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叔齊伯夷勸諫是假的。
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 作者:練習生0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宋,
讀書人氣憤的大罵:
“無恥,賣國賊!”
一個讀書人跪在地上:“這就是我們嘴裏的聖賢?在姬周稱王造反的時候,背叛了自己的宗族,背叛了自己的殷商,竟然投靠了敵人,哈哈哈,怪不得朝堂上袞袞諸公,要議和,要向遼國搖尾乞憐,這不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出賣大宋嗎?”
“滿紙荒唐言,滿紙荒唐言啊!”
“聖人不可信!”
“古來聖賢皆寂寞,是古來聖賢皆死絕吧。”
亂了,徹底亂了。
北宋的讀書人第一次被擊潰了世界觀。
司馬光嗓子幹澀,額頭的冷汗直流。
他很想說一句,不是這樣的。
可不是這樣的,又該是那樣的?
他都無法迴答。
..........
大秦,
胡亥揪著淳於越的衣領,嗬問道:“這就是你們嘴裏的聖賢?”
“哈哈哈,背叛自己宗族家國的聖賢?”
“果然,你們讓人惡心的就是你們的嘴。”
“什麽話都敢說。”
“來來來,給大家說說,你們嘴裏的聖賢到底是怎麽評選出來的,為什麽聖賢都喜歡背叛自己的家國呢?”
此刻,大秦朝堂中,其他百家之人,紛紛露出了鄙夷之色。
他們也從未想到,儒家可以把伯夷叔齊洗成聖賢。
話說,這種人,放在大秦,不應該滅三族嗎?
別說放在大秦了,就是在他們自己的宗族,都會被人挖祖墳,除族籍。
叔孫通也是懵了,誰把伯夷叔齊吹成聖賢的?
你站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淳於越卻梗著脖子說:“良禽擇木而棲,有什麽錯?”
秦始皇都被氣笑了,他扭頭看扶蘇,“你覺得,他說對嗎?”
扶蘇臉色鐵青,他從未想到,儒家還會有如此兇惡的一麵。
叛國投敵,背叛家族,竟然能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好像他們才是受害者一樣。
..........
南宋,
嶽飛氣的想要殺人。
就是因為讀書人都在傳播這種思想,什麽良禽擇木而棲,所以,大宋才會對金人卑躬屈膝,想要給自己找後路。
很多人覺得人家金人更賢德,所以,人家就去叛國了,秦檜等人不就是如此。
“陛下,此等妖風邪氣一定要扼殺,臣請奏,貶斥伯夷叔齊等人,讓天下讀書人,寫文做詩,批判他們無恥行徑,揭露他們的可恥事跡。”
“我大宋之人,可以戰敗,但不能認這種背主求榮之人當聖賢榜樣。”
嶽飛一開口,主戰派的人紛紛出列。
“臣附議,臣也附議!”
“我大宋也該有氣節,正所謂身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愛國才是最大的節操。”
秦檜死死的盯著這些人,拳頭攥緊,雙目猩紅。
“僅僅就憑借這一點,就要詆毀上古聖賢,不夠!”
........
天幕中,
伯夷叔齊一起投靠姬周,可是呢,周文王卻在此刻死了。
於是,他們就跟著周武王姬發一起,發動了滅商之戰。
這也就是第一次,周武王伐商,也叫:孟津觀兵!
【是的,周武王征伐殷商,舉兵造反的時候,這兩位大賢,就在姬周的陣營中,他們出賣自己的家國,自己的宗族,充當的是反殷商的諸侯,為姬周搖旗呐喊。】
【諷刺吧!】
【更諷刺的事情出現了。】
【為了彰顯伯夷叔齊的聖賢之名,竟然讓他們阻止了姬發繼續伐商。】
當周武王姬發帶領的八百諸侯了聯軍到達了孟津之後。
很多人勸說周武王,時機未到,不能進攻殷商。
但是,姬發聽了沒?
沒有!
姬發對著眾人說:“帝辛無道,不祭祀先祖,不祭祀神明,不做帝籍田,此時不伐更待何時?”
眼看眾人都勸不動。
孤竹國的兩位王子,殷商王族,史上最賢德的人,伯夷叔齊竟然攔住了周武王姬發的車駕,開始罵姬發,怎麽罵的呢?
他們指著姬發的鼻子罵:
“姬發,你爹剛死,屍骨未寒,你連人都沒有埋葬,你爹都還沒有入土為安呢,你竟然帶著諸侯們一起征伐殷商,你這是不孝不仁!”
“還有,你姬發吃的是商朝的粟米,用的商朝的土地,做的殷商的官爵,竟然以臣子伐君王,你這是不忠不義!”
“你姬發要是繼續征伐殷商,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亂臣賊子!”
罵的爽不?
太爽了。
【但是我告訴你,這句話,不是伯夷叔齊說的。】
【這件事也不存在!沒有勸諫這一迴事,是假的。】
【這是司馬遷罵的,是司馬遷說的話,不是伯夷叔齊說的話,他們兩個不可能說出這種話。】
【這兩句話,就是司馬遷在諷刺伯夷叔齊。】
(真的假的?司馬遷又又又編造曆史了?)
(真是司馬遷編造的?如果真是的話,司馬遷的含金量又提高了啊。)
.........
放屁!
南宋,
朱熹感覺自己要瘋了。
剛剛為了布行的事情,他聯手幾個官員,用非常手段整倒了對手,
一迴頭,就發現了天幕上這麽詆毀伯夷叔齊。
他頓時怒了:“哈哈哈,伯夷叔齊【扣馬勸諫】是假的?憑什麽你認為是假的?”
..........
大明,
朱允炆也懵了。
他實在是忍不住了。
“怎麽可能是假的?”
“我們傳唱了幾千年,怎麽可能又是假的?”
...........
大漢,
劉盈一臉懵逼:“這件事是假的,我都知道啊。”
一旁,劉邦無語的說:“你能知道,主要是你出生在司馬遷之前。”
這個瓜慫,你還想當皇帝。
劉盈一拍腦袋,記起來了。
因為在他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這種謠言。
對,就是謠言。
.............
【為什麽說司馬遷記載的這件事是假的呢?】
【因為在司馬遷之前,伯夷叔齊的的曆史,記載太詳細了,寫的人太多了!
隻要是能吹的事跡,都被反複的吹過了,沒有的,就是古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你覺得一千年前,諸子百家所有人都不清楚的事情,到了一千年後,隻有司馬遷一個人清楚嗎?這可能嗎?】
【可以說在春秋戰國幾乎所有的聖賢,都談論過伯夷叔齊,從來沒有一個人說過伯夷叔齊幹過勸諫這種事。】
【這就跟烽火戲諸諸侯一樣,是司馬遷現場編寫的,就是為了寫的離譜些,讓你知道裏麵有貓膩。】
【那麽,看看孔子是怎麽稱讚伯夷叔齊呢,主要說的是,伯夷叔齊的三件事:
第一,放棄國君之位,
第二,投靠姬周,
第三,不吃周粟!
孔子從來沒有記載過,這兩位還勸諫周武王,也就是,孔子稱讚的是伯夷叔齊投靠姬周的行為。】
【我就問你,儒家的三觀有問題沒,伯夷叔齊投靠姬周,在孔子這裏是美德!】
【知道為什麽有人不喜歡儒家了嗎?】
【因為他們的三觀有時候,離譜的可怕。】
【他們的三觀會跟著五官跑的。】
【他們會經常雙標的。】
`````````
求催更,求免費的為愛發電,晚上還有一章。
讀書人氣憤的大罵:
“無恥,賣國賊!”
一個讀書人跪在地上:“這就是我們嘴裏的聖賢?在姬周稱王造反的時候,背叛了自己的宗族,背叛了自己的殷商,竟然投靠了敵人,哈哈哈,怪不得朝堂上袞袞諸公,要議和,要向遼國搖尾乞憐,這不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出賣大宋嗎?”
“滿紙荒唐言,滿紙荒唐言啊!”
“聖人不可信!”
“古來聖賢皆寂寞,是古來聖賢皆死絕吧。”
亂了,徹底亂了。
北宋的讀書人第一次被擊潰了世界觀。
司馬光嗓子幹澀,額頭的冷汗直流。
他很想說一句,不是這樣的。
可不是這樣的,又該是那樣的?
他都無法迴答。
..........
大秦,
胡亥揪著淳於越的衣領,嗬問道:“這就是你們嘴裏的聖賢?”
“哈哈哈,背叛自己宗族家國的聖賢?”
“果然,你們讓人惡心的就是你們的嘴。”
“什麽話都敢說。”
“來來來,給大家說說,你們嘴裏的聖賢到底是怎麽評選出來的,為什麽聖賢都喜歡背叛自己的家國呢?”
此刻,大秦朝堂中,其他百家之人,紛紛露出了鄙夷之色。
他們也從未想到,儒家可以把伯夷叔齊洗成聖賢。
話說,這種人,放在大秦,不應該滅三族嗎?
別說放在大秦了,就是在他們自己的宗族,都會被人挖祖墳,除族籍。
叔孫通也是懵了,誰把伯夷叔齊吹成聖賢的?
你站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淳於越卻梗著脖子說:“良禽擇木而棲,有什麽錯?”
秦始皇都被氣笑了,他扭頭看扶蘇,“你覺得,他說對嗎?”
扶蘇臉色鐵青,他從未想到,儒家還會有如此兇惡的一麵。
叛國投敵,背叛家族,竟然能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好像他們才是受害者一樣。
..........
南宋,
嶽飛氣的想要殺人。
就是因為讀書人都在傳播這種思想,什麽良禽擇木而棲,所以,大宋才會對金人卑躬屈膝,想要給自己找後路。
很多人覺得人家金人更賢德,所以,人家就去叛國了,秦檜等人不就是如此。
“陛下,此等妖風邪氣一定要扼殺,臣請奏,貶斥伯夷叔齊等人,讓天下讀書人,寫文做詩,批判他們無恥行徑,揭露他們的可恥事跡。”
“我大宋之人,可以戰敗,但不能認這種背主求榮之人當聖賢榜樣。”
嶽飛一開口,主戰派的人紛紛出列。
“臣附議,臣也附議!”
“我大宋也該有氣節,正所謂身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愛國才是最大的節操。”
秦檜死死的盯著這些人,拳頭攥緊,雙目猩紅。
“僅僅就憑借這一點,就要詆毀上古聖賢,不夠!”
........
天幕中,
伯夷叔齊一起投靠姬周,可是呢,周文王卻在此刻死了。
於是,他們就跟著周武王姬發一起,發動了滅商之戰。
這也就是第一次,周武王伐商,也叫:孟津觀兵!
【是的,周武王征伐殷商,舉兵造反的時候,這兩位大賢,就在姬周的陣營中,他們出賣自己的家國,自己的宗族,充當的是反殷商的諸侯,為姬周搖旗呐喊。】
【諷刺吧!】
【更諷刺的事情出現了。】
【為了彰顯伯夷叔齊的聖賢之名,竟然讓他們阻止了姬發繼續伐商。】
當周武王姬發帶領的八百諸侯了聯軍到達了孟津之後。
很多人勸說周武王,時機未到,不能進攻殷商。
但是,姬發聽了沒?
沒有!
姬發對著眾人說:“帝辛無道,不祭祀先祖,不祭祀神明,不做帝籍田,此時不伐更待何時?”
眼看眾人都勸不動。
孤竹國的兩位王子,殷商王族,史上最賢德的人,伯夷叔齊竟然攔住了周武王姬發的車駕,開始罵姬發,怎麽罵的呢?
他們指著姬發的鼻子罵:
“姬發,你爹剛死,屍骨未寒,你連人都沒有埋葬,你爹都還沒有入土為安呢,你竟然帶著諸侯們一起征伐殷商,你這是不孝不仁!”
“還有,你姬發吃的是商朝的粟米,用的商朝的土地,做的殷商的官爵,竟然以臣子伐君王,你這是不忠不義!”
“你姬發要是繼續征伐殷商,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亂臣賊子!”
罵的爽不?
太爽了。
【但是我告訴你,這句話,不是伯夷叔齊說的。】
【這件事也不存在!沒有勸諫這一迴事,是假的。】
【這是司馬遷罵的,是司馬遷說的話,不是伯夷叔齊說的話,他們兩個不可能說出這種話。】
【這兩句話,就是司馬遷在諷刺伯夷叔齊。】
(真的假的?司馬遷又又又編造曆史了?)
(真是司馬遷編造的?如果真是的話,司馬遷的含金量又提高了啊。)
.........
放屁!
南宋,
朱熹感覺自己要瘋了。
剛剛為了布行的事情,他聯手幾個官員,用非常手段整倒了對手,
一迴頭,就發現了天幕上這麽詆毀伯夷叔齊。
他頓時怒了:“哈哈哈,伯夷叔齊【扣馬勸諫】是假的?憑什麽你認為是假的?”
..........
大明,
朱允炆也懵了。
他實在是忍不住了。
“怎麽可能是假的?”
“我們傳唱了幾千年,怎麽可能又是假的?”
...........
大漢,
劉盈一臉懵逼:“這件事是假的,我都知道啊。”
一旁,劉邦無語的說:“你能知道,主要是你出生在司馬遷之前。”
這個瓜慫,你還想當皇帝。
劉盈一拍腦袋,記起來了。
因為在他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這種謠言。
對,就是謠言。
.............
【為什麽說司馬遷記載的這件事是假的呢?】
【因為在司馬遷之前,伯夷叔齊的的曆史,記載太詳細了,寫的人太多了!
隻要是能吹的事跡,都被反複的吹過了,沒有的,就是古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你覺得一千年前,諸子百家所有人都不清楚的事情,到了一千年後,隻有司馬遷一個人清楚嗎?這可能嗎?】
【可以說在春秋戰國幾乎所有的聖賢,都談論過伯夷叔齊,從來沒有一個人說過伯夷叔齊幹過勸諫這種事。】
【這就跟烽火戲諸諸侯一樣,是司馬遷現場編寫的,就是為了寫的離譜些,讓你知道裏麵有貓膩。】
【那麽,看看孔子是怎麽稱讚伯夷叔齊呢,主要說的是,伯夷叔齊的三件事:
第一,放棄國君之位,
第二,投靠姬周,
第三,不吃周粟!
孔子從來沒有記載過,這兩位還勸諫周武王,也就是,孔子稱讚的是伯夷叔齊投靠姬周的行為。】
【我就問你,儒家的三觀有問題沒,伯夷叔齊投靠姬周,在孔子這裏是美德!】
【知道為什麽有人不喜歡儒家了嗎?】
【因為他們的三觀有時候,離譜的可怕。】
【他們的三觀會跟著五官跑的。】
【他們會經常雙標的。】
`````````
求催更,求免費的為愛發電,晚上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