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盧植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戰而屈人之兵?”公孫續聽了郭嘉的話,急忙問道,“奉孝是說,可以勸降劉虞?”
如果真的能勸降,那可就省事多了,就算劉虞的實力再弱,可強攻薊縣和涿縣,沒那麽容易將其攻破。
而且攻城戰太過慘烈,兵士傷亡也太大。
《孫子兵法》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戰,再次攻城。
因此,能不攻城是最好的。
“劉虞乃大漢忠臣,要想勸降,談何容易!”田豫搖了搖頭說。
黃巾之亂時,劉虞就是幽州刺史,雖然說他是文士,可性格堅貞不屈,想讓他歸降,很難。
“正因為他是大漢忠臣,所以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郭嘉一邊說,一邊從懷裏拿出了一道詔書,“此乃天子詔書,拜劉虞為太傅,召其入朝任職!”
“奉孝,切不可用嬌詔啊,否則會弄巧成拙!”戲忠急忙說道。
“誌才放心,這份天子的詔書,絕對是真的!”
郭嘉解釋了這份詔書的來曆。
初平元年,天子下了這道詔書,但由於關東義軍會盟,共同討伐董卓,道路阻塞,詔書無法送達幽州,落到了袁紹手中。
郭嘉到了袁紹的營中,並未受到其重用,隻是做了一些文書類的工作,見到了這份被遺棄的詔書,就順便收了起來。
“奉孝,看來你當時就有這個打算呀!”戲忠笑了笑說,“害的我對你擔心了好長時間,連續派人給你送信,向主公舉薦!”
“這封詔書,劉虞會信嗎?”公孫續問道。
他可以肯定,這份詔書是真的,因為他記得以前曆史上,有這麽一迴事。
但關鍵是劉虞得認。
“主公,隻需去請一人,讓他攜此詔書,前往薊縣,此事可成!”郭嘉說道。
“何人?”
“盧植盧尚書!”
“盧植!”
此人在大漢的名氣可太大了,他是涿郡涿縣人,大漢名臣,更是經學家。
公孫續的父親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學生。
“董卓把持朝綱,盧尚書不願與其同流合汙,便辭官離開洛陽,現隱居於上穀。袁紹曾派人請盧尚書出山,任軍師之職,但盧尚書以年事高為由,並未答應!主公在幽州所作所為,盧尚書必然清楚,可讓幽州百姓免一場刀兵之禍,屬下以為,盧尚書定然會答應!”
“好,本將軍親自去一趟上穀!”
“主公,在此之前,還需讓公孫將軍兵圍薊縣!”戲忠又補充道。
涿郡盧氏,也就是後來的範陽盧氏(範陽郡是後來從涿郡分出去的),乃幽州最大的世家之一,放在大漢天下,也可排到前十,其產業遍布各地。
盧植迴家養老,並沒有選擇喧鬧之處,是在上穀廣寧縣一個非常清靜之所。
而且他在這裏也選好了自己的墓地,不準備去其他任何地方。
此時,盧植身邊隻有三子盧毓。
他雖然隻有十歲,但卻表現出超乎常人的睿智,其學術和品行,都得到許多人的稱讚。
書房之中,盧毓和盧植一邊看書,一邊探討天下形勢。
像盧植這樣的大漢忠臣,遠離廟堂之後,不可能不關心天下。
“父親,公孫瓚出兵了,五萬大軍包圍了薊縣,這一次,看來他一定要奪取整個幽州了!”
“唉,劉伯安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盧植長歎了一口氣,“他萬不該引外兵南下,這讓公孫瓚有了充足的理由!”
“父親,孩兒以為,幽州在公孫瓚父子手裏,比劉州牧治理的會更好一些。這些日子,上穀的變化很大,聽說現在的漁陽,非常繁華,早已超過了薊縣和涿縣!”
“公孫伯珪有多少能力,為父非常清楚,他隻能是一員良將,實在想不到,公孫家竟然會出一個亂世梟雄!可野心太大,一個鎮北將軍根本滿足不了他,或許又是一個董卓……”
“老爺,鎮北將軍公孫續來訪!”一個下人進來稟報。
父子二人看了看,這也太巧了,正在談論公孫續,公孫續就來了。
“毓兒,你去門口迎接吧!”
“孩兒遵命!”
不一會兒,盧毓將公孫續迎進了客廳。
典韋和幾名護衛,將禮物呈上之後,站在外麵。
公孫續與盧毓進來,盧植坐在主位上。
“小子公孫續,拜見盧侯!”
公孫續向盧植行了一禮。
盧植雖然此時沒有官身,但卻有良鄉侯的爵位。
盧植打量了公孫續片刻,擺了擺手,“公孫將軍,不必多禮。”
“盧侯乃我父親之師,是小子的長輩,若是稱唿將軍,豈不折煞小子,直唿其名便可!”
“既然如此,那老夫便托大了,子承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一則拜訪一下盧侯,二者想請盧侯前往薊縣,勸說劉州牧,遵陛下之詔,前往朝廷就任太傅之職,也好讓幽州百姓免去一場刀兵之禍!”
公孫續一邊說,一邊拿出了陛下的詔書,雙手呈上。
盧植仔細看了看,他可以確認,這份詔書是真的。
“子承,你是要做霍光,還是要做王莽,或者效仿董卓?”盧植盯著公孫續,幾乎一字一句的說道。
大廳中氣氛驟變,盧毓有些擔心的看著兩人。
父親的性格也太直了,現在的公孫續可是手握重兵,你這樣直接,不就是說人家有叛逆之心嗎?
公孫續心高氣傲,他什麽事可都做的出來,父親是公孫瓚的老師,用一個“孝”字,還無法來壓公孫續。
“盧侯以為,如今這天下如何來救?”公孫續並沒有生氣。
穿越到三國亂世,當然要成就一番霸業,天下各處都是諸侯擁兵自重,隻要你自己不腦殘,急著當皇帝,沒人會在意。
“誅滅國賊董卓,便可救天下?”
“董卓已將朝廷遷到長安,如何去誅滅,靠那些朝臣嗎?”
“朝臣無兵無權,豈能除掉董卓?”
“盧侯說的沒錯,要想誅滅國賊董卓,就必須要有兵有權!有兵有權,那就必須做權臣!如今能救天下的,隻有權臣!”
“權臣?”盧植皺起了眉頭,權臣這個詞,對於忠臣來說肯定是個貶義詞。
可是現在盧植發現,公孫續的話,竟然讓他不好反駁。
自己當初反對董卓廢劉辯立劉協,結果若不是早早逃離朝廷,恐已被害。
為何?就是因為自己無兵無權。
“盧侯以為,如今漁陽如何?”公孫續又問。
“百姓能安居樂業,商旅通行,乃大治之象!”
“若無兵無權,小子又豈能做到呢?”
如果真的能勸降,那可就省事多了,就算劉虞的實力再弱,可強攻薊縣和涿縣,沒那麽容易將其攻破。
而且攻城戰太過慘烈,兵士傷亡也太大。
《孫子兵法》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戰,再次攻城。
因此,能不攻城是最好的。
“劉虞乃大漢忠臣,要想勸降,談何容易!”田豫搖了搖頭說。
黃巾之亂時,劉虞就是幽州刺史,雖然說他是文士,可性格堅貞不屈,想讓他歸降,很難。
“正因為他是大漢忠臣,所以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郭嘉一邊說,一邊從懷裏拿出了一道詔書,“此乃天子詔書,拜劉虞為太傅,召其入朝任職!”
“奉孝,切不可用嬌詔啊,否則會弄巧成拙!”戲忠急忙說道。
“誌才放心,這份天子的詔書,絕對是真的!”
郭嘉解釋了這份詔書的來曆。
初平元年,天子下了這道詔書,但由於關東義軍會盟,共同討伐董卓,道路阻塞,詔書無法送達幽州,落到了袁紹手中。
郭嘉到了袁紹的營中,並未受到其重用,隻是做了一些文書類的工作,見到了這份被遺棄的詔書,就順便收了起來。
“奉孝,看來你當時就有這個打算呀!”戲忠笑了笑說,“害的我對你擔心了好長時間,連續派人給你送信,向主公舉薦!”
“這封詔書,劉虞會信嗎?”公孫續問道。
他可以肯定,這份詔書是真的,因為他記得以前曆史上,有這麽一迴事。
但關鍵是劉虞得認。
“主公,隻需去請一人,讓他攜此詔書,前往薊縣,此事可成!”郭嘉說道。
“何人?”
“盧植盧尚書!”
“盧植!”
此人在大漢的名氣可太大了,他是涿郡涿縣人,大漢名臣,更是經學家。
公孫續的父親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學生。
“董卓把持朝綱,盧尚書不願與其同流合汙,便辭官離開洛陽,現隱居於上穀。袁紹曾派人請盧尚書出山,任軍師之職,但盧尚書以年事高為由,並未答應!主公在幽州所作所為,盧尚書必然清楚,可讓幽州百姓免一場刀兵之禍,屬下以為,盧尚書定然會答應!”
“好,本將軍親自去一趟上穀!”
“主公,在此之前,還需讓公孫將軍兵圍薊縣!”戲忠又補充道。
涿郡盧氏,也就是後來的範陽盧氏(範陽郡是後來從涿郡分出去的),乃幽州最大的世家之一,放在大漢天下,也可排到前十,其產業遍布各地。
盧植迴家養老,並沒有選擇喧鬧之處,是在上穀廣寧縣一個非常清靜之所。
而且他在這裏也選好了自己的墓地,不準備去其他任何地方。
此時,盧植身邊隻有三子盧毓。
他雖然隻有十歲,但卻表現出超乎常人的睿智,其學術和品行,都得到許多人的稱讚。
書房之中,盧毓和盧植一邊看書,一邊探討天下形勢。
像盧植這樣的大漢忠臣,遠離廟堂之後,不可能不關心天下。
“父親,公孫瓚出兵了,五萬大軍包圍了薊縣,這一次,看來他一定要奪取整個幽州了!”
“唉,劉伯安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盧植長歎了一口氣,“他萬不該引外兵南下,這讓公孫瓚有了充足的理由!”
“父親,孩兒以為,幽州在公孫瓚父子手裏,比劉州牧治理的會更好一些。這些日子,上穀的變化很大,聽說現在的漁陽,非常繁華,早已超過了薊縣和涿縣!”
“公孫伯珪有多少能力,為父非常清楚,他隻能是一員良將,實在想不到,公孫家竟然會出一個亂世梟雄!可野心太大,一個鎮北將軍根本滿足不了他,或許又是一個董卓……”
“老爺,鎮北將軍公孫續來訪!”一個下人進來稟報。
父子二人看了看,這也太巧了,正在談論公孫續,公孫續就來了。
“毓兒,你去門口迎接吧!”
“孩兒遵命!”
不一會兒,盧毓將公孫續迎進了客廳。
典韋和幾名護衛,將禮物呈上之後,站在外麵。
公孫續與盧毓進來,盧植坐在主位上。
“小子公孫續,拜見盧侯!”
公孫續向盧植行了一禮。
盧植雖然此時沒有官身,但卻有良鄉侯的爵位。
盧植打量了公孫續片刻,擺了擺手,“公孫將軍,不必多禮。”
“盧侯乃我父親之師,是小子的長輩,若是稱唿將軍,豈不折煞小子,直唿其名便可!”
“既然如此,那老夫便托大了,子承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一則拜訪一下盧侯,二者想請盧侯前往薊縣,勸說劉州牧,遵陛下之詔,前往朝廷就任太傅之職,也好讓幽州百姓免去一場刀兵之禍!”
公孫續一邊說,一邊拿出了陛下的詔書,雙手呈上。
盧植仔細看了看,他可以確認,這份詔書是真的。
“子承,你是要做霍光,還是要做王莽,或者效仿董卓?”盧植盯著公孫續,幾乎一字一句的說道。
大廳中氣氛驟變,盧毓有些擔心的看著兩人。
父親的性格也太直了,現在的公孫續可是手握重兵,你這樣直接,不就是說人家有叛逆之心嗎?
公孫續心高氣傲,他什麽事可都做的出來,父親是公孫瓚的老師,用一個“孝”字,還無法來壓公孫續。
“盧侯以為,如今這天下如何來救?”公孫續並沒有生氣。
穿越到三國亂世,當然要成就一番霸業,天下各處都是諸侯擁兵自重,隻要你自己不腦殘,急著當皇帝,沒人會在意。
“誅滅國賊董卓,便可救天下?”
“董卓已將朝廷遷到長安,如何去誅滅,靠那些朝臣嗎?”
“朝臣無兵無權,豈能除掉董卓?”
“盧侯說的沒錯,要想誅滅國賊董卓,就必須要有兵有權!有兵有權,那就必須做權臣!如今能救天下的,隻有權臣!”
“權臣?”盧植皺起了眉頭,權臣這個詞,對於忠臣來說肯定是個貶義詞。
可是現在盧植發現,公孫續的話,竟然讓他不好反駁。
自己當初反對董卓廢劉辯立劉協,結果若不是早早逃離朝廷,恐已被害。
為何?就是因為自己無兵無權。
“盧侯以為,如今漁陽如何?”公孫續又問。
“百姓能安居樂業,商旅通行,乃大治之象!”
“若無兵無權,小子又豈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