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穀中,郭太、楊奉、韓暹、李樂等人坐立不安。


    糧草一天天的減少,讓他們心急如焚。


    他們麾下的這些兵士,很多都是普通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跟著他們起兵造反。


    造反就是為了有口吃的,一旦斷糧,後果可想而知。


    公孫續駐紮在白波穀口,他們無力打出去。


    他們號稱十萬之眾,能戰之兵隻有三四萬,而這三四萬中,精銳的青壯,也就一萬多。


    就這些精銳,也比不過公孫續的兵馬。


    強攻大營,取死之道。


    可堅守不出,也是死路一條。


    就在這時,斥候又送來了消息,並州刺史丁原,給公孫續運來了許多糧草。


    這讓他們更加絕望了。


    公孫續,這是擺明了要困死他們呀!


    而且他們已經得知,徐晃投靠了公孫續。


    對於這個結果,他們並不意外,徐晃和趙雲能大戰五十多個迴合,誰還看不出徐晃是大才。


    而公孫續給徐晃機會,徐晃還能不同意嗎?


    死了,是遺臭萬年。


    活著,還能擺脫叛逆的身份,又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誰不會選?


    關鍵是徐晃還知道他們糧草的情況,該怎麽辦?


    公孫續和他們的情況剛好相反,輕鬆愉快。


    與趙雲,徐晃一起,切磋切磋武藝。


    盡管自己是做主公的,是要爭霸天下的,不需要親自衝鋒陷陣,但練武總沒錯,“白馬將軍”的名號,必須得名副其實。


    也時常與趙雲和徐晃講講兵法,談論一下天下大勢。


    盡管自己很多是紙上談兵,但後世的一些見解,還是可以讓趙雲和徐晃佩服一些,有時直唿受益匪淺。


    至於說天下形勢,那一說起來,讓趙雲和徐晃就不是受益匪淺,而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唯一不爽的,就是糧食問題。


    而就在這時,丁原派人送來了糧食,這讓公孫續更高興了。


    得知押運糧草的是丁原的騎都尉張遼,公孫續直接帶著趙雲和徐晃出營迎接。


    “騎都尉張遼,見過公孫太守!”


    對於公孫續的親自迎接,張遼也有些意外。


    不到二十歲,便做了一郡太守,又是出自大家族,這樣的人一般都很高傲。


    像他這樣出身於寒門的下級軍官,絕對入不了對方的法眼。


    更重要的是,丁刺史的糧草送的還不及時。


    可沒想到對方竟然親自迎接,而且沒有一點傲氣,看來這個公孫續絕不一般。


    “不必多禮,張都尉一路辛苦了!”


    “分內之事,何言辛苦?公孫太守能夠遠道而來,平定叛亂,才是辛苦!”


    “張都尉,大營中已備下宴席,請入營!”


    “如此多謝公孫太守!”


    張遼隨眾人進入了大營。


    “首戰能夠擊潰胡才兩萬兵馬,這幽州兵,果真是強啊!”


    一進入大營,張遼便感覺到了公孫續麾下兵馬的強悍,尤其是那兩千幽州鐵騎,一點都不弱於丁刺史麾下的並州狼騎。


    這又讓他對公孫續高看了不少。


    其實這一切,就是公孫續有意為之。


    這可是張遼啊,以前曆史中,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讓江東鼠輩膽寒,能止小兒夜啼。


    怎麽能不留下好印象呢?


    何況現在的張遼,隻是在丁原麾下,還沒有進入呂布麾下。


    按照曆史的慣性,這三年之內,張遼和呂布的交集並不多。


    宴席很快擺上。


    “張都尉,如今正在打仗,不能飲酒,這是本將的軍律,因此隻能在這裏以茶代酒!”


    “公孫太守如此款待,已讓遼感激不盡,受寵若驚,若是再違背軍律,那便是遼之罪也!”張遼聽了公孫續這番話,趕緊站起來,端起了茶杯。


    宴席進行的非常愉快,徐晃、趙雲二人與張遼也很對脾氣,而且幾個人年紀相仿,是越談越開心。


    宴席過後,徐晃提出要與張遼切磋武藝。


    張遼當然不會拒絕,武將誰沒有好勝之心。


    趙雲有北方第一猛將之稱,而張遼又見識過呂布的武藝,怎麽也得切磋一番。


    於是三人在演武場進行了一番比鬥,這讓三人的交情更深。


    趙雲和徐晃,都很佩服張遼的武藝。


    而張遼,對趙雲和徐晃更是佩服不已。


    張遼從十幾歲便與外族作戰,曾隨匈奴軍攻打過檀石槐。


    在整個雁門,從無敵手。


    九原呂布太強了,張遼承認自己不是對手。


    可現在發現,趙雲竟然也強大的可怕,盛名之下,果然無虛士。


    而這個徐晃,也與自己不相上下。


    看來在雁門,有些坐井觀天,小覷天下英雄了。


    本來糧草送到,張遼就要迴去複命。


    但在公孫續、趙雲與徐晃的挽留之下,又在大營待了三天。


    “文遠,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隻是不知今日別後,何時才能重聚?他日若是不順心,隨時都可以來本太守麾下,到時與公明、子龍一起鎮守邊關,馳騁沙場!”


    將張遼送出大營,公孫續說道。


    現在還不能赤裸裸的拉攏,人家可是在並州刺史丁原麾下受重用,怎麽可能跑到你一個太守麾下。


    不過將來丁原死了,就不一定了。


    因此,先留下一個契機。


    “多謝公孫太守!”


    “文遠,保重!”徐晃和趙雲也都拱了拱手。


    “子龍、公明,保重!”


    五月,天氣逐漸變熱。


    公孫續的兵馬依舊駐紮在白波穀口。


    白波穀中,郭太終於忍受不住了。


    糧草告罄,再堅持,兵士肯定會起嘩變。


    無奈之下,隻能歸降。


    這件事,公孫續當然做不了主,於是立刻寫了一份奏報,派人送往洛陽。


    天子劉宏將眾朝臣召集在一起,商量了一番之後,決定接受郭太的歸降。


    因為現在,羌胡叛軍正在攻打陳倉,韓遂、邊章的叛亂,也沒有平定,長沙區星雖然被孫堅擊敗,可荊州又出現宗賊作亂。


    劉焉到了益州,稍稍壓製住了幾路叛軍,逆賊馬相、趙隻,又在綿竹起兵,攻破雒縣,馬相自稱天子,殺了巴郡太守趙部。


    青州、冀州黃巾又起,西園八校還沒有籌建起來……


    這些,讓朝廷已經不敢折騰了。


    聖旨下,封郭太為平叛校尉,李樂、楊奉、韓暹為騎都尉,率領麾下兵馬,前往關中、涼州平叛。


    公孫續平叛有功,該如何封賞,朝堂之中又經過了一番討論。


    實權肯定是不能再給了,不到二十歲,就已經是漁陽太守了。


    至於虛職,封侯似乎太年輕了,沒有人同意。


    最後,還是在張讓的提議下,封了一個平寇將軍。


    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的雜號將軍,比不了西園八校,也比不了中郎將,但好歹是一個將軍了。


    公孫續很滿意,並不隻是一個平寇將軍的稱號,關鍵是這一次平叛,三個目的都達到了。


    於是拔營起寨,班師迴漁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