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戲誌才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潁川之行,公孫續沒有任何收獲。
荀彧帶著荀家族人,已經前往別處避禍了。
荀爽和荀攸,此時都在洛陽為官。
沒有荀家人,後世所稱的潁川學院,也就是現在荀氏私學,當然是人去樓空了。
潁川太守李旻,死於梁東之戰中,潁川許多世家也都暫時遷走了,整個潁川人跡稀少。
但公孫續並不失望,這些人才沒有碰到,可他們也沒有投向其他諸侯。
要說已經做出選擇的,隻有此時在袁紹帳下的荀諶和郭圖。
荀諶,可以算作一個人才,至於郭圖,那就算了,讓他還是跟著袁紹去玩吧。
大軍不緊不慢,繼續向前,終於到了轘轅山。
轘轅關就在轘轅山上,是中平元年何進所設。
黃巾之亂撼動了大漢的根基,也讓漢靈帝感到了都城的威脅,於是便讓何進在洛陽周邊設了八關,由何進率領北軍五校和左右禁軍駐紮。
平定黃巾之亂後,北軍五校和左右禁軍又迴到了洛陽,但洛陽八關依舊在。
接著大漢各處叛軍又起,漢靈帝便做了兩個決定。
一是由宗室之中有才能的官員,到各地擔任州牧,總攬地方軍政大權,征募兵馬,平定叛亂。
第二,設立西園八校。
西園八校在關鍵時刻可以鎮守洛陽八關。
這樣一來,帝都洛陽便固若金湯,而地方上盡管各地州牧會擁兵自重,可那都是大漢宗室。
肉爛了,全在鍋裏啊!
然而靈帝可能沒有想到,他會英年早逝,而且大將軍何進,十常侍都會死,西園八校落入董卓之手。
他可能更想不到的,宗室之中的劉虞、劉表、劉岱、劉焉、劉繇等,隻能稱之為人才,但卻少了梟雄之姿,做不了亂世霸主。
公孫續命令大軍駐紮在轘轅山下,先休整一日。
“稟報主公,營外來了一文士,要見主公!”大營剛紮好,一名兵士前來稟報。
“一名文士?姓甚名誰?”
“屬下不知,那人沒有報姓名,隻言說有要事,要見主公!”
“請他來帥帳!”
“諾!”
不一會兒,兵士帶著一名文士進來。
隻見他二十五六歲的樣子,身體比較單薄,麵容消瘦,臉色稍顯蒼白,但雙眼炯炯有神,目光深邃。
公孫續在打量來人的同時,那人也在打量著公孫續。
片刻之後,那人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
“草民戲忠,參見公孫將軍!”
原來是戲誌才,以前曆史上曹操的第一個重要的謀主。
公孫續心中一陣狂喜,但他表麵還是很平靜。
畢竟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他已見過太多的名人。
這一次來潁川,也不算白來啊!
戲忠能親自找他,說明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對中原地區的人才有了吸引力。
“先生不必多禮,來人,看座!”
戲忠從容的坐在下首。
“先生說有要事,還請指教!”
“草民素聞白馬將軍的威名,前番平定叛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今又在虎牢關立了大功,如今率軍來到這裏,可是要突襲轘轅關?”戲忠問道。
“先生所言不錯,虎牢關董卓有八萬兵馬,又有呂布這樣的驍將,很難破關,故而本將軍率軍突襲轘轅關!”
“轘轅關倒是沒有多少西涼軍鎮守,隻是轘轅山山路險阻,十二曲道,將盡複迴,隻可容小股兵馬緩慢通關,其中危險,公孫將軍可知?”
“此關縱然打通,一日之內也隻能過一到兩萬兵馬,而洛陽周圍,董越、胡軫、段煨、張濟有十幾萬大軍,一旦被其包圍,將會全軍覆沒!縱然後續有盟軍支援,那也是抱薪救火,添油戰術,最終油盡火滅!”公孫續緩緩說道。
“將軍既然知道,為何還要來?”
“先生以為,董卓還有心思待在洛陽嗎?”公孫續沒有直接迴答戲忠的話,而是反問。
戲忠的臉上出現了一絲驚訝。
“將軍的意思是……”
“董卓會遷都長安,而且很快會!”
這一次戲忠的表情有些震驚。
眼前這位,在大漢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將軍,竟然能夠看出董卓要遷都?
文韜武略,慧眼如炬,知人善用,又能看清天下大勢,這是真正的亂世梟雄啊!
他雖然沒有見過袁紹、袁術等人,但可以肯定,公孫續再加上他的父親公孫瓚,完全有能力與袁紹在北方抗衡。
公孫續的兵馬向潁川而來的時候,戲忠、郭嘉等人都已經猜到,這是想要招攬人才。
而這個時期,在潁川的人才,肯定是被何顒稱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此時還沒有確定選擇對象,因而帶著族人離開了。
其他人也都離開,郭嘉想要去看一看,北方影響力最大的袁紹,看他是否真的禮賢下士,知人善用,是否真的會重用寒門子弟。
而戲忠則一直在觀察公孫續。
幽州鐵騎的強悍,漁陽兵馬令行禁止,不搶劫百姓,統兵者也都是良將。
由這些便可以看出公孫續的不凡。
因此,戲忠才要見一見,再做最後的決定。
而現在,他對公孫續已經很佩服了。
“董卓殺了袁隗一家,等於開罪了中原和北方的所有世家,洛陽肯定待不下去了,而他能選擇的,隻有長安,在那裏可以繼續把持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突襲轘轅關,表麵看起來很危險,實則是有驚無險!我想這些,先生自然能夠看清楚!”
“公孫將軍果真大漢之棟梁也!”
“此次群雄伐董,不管結果如何,這天下已經大亂了,大漢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各地叛軍四起,百姓流離失所,之後便是諸侯爭霸,戰火再起,本將軍不願看到我堂堂大漢天下,淪落到如此,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願提三尺青鋒,打出一個朗朗乾坤,然勢單力薄,先生乃大才,不知可否助我?”
公孫續適時的拋出了橄欖枝,他相信戲忠此次來,定然有考校自己的意思,而且對自己做了了解。
因此,他要展現自己的誌向,或者說是野心。
在亂世,必須要有野心。
果然,戲忠站起身來,對公孫續行了一大禮。
“戲忠拜見主公,從此之後,願為主公驅馳!”
“先生快快請起,我得先生,如魚得水矣!”
劉大耳的這句話,似乎很通用啊!
荀彧帶著荀家族人,已經前往別處避禍了。
荀爽和荀攸,此時都在洛陽為官。
沒有荀家人,後世所稱的潁川學院,也就是現在荀氏私學,當然是人去樓空了。
潁川太守李旻,死於梁東之戰中,潁川許多世家也都暫時遷走了,整個潁川人跡稀少。
但公孫續並不失望,這些人才沒有碰到,可他們也沒有投向其他諸侯。
要說已經做出選擇的,隻有此時在袁紹帳下的荀諶和郭圖。
荀諶,可以算作一個人才,至於郭圖,那就算了,讓他還是跟著袁紹去玩吧。
大軍不緊不慢,繼續向前,終於到了轘轅山。
轘轅關就在轘轅山上,是中平元年何進所設。
黃巾之亂撼動了大漢的根基,也讓漢靈帝感到了都城的威脅,於是便讓何進在洛陽周邊設了八關,由何進率領北軍五校和左右禁軍駐紮。
平定黃巾之亂後,北軍五校和左右禁軍又迴到了洛陽,但洛陽八關依舊在。
接著大漢各處叛軍又起,漢靈帝便做了兩個決定。
一是由宗室之中有才能的官員,到各地擔任州牧,總攬地方軍政大權,征募兵馬,平定叛亂。
第二,設立西園八校。
西園八校在關鍵時刻可以鎮守洛陽八關。
這樣一來,帝都洛陽便固若金湯,而地方上盡管各地州牧會擁兵自重,可那都是大漢宗室。
肉爛了,全在鍋裏啊!
然而靈帝可能沒有想到,他會英年早逝,而且大將軍何進,十常侍都會死,西園八校落入董卓之手。
他可能更想不到的,宗室之中的劉虞、劉表、劉岱、劉焉、劉繇等,隻能稱之為人才,但卻少了梟雄之姿,做不了亂世霸主。
公孫續命令大軍駐紮在轘轅山下,先休整一日。
“稟報主公,營外來了一文士,要見主公!”大營剛紮好,一名兵士前來稟報。
“一名文士?姓甚名誰?”
“屬下不知,那人沒有報姓名,隻言說有要事,要見主公!”
“請他來帥帳!”
“諾!”
不一會兒,兵士帶著一名文士進來。
隻見他二十五六歲的樣子,身體比較單薄,麵容消瘦,臉色稍顯蒼白,但雙眼炯炯有神,目光深邃。
公孫續在打量來人的同時,那人也在打量著公孫續。
片刻之後,那人向公孫續拱手行了一禮。
“草民戲忠,參見公孫將軍!”
原來是戲誌才,以前曆史上曹操的第一個重要的謀主。
公孫續心中一陣狂喜,但他表麵還是很平靜。
畢竟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他已見過太多的名人。
這一次來潁川,也不算白來啊!
戲忠能親自找他,說明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對中原地區的人才有了吸引力。
“先生不必多禮,來人,看座!”
戲忠從容的坐在下首。
“先生說有要事,還請指教!”
“草民素聞白馬將軍的威名,前番平定叛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今又在虎牢關立了大功,如今率軍來到這裏,可是要突襲轘轅關?”戲忠問道。
“先生所言不錯,虎牢關董卓有八萬兵馬,又有呂布這樣的驍將,很難破關,故而本將軍率軍突襲轘轅關!”
“轘轅關倒是沒有多少西涼軍鎮守,隻是轘轅山山路險阻,十二曲道,將盡複迴,隻可容小股兵馬緩慢通關,其中危險,公孫將軍可知?”
“此關縱然打通,一日之內也隻能過一到兩萬兵馬,而洛陽周圍,董越、胡軫、段煨、張濟有十幾萬大軍,一旦被其包圍,將會全軍覆沒!縱然後續有盟軍支援,那也是抱薪救火,添油戰術,最終油盡火滅!”公孫續緩緩說道。
“將軍既然知道,為何還要來?”
“先生以為,董卓還有心思待在洛陽嗎?”公孫續沒有直接迴答戲忠的話,而是反問。
戲忠的臉上出現了一絲驚訝。
“將軍的意思是……”
“董卓會遷都長安,而且很快會!”
這一次戲忠的表情有些震驚。
眼前這位,在大漢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將軍,竟然能夠看出董卓要遷都?
文韜武略,慧眼如炬,知人善用,又能看清天下大勢,這是真正的亂世梟雄啊!
他雖然沒有見過袁紹、袁術等人,但可以肯定,公孫續再加上他的父親公孫瓚,完全有能力與袁紹在北方抗衡。
公孫續的兵馬向潁川而來的時候,戲忠、郭嘉等人都已經猜到,這是想要招攬人才。
而這個時期,在潁川的人才,肯定是被何顒稱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此時還沒有確定選擇對象,因而帶著族人離開了。
其他人也都離開,郭嘉想要去看一看,北方影響力最大的袁紹,看他是否真的禮賢下士,知人善用,是否真的會重用寒門子弟。
而戲忠則一直在觀察公孫續。
幽州鐵騎的強悍,漁陽兵馬令行禁止,不搶劫百姓,統兵者也都是良將。
由這些便可以看出公孫續的不凡。
因此,戲忠才要見一見,再做最後的決定。
而現在,他對公孫續已經很佩服了。
“董卓殺了袁隗一家,等於開罪了中原和北方的所有世家,洛陽肯定待不下去了,而他能選擇的,隻有長安,在那裏可以繼續把持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突襲轘轅關,表麵看起來很危險,實則是有驚無險!我想這些,先生自然能夠看清楚!”
“公孫將軍果真大漢之棟梁也!”
“此次群雄伐董,不管結果如何,這天下已經大亂了,大漢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各地叛軍四起,百姓流離失所,之後便是諸侯爭霸,戰火再起,本將軍不願看到我堂堂大漢天下,淪落到如此,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願提三尺青鋒,打出一個朗朗乾坤,然勢單力薄,先生乃大才,不知可否助我?”
公孫續適時的拋出了橄欖枝,他相信戲忠此次來,定然有考校自己的意思,而且對自己做了了解。
因此,他要展現自己的誌向,或者說是野心。
在亂世,必須要有野心。
果然,戲忠站起身來,對公孫續行了一大禮。
“戲忠拜見主公,從此之後,願為主公驅馳!”
“先生快快請起,我得先生,如魚得水矣!”
劉大耳的這句話,似乎很通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