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孫堅的頭疼事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國玉璽在這個時代,誘惑力是非常大的,很少有人抵擋得住。
天子的詔令一下之後,冀州袁紹,兗州曹操,徐州陶謙,荊州劉表,都開始調兵遣將,集結糧草,配置兵甲器械。
他們都自稱漢臣,一定要把傳國玉璽,從孫堅手中奪迴,然後送往長安。
當然奪迴是真,送往長安,沒有誰會相信?
還有一位幾乎被遺忘的諸侯,益州劉焉,這一次也發聲了。
不過畢竟路途遙遠,無論從哪裏發兵,都要經過別人的地盤,也隻能響應一下,刷一刷存在感。
揚州,袁術和劉繇之間的大戰也停了下來,玉璽都出現在豫州了,而且陛下的詔令也下了,劉繇和劉備都是漢室宗親,怎能無動於衷?
難道說讓他留在孫堅手裏,或者說被袁紹和曹操搶去?絕對不行!
他們這一停手,袁術更高興,終於有機會向孫堅討要傳國玉璽了。
於是他馬上派大將紀靈和張勳,率領三萬兵馬,進入豫州,保護傳國玉璽。
同時,命令李豐、樂就、梁綱、劉勳,集結五萬大軍,駐紮在廬江、九江一帶,阻擋劉繇、劉備的兵馬前往豫州。
為了傳國玉璽,他可以拿出所有的家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原一場大戰,又要開啟了。
剛剛安定下來的百姓,心又不安了。
一些世家大族,繼續開始逃向其它地方。
潁川名仕司馬徽,終於接受了好友龐德公和黃承彥的提議,南下荊州。
徐庶、崔鈞、孟建、石韜等人,也跟著司馬徽南下。
辛毗、陳群則選擇了北上。
辛評已經投到了袁紹麾下,世家大族,在亂世的選擇不可能認準一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因此,辛毗去了青州。
郭嘉、戲忠、荀攸等人都能選擇鎮北將軍公孫續,足以說明公孫續也是亂世雄主,在天下形勢還不完全明了之時,選擇公孫續肯定不會錯。
陳群與荀彧、荀攸兩人私交都很好,最終選擇了曹操,因為曹操和陳群都是豫州人,泰山之戰更是打出了威風,二十萬黃巾叛軍,彈指間便被滅,如今曹操正是用人之際。
辛毗的到來,讓公孫續非常高興,立刻委以重任,與荀攸都在將軍府任要職。
而對於其他人才的流失,公孫續也沒有任何遺憾。
畢竟這天下還沒有一統,這些人才都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這個時代的文人非常有骨氣,他一旦沒有認可你,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沒用。
比如以前曆史上,官渡之戰後,袁紹敗局已定,可沮授、審配等人,寧死也不降曹操。
呂布敗亡之後,陳宮也是如此。
將不投奔自己的都綁來,或者殺掉,估計你很快會眾叛親離,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畢竟像賈詡這樣明哲保身的文士不多。
袁紹、曹操、陶謙等人雖然在集結兵馬,雖然在高喊著響應陛下的詔令,但卻沒有急著出兵。
因為公孫續和公孫瓚一直沒有發聲。
公孫瓚遠在幽州,就算傳國玉璽誘惑力再大,也和益州的劉焉一樣,鞭長莫及。
至於公孫續,那是真的不感興趣,一塊玉石而已。
有了它,真的天命所歸嗎?
開玩笑,他可有上帝的視角,袁術那貨就是實踐者。
隻要公孫續不動,曹操和袁紹就不敢輕動。
他們也都派人來探公孫續的口風,公孫續立刻提出,你們若借道,那我當然會出兵。
借道?假途滅虢之計,誰敢相信你?還是各守疆域吧!
盡管曹操和袁紹沒有正式出兵,但豫州的孫堅已經如坐針氈了。
他將自己麾下文武全都集結來。
除了程普、黃蓋、韓當、徐琨之外,還有趙儼、杜襲、繁欽等。
趙儼是潁川陽翟人,與繁欽同鄉,他自小熟讀經史,年屆弱冠,就稱譽鄉裏。
與陽翟辛毗、許縣陳群、定陵杜襲並稱潁川四大名士。
孫堅任豫州刺史之後,聞其名,先是派人前去征辟,幾人都未答應,後親自去請。
在孫堅的治理之下,豫州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們也看出孫堅乃亂世梟雄,且又禮賢下士,於是三人出山,拜孫堅為主公。
趙儼也曾向孫堅舉薦過陳群、辛毗以及崔鈞等人,隻是那時幾人都已離開潁川,未曾找到。
“後將軍袁術派紀靈張勳率領三萬兵馬,要來豫州,不知諸位有何良策?”孫堅問道。
“主公,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如今,我們豫州兵強馬壯,何懼紀靈張勳!”黃蓋說道。
“紀靈張勳不足為慮,可他身後是後將軍袁術!”程普說道,“何況還有袁紹、曹操和陶謙都對豫州虎視眈眈!”
“袁術說是保護玉璽,實則是想搶奪!”韓當說道。
“豈止是袁術,曹操、袁紹、陶謙等人,皆是想搶奪主公的傳國玉璽,然而他們卻占據著大義!”趙儼說道。
傳國玉璽的事,孫堅並沒有隱瞞趙儼、杜襲和繁欽三人。
這讓他們三人更加激動,主公果真是天命所歸,他們的選擇是無比正確,同時也很感動,這是主公對他們絕對的信任。
“主公,以屬下之見,袁紹、曹操和陶謙都不會真正出兵,畢竟公孫續有六萬兵馬集結在北海,還有六萬兵馬在並州,幽州的公孫瓚也在涿郡集結了大軍,我們所要對付的,隻是紀靈張勳!”繁欽說道。
“屬下也讚同休伯(繁欽的字)之見,袁紹、曹操、陶謙不會真正出兵!”杜襲說道。
“就算如此,我們也不可與袁術開戰,他們占據大義!”程普還是很擔憂。
“主公,如若紀靈要將傳國玉璽帶往壽春,那他便不占大義,主公便以奉天子詔令之名,將紀靈張勳拿下,甚至可以吞並其兵馬!”杜襲說道。
“子緒(杜襲的字)言之有理,主公,屬下可以斷定,紀靈張勳絕不會將玉璽帶往長安!”黃蓋說道。
“此策也有不妥之處……”趙儼還是搖了搖頭,“無論我們是以何理由扣下了紀靈張勳,但袁術都會說,是主公想要藏匿玉璽。袁家在汝南影響力很大,這對主公極為不利!”
“伯然(趙儼的字)之擔憂,甚是有理……”孫堅也點了點頭。
這幾年,他利用袁家的影響力,站住了腳,但也受到了其牽製。
“稟報刺史,大公子求見!”
就在這時,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伯符為何會來?”孫堅皺起了眉頭。
天子的詔令一下之後,冀州袁紹,兗州曹操,徐州陶謙,荊州劉表,都開始調兵遣將,集結糧草,配置兵甲器械。
他們都自稱漢臣,一定要把傳國玉璽,從孫堅手中奪迴,然後送往長安。
當然奪迴是真,送往長安,沒有誰會相信?
還有一位幾乎被遺忘的諸侯,益州劉焉,這一次也發聲了。
不過畢竟路途遙遠,無論從哪裏發兵,都要經過別人的地盤,也隻能響應一下,刷一刷存在感。
揚州,袁術和劉繇之間的大戰也停了下來,玉璽都出現在豫州了,而且陛下的詔令也下了,劉繇和劉備都是漢室宗親,怎能無動於衷?
難道說讓他留在孫堅手裏,或者說被袁紹和曹操搶去?絕對不行!
他們這一停手,袁術更高興,終於有機會向孫堅討要傳國玉璽了。
於是他馬上派大將紀靈和張勳,率領三萬兵馬,進入豫州,保護傳國玉璽。
同時,命令李豐、樂就、梁綱、劉勳,集結五萬大軍,駐紮在廬江、九江一帶,阻擋劉繇、劉備的兵馬前往豫州。
為了傳國玉璽,他可以拿出所有的家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原一場大戰,又要開啟了。
剛剛安定下來的百姓,心又不安了。
一些世家大族,繼續開始逃向其它地方。
潁川名仕司馬徽,終於接受了好友龐德公和黃承彥的提議,南下荊州。
徐庶、崔鈞、孟建、石韜等人,也跟著司馬徽南下。
辛毗、陳群則選擇了北上。
辛評已經投到了袁紹麾下,世家大族,在亂世的選擇不可能認準一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因此,辛毗去了青州。
郭嘉、戲忠、荀攸等人都能選擇鎮北將軍公孫續,足以說明公孫續也是亂世雄主,在天下形勢還不完全明了之時,選擇公孫續肯定不會錯。
陳群與荀彧、荀攸兩人私交都很好,最終選擇了曹操,因為曹操和陳群都是豫州人,泰山之戰更是打出了威風,二十萬黃巾叛軍,彈指間便被滅,如今曹操正是用人之際。
辛毗的到來,讓公孫續非常高興,立刻委以重任,與荀攸都在將軍府任要職。
而對於其他人才的流失,公孫續也沒有任何遺憾。
畢竟這天下還沒有一統,這些人才都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這個時代的文人非常有骨氣,他一旦沒有認可你,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沒用。
比如以前曆史上,官渡之戰後,袁紹敗局已定,可沮授、審配等人,寧死也不降曹操。
呂布敗亡之後,陳宮也是如此。
將不投奔自己的都綁來,或者殺掉,估計你很快會眾叛親離,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畢竟像賈詡這樣明哲保身的文士不多。
袁紹、曹操、陶謙等人雖然在集結兵馬,雖然在高喊著響應陛下的詔令,但卻沒有急著出兵。
因為公孫續和公孫瓚一直沒有發聲。
公孫瓚遠在幽州,就算傳國玉璽誘惑力再大,也和益州的劉焉一樣,鞭長莫及。
至於公孫續,那是真的不感興趣,一塊玉石而已。
有了它,真的天命所歸嗎?
開玩笑,他可有上帝的視角,袁術那貨就是實踐者。
隻要公孫續不動,曹操和袁紹就不敢輕動。
他們也都派人來探公孫續的口風,公孫續立刻提出,你們若借道,那我當然會出兵。
借道?假途滅虢之計,誰敢相信你?還是各守疆域吧!
盡管曹操和袁紹沒有正式出兵,但豫州的孫堅已經如坐針氈了。
他將自己麾下文武全都集結來。
除了程普、黃蓋、韓當、徐琨之外,還有趙儼、杜襲、繁欽等。
趙儼是潁川陽翟人,與繁欽同鄉,他自小熟讀經史,年屆弱冠,就稱譽鄉裏。
與陽翟辛毗、許縣陳群、定陵杜襲並稱潁川四大名士。
孫堅任豫州刺史之後,聞其名,先是派人前去征辟,幾人都未答應,後親自去請。
在孫堅的治理之下,豫州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們也看出孫堅乃亂世梟雄,且又禮賢下士,於是三人出山,拜孫堅為主公。
趙儼也曾向孫堅舉薦過陳群、辛毗以及崔鈞等人,隻是那時幾人都已離開潁川,未曾找到。
“後將軍袁術派紀靈張勳率領三萬兵馬,要來豫州,不知諸位有何良策?”孫堅問道。
“主公,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如今,我們豫州兵強馬壯,何懼紀靈張勳!”黃蓋說道。
“紀靈張勳不足為慮,可他身後是後將軍袁術!”程普說道,“何況還有袁紹、曹操和陶謙都對豫州虎視眈眈!”
“袁術說是保護玉璽,實則是想搶奪!”韓當說道。
“豈止是袁術,曹操、袁紹、陶謙等人,皆是想搶奪主公的傳國玉璽,然而他們卻占據著大義!”趙儼說道。
傳國玉璽的事,孫堅並沒有隱瞞趙儼、杜襲和繁欽三人。
這讓他們三人更加激動,主公果真是天命所歸,他們的選擇是無比正確,同時也很感動,這是主公對他們絕對的信任。
“主公,以屬下之見,袁紹、曹操和陶謙都不會真正出兵,畢竟公孫續有六萬兵馬集結在北海,還有六萬兵馬在並州,幽州的公孫瓚也在涿郡集結了大軍,我們所要對付的,隻是紀靈張勳!”繁欽說道。
“屬下也讚同休伯(繁欽的字)之見,袁紹、曹操、陶謙不會真正出兵!”杜襲說道。
“就算如此,我們也不可與袁術開戰,他們占據大義!”程普還是很擔憂。
“主公,如若紀靈要將傳國玉璽帶往壽春,那他便不占大義,主公便以奉天子詔令之名,將紀靈張勳拿下,甚至可以吞並其兵馬!”杜襲說道。
“子緒(杜襲的字)言之有理,主公,屬下可以斷定,紀靈張勳絕不會將玉璽帶往長安!”黃蓋說道。
“此策也有不妥之處……”趙儼還是搖了搖頭,“無論我們是以何理由扣下了紀靈張勳,但袁術都會說,是主公想要藏匿玉璽。袁家在汝南影響力很大,這對主公極為不利!”
“伯然(趙儼的字)之擔憂,甚是有理……”孫堅也點了點頭。
這幾年,他利用袁家的影響力,站住了腳,但也受到了其牽製。
“稟報刺史,大公子求見!”
就在這時,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伯符為何會來?”孫堅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