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常山趙雲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雲胯下照夜玉獅子,掌中龍膽亮銀槍,雖然沒有鎧甲,但立馬橫槍於村口,依舊威風凜凜。
麵對緩緩而來的三百騎兵,沒有絲毫畏懼。
盡管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擋不住,但一身是膽的他,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害怕”二字。
夏侯蘭帶著幾十名村中的青壯,拿著各種各樣的兵器,也出來了。
不過他們看到三百騎兵,不害怕那是假的,許多人的腿都在打哆嗦。
緊接著,村裏的一些老弱婦孺也都出來了。
因為他們也都聽說了,這一次來的不是一般劫匪,非常厲害,他們能幫一點忙,就是一點。
趙雲的影響下,村裏所有人是團結一心。
“主公,此人果真為大將之才啊!”田豫看到趙雲,讚歎不已,這種臨危不懼的氣勢,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同樣,他更佩服公孫續的眼光。
三百兵士來到村前,公孫續手一揮,整齊列陣。
趙雲觀察一番之後,也是暗暗稱奇,這些兵士個個兇悍,但又令行禁止,絕對是大漢的強兵,隻是在冀州,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一隊兵馬。
“聽聞趙家村有一英雄,趙雲趙子龍,我想這位壯士便是了!”公孫續在馬上,向趙雲拱了拱手。
“草民便是趙雲,不敢當英雄之名,不知將軍是?”趙雲也拱了拱手,他看出對方並無惡意。
“我乃幽州騎都尉公孫瓚麾下,別部司馬公孫續,這位乃是我麾下軍司馬田豫!”
公孫續現在還沒有什麽名氣,因此,他搬出了老爹公孫瓚以及田豫,這兩人的名氣都比他大。
“原來是公孫司馬,田司馬!”趙雲再次拱了拱手,“不知來到趙家村,所為何事?”
“子龍,可曾聽說,張純張舉造反之事?”公孫續問。
“張純張舉造反?”
現在的消息傳的比較慢,趙雲自然沒有聽說。
“張純張舉聯合烏桓丘力居,集結叛軍十幾萬,在廣陽造反,我父親已率麾下兵馬,前往薊縣,然賊軍勢眾,我父親麾下雖為虎狼之師,但卻隻有三千,守住城池尚可,想要打退叛軍,很難,故而我已集結三千兵馬,且都為騎兵,準備前往廣陽、漁陽、右北平等地,抵抗叛軍,讓百姓免於災禍,然軍中無大將,聽聞子龍師從童淵,乃常山豪傑,故而來請,不知子龍可否來我軍中,做一軍司馬,抵擋叛軍,為朝廷出力,建功立業,解救百姓於水火?”
“這……”趙雲聽了這番話之後,陷入了沉思。
建功立業,可是他的夢想,解救百姓,也是他心中所願。
況且公孫續對他非常信任,起點就是軍司馬呀!
這就是知遇之恩,按理來說不應該猶豫。
隻是公孫瓚、公孫續,是他心中想的那種明主嗎?
如今,天下大亂之勢已經呈現,他所要追隨的,必須是能夠實施仁政的仁主。
不過,從公孫續的態度,以及他麾下的這三百兵士,可以看出,這絕非是庸主。
但選擇是一生的事,為人必須要講忠義,講誠信。
“子龍,叛軍有十萬之眾,一旦攻打幽州無果,必然南下,到那時,就不僅僅是幽州了,河間、渤海、平原、清河、常山、中山等,恐怕都會戰火蔓延,雖然此去危險重重,甚至九死一生,可我與國讓及麾下三千兵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我想子龍也定然不懼!”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關鍵時刻,還得要激一激。
“子龍,我家主公乃是明主,亦是仁主!”田豫在一旁說道。
公孫續暗中點讚,這個補充太及時了。
老爹威名在外,殺伐果斷,可與趙雲心目中的明主並不一定吻合。
這也是以前曆史中,趙雲沒有選擇袁紹,而選擇了公孫瓚,之後卻又離開了公孫瓚的原因,是劉備仁義啊!
田豫既說自己是仁主,又稱自己為主公,就是告訴趙雲,他選擇的是自己,而並非公孫瓚。
“子龍,跟著公孫司馬,必能建功立業!”夏侯蘭在一旁也提醒。
人家一見麵就許諾一個軍司馬,還猶豫什麽呀?
在其他軍中,縱然你很厲害,怕也得從伍長、什長開始。
趙雲又看了看公孫續身後的三百兵士,不再猶豫,翻身下馬,向公孫續行一大禮。
“趙雲參見主公,從此之後,願為主公驅馳!”
“子龍,不必多禮!”公孫續也下了馬,扶起了趙雲。
“恭喜主公得一大將!”田豫高興的說。
趙雲需要準備一下,兵馬駐紮在村外,公孫續、田豫隨眾人來到村中。
看到村民們的生活比較苦,公孫續立刻命令兵士將隨身攜帶的糧食,分給了村民一些。
村民們感激不盡,連連誇公孫續仁慈,這年頭,隻見過兵搶百姓的糧,何時見過兵給百姓送糧?
趙雲也非常慶幸,他遇到了一個真正的明主,他心目中的仁主。
夏侯蘭和村中三十多名青壯也要從軍,公孫續當然很高興了,立刻封夏侯蘭為屯長,暫時統領趙家村這三十多名青壯,將來再擴編。
公孫瓚率領三千兵馬進入廣陽的時候,薊縣已經被攻破了,而且斥候送來消息,護烏桓校尉公綦仇兵敗被殺,右北平被攻破,太守劉政戰死,遼東被攻破,太守陽終戰死,遼西太守劉基還在管子城苦苦支撐。
許多官員都歸降張純,他又在肥如集結了十萬兵馬。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主公,張舉麾下也有十萬兵馬,如果我們去攻打肥如,丘力居恐會包圍我們!”帥帳之中,田楷滿臉擔憂的說。
三千騎兵本來就是用於野戰的,攻打城池根本不可能,就算張純的十萬兵馬都是烏合之眾,沒有丘力居的威脅,肥如城他們也攻不下。
而且現在野戰,人家十萬兵馬聚集在一起,也沒有機會。
“主公,看來還是公子說的對,賊軍勢大,我們當以守為主,假以時日,賊勢必衰,那時定有機會!”單經說道。
此時,眾人都對公孫續此前的建議深表讚同,子承公子的確是青年才俊。
“伯珪兄,薊縣如此殘破,在廣陽堅守,非為上策!”劉備說道。
“前往遼西,在管子城堅守,伺機與張舉張純決戰!”公孫瓚思考片刻之後,下了命令。
“諾!”
嶽父劉基對他有知遇之恩,無論於公於私,他都不會看著城池被攻破。
況且管子城中糧草充足,城池高大堅固,有利於堅守。
公孫瓚兵馬在廣陽沒有逗留,殺向了遼西。
麵對緩緩而來的三百騎兵,沒有絲毫畏懼。
盡管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擋不住,但一身是膽的他,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害怕”二字。
夏侯蘭帶著幾十名村中的青壯,拿著各種各樣的兵器,也出來了。
不過他們看到三百騎兵,不害怕那是假的,許多人的腿都在打哆嗦。
緊接著,村裏的一些老弱婦孺也都出來了。
因為他們也都聽說了,這一次來的不是一般劫匪,非常厲害,他們能幫一點忙,就是一點。
趙雲的影響下,村裏所有人是團結一心。
“主公,此人果真為大將之才啊!”田豫看到趙雲,讚歎不已,這種臨危不懼的氣勢,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同樣,他更佩服公孫續的眼光。
三百兵士來到村前,公孫續手一揮,整齊列陣。
趙雲觀察一番之後,也是暗暗稱奇,這些兵士個個兇悍,但又令行禁止,絕對是大漢的強兵,隻是在冀州,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一隊兵馬。
“聽聞趙家村有一英雄,趙雲趙子龍,我想這位壯士便是了!”公孫續在馬上,向趙雲拱了拱手。
“草民便是趙雲,不敢當英雄之名,不知將軍是?”趙雲也拱了拱手,他看出對方並無惡意。
“我乃幽州騎都尉公孫瓚麾下,別部司馬公孫續,這位乃是我麾下軍司馬田豫!”
公孫續現在還沒有什麽名氣,因此,他搬出了老爹公孫瓚以及田豫,這兩人的名氣都比他大。
“原來是公孫司馬,田司馬!”趙雲再次拱了拱手,“不知來到趙家村,所為何事?”
“子龍,可曾聽說,張純張舉造反之事?”公孫續問。
“張純張舉造反?”
現在的消息傳的比較慢,趙雲自然沒有聽說。
“張純張舉聯合烏桓丘力居,集結叛軍十幾萬,在廣陽造反,我父親已率麾下兵馬,前往薊縣,然賊軍勢眾,我父親麾下雖為虎狼之師,但卻隻有三千,守住城池尚可,想要打退叛軍,很難,故而我已集結三千兵馬,且都為騎兵,準備前往廣陽、漁陽、右北平等地,抵抗叛軍,讓百姓免於災禍,然軍中無大將,聽聞子龍師從童淵,乃常山豪傑,故而來請,不知子龍可否來我軍中,做一軍司馬,抵擋叛軍,為朝廷出力,建功立業,解救百姓於水火?”
“這……”趙雲聽了這番話之後,陷入了沉思。
建功立業,可是他的夢想,解救百姓,也是他心中所願。
況且公孫續對他非常信任,起點就是軍司馬呀!
這就是知遇之恩,按理來說不應該猶豫。
隻是公孫瓚、公孫續,是他心中想的那種明主嗎?
如今,天下大亂之勢已經呈現,他所要追隨的,必須是能夠實施仁政的仁主。
不過,從公孫續的態度,以及他麾下的這三百兵士,可以看出,這絕非是庸主。
但選擇是一生的事,為人必須要講忠義,講誠信。
“子龍,叛軍有十萬之眾,一旦攻打幽州無果,必然南下,到那時,就不僅僅是幽州了,河間、渤海、平原、清河、常山、中山等,恐怕都會戰火蔓延,雖然此去危險重重,甚至九死一生,可我與國讓及麾下三千兵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我想子龍也定然不懼!”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關鍵時刻,還得要激一激。
“子龍,我家主公乃是明主,亦是仁主!”田豫在一旁說道。
公孫續暗中點讚,這個補充太及時了。
老爹威名在外,殺伐果斷,可與趙雲心目中的明主並不一定吻合。
這也是以前曆史中,趙雲沒有選擇袁紹,而選擇了公孫瓚,之後卻又離開了公孫瓚的原因,是劉備仁義啊!
田豫既說自己是仁主,又稱自己為主公,就是告訴趙雲,他選擇的是自己,而並非公孫瓚。
“子龍,跟著公孫司馬,必能建功立業!”夏侯蘭在一旁也提醒。
人家一見麵就許諾一個軍司馬,還猶豫什麽呀?
在其他軍中,縱然你很厲害,怕也得從伍長、什長開始。
趙雲又看了看公孫續身後的三百兵士,不再猶豫,翻身下馬,向公孫續行一大禮。
“趙雲參見主公,從此之後,願為主公驅馳!”
“子龍,不必多禮!”公孫續也下了馬,扶起了趙雲。
“恭喜主公得一大將!”田豫高興的說。
趙雲需要準備一下,兵馬駐紮在村外,公孫續、田豫隨眾人來到村中。
看到村民們的生活比較苦,公孫續立刻命令兵士將隨身攜帶的糧食,分給了村民一些。
村民們感激不盡,連連誇公孫續仁慈,這年頭,隻見過兵搶百姓的糧,何時見過兵給百姓送糧?
趙雲也非常慶幸,他遇到了一個真正的明主,他心目中的仁主。
夏侯蘭和村中三十多名青壯也要從軍,公孫續當然很高興了,立刻封夏侯蘭為屯長,暫時統領趙家村這三十多名青壯,將來再擴編。
公孫瓚率領三千兵馬進入廣陽的時候,薊縣已經被攻破了,而且斥候送來消息,護烏桓校尉公綦仇兵敗被殺,右北平被攻破,太守劉政戰死,遼東被攻破,太守陽終戰死,遼西太守劉基還在管子城苦苦支撐。
許多官員都歸降張純,他又在肥如集結了十萬兵馬。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
“主公,張舉麾下也有十萬兵馬,如果我們去攻打肥如,丘力居恐會包圍我們!”帥帳之中,田楷滿臉擔憂的說。
三千騎兵本來就是用於野戰的,攻打城池根本不可能,就算張純的十萬兵馬都是烏合之眾,沒有丘力居的威脅,肥如城他們也攻不下。
而且現在野戰,人家十萬兵馬聚集在一起,也沒有機會。
“主公,看來還是公子說的對,賊軍勢大,我們當以守為主,假以時日,賊勢必衰,那時定有機會!”單經說道。
此時,眾人都對公孫續此前的建議深表讚同,子承公子的確是青年才俊。
“伯珪兄,薊縣如此殘破,在廣陽堅守,非為上策!”劉備說道。
“前往遼西,在管子城堅守,伺機與張舉張純決戰!”公孫瓚思考片刻之後,下了命令。
“諾!”
嶽父劉基對他有知遇之恩,無論於公於私,他都不會看著城池被攻破。
況且管子城中糧草充足,城池高大堅固,有利於堅守。
公孫瓚兵馬在廣陽沒有逗留,殺向了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