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劉備入丹陽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迴到了東郡,將州牧府設在濮陽。
兗州平定,讓他的實力大增。
黃巾匪患已經全部清除了,他從黃巾軍中,得到了二十萬青壯,兵力應該是天下諸侯中,除了董卓最多的。
兗州的許多人才也都投靠了他。
比如程昱、滿寵、棗隻等。
程昱是東郡東阿人,多謀善斷,性格剛烈,曹操非常喜歡,將他由一個縣令,直接提拔為州牧府從事中郎。
滿寵是山陽昌邑人,滿腹才學,精通律例,為人正直,被任命為大軍軍正。
尤其是棗隻,給自己的建議太好了,設置屯田,將耕牛借於百姓,用於農耕,並按規定收租,想一想,有這二十萬青壯,以及數十萬百姓,來年就能收獲百萬斛糧食,他的糧草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有了糧草,他隨時就能進行一場大戰。
北方公孫瓚父子雖然強大,現在他與袁紹結盟,完全可以與之對抗。
而幾年之後,一旦糧草充足,他就能主動向外擴張。
其實屯田,公孫續早在幽州和並州北部做了,隻不過這個時代信息閉塞,加上眾人的關注度都不在這裏,因而沒有發現。
曹操立刻封棗隻為屯田校尉,與韓浩共同負責屯田之事。
不過,當他聽說陳宮被公孫續封為軍師時,心裏突然感覺一陣難受,甚至空落落的。
陳宮本來應該是最早跟隨自己的,但終究分道揚鑣,難道說是自己錯了?
假如當時沒有殺呂伯奢,即使誤殺了呂伯奢的那些家人,陳宮也許就不會走。
但自己沒有錯!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可以有錯,也可以改錯,但不能認錯。
屬下對上位者的決定,必須服從。
陳宮是大才,投到公孫續麾下,曹操很遺憾。
可天下還有其他大才啊!
想到這裏,曹操馬上提筆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潁川。
同時他在思考著,是不是應該發一份招賢令,招募天下人才。
這個,當然還需要與程昱和毛玠商議一番。
劉備率領三萬兵馬,與關羽、張飛、孫乾,帶著家眷,離開平原,先是沿著黃河向西,準備在延津渡河,再通過陳留,進入豫州,最後進入徐州。
孫堅接袁術的命令之後,有些為難。
雖然他的實力比劉備強,但關羽、張飛的厲害,孫堅是見識過的,要想強行攔截,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那麽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勢頭,就會受到影響。
可若是不攔截,就等於公然違抗袁術的命令。
現在他還不打算脫離袁術,袁家的影響力,在豫州還是非常大,孫堅還想要利用一番。
而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劉備竟然改道了,並沒有到豫州來,而是直接進入了徐州,這讓他長舒了一口氣。
徐州刺史陶謙不但沒有按照袁術的命令,劫殺劉備,而且是禮送出境。
就這樣快到年底的時候,劉備到達了丹陽。
丹陽太守吳景和揚州牧劉繇,將劉備一行隆重的迎進了丹陽城,然後盛情款待。
這讓袁術非常憤怒,立刻傳令紀靈率領一隊兵馬,攻打丹陽。
但被閻象勸住。
丹陽太守吳景,乃是孫堅夫人之弟,吳郡吳家在江東很有影響力,吳郡孫氏是孫武的後裔,劉繇又是天子親封的揚州牧,占據著大義。
袁術當初驅逐揚州刺史陳溫就已不得民心,再加上這兩年窮兵黷武,民怨甚大,若無袁家的背景,恐怕已經無法在淮南立足。
現在實在不宜與劉繇、劉備開戰。
宛陵,太守府。
孫堅的長子孫策與好友周瑜在書房中暢談。
孫策和周瑜都是十七歲,他們兩人相識已經有五六年了。
他們暢談的內容,與他們的年齡極不相符,都是天下大勢,諸侯爭霸等,絕對可以說是少年老成。
周瑜出身廬江周氏,乃江東豪族,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父親周異曾做過洛陽令。
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誌向遠大,並精通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
幾年前聽說吳郡孫策乃少年英雄,故而前去拜訪,兩人很能談得來,一見如故,成為至交好友。
袁術入主淮南之後,孫策和周瑜都住在廬江,而吳景被任命為丹陽太守之後,他們又都搬到了丹陽。
太守府設在宛陵,揚州牧劉繇到了之後,在吳景和孫賁的協助之下,將州牧府設在秣陵。
劉備率領三萬兵馬來了之後,吳景和劉繇商議,讓劉備駐紮在丹陽城。
“公瑾以為,揚州最終將會落到誰手?”
以前他們都討論過,劉繇肯定不是袁術的對手,揚州最終會被袁術奪去。
但是現在劉備來了,劉繇的實力增強了很多。
“孫將軍若是不出兵,後將軍與劉州牧勝負還很難料!”周瑜想了想說。
“如果後將軍與劉州牧打起來,公瑾覺得,我父親會出兵嗎?”
“會!”周瑜的語氣非常堅決。
“可是我倒覺得,我父親未必會遵後將軍的命令!”孫策搖了搖頭說。
“伯符兄說的沒錯,孫將軍不會遵後將軍的命令,但一定會出兵!”
“這……公瑾的意思是?”
“孫將軍人稱江東猛虎,孫氏又是孫武之後,世逢天下大亂,手握重兵,掌控中原腹地豫州,豈可屈於人下?我想就算是伯符兄,也不願意吧!”
“公瑾言之有理!”
孫策立刻感覺自己心中一團戰火在燃燒,其實他早已經明白了父親的想法,隻是如今,袁術在揚州勢力很大,孫家和吳家無法對抗。
現在劉備來了,劉繇的實力增強,一切都有變數了。
“伯符兄,孫將軍雖在豫州已經立足,可孫家的根基在江東,你也該做一些準備了!”
“我已向舅父請求,招募三千兵馬,隻是不知下一步該幹什麽,公瑾教我!”
“平山越,練兵!”
“平山越!”
“丹陽兵乃是大漢的強兵,就是因為,山越民風彪悍。不過丹陽兵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容易嘩變,故而一定要邊打仗,邊練兵,要讓他不但強悍,而且令行禁止!”周瑜說道。
“好,我若有了這一隊兵馬,公瑾便做我的軍師,以我之武,公瑾之智謀,必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好!”周瑜點了點頭,“不過伯符兄,劉備此人不可不防!”
“他的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虎牢關前曾經大戰呂布,武勇可與公孫續麾下趙雲相比,不知將來可否為我父親所用?”
“絕無可能!”周瑜搖了搖頭,“劉備梟雄也,否則定不會千裏迢迢,從平原來到丹陽,無論歸降袁紹,還是公孫續,都比劉繇強,難道說他真的是為了幫劉繇?”
“公瑾言之有理,我明白了!”孫策點了點頭。
兗州平定,讓他的實力大增。
黃巾匪患已經全部清除了,他從黃巾軍中,得到了二十萬青壯,兵力應該是天下諸侯中,除了董卓最多的。
兗州的許多人才也都投靠了他。
比如程昱、滿寵、棗隻等。
程昱是東郡東阿人,多謀善斷,性格剛烈,曹操非常喜歡,將他由一個縣令,直接提拔為州牧府從事中郎。
滿寵是山陽昌邑人,滿腹才學,精通律例,為人正直,被任命為大軍軍正。
尤其是棗隻,給自己的建議太好了,設置屯田,將耕牛借於百姓,用於農耕,並按規定收租,想一想,有這二十萬青壯,以及數十萬百姓,來年就能收獲百萬斛糧食,他的糧草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有了糧草,他隨時就能進行一場大戰。
北方公孫瓚父子雖然強大,現在他與袁紹結盟,完全可以與之對抗。
而幾年之後,一旦糧草充足,他就能主動向外擴張。
其實屯田,公孫續早在幽州和並州北部做了,隻不過這個時代信息閉塞,加上眾人的關注度都不在這裏,因而沒有發現。
曹操立刻封棗隻為屯田校尉,與韓浩共同負責屯田之事。
不過,當他聽說陳宮被公孫續封為軍師時,心裏突然感覺一陣難受,甚至空落落的。
陳宮本來應該是最早跟隨自己的,但終究分道揚鑣,難道說是自己錯了?
假如當時沒有殺呂伯奢,即使誤殺了呂伯奢的那些家人,陳宮也許就不會走。
但自己沒有錯!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可以有錯,也可以改錯,但不能認錯。
屬下對上位者的決定,必須服從。
陳宮是大才,投到公孫續麾下,曹操很遺憾。
可天下還有其他大才啊!
想到這裏,曹操馬上提筆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潁川。
同時他在思考著,是不是應該發一份招賢令,招募天下人才。
這個,當然還需要與程昱和毛玠商議一番。
劉備率領三萬兵馬,與關羽、張飛、孫乾,帶著家眷,離開平原,先是沿著黃河向西,準備在延津渡河,再通過陳留,進入豫州,最後進入徐州。
孫堅接袁術的命令之後,有些為難。
雖然他的實力比劉備強,但關羽、張飛的厲害,孫堅是見識過的,要想強行攔截,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那麽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勢頭,就會受到影響。
可若是不攔截,就等於公然違抗袁術的命令。
現在他還不打算脫離袁術,袁家的影響力,在豫州還是非常大,孫堅還想要利用一番。
而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劉備竟然改道了,並沒有到豫州來,而是直接進入了徐州,這讓他長舒了一口氣。
徐州刺史陶謙不但沒有按照袁術的命令,劫殺劉備,而且是禮送出境。
就這樣快到年底的時候,劉備到達了丹陽。
丹陽太守吳景和揚州牧劉繇,將劉備一行隆重的迎進了丹陽城,然後盛情款待。
這讓袁術非常憤怒,立刻傳令紀靈率領一隊兵馬,攻打丹陽。
但被閻象勸住。
丹陽太守吳景,乃是孫堅夫人之弟,吳郡吳家在江東很有影響力,吳郡孫氏是孫武的後裔,劉繇又是天子親封的揚州牧,占據著大義。
袁術當初驅逐揚州刺史陳溫就已不得民心,再加上這兩年窮兵黷武,民怨甚大,若無袁家的背景,恐怕已經無法在淮南立足。
現在實在不宜與劉繇、劉備開戰。
宛陵,太守府。
孫堅的長子孫策與好友周瑜在書房中暢談。
孫策和周瑜都是十七歲,他們兩人相識已經有五六年了。
他們暢談的內容,與他們的年齡極不相符,都是天下大勢,諸侯爭霸等,絕對可以說是少年老成。
周瑜出身廬江周氏,乃江東豪族,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父親周異曾做過洛陽令。
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誌向遠大,並精通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
幾年前聽說吳郡孫策乃少年英雄,故而前去拜訪,兩人很能談得來,一見如故,成為至交好友。
袁術入主淮南之後,孫策和周瑜都住在廬江,而吳景被任命為丹陽太守之後,他們又都搬到了丹陽。
太守府設在宛陵,揚州牧劉繇到了之後,在吳景和孫賁的協助之下,將州牧府設在秣陵。
劉備率領三萬兵馬來了之後,吳景和劉繇商議,讓劉備駐紮在丹陽城。
“公瑾以為,揚州最終將會落到誰手?”
以前他們都討論過,劉繇肯定不是袁術的對手,揚州最終會被袁術奪去。
但是現在劉備來了,劉繇的實力增強了很多。
“孫將軍若是不出兵,後將軍與劉州牧勝負還很難料!”周瑜想了想說。
“如果後將軍與劉州牧打起來,公瑾覺得,我父親會出兵嗎?”
“會!”周瑜的語氣非常堅決。
“可是我倒覺得,我父親未必會遵後將軍的命令!”孫策搖了搖頭說。
“伯符兄說的沒錯,孫將軍不會遵後將軍的命令,但一定會出兵!”
“這……公瑾的意思是?”
“孫將軍人稱江東猛虎,孫氏又是孫武之後,世逢天下大亂,手握重兵,掌控中原腹地豫州,豈可屈於人下?我想就算是伯符兄,也不願意吧!”
“公瑾言之有理!”
孫策立刻感覺自己心中一團戰火在燃燒,其實他早已經明白了父親的想法,隻是如今,袁術在揚州勢力很大,孫家和吳家無法對抗。
現在劉備來了,劉繇的實力增強,一切都有變數了。
“伯符兄,孫將軍雖在豫州已經立足,可孫家的根基在江東,你也該做一些準備了!”
“我已向舅父請求,招募三千兵馬,隻是不知下一步該幹什麽,公瑾教我!”
“平山越,練兵!”
“平山越!”
“丹陽兵乃是大漢的強兵,就是因為,山越民風彪悍。不過丹陽兵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容易嘩變,故而一定要邊打仗,邊練兵,要讓他不但強悍,而且令行禁止!”周瑜說道。
“好,我若有了這一隊兵馬,公瑾便做我的軍師,以我之武,公瑾之智謀,必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好!”周瑜點了點頭,“不過伯符兄,劉備此人不可不防!”
“他的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虎牢關前曾經大戰呂布,武勇可與公孫續麾下趙雲相比,不知將來可否為我父親所用?”
“絕無可能!”周瑜搖了搖頭,“劉備梟雄也,否則定不會千裏迢迢,從平原來到丹陽,無論歸降袁紹,還是公孫續,都比劉繇強,難道說他真的是為了幫劉繇?”
“公瑾言之有理,我明白了!”孫策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