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占據東萊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殺!”
隨著公孫續一聲令下,幽州兵開始反擊。
這一下,徐和有些懵了。
不是他正在攻打公孫續的大陣嗎?
怎麽攻守之勢,一下子變了?
公孫續的這點兵馬,怎麽敢反衝殺過來。
然而,看著一馬當先的太史慈,徐和慌了。
“快……快擋住他……”
黃巾叛軍打順風仗還可以,遇到這些逆風仗,尤其是敗退的時候,誰還會聽統帥的命令,全都四散潰逃。
隻有徐和的那些親衛,拚命阻擋太史慈。
然而這時,典韋率領著護衛營殺來了。
同樣是護衛,可戰力沒在一個檔次。
而且這三百護衛,都有戰馬,是烏桓騎兵,都是從幽州鐵騎中精選出來的。
再加上典韋簡直是殺神附體,兩柄鐵戟不斷的敲碎叛軍的腦袋。
徐和心驚膽戰,撥轉馬頭拚命逃。
叛軍頃刻之間便潰敗了。
不過畢竟人數多,這給追趕的幽州兵造成了麻煩。
然而徐和沒跑出去多遠,迎麵又殺來一隊兵馬。
正是公孫續麾下大將徐晃。
司馬俱的兵馬為何遲遲不到?
因為在半路上,遭到了徐晃的伏擊。
公孫續給徐晃留了兩千兵士,而這幾天,又有一千兵士從遼東渡海而來。
徐晃麾下一共是三千兵士。
三千幽州兵,伏擊五千叛軍,這場大戰根本沒什麽懸念。
斬殺一千多,潰逃了一千多,其餘全部做了俘虜,司馬俱也被徐晃陣斬。
殲滅了司馬俱之後,徐晃立刻向公孫續這邊趕來。
他心裏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徐和的兵馬,比主公公孫續多了好幾倍。
為了引誘徐和出城,公孫續隻能帶一千兵馬,假如是兩千,估計徐和都不一定敢出來。
看到徐晃的兵馬出現,徐和知道完了,這一切都是公孫續的計謀。
估計司馬俱也完了。
他暗自後悔,為何要出城,依城堅守,怎麽也能守一段時間,到那時,說不定管亥的大軍就能解圍。
但現在,後悔已沒有任何意義,逃命要緊。
前麵有徐晃攔路,後麵有太史慈追殺,隻能向左邊逃跑。
可是太史慈又怎麽能放過他呢?
摘弓搭箭,一箭將徐和射落馬下。
“徐和已死,降者不殺!”公孫續高喊一聲。
“徐和已死,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幽州兵士齊聲高喝。
所有叛軍都不再逃跑,也不反抗。
逃跑,那是死路一條,典韋的三百護衛營,都騎著戰馬,你能跑到哪裏去?
反抗更是自尋死路,何況徐和已經死了。
於是都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
這一戰,黃巾叛軍兩路共一萬,陣斬了三千餘人,俘虜了五千餘人,其餘的都四散逃竄。
而黃縣城中,還有好幾萬老弱婦孺。
公孫續任命甄堯為東萊太守,負責政務。
從五千俘虜中,挑出一些青壯,先把這一戰中折損的幽州兵補齊。
然後再挑出三千,打散補充到幽州兵中。
分出三千,交給太史慈統領。
已經渡過來的幽州兵,現在還有五千,繼續由徐晃統領利。
接下來命令徐晃和太史慈,各率領三千兵馬,開始掃蕩東萊境內,所有的黃巾叛軍。
叛軍中的其餘俘虜,以及他們的家眷,那些老弱婦孺,全部實行軍屯。
這些年由於黃巾作亂,刺史焦和不作為,太守逃逸,致使整個東萊地廣人稀,非常蕭條。
這些人可都是很好的資源啊!
東萊雖然隻有十二個縣,可麵積是整個青州最大的,占據著整個山東半島,比擁有十八個縣的北海還要大。
半個月之後,東萊境內的叛軍,已經全部清理幹淨。
一部分被斬殺,大多數被俘虜,還有一些逃到北海。
東萊這麽大的動靜,北海相孔融怎麽能不知道呢?
大將武安國率軍趁勢出擊,又把這些叛軍掃蕩了一番。
整個青州東部,總算太平下來。
北海相孔融,專門派人邀請公孫續。
公孫續當然不會拒絕了。
在北海,兩人談論的非常融洽。
孔融愛好的是詩文,公孫續雖然文采一般,但畢竟有後世的熏陶,肯定能夠說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這讓孔融也是讚不絕口。
而在這裏,公孫續見到了左伯,又將左伯紙誇讚了一番,稱其為文化發展的裏程碑,當今天下最偉大的發明,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最後邀請左伯到東萊指導造紙。
這一次左伯沒有拒絕,孔融也是大力支持,因為用這種紙來寫字,對他來說,感覺太美妙了。
而且公孫續還說,一旦造出的紙張充足,質量好,可以用來抄書,這比用刀在竹簡上刻,容易多了。
當孔融和左伯得知,洛陽的藏書沒有被董卓燒掉,而是救了迴來,如今都在漁陽,對於造紙更加支持了。
用左伯紙可以將這些珍貴的書籍流傳於世,這意義可就太大了。
公孫續更高興,真正的民間手抄本,而且是這些曆史名人的筆跡,價值該有多高!
其次,孔融向朝廷寫了一封奏報,表明了公孫續的功勞,然後舉薦甄堯為東萊太守。
當然,這件事朝廷同意不同意,都無所謂,主要就是走個程序。
而在與左伯離開北海時,孔融又讓武安國率領兩千兵馬護送。
其實現在北海到東萊,是絕對安全的,不過孔融覺得,武安國可算是一員良將,自己之誌又不在於爭霸天下,就讓武安國跟隨公孫續,也好能夠立功受封。
好人啊!
武安國是被低估的一員猛將,手使一柄大鐵錘,能與呂布大戰十個迴合。
七月,公孫續的兵馬全部到了東萊,加上俘虜中挑選出來的青壯,北海的兩千兵士,共計兩萬五千。
太史慈和武安國各統領五千兵士,其餘的由徐晃統領。
典韋的護衛營依舊是三百,不過全是騎兵。
糧食馬上要收獲了,但由於叛軍的影響,東萊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糧草還要從遼東來運。
不過今年可以開墾出許多土地,明年種出的糧食,養這些兵馬應該差不多了。
東萊還有優勢,打開互市,與遼東海路通商,加上左伯紙、海鹽、漁業等獲得的利潤,養活現在的兵馬,沒有問題。
入主青州的第一步,就算站穩了。
隨著公孫續一聲令下,幽州兵開始反擊。
這一下,徐和有些懵了。
不是他正在攻打公孫續的大陣嗎?
怎麽攻守之勢,一下子變了?
公孫續的這點兵馬,怎麽敢反衝殺過來。
然而,看著一馬當先的太史慈,徐和慌了。
“快……快擋住他……”
黃巾叛軍打順風仗還可以,遇到這些逆風仗,尤其是敗退的時候,誰還會聽統帥的命令,全都四散潰逃。
隻有徐和的那些親衛,拚命阻擋太史慈。
然而這時,典韋率領著護衛營殺來了。
同樣是護衛,可戰力沒在一個檔次。
而且這三百護衛,都有戰馬,是烏桓騎兵,都是從幽州鐵騎中精選出來的。
再加上典韋簡直是殺神附體,兩柄鐵戟不斷的敲碎叛軍的腦袋。
徐和心驚膽戰,撥轉馬頭拚命逃。
叛軍頃刻之間便潰敗了。
不過畢竟人數多,這給追趕的幽州兵造成了麻煩。
然而徐和沒跑出去多遠,迎麵又殺來一隊兵馬。
正是公孫續麾下大將徐晃。
司馬俱的兵馬為何遲遲不到?
因為在半路上,遭到了徐晃的伏擊。
公孫續給徐晃留了兩千兵士,而這幾天,又有一千兵士從遼東渡海而來。
徐晃麾下一共是三千兵士。
三千幽州兵,伏擊五千叛軍,這場大戰根本沒什麽懸念。
斬殺一千多,潰逃了一千多,其餘全部做了俘虜,司馬俱也被徐晃陣斬。
殲滅了司馬俱之後,徐晃立刻向公孫續這邊趕來。
他心裏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徐和的兵馬,比主公公孫續多了好幾倍。
為了引誘徐和出城,公孫續隻能帶一千兵馬,假如是兩千,估計徐和都不一定敢出來。
看到徐晃的兵馬出現,徐和知道完了,這一切都是公孫續的計謀。
估計司馬俱也完了。
他暗自後悔,為何要出城,依城堅守,怎麽也能守一段時間,到那時,說不定管亥的大軍就能解圍。
但現在,後悔已沒有任何意義,逃命要緊。
前麵有徐晃攔路,後麵有太史慈追殺,隻能向左邊逃跑。
可是太史慈又怎麽能放過他呢?
摘弓搭箭,一箭將徐和射落馬下。
“徐和已死,降者不殺!”公孫續高喊一聲。
“徐和已死,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幽州兵士齊聲高喝。
所有叛軍都不再逃跑,也不反抗。
逃跑,那是死路一條,典韋的三百護衛營,都騎著戰馬,你能跑到哪裏去?
反抗更是自尋死路,何況徐和已經死了。
於是都扔掉了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
這一戰,黃巾叛軍兩路共一萬,陣斬了三千餘人,俘虜了五千餘人,其餘的都四散逃竄。
而黃縣城中,還有好幾萬老弱婦孺。
公孫續任命甄堯為東萊太守,負責政務。
從五千俘虜中,挑出一些青壯,先把這一戰中折損的幽州兵補齊。
然後再挑出三千,打散補充到幽州兵中。
分出三千,交給太史慈統領。
已經渡過來的幽州兵,現在還有五千,繼續由徐晃統領利。
接下來命令徐晃和太史慈,各率領三千兵馬,開始掃蕩東萊境內,所有的黃巾叛軍。
叛軍中的其餘俘虜,以及他們的家眷,那些老弱婦孺,全部實行軍屯。
這些年由於黃巾作亂,刺史焦和不作為,太守逃逸,致使整個東萊地廣人稀,非常蕭條。
這些人可都是很好的資源啊!
東萊雖然隻有十二個縣,可麵積是整個青州最大的,占據著整個山東半島,比擁有十八個縣的北海還要大。
半個月之後,東萊境內的叛軍,已經全部清理幹淨。
一部分被斬殺,大多數被俘虜,還有一些逃到北海。
東萊這麽大的動靜,北海相孔融怎麽能不知道呢?
大將武安國率軍趁勢出擊,又把這些叛軍掃蕩了一番。
整個青州東部,總算太平下來。
北海相孔融,專門派人邀請公孫續。
公孫續當然不會拒絕了。
在北海,兩人談論的非常融洽。
孔融愛好的是詩文,公孫續雖然文采一般,但畢竟有後世的熏陶,肯定能夠說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這讓孔融也是讚不絕口。
而在這裏,公孫續見到了左伯,又將左伯紙誇讚了一番,稱其為文化發展的裏程碑,當今天下最偉大的發明,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最後邀請左伯到東萊指導造紙。
這一次左伯沒有拒絕,孔融也是大力支持,因為用這種紙來寫字,對他來說,感覺太美妙了。
而且公孫續還說,一旦造出的紙張充足,質量好,可以用來抄書,這比用刀在竹簡上刻,容易多了。
當孔融和左伯得知,洛陽的藏書沒有被董卓燒掉,而是救了迴來,如今都在漁陽,對於造紙更加支持了。
用左伯紙可以將這些珍貴的書籍流傳於世,這意義可就太大了。
公孫續更高興,真正的民間手抄本,而且是這些曆史名人的筆跡,價值該有多高!
其次,孔融向朝廷寫了一封奏報,表明了公孫續的功勞,然後舉薦甄堯為東萊太守。
當然,這件事朝廷同意不同意,都無所謂,主要就是走個程序。
而在與左伯離開北海時,孔融又讓武安國率領兩千兵馬護送。
其實現在北海到東萊,是絕對安全的,不過孔融覺得,武安國可算是一員良將,自己之誌又不在於爭霸天下,就讓武安國跟隨公孫續,也好能夠立功受封。
好人啊!
武安國是被低估的一員猛將,手使一柄大鐵錘,能與呂布大戰十個迴合。
七月,公孫續的兵馬全部到了東萊,加上俘虜中挑選出來的青壯,北海的兩千兵士,共計兩萬五千。
太史慈和武安國各統領五千兵士,其餘的由徐晃統領。
典韋的護衛營依舊是三百,不過全是騎兵。
糧食馬上要收獲了,但由於叛軍的影響,東萊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糧草還要從遼東來運。
不過今年可以開墾出許多土地,明年種出的糧食,養這些兵馬應該差不多了。
東萊還有優勢,打開互市,與遼東海路通商,加上左伯紙、海鹽、漁業等獲得的利潤,養活現在的兵馬,沒有問題。
入主青州的第一步,就算站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