮守鄴城,王匡、韓猛、淳於瓊鎮守河內。
袁紹將親自率軍從南陽出發,以田豐、許攸、逄紀為軍師,麴義、橋蕤為先鋒,張合、高覽為大將,南陽太守袁熙負責調配兵甲器械及糧草。
一個月之後,大軍開拔。
命令一下,整個冀州、司州、南陽全都行動起來,兵馬、將領開始調動,官道上人來人往,大戰的氣息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