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白波穀郭太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波穀,位於並州西河。
這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往東是太原,往南是河東,往北是雁門,往西是黃河。
山勢陡峭,地形崎嶇,峽穀冗長,水源充足,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黃巾雖然被剿滅了,可郭太依然有一定實力的原因。
這一次郭太又瞅準了機會,在白波穀起事。
很快,楊奉、李樂、胡才、韓暹等四股黃巾餘部來投,聚眾十萬。
與此同時,休屠胡人和南匈奴於夫羅同時叛漢,率軍攻打雁門。
郭太能做白波軍的統帥,也是很有頭腦的,他這一次時機選的非常好,大漢各地都是叛軍,可以說是應接不暇。
以前曆史上,朝廷派董卓平叛。
這樣就致使董卓兩麵作戰,一方麵是平定羌人叛亂,因為羌人已經打到了陳倉,威脅著三輔。
另一方麵,就是白波穀叛亂。
董卓沒有辦法,隻能派大將牛輔率軍前去白波穀平叛。
結果牛輔被郭太殺的丟盔棄甲,大敗而逃,反而讓叛軍勢頭高漲,經上黨渡河,攻陷了河南不少郡縣,直抵濮陽、清豐一帶,大有兵臨洛陽之勢。
叛軍就是如此,順風仗,越打越強。
公孫續熟悉這段曆史,當然不會輕兵冒進,要一點一點的擊敗叛軍,不給他們坐大的機會。
由於丁原在雁門擋住了於夫羅和休屠胡人,郭太也沒有去攻打太原和河東。
而是準備以逸待勞,先擊敗公孫續再說。
隻要公孫續一敗,他們就可趁勢追擊,拿下河東、河內、河南等許多郡縣。
斥候將消息送到白波穀,郭太立刻升帳議事。
郭太坐在主位上,下麵依次是四員大將,楊奉、李樂、胡才、韓暹。
而在他們四人的背後,也都站著幾位各自的小頭目。
郭太為渠帥,其他四人為小方渠帥,這是沿用黃巾起義時的職位,即三十六大方渠帥,和上百小方渠帥。
“諸位渠帥,幽州公孫續,率領一萬兵馬,前來攻打白波穀,其先鋒趙雲已經進入西河,不知諸位有何退敵之策!”郭太問道。
“渠帥,區區一萬兵馬,何足掛齒,本帥率領麾下將士前去,定將公孫續小兒的人頭提來!”胡才語氣非常輕蔑的說。
如今的白波穀,有大軍十萬,一萬官兵,還是遠道而來,他怎麽會放在心上。
就是他麾下,也有兩萬兵馬。
“胡渠帥不可輕敵,這公孫續年紀雖小,可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張純有數萬之眾,結果全軍覆沒!”楊奉聽了胡才的話,勸道。
“楊渠帥,莫要長他人誌氣,滅我等威風!”胡才是個直脾氣,楊奉這一勸,反倒激起了他的鬥誌,“渠帥,本將請令,率麾下將士,迎戰趙雲!”
“胡渠帥,趙雲的三千兵馬皆為騎兵,而且他被稱為北方第一猛將……”
“騎兵又有何懼?”胡才仍舊是不以為然,“西河境內地形,我們非常熟悉,騎兵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至於說北方第一大將,那胡才就更加嗤之以鼻了。
這隻能說明,張純麾下的人太弱了。
“胡渠帥,你若能擊敗公孫續的先鋒,提來趙雲的人頭,此戰當為首功!”
“諾!”胡才站了起來,帶著他麾下的幾員大將,信心滿滿的離開了郭太帥帳。
趙雲盡管一身是膽,麵對千軍萬馬也不懼。
可行軍打仗,依舊非常心細。
這一仗他很清楚,和幽州、冀州不同,地形不明,輕兵冒進,極有可能中了埋伏。
而且他們是遠征,要防止叛軍以逸的勞。
所以進入西河之後,騎兵的速度就和步兵一樣,始終和主公公孫續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十裏左右,以便互相接應。
同樣,公孫續和田豫之間的距離也近,糧草不能有任何閃失啊!
斥候不斷匯報前方的消息,一切都正常,並沒有發現叛軍,但趙雲依舊很小心。
“稟報趙校尉,前方發現一隊叛軍!”
“距我們多遠?兵馬幾何?”
“大約七八裏,兵馬五千左右!”
趙雲思索起來。
七八裏的距離,五千兵馬。
隻要自己這三千騎兵衝過去,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將其擊潰。
即便他們有援軍,騎兵作戰靈活,可以從容的撤離戰場。
想到這裏,趙雲立刻下令。
“傳令,全體將士,全力出擊!”
“諾!”
大軍終於奔跑起來,所有將士都很興奮。
隻有打仗,才能得到功勞,而有了功勞,主公公孫續的賞賜一分都不會少,哪怕是戰死了。
煙塵滾滾而起,遮天蔽日,大地似乎都顫抖起來,不遠處的縣城都感受到了,趕緊緊閉城門。
附近的百姓更是躲在家裏,不敢出門。
他們有些納悶,難道說是於夫羅的匈奴兵殺來了?
丁刺史不是在雁門擋住了嗎?
這夥叛軍就是胡才的麾下,統兵將領叫李大牛,跟著胡才也打了好幾年仗了,作戰勇猛,而且很有經驗。
因此胡才才派他來誘敵。
和騎兵作戰,就這麽衝上去,那就是送死。
哪怕胡才有兩萬兵馬,而趙雲隻有三千。
因此,他選擇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山穀,旁邊是陡峭的山崖,中間是狹長的通道。
隻要騎兵衝進來,前後滾木雷石一堵,中間再放一把火,就能燒個幹淨。
萬事俱備,隻需要將趙雲引誘進來即可。
為了此戰的勝利,胡才下了血本,決定用五千兵士做誘餌。
李大牛感覺到大地震顫,臉色大變。
他們與漢軍沒少作戰,什麽時候漢軍有了這麽強大的騎兵?
怎麽感覺不是三千,有數萬呢?
本來是看到騎兵的身影之後,開始撤退。
現在李大牛也不管了,趕緊撤。
即使這樣,他們也低估了公孫續麾下騎兵的速度。
戰馬是好馬,兵士是強兵,再加上前麵走的很慢,都憋著一股勁。
不一會兒便追上了,這樣的大戰沒有任何懸念,隻是追與逃的較量。
看著自己身邊的兵士不停的被斬殺,李大牛的心在滴血,這可都是一直跟著他的兄弟啊!
但是他不敢停下來,否則,這些兄弟可就白死了。
胡才渠帥大軍埋伏的地方就在前麵,他一定要將趙雲引進去。
李大牛身邊的兵士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十幾個騎著馬的。
而他們這些馬的速度,哪裏比得上幽州戰馬。
當然,其他的兵士不是全被殺了,隻是潰敗,趙雲的目標就是他們幾人。
追的越來越近了,李大牛沒有絲毫擔心,反而更高興了。
隻要再往前跑上幾十步,就大功告成了!
趙雲,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這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往東是太原,往南是河東,往北是雁門,往西是黃河。
山勢陡峭,地形崎嶇,峽穀冗長,水源充足,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黃巾雖然被剿滅了,可郭太依然有一定實力的原因。
這一次郭太又瞅準了機會,在白波穀起事。
很快,楊奉、李樂、胡才、韓暹等四股黃巾餘部來投,聚眾十萬。
與此同時,休屠胡人和南匈奴於夫羅同時叛漢,率軍攻打雁門。
郭太能做白波軍的統帥,也是很有頭腦的,他這一次時機選的非常好,大漢各地都是叛軍,可以說是應接不暇。
以前曆史上,朝廷派董卓平叛。
這樣就致使董卓兩麵作戰,一方麵是平定羌人叛亂,因為羌人已經打到了陳倉,威脅著三輔。
另一方麵,就是白波穀叛亂。
董卓沒有辦法,隻能派大將牛輔率軍前去白波穀平叛。
結果牛輔被郭太殺的丟盔棄甲,大敗而逃,反而讓叛軍勢頭高漲,經上黨渡河,攻陷了河南不少郡縣,直抵濮陽、清豐一帶,大有兵臨洛陽之勢。
叛軍就是如此,順風仗,越打越強。
公孫續熟悉這段曆史,當然不會輕兵冒進,要一點一點的擊敗叛軍,不給他們坐大的機會。
由於丁原在雁門擋住了於夫羅和休屠胡人,郭太也沒有去攻打太原和河東。
而是準備以逸待勞,先擊敗公孫續再說。
隻要公孫續一敗,他們就可趁勢追擊,拿下河東、河內、河南等許多郡縣。
斥候將消息送到白波穀,郭太立刻升帳議事。
郭太坐在主位上,下麵依次是四員大將,楊奉、李樂、胡才、韓暹。
而在他們四人的背後,也都站著幾位各自的小頭目。
郭太為渠帥,其他四人為小方渠帥,這是沿用黃巾起義時的職位,即三十六大方渠帥,和上百小方渠帥。
“諸位渠帥,幽州公孫續,率領一萬兵馬,前來攻打白波穀,其先鋒趙雲已經進入西河,不知諸位有何退敵之策!”郭太問道。
“渠帥,區區一萬兵馬,何足掛齒,本帥率領麾下將士前去,定將公孫續小兒的人頭提來!”胡才語氣非常輕蔑的說。
如今的白波穀,有大軍十萬,一萬官兵,還是遠道而來,他怎麽會放在心上。
就是他麾下,也有兩萬兵馬。
“胡渠帥不可輕敵,這公孫續年紀雖小,可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張純有數萬之眾,結果全軍覆沒!”楊奉聽了胡才的話,勸道。
“楊渠帥,莫要長他人誌氣,滅我等威風!”胡才是個直脾氣,楊奉這一勸,反倒激起了他的鬥誌,“渠帥,本將請令,率麾下將士,迎戰趙雲!”
“胡渠帥,趙雲的三千兵馬皆為騎兵,而且他被稱為北方第一猛將……”
“騎兵又有何懼?”胡才仍舊是不以為然,“西河境內地形,我們非常熟悉,騎兵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至於說北方第一大將,那胡才就更加嗤之以鼻了。
這隻能說明,張純麾下的人太弱了。
“胡渠帥,你若能擊敗公孫續的先鋒,提來趙雲的人頭,此戰當為首功!”
“諾!”胡才站了起來,帶著他麾下的幾員大將,信心滿滿的離開了郭太帥帳。
趙雲盡管一身是膽,麵對千軍萬馬也不懼。
可行軍打仗,依舊非常心細。
這一仗他很清楚,和幽州、冀州不同,地形不明,輕兵冒進,極有可能中了埋伏。
而且他們是遠征,要防止叛軍以逸的勞。
所以進入西河之後,騎兵的速度就和步兵一樣,始終和主公公孫續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十裏左右,以便互相接應。
同樣,公孫續和田豫之間的距離也近,糧草不能有任何閃失啊!
斥候不斷匯報前方的消息,一切都正常,並沒有發現叛軍,但趙雲依舊很小心。
“稟報趙校尉,前方發現一隊叛軍!”
“距我們多遠?兵馬幾何?”
“大約七八裏,兵馬五千左右!”
趙雲思索起來。
七八裏的距離,五千兵馬。
隻要自己這三千騎兵衝過去,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將其擊潰。
即便他們有援軍,騎兵作戰靈活,可以從容的撤離戰場。
想到這裏,趙雲立刻下令。
“傳令,全體將士,全力出擊!”
“諾!”
大軍終於奔跑起來,所有將士都很興奮。
隻有打仗,才能得到功勞,而有了功勞,主公公孫續的賞賜一分都不會少,哪怕是戰死了。
煙塵滾滾而起,遮天蔽日,大地似乎都顫抖起來,不遠處的縣城都感受到了,趕緊緊閉城門。
附近的百姓更是躲在家裏,不敢出門。
他們有些納悶,難道說是於夫羅的匈奴兵殺來了?
丁刺史不是在雁門擋住了嗎?
這夥叛軍就是胡才的麾下,統兵將領叫李大牛,跟著胡才也打了好幾年仗了,作戰勇猛,而且很有經驗。
因此胡才才派他來誘敵。
和騎兵作戰,就這麽衝上去,那就是送死。
哪怕胡才有兩萬兵馬,而趙雲隻有三千。
因此,他選擇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山穀,旁邊是陡峭的山崖,中間是狹長的通道。
隻要騎兵衝進來,前後滾木雷石一堵,中間再放一把火,就能燒個幹淨。
萬事俱備,隻需要將趙雲引誘進來即可。
為了此戰的勝利,胡才下了血本,決定用五千兵士做誘餌。
李大牛感覺到大地震顫,臉色大變。
他們與漢軍沒少作戰,什麽時候漢軍有了這麽強大的騎兵?
怎麽感覺不是三千,有數萬呢?
本來是看到騎兵的身影之後,開始撤退。
現在李大牛也不管了,趕緊撤。
即使這樣,他們也低估了公孫續麾下騎兵的速度。
戰馬是好馬,兵士是強兵,再加上前麵走的很慢,都憋著一股勁。
不一會兒便追上了,這樣的大戰沒有任何懸念,隻是追與逃的較量。
看著自己身邊的兵士不停的被斬殺,李大牛的心在滴血,這可都是一直跟著他的兄弟啊!
但是他不敢停下來,否則,這些兄弟可就白死了。
胡才渠帥大軍埋伏的地方就在前麵,他一定要將趙雲引進去。
李大牛身邊的兵士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十幾個騎著馬的。
而他們這些馬的速度,哪裏比得上幽州戰馬。
當然,其他的兵士不是全被殺了,隻是潰敗,趙雲的目標就是他們幾人。
追的越來越近了,李大牛沒有絲毫擔心,反而更高興了。
隻要再往前跑上幾十步,就大功告成了!
趙雲,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