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之中,燭火搖曳,將程咬金那魁梧的身影映照在營帳壁上,隨著火焰的跳動,影子也跟著晃蕩。程咬金站在一幅地圖之前,眉頭緊鎖,雙眼緊緊盯著地圖上標注的東嶺關和黃河渡口,思索良久,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他轉過身,對站在一旁,手持羽扇的徐茂公問道:“軍師,這東嶺關和黃河渡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先攻取哪個?”
徐茂公輕輕搖著羽扇,目光在地圖上緩緩掃過,沉吟片刻後說道:“這東嶺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是通往洛陽的咽喉要道。守關將領乃是隋朝名將張須陀的舊部,治軍嚴謹,頗有謀略。若能拿下東嶺關,我們便能長驅直入,直逼洛陽,對隋朝的統治核心形成巨大威脅。但正因其重要,敵軍必然嚴防死守,我們攻打起來,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程咬金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這東嶺關確實難啃,那黃河渡口呢?”
徐茂公抬手指向地圖上黃河渡口的位置,說道:“黃河渡口則是另一番情形。此地雖無天險可守,但它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掌控了黃河渡口,我們便能截斷隋朝的漕運,斷絕其物資供應。而且,據我們的情報,渡口的守軍相對薄弱,防守較為鬆懈。不過,一旦我們攻打渡口,消息傳出,周邊郡縣的隋軍極有可能迅速趕來支援,到時候我們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程咬金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腳步聲在寂靜的營帳內顯得格外響亮。他一邊走一邊嘟囔:“這可真是個難題,攻東嶺關,怕傷亡太大;打黃河渡口,又怕被包圍。軍師,你可得給咱拿個準主意。”
徐茂公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大王莫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依我之見,我們不妨兵分兩路。”
“兵分兩路?”程咬金停下腳步,疑惑地看著徐茂公。
“正是。”徐茂公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們可派一支精銳部隊,佯裝攻打東嶺關,大張旗鼓地製造聲勢,吸引隋朝主力部隊的注意力。而與此同時,我們的主力則悄悄向黃河渡口進發,趁其不備,一舉拿下渡口。待渡口到手,我們再迴師東嶺關,與之前的佯攻部隊裏應外合,拿下這座雄關。”
程咬金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妙啊,軍師!此計甚妙!這樣一來,既能迷惑敵軍,又能各個擊破,實在是高!”
然而,他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又皺起了眉頭:“可是,這佯攻東嶺關的部隊,也得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讓敵軍相信啊。萬一被他們識破,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徐茂公點點頭:“大王所言極是。所以,我建議由秦瓊秦元帥帶領這支佯攻部隊。秦瓊武藝高強,威名遠揚,有他在,敵軍必定不敢小覷。而且,秦瓊足智多謀,定能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程咬金一聽,連連點頭:“好,就這麽辦!有秦大哥出馬,我就放心了。那主力部隊就由我來帶領,直取黃河渡口!”
徐茂公微笑著說:“大王英勇無畏,帶領主力部隊再合適不過。不過,在行動之前,我們還需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麵,要繼續收集敵軍的情報,了解他們的兵力部署和防守弱點;另一方麵,要對士兵們進行嚴格的訓練,確保他們在戰場上能夠聽從指揮,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程咬金拍著胸脯保證:“軍師放心,這些都包在我身上!我這就去安排,讓兄弟們好好準備準備,等一切就緒,咱們就給隋朝舊部這些家夥來個措手不及!”
秦瓊接到命令,火速帶人趕往東嶺關,馬蹄聲聲,揚起一路塵土。隊伍行進得匆忙而有序,他深知此次佯攻東嶺關任務艱巨,絲毫不敢懈怠。然而,就在半途,隊伍突然停了下來。秦瓊眉頭微皺,策馬向前查看情況,隻見路邊一對母子餓昏在路上。
秦瓊向來心善,見狀立刻命人將他們救起。士兵們找來清水和幹糧,小心翼翼地喂給母子二人。過了好一會兒,那婦人緩緩睜開眼睛,眼中滿是驚恐與迷茫,待看清周圍的情況後,掙紮著要起身道謝。秦瓊連忙製止,和聲詢問他們的來曆。
婦人哭訴道,她們本是附近村落的村民,丈夫被隋朝官吏強行征去服勞役,一去便沒了音信。家中田地無人耕種,又遭遇災荒,實在活不下去,才一路乞討,不想竟餓昏在此。秦瓊聽後,心中滿是同情,當下便讓人給她們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和水,還打算派人護送她們迴村。
這時,一直躺在母親身旁的孩子也醒了過來。那孩子不過七八歲的模樣,雖然麵黃肌瘦,但一雙眼睛卻明亮有神。他看著秦瓊,眼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充滿了好奇與感激。他站起身來,走到秦瓊麵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說道:“多謝恩公救我和母親性命。”
秦瓊看著這懂事的孩子,心中歡喜,忍不住摸了摸他的頭。就在這時,孩子突然說道:“恩公,您武藝高強,又心懷仁義,我想拜您為師,將來也像您一樣做個英雄。”秦瓊微微一愣,沒想到這孩子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誌向。
婦人在一旁也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她看著秦瓊,眼中滿是期許:“恩公,這孩子從小就崇拜英雄豪傑,若能得您教導,那是他的福氣。我們孤兒寡母,也無以為報,隻盼恩公能成全。”
秦瓊思索片刻,想到自己行軍打仗,居無定所,收徒之事確實多有不便。可看著這對可憐的母子,又實在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請求。正猶豫間,孩子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恩公,您就收下我吧,我不怕吃苦,一定好好學本事。”
秦瓊見狀,連忙將孩子扶起,心中一軟,說道:“罷了罷了,我便收你為義子。隻是我軍務繁忙,不能時刻教導你,你可願意跟著我的士兵們,邊學邊等我迴來?”孩子一聽,臉上頓時露出欣喜的笑容,連忙點頭:“願意願意,多謝義父!”說著,又給秦瓊磕了三個響頭。
就這樣,秦瓊意外收獲了一個義子。他給孩子取名為秦用,安排他跟著隊伍中的一位老兵,學習一些基本的武藝和行軍知識。
徐茂公輕輕搖著羽扇,目光在地圖上緩緩掃過,沉吟片刻後說道:“這東嶺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是通往洛陽的咽喉要道。守關將領乃是隋朝名將張須陀的舊部,治軍嚴謹,頗有謀略。若能拿下東嶺關,我們便能長驅直入,直逼洛陽,對隋朝的統治核心形成巨大威脅。但正因其重要,敵軍必然嚴防死守,我們攻打起來,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程咬金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這東嶺關確實難啃,那黃河渡口呢?”
徐茂公抬手指向地圖上黃河渡口的位置,說道:“黃河渡口則是另一番情形。此地雖無天險可守,但它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掌控了黃河渡口,我們便能截斷隋朝的漕運,斷絕其物資供應。而且,據我們的情報,渡口的守軍相對薄弱,防守較為鬆懈。不過,一旦我們攻打渡口,消息傳出,周邊郡縣的隋軍極有可能迅速趕來支援,到時候我們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程咬金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腳步聲在寂靜的營帳內顯得格外響亮。他一邊走一邊嘟囔:“這可真是個難題,攻東嶺關,怕傷亡太大;打黃河渡口,又怕被包圍。軍師,你可得給咱拿個準主意。”
徐茂公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大王莫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依我之見,我們不妨兵分兩路。”
“兵分兩路?”程咬金停下腳步,疑惑地看著徐茂公。
“正是。”徐茂公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們可派一支精銳部隊,佯裝攻打東嶺關,大張旗鼓地製造聲勢,吸引隋朝主力部隊的注意力。而與此同時,我們的主力則悄悄向黃河渡口進發,趁其不備,一舉拿下渡口。待渡口到手,我們再迴師東嶺關,與之前的佯攻部隊裏應外合,拿下這座雄關。”
程咬金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妙啊,軍師!此計甚妙!這樣一來,既能迷惑敵軍,又能各個擊破,實在是高!”
然而,他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又皺起了眉頭:“可是,這佯攻東嶺關的部隊,也得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讓敵軍相信啊。萬一被他們識破,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徐茂公點點頭:“大王所言極是。所以,我建議由秦瓊秦元帥帶領這支佯攻部隊。秦瓊武藝高強,威名遠揚,有他在,敵軍必定不敢小覷。而且,秦瓊足智多謀,定能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程咬金一聽,連連點頭:“好,就這麽辦!有秦大哥出馬,我就放心了。那主力部隊就由我來帶領,直取黃河渡口!”
徐茂公微笑著說:“大王英勇無畏,帶領主力部隊再合適不過。不過,在行動之前,我們還需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麵,要繼續收集敵軍的情報,了解他們的兵力部署和防守弱點;另一方麵,要對士兵們進行嚴格的訓練,確保他們在戰場上能夠聽從指揮,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程咬金拍著胸脯保證:“軍師放心,這些都包在我身上!我這就去安排,讓兄弟們好好準備準備,等一切就緒,咱們就給隋朝舊部這些家夥來個措手不及!”
秦瓊接到命令,火速帶人趕往東嶺關,馬蹄聲聲,揚起一路塵土。隊伍行進得匆忙而有序,他深知此次佯攻東嶺關任務艱巨,絲毫不敢懈怠。然而,就在半途,隊伍突然停了下來。秦瓊眉頭微皺,策馬向前查看情況,隻見路邊一對母子餓昏在路上。
秦瓊向來心善,見狀立刻命人將他們救起。士兵們找來清水和幹糧,小心翼翼地喂給母子二人。過了好一會兒,那婦人緩緩睜開眼睛,眼中滿是驚恐與迷茫,待看清周圍的情況後,掙紮著要起身道謝。秦瓊連忙製止,和聲詢問他們的來曆。
婦人哭訴道,她們本是附近村落的村民,丈夫被隋朝官吏強行征去服勞役,一去便沒了音信。家中田地無人耕種,又遭遇災荒,實在活不下去,才一路乞討,不想竟餓昏在此。秦瓊聽後,心中滿是同情,當下便讓人給她們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和水,還打算派人護送她們迴村。
這時,一直躺在母親身旁的孩子也醒了過來。那孩子不過七八歲的模樣,雖然麵黃肌瘦,但一雙眼睛卻明亮有神。他看著秦瓊,眼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充滿了好奇與感激。他站起身來,走到秦瓊麵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說道:“多謝恩公救我和母親性命。”
秦瓊看著這懂事的孩子,心中歡喜,忍不住摸了摸他的頭。就在這時,孩子突然說道:“恩公,您武藝高強,又心懷仁義,我想拜您為師,將來也像您一樣做個英雄。”秦瓊微微一愣,沒想到這孩子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誌向。
婦人在一旁也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她看著秦瓊,眼中滿是期許:“恩公,這孩子從小就崇拜英雄豪傑,若能得您教導,那是他的福氣。我們孤兒寡母,也無以為報,隻盼恩公能成全。”
秦瓊思索片刻,想到自己行軍打仗,居無定所,收徒之事確實多有不便。可看著這對可憐的母子,又實在不忍心拒絕孩子的請求。正猶豫間,孩子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恩公,您就收下我吧,我不怕吃苦,一定好好學本事。”
秦瓊見狀,連忙將孩子扶起,心中一軟,說道:“罷了罷了,我便收你為義子。隻是我軍務繁忙,不能時刻教導你,你可願意跟著我的士兵們,邊學邊等我迴來?”孩子一聽,臉上頓時露出欣喜的笑容,連忙點頭:“願意願意,多謝義父!”說著,又給秦瓊磕了三個響頭。
就這樣,秦瓊意外收獲了一個義子。他給孩子取名為秦用,安排他跟著隊伍中的一位老兵,學習一些基本的武藝和行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