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史,絕對是皇帝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如果史書都可以隨意篡改,名留青史豈不是成了笑話。)


    (我倒是聽到一種說法,說是周公旦是覺得殷商文化太血腥殘暴,所以才把這段曆史給隱藏了。)


    (嗬嗬,殷商文化殘暴,周文王先祖就不殘暴?隱去曆史為什麽要把他的先祖描述的那麽無辜,那麽仁德?這種說法就是一種洗地行為,硬著頭皮找理由。)


    (如果一個人覺得為了大家好,就修改史書,那麽專家扭曲價值觀,人家也說為了你們好,你們怎麽不聽呢?)


    (一種錯誤的行為,無論把動機吹得多麽無辜,錯就是錯,對就是對!)


    (史書,就是記載真實發生的事情,是讓後人能夠評價古人的最基礎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都可以改,誰還會做好事,做實事?我做的不好,最後史書一改,還不是一樣。)


    (儒家做那件事不是說為了天下百姓?哪個皇帝不吹自己愛民如子?結果呢,誰真的做到了!)


    (百姓無法修史,都已經發不出自己的聲音了,皇帝們還要篡改史書,抹掉自己的汙點,美化自己,這世道還有天理嗎?)


    (我是真沒有想到,曆史上第一個改史的人竟然是周公旦,而且還是這麽肆無忌憚的改史。)


    (別的皇帝改,都是小打小鬧,改一些事件的細節,周公旦倒好,直接推到了重寫,想怎麽寫,怎麽寫,為了寫的沒有漏洞,把殷商的文字記錄讀給毀滅了。)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給出問題的人和物,一個字,絕!)


    (下頭,太下頭了。)


    (我家二鳳天天被人質疑改史,他也就看了一眼起居注而已,還被一些史學家說成是第一個大規模改史的皇帝,我在線替他喊冤枉。)


    .......


    大唐,


    李世民還在專心吃瓜,沒想到吃著吃著就吃到了自己身上。


    “朕改史了?”


    “朕還第一個大規模改史?”


    “胡說八道!”


    他氣憤的砸了書中的杯子。


    都是誰傳出的謠言。


    “魏征,你說朕改史了嗎?”


    魏征被點名,哼了一聲。


    “陛下改沒改,心裏沒點數,起居注為啥要拿迴去看?”


    “朕就看一看你怎麽罵朕!”


    魏征嗬嗬了一聲。


    “這件事自有後人評說,臣說了,後人也不信。”


    好好好。


    等到盤點朕的功過時,朕一定要好好說到說到,非把你們噴成篩子不可。


    ........


    大周,


    周公旦眉頭緊皺。


    他沒有否認自己做過的事情。


    畢竟毀滅殷商都城,毀滅殷商文字記載,甚至是挖墳都是他下令幹的。


    而且,後人應該都尋找到了證據。


    他隻是認為自己沒錯。


    他建立的周禮,明明就比殷商的好,毀滅了不好的,留下好的,有什麽錯呢?


    ............


    大秦,


    秦始皇麵帶不屑。


    一個人的成功要靠修改史書來實現,那樣的功業簡直可笑。


    寡人就不怕所作所為被人記載。


    寡人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攤開了讓後人評說。


    “爾等都不如寡人坦蕩!寡人隻字未改。”


    .......


    三國,


    曹操摸著下巴,史書還可以這麽玩。


    那麽本丞相得給上麵寫兩筆。


    不能光讓你們寫,我也得寫。


    “來人,讓史家來見本丞相。”


    荀彧一聽,歎了口氣。


    咱這丞相好的不學,壞的一樣不放過。


    得,咱們以後就跟著一起被後世子孫罵吧。


    他都能想到,後世之人一定是把劉備捧上天,把他們踩在爛泥裏。


    ..........


    天幕中,最終盤點也出來了。


    【維度六:恩澤千古,周公旦有七個正麵的,五個負麵的,最後得分60分】


    【周公旦六個維度功業總得分,430分(暫居皇帝榜單第四位)】


    【你認為周公旦對曆史的貢獻,是功勞大,還是過錯大?】


    【選擇一:功大於過】


    【選擇二:功過參半】


    【選擇三:過大於功】


    ........


    (服了,六個維度,算上加的20分,及格分數也應該是480分,武丁,商紂王帝辛,人家直接拉到了700分以上,周公旦卻連及格線都沒過。)


    (那也比周文王的140分,以及周武王的80分強。)


    (等等,不是說要公平公正嗎,周公旦廢除人祭也算是千古功業了,他廢除人祭的方法雖然跟商紂王不一樣,但,正是因為他沒有強製廢除,可自己不用人祭,讓百姓用腳投票,通過對比,才讓其他諸侯也慢慢的放棄人祭的,這怎麽說也得加30分。)


    (你說這個,我必須給你分析一波了,人祭真正退出曆史舞台是在春秋時期,原因有兩個:


    第一,小冰河時期過去了,天氣迴暖,鐵器的出現,讓農業產量有了提升,在加上南方的開發,土地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口了。


    第二,則是春秋諸侯大戰,對人口的需求增加了,人祭會讓諸侯損失人口,才被諸侯們逐漸淘汰的。


    這跟周公旦的用道德來讓其他諸侯不用人祭,沒有半毛錢關係。


    因為春秋離著周公旦有三五百年,他的政策真有用,還用等三百五年嗎?三五十年就應該見到成效了。)


    (這難道就是:道德不如生產力?)


    (哎,周公旦真的很難評價,他一方麵是給炎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另一方麵,也做了很多的錯事,但是總體來說,功還是大於過的!)


    (我不這麽認為,我怎麽覺得過大於功,他的功勞都是為統治階層服務,過錯呢,都是針對底層百姓,比如壓製女性地位,用血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愚民,焚書,改史,都是教後麵的統治者怎麽虐民的,站在知識分子的角度,他是有大功,可站在底層百姓這裏,就是大過!【憤怒!】)


    ...........


    彈幕區議論不斷,皇帝們也在討論。


    大宋。


    趙構看到彈幕就一陣來氣。


    “小小百姓豈能決定聖賢功過,皇帝大臣都沒有過好,百姓還想過好?簡直可笑,主次都不分了。”


    嶽飛氣的眼皮直跳。


    你總算把心裏話給說出來了。


    再也不滿嘴愛民了。


    還得是這些敢於說真話的人,才能逼出你的心裏話,讓你破防。


    .........


    大明,


    朱元璋哼了聲。


    “咱雖然不敢說對百姓比得過咱兒子,但,咱敢說,咱對老百姓是皇帝中最好的。”


    “咱可不會學著周公旦,淨幹一些虐民的事。”


    朱元璋真想讓天幕出一個愛民榜單。


    看看誰在第一,誰在最後。


    他太想爭第一了。


    畢竟要複活三個人,不爭第一不把穩。


    ...........


    天幕中,在眾人的關注下,投票結果終於出來了。


    【功大於過!】


    緊接著,天幕中出現了六個大字。


    【奴隸主的聖人】


    威嚴的聲音響徹在所有人耳中。


    “周公旦雖然功大於過,但他的知識服務於統治階層,他把所有的利益傾向給了奴隸主。”


    “鑒於他的所作所為,不獎勵,不懲罰。”


    鎬京城。


    周公旦無比失落。


    “我錯了嗎?”


    “難道非要跟商紂王一樣,才能被後世認可?”


    .....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大明,


    朱允炆指著天幕狂吼。


    他心中最偉大的治國製度,就是周公旦設計。


    憑什麽殷商武乙隻有400分,得分比周公旦還低,卻得到了獎勵。


    方孝孺也氣的胡子顫抖。


    “禮崩樂壞啊!”


    ........


    天幕中,音樂變得低沉。


    陳勇的聲音幽幽傳出。


    【我知道,對於周公旦,很多人當成了三不朽聖人,但他真的跟諸葛亮不一樣。】


    【咱們就看看,周公旦所推崇的製度,到底對大周是好是壞。】


    【也來看一看,曆史上的集權和分權之爭,到底誰對誰錯。】


    【下麵,盤點第一個被儒家忽悠瘸的君王,周成王!】


    .......


    大周,


    周厲王激動的狂吼。


    “總算有人說真話了。”


    “孤都被坑慘了。”


    “快,召集孤的心腹,都來看看,不是孤要罵祖宗,實在是祖宗太坑人了。”


    .........


    大周,鎬京。


    還沒有從天幕的打擊中迴過神來的周公旦,再次被暴擊。


    他不敢置信的盯著天幕。


    竟然說我把侄兒忽悠瘸了?


    你這樣說話是要挨揍的。


    “好好好,我要瞧瞧,我的製度有哪些問題。”


    ..........


    大唐,


    李世民斜眼瞥著魏征,嘴角的ak都壓不住了。


    這老東西,整天讓朕學周公旦,要搞分封製。


    什麽皇帝不能太過於獨斷專行,否則就是隋煬帝第二。


    現在,人家都開始批判周公旦的製度了。


    就看你魏征能不能噴的過人家。


    魏征此刻臉色漲紅,眼珠子思思盯著天幕。


    嘴裏念叨著:“別讓我抓住破綻,否則定要罵的他狗血噴頭。”


    ............


    【周成王,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在周公旦辭去攝政大臣之後開始親政。】


    鏡頭給到了鎬京城。


    親政的周成王興奮不已,他從小就在周公旦教導下長大,覺得自己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天子。


    “各位叔伯諸侯,叔父辭官,孤決定親自處理軍國大事,國政事無大小,都要孤過目才能施行,諸位可有異議?”


    “非也!天子錯了。”


    “孤錯了?錯在何處?”


    周成王看向了說話的人,正是大周除了周公旦外的第二大臣,召公。


    召公說:“周公旦曾說,天下要大治,天子就應該垂拱而治,交出權力,讓比天子更為賢德的人幫助天子治理天下,這樣才會國泰民安。”


    周成王皺眉,他也不傻,讓出權力,這事聽起來不靠譜。


    “把治理國家的權力讓給大臣,可大臣如果跟費仲一樣專權,孤又該如何?”


    周成王問。


    “天子說的是,所以,臣熟讀周禮,覺得天子應該把治國的權力分給三人,三人相互製衡,才能輔佐天子大治天下,臣推薦,畢公,周公旦之子伯禽,以及微臣。”


    周成王總覺得不對勁。


    可下麵的臣子都紛紛讚成。


    “請天子放政於三公,行周公旦之周禮,天子垂拱而治。”


    “請天子垂拱而治。”


    “請天子垂拱而治。”


    【年輕的周成王直接就被滿朝諸侯給忽悠瘸了,采取了周公旦的天子垂拱而治,把朝政全部交給了三人。】


    【豈不知,這三人才是狼子野心,可能你們對這三人不太了解,我給你們科普一下。】


    【召公,封國在燕地,也就是戰國七雄燕國的開國祖宗。】


    【周公旦之子伯禽,被封在了魯地,就是魯國的開國祖宗。】


    【畢公,被封於畢國,但他的後代建立了戰國七雄的魏國。】


    【這三人剛一上台,立刻就開始瓜分周天子的權柄,首先,魯國的伯禽要求天子把禮樂之權交給了魯國,理由是,他老爹是製定周禮的,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周禮。】


    【再之後,他們三人勾結齊國的薑子牙,讓天子把征伐之權交給了齊國,理由是齊國最能打仗。】


    【年輕的天子從小就受到了周公旦的熏陶,認為天子就該這麽治國,結果,一下子就失去了禮樂和征伐之權。】


    【失去這兩個權力有多可怕,就拿禮樂來說,這是製定國策的權力,製定禮儀製度的權力。


    魯國的伯禽大筆一揮,開始對稅收做手腳。


    他說,君子來而不往非禮也,諸侯們給天子納貢,天子就應該按照禮法,送給諸侯們同等價值的東西,或者更高價值的東西,才能彰顯天子的德行,他們把這個稱之為:禮尚往來。】


    【於是,周天子又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權力,稅收!】


    【也就是從周成王手裏,周天子再也別想收到諸侯們一文錢的稅賦。】


    (我的個天啊!這比宋朝皇帝還窩囊。)


    (一個君王,沒有禮樂之權,不能製定政策,不能解釋文化,沒有征伐之權,不能隨便對諸侯發兵,還沒有稅收,這是個什麽玩意?)


    (果然是被忽悠瘸的二傻子。)


    (我就想問一句,天子的政令能出宮門不?是不是跟崇禎一樣。)


    (可別糟蹋崇禎了,崇禎剛上位,政令不但能出宮門,還能遙控指揮前線呢,不是他瞎指揮,也不可能輸的那麽慘。)


    (我得使勁搓一下鼻子,這就是古人吹的周公旦的治國之策,第二代都撐不到,天子權力就沒了?中央集權無限接近於零。)


    (你管這叫大一統?)


    (很多人都在說分封製有問題,殷商也是分封製,怎麽沒有出現大周的情況,就是亡國的時候,也沒有出現春秋戰國那樣的大分裂,而是商紂王的集權大一統。看來不是分封製的問題,而是周公旦的問題。)


    (周天子,跟帝辛他們真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我是說權力。)


    (從周公旦手裏,就已經買下了大周滅亡的種子,大周看似滅亡在周幽王手裏,實則滅亡在周公旦手裏。)


    .......


    求催更,求免費的為愛發電,數據太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練習生00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練習生001並收藏正史比野史還野,李世民崩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