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涿都。
年輕的燕王在王宮內翻看奏疏和四處傳上來的消息。
一封從齊國傳來的諜報吸引了燕王的眼球。齊國已經被魏人攻下,王室全數赴死。
是齊國十三行司傳來的消息。同時,派到齊國常駐的燕國使臣也傳迴了齊國亡國的奏章。“……臣不日歸國。”
燕王放下奏章,抓起燕王劍走出王宮散心。
燕國王室都是蕭姓,蕭成就是燕王的叔叔。蕭成的死使得蕭姓宗親在燕國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那又如何呢?燕王隻想做一個守成之君。之前燕國先祖,特別是剛剛去世的老燕王不斷派兵向北擴張,燕國坐擁燕山天險,在北麵又有廣闊的土地,已經不需要再向外開拓了。 他隻要守住大燕先祖打下來的基業就行了。
但經過其他國家的不斷兼並,燕國逐漸與其他大國接壤,不得不參與到幾個國家的爭鬥中去。因為燕國偏遠,實在是缺少人才,導致燕國狀態一直低迷。
直到現在,齊國的滅亡讓燕王瞬間清醒。燕國已經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
“大王,大王,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一個斥候舉著加急令跑了進來,沒有一個人阻攔。斥候跑到燕王麵前就驟然脫力而後倒在了地上。燕王趕忙讓身邊侍衛去看看。
斥候從懷中摸出了一封信。
“魏國,在我西邊、南邊,分別陳兵二十萬。”
燕王大驚,趕忙召集群臣商議。
滿庭文武,現在堪用的隻有王軼承和廖平。在蕭成死後,廖平接過了軍隊的指揮。
在看過八百裏急報後,王軼承說:“還是請在楚國的使臣說服楚軍出兵,進攻齊地和合肥南陽申義四鎮,讓魏國投鼠忌器。同時廖將軍也應當快去做布置。”
廖平也說:“臣這就啟程去邊關布置防禦。大王莫慌,我燕軍現在雖然兵力不足,但各個勇武,拒燕山天險,就算是魏國傾舉國之力來我們也能頂得住。不過還是把四萬遼東騎拜托給王大人。王大人千萬要防備元戎烏桓等蠻人南下襲擊我們。即便是亡國了……遼東騎也不能動,我們絕對不能讓一個異族踏入大夏。”
整個燕國都調動了起來。燕人一直在白山黑水之間生活,族群意識很強。在聽說強敵到來後,幾乎每家每戶都毫無保留的把青壯送去了軍隊,而在魏燕邊境的燕人則主動在燕軍防守的空擋地帶巡防。
玄武司和青龍司都傳迴了一致的情報。“燕國防守密不透風,南線西線兩路大軍恐難以建功。”
李存嗣不信。他還是決定試上一試,於是他命令手下校尉羅士成、郭成椋帶三萬人馬去進攻燕國的朔首關。
朔首關處在朔嶺峽穀,是魏國北地東進燕國的咽喉。守軍隻有八千人,但險峻的地勢可以讓他們發揮出百萬大軍的實力。
羅士成、郭成椋兩人都是常年在邊關和元戎人廝殺的猛將,是一刀一槍拚到了校尉的位置上。但兩人的勇武在天險麵前毫無作用。
狹長的山穀讓薊北軍難以展開,很容易就遭到燕軍弓箭的集火,而兩邊的崖壁異常陡峭,上麵也有燕軍埋伏,薊北軍又不可能繞道進攻。
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兩人灰溜溜地返迴軍中。
南邊的李存鄴也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同樣遭到了慘敗,周博夫當先登城,被燕軍弓箭射中,身受重傷。
裴準修書兩封告誡李存鄴、李存嗣,千萬要沉住氣,等北麵耿離耿巡二兄弟的消息。
耿離還在烏桓首領樓速的帳內。
任憑耿離如何長篇大段地講道理、許下如何高的利益,樓速都不為所動。
等耿離說累了,樓速說:“送客吧。”耿離瞪大了眼睛。樓速繼續說:“你以為我看不出來,你們是需要我們出兵,又怕引狼入室,所以,你許給元戎、白海還有我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你以為我堂堂烏桓王會和那些蠢貨一樣的短視,到時候我們就會為了那些利益而爭鬥,而後你們再坐收漁人之利,把我們全部擊潰?”
耿離啞口無言。但隨後正色道:“我們可以許諾到時候幫大王擊退那幾個蠢貨,我們喜歡和聰明人合作,不過易水北的草場要分給我們三分之一,保證我們和西邊的箕子國的聯係。”
樓速說:“你們走吧,在我沒有想要殺你們之前。”
耿離隻好離開了王帳。
但耿離沒有馬上走,他給耿巡交代了一些事情。
第二天淩晨,在所有烏桓守衛都最疲憊的時候,一個雙槍小將馬踏烏桓王帳,擄走了烏桓王子。天亮後烏桓王已經隱隱約約猜到了是誰幹的,但他還是派人四處搜尋。直到一支綁著信的利箭射入了王帳,烏桓王忙跑出大帳,看到了那個雙槍小將。幾個烏桓勇士駕馬去追,結果追上去試圖斬殺或者生擒這個小將的勇士都被 一一挑落馬下。
樓速打開箭上綁著的信,隻有寥寥數語。“出兵,放人。”
耿離帳中,烏桓王子陀頓正在和耿離喝酒。“貴使,到時候一定要扶我上位啊,不然,我一個堂堂王子被人擄走,我在部落裏沒臉見人的。”
耿離笑了笑。“王子和我們是朋友,答應王子的,我們自然會兌現。”
一個國王再英明,也敵不過一個被權力衝昏了頭的王子。
而對白海和建真的勸說則順利了很多。白海人實力本就不強,不願意出兵,耿離隻能讓耿巡帶著五十個使團護衛突襲白海王大帳,又好言勸說白海王,最後白海王心悅誠服真心實意心服口服地答應了耿離的要求。而建真人一直在山裏行動,很少出山,經常受到元戎和烏桓的欺負。於是耿離許給了建真王權易水行宮虎賁中郎將的許諾,還送給建真人一些精良鐵器,大有向各地宣布建真由自己罩著的意思。
自此易水以北的四大部族都同意了出兵燕國,協助魏軍攻燕。
元戎右賢王動員了八萬大軍,烏桓王樓速動員大軍五萬,白海、建真組成聯軍兩萬,共計十五萬大軍,開始向易水靠近。
年輕的燕王在王宮內翻看奏疏和四處傳上來的消息。
一封從齊國傳來的諜報吸引了燕王的眼球。齊國已經被魏人攻下,王室全數赴死。
是齊國十三行司傳來的消息。同時,派到齊國常駐的燕國使臣也傳迴了齊國亡國的奏章。“……臣不日歸國。”
燕王放下奏章,抓起燕王劍走出王宮散心。
燕國王室都是蕭姓,蕭成就是燕王的叔叔。蕭成的死使得蕭姓宗親在燕國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那又如何呢?燕王隻想做一個守成之君。之前燕國先祖,特別是剛剛去世的老燕王不斷派兵向北擴張,燕國坐擁燕山天險,在北麵又有廣闊的土地,已經不需要再向外開拓了。 他隻要守住大燕先祖打下來的基業就行了。
但經過其他國家的不斷兼並,燕國逐漸與其他大國接壤,不得不參與到幾個國家的爭鬥中去。因為燕國偏遠,實在是缺少人才,導致燕國狀態一直低迷。
直到現在,齊國的滅亡讓燕王瞬間清醒。燕國已經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
“大王,大王,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一個斥候舉著加急令跑了進來,沒有一個人阻攔。斥候跑到燕王麵前就驟然脫力而後倒在了地上。燕王趕忙讓身邊侍衛去看看。
斥候從懷中摸出了一封信。
“魏國,在我西邊、南邊,分別陳兵二十萬。”
燕王大驚,趕忙召集群臣商議。
滿庭文武,現在堪用的隻有王軼承和廖平。在蕭成死後,廖平接過了軍隊的指揮。
在看過八百裏急報後,王軼承說:“還是請在楚國的使臣說服楚軍出兵,進攻齊地和合肥南陽申義四鎮,讓魏國投鼠忌器。同時廖將軍也應當快去做布置。”
廖平也說:“臣這就啟程去邊關布置防禦。大王莫慌,我燕軍現在雖然兵力不足,但各個勇武,拒燕山天險,就算是魏國傾舉國之力來我們也能頂得住。不過還是把四萬遼東騎拜托給王大人。王大人千萬要防備元戎烏桓等蠻人南下襲擊我們。即便是亡國了……遼東騎也不能動,我們絕對不能讓一個異族踏入大夏。”
整個燕國都調動了起來。燕人一直在白山黑水之間生活,族群意識很強。在聽說強敵到來後,幾乎每家每戶都毫無保留的把青壯送去了軍隊,而在魏燕邊境的燕人則主動在燕軍防守的空擋地帶巡防。
玄武司和青龍司都傳迴了一致的情報。“燕國防守密不透風,南線西線兩路大軍恐難以建功。”
李存嗣不信。他還是決定試上一試,於是他命令手下校尉羅士成、郭成椋帶三萬人馬去進攻燕國的朔首關。
朔首關處在朔嶺峽穀,是魏國北地東進燕國的咽喉。守軍隻有八千人,但險峻的地勢可以讓他們發揮出百萬大軍的實力。
羅士成、郭成椋兩人都是常年在邊關和元戎人廝殺的猛將,是一刀一槍拚到了校尉的位置上。但兩人的勇武在天險麵前毫無作用。
狹長的山穀讓薊北軍難以展開,很容易就遭到燕軍弓箭的集火,而兩邊的崖壁異常陡峭,上麵也有燕軍埋伏,薊北軍又不可能繞道進攻。
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兩人灰溜溜地返迴軍中。
南邊的李存鄴也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同樣遭到了慘敗,周博夫當先登城,被燕軍弓箭射中,身受重傷。
裴準修書兩封告誡李存鄴、李存嗣,千萬要沉住氣,等北麵耿離耿巡二兄弟的消息。
耿離還在烏桓首領樓速的帳內。
任憑耿離如何長篇大段地講道理、許下如何高的利益,樓速都不為所動。
等耿離說累了,樓速說:“送客吧。”耿離瞪大了眼睛。樓速繼續說:“你以為我看不出來,你們是需要我們出兵,又怕引狼入室,所以,你許給元戎、白海還有我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你以為我堂堂烏桓王會和那些蠢貨一樣的短視,到時候我們就會為了那些利益而爭鬥,而後你們再坐收漁人之利,把我們全部擊潰?”
耿離啞口無言。但隨後正色道:“我們可以許諾到時候幫大王擊退那幾個蠢貨,我們喜歡和聰明人合作,不過易水北的草場要分給我們三分之一,保證我們和西邊的箕子國的聯係。”
樓速說:“你們走吧,在我沒有想要殺你們之前。”
耿離隻好離開了王帳。
但耿離沒有馬上走,他給耿巡交代了一些事情。
第二天淩晨,在所有烏桓守衛都最疲憊的時候,一個雙槍小將馬踏烏桓王帳,擄走了烏桓王子。天亮後烏桓王已經隱隱約約猜到了是誰幹的,但他還是派人四處搜尋。直到一支綁著信的利箭射入了王帳,烏桓王忙跑出大帳,看到了那個雙槍小將。幾個烏桓勇士駕馬去追,結果追上去試圖斬殺或者生擒這個小將的勇士都被 一一挑落馬下。
樓速打開箭上綁著的信,隻有寥寥數語。“出兵,放人。”
耿離帳中,烏桓王子陀頓正在和耿離喝酒。“貴使,到時候一定要扶我上位啊,不然,我一個堂堂王子被人擄走,我在部落裏沒臉見人的。”
耿離笑了笑。“王子和我們是朋友,答應王子的,我們自然會兌現。”
一個國王再英明,也敵不過一個被權力衝昏了頭的王子。
而對白海和建真的勸說則順利了很多。白海人實力本就不強,不願意出兵,耿離隻能讓耿巡帶著五十個使團護衛突襲白海王大帳,又好言勸說白海王,最後白海王心悅誠服真心實意心服口服地答應了耿離的要求。而建真人一直在山裏行動,很少出山,經常受到元戎和烏桓的欺負。於是耿離許給了建真王權易水行宮虎賁中郎將的許諾,還送給建真人一些精良鐵器,大有向各地宣布建真由自己罩著的意思。
自此易水以北的四大部族都同意了出兵燕國,協助魏軍攻燕。
元戎右賢王動員了八萬大軍,烏桓王樓速動員大軍五萬,白海、建真組成聯軍兩萬,共計十五萬大軍,開始向易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