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麻衣
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 作者:炮灰沒有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豬,族裏的雞也挺給力。
去年冬天抓迴來的那批母雞又開始下蛋,族裏現在每天都能撿到五六個。
野雞不是每天都下蛋的,有時候是隔一天一個,有時候是三天兩個,全看夥食怎麽樣。
這幾天的夥食就不錯,因為族裏的小孩們天天除了挖蚯蚓,還給它們抓各種蟲子吃。
寒枝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專門建個養殖蚯蚓的池子,天天這麽挖,多少蚯蚓估計也不夠喂雞的,還是得轉人工養殖。
這些原生野雞,比起一開始的桀驁不馴,已經老實了很多。
主要是它們就是想折騰,也沒辦法。族裏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把它們翅上的長羽修剪一遍,防止飛走。
雞舍後來又被寒枝指揮族人重新改建了一下。圍欄還是竹子做的,但是晚上睡覺的雞窩屋頂茅草換成了瓦片。
她怕到時候雨季一來,茅草不頂用,到時候把雞淋濕弄得生病就不好了。
裏麵還用竹子搭建了台子,中間留著空隙,好讓雞糞直接從空隙落到地上,方便以後打掃雞舍收集雞糞。
二代野雞們,野性比一代們低了很多,已經有了一些家雞的溫順模樣。
寒枝希望它們的肉也能向家雞靠齊,不要再像它們的先祖一樣,崩掉她的牙了。
她把苧麻嫩葉一部分倒進豬食槽裏,一部分倒進雞舍地麵。
公雞們帶頭衝鋒,率先到達苧麻葉掉落的地點。
旁邊的母雞們小心的想要往前湊,被公雞瘋狂的啄了幾下頭頂。有幾隻母雞頭頂的毛都被啄禿了。
氣的寒枝拿著苧麻枝就往公雞頭上直抽,一邊抽一邊罵:“吃獨食,還啄別人,我讓你啄。”
公雞被她抽的高鳴幾聲,撲騰著翅膀往雞舍裏麵躲。
幾乎每次喂食的時候都要來這麽一出,兩隻公雞性格太霸道,每次都是自己吃飽了,才允許其他母雞來吃它剩下的。
寒枝看不慣,所以每次喂的時候,都要把公雞趕到一邊去,時間久了,族裏小孩們也跟著學她趕公雞。
“你們這麽多隻,啄迴去呀,怎麽每次都讓它欺負你們。”寒枝恨鐵不成鋼的對著一群母雞指指點點,絮絮叨叨。
看的雞舍外麵的芮嘴角直抽,雞又聽不懂,說這些,有用嗎?
寒枝不管,監督母雞們吃完之後,這才滿意的離開雞舍。
苧麻在外麵的時候就已經剝了皮,所以拿迴來之後用水直接洗一下,就可以進行刮麻。
刮麻就是把最外麵那層皮和裏麵的那層纖維層分開。
後世刮麻普遍用的是三塊鐵中間留一道縫,把麻皮往裏麵一塞再一拉,樹皮和纖維就自然分開了。
沒有鐵片,所以寒枝直接用竹子做的剝麻工具。
頭茬苧麻的收割隻花費了她們半個月的時間。
剝出來的苧麻皮小山一樣的堆在地上,又被抱去野外丟掉,重新分解成地裏的養分。
留下的纖維被攤晾在樹枝上,每天要澆上幾遍水給苧麻脫膠,持續一周左右時間。
這個過程中微生物會發酵脫膠,讓苧麻自然變白。
脫膠完成以後苧麻就可以收迴去了。
做麻線之前苧麻纖維要再泡一下水,把漂洗幹淨的苧麻纖維績扣在一起,結成長紗。這個過程非常繁瑣耗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
所以隻能手巧的人來幹這個活。
寒枝和箐以及族裏幾個手巧的女人,每天沒日沒夜的績麻,籽和赤就在旁邊把麻線纏到竹子上做成線團。
麻線的製作過程很簡單,難的是織布機,以族裏現在的條件,能製造的織布機類型很有限。
沒有鋸子是最大的問題,木料不能精確的分割出來做織機的各種部件。
最簡單的織布機隻需要木框、麻線、木棍。
木框兩邊對稱刻出凹槽,用於固定經線,用木棍和棉線製作簡易提綜,提高織布速度,將經線固定在木框上,開始織布。
這種其實就已經可以織出麻布了,但是效率非常低下。
她最終複刻了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踏板斜織機。
一開始織娘隻有寒枝和箐,之後赤也學會了,再接著那幾個績麻的手巧族人也學會了織布。
老式踏板織布機很吃操作熟練度,熟練的話一天可以織4到八尺布,不熟練就特別慢。
一個成年人做一件衣服,以芮舉例,衣長2.2尺+袖長1.5尺=3.7尺乘2等於7尺。
等於一個熟練工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織出一件衣服需要的布。
女媧氏有五十多個人。每個人最起碼夏天需要織兩件來迴換洗吧,
寒枝做了三台織布機,她自己也不是什麽熟練工,所以一開始的速度和箐一樣,一天隻能織兩尺布。
直到兩天以後才開始越來越熟練,一周以後已經可以織五尺了。
妨礙她發揮速度的罪魁禍首就是她的身體,人小無力。
織布機織布是很辛苦的,漿線、經線、作棕、吊機、織布等一二十道工序。純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還不高。
一度讓寒枝想幹脆穿迴樹皮衣得了。
樹皮衣多簡單啊,把樹皮縫一起就行了。
但手工應該前進,沒有後退的道理,她想要更加靠近文明社會,那用織布機織布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否則她就永遠是穿著樹皮獸皮的小野人。
寒枝個子已經長到了一米一,想要做一件短袖,得要1.2尺布,當然了,還有褲子。
短袖長袖長褲短褲都要,夏天雖然熱,但是時不時要去外麵幹活,長袖長褲更安全。
她織了一個星期,一共織了二十多尺布,足夠她做自己的衣服了。
織布這件事她不準備在族裏專門成立一個織布小隊。拋開織布傷眼睛累人這件事來說,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
既然是技術,那就要大肆傳播,隻有人人都學會了,最後才不會斷絕。
六月底,寒枝才終於穿上了自己千辛萬苦裁出來的麻布衣服。
穿上這件對於她來說真正算是衣服的麻衣以後,這一個月的辛苦,總算是讓她覺得很值得了。
史前麻布做的衣服耶!
而且不是夏國傳統的那些廣袖長裙,而是短袖短褲。
寒枝突然找迴了一點曾經是個現代人的實感。
去年冬天抓迴來的那批母雞又開始下蛋,族裏現在每天都能撿到五六個。
野雞不是每天都下蛋的,有時候是隔一天一個,有時候是三天兩個,全看夥食怎麽樣。
這幾天的夥食就不錯,因為族裏的小孩們天天除了挖蚯蚓,還給它們抓各種蟲子吃。
寒枝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專門建個養殖蚯蚓的池子,天天這麽挖,多少蚯蚓估計也不夠喂雞的,還是得轉人工養殖。
這些原生野雞,比起一開始的桀驁不馴,已經老實了很多。
主要是它們就是想折騰,也沒辦法。族裏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把它們翅上的長羽修剪一遍,防止飛走。
雞舍後來又被寒枝指揮族人重新改建了一下。圍欄還是竹子做的,但是晚上睡覺的雞窩屋頂茅草換成了瓦片。
她怕到時候雨季一來,茅草不頂用,到時候把雞淋濕弄得生病就不好了。
裏麵還用竹子搭建了台子,中間留著空隙,好讓雞糞直接從空隙落到地上,方便以後打掃雞舍收集雞糞。
二代野雞們,野性比一代們低了很多,已經有了一些家雞的溫順模樣。
寒枝希望它們的肉也能向家雞靠齊,不要再像它們的先祖一樣,崩掉她的牙了。
她把苧麻嫩葉一部分倒進豬食槽裏,一部分倒進雞舍地麵。
公雞們帶頭衝鋒,率先到達苧麻葉掉落的地點。
旁邊的母雞們小心的想要往前湊,被公雞瘋狂的啄了幾下頭頂。有幾隻母雞頭頂的毛都被啄禿了。
氣的寒枝拿著苧麻枝就往公雞頭上直抽,一邊抽一邊罵:“吃獨食,還啄別人,我讓你啄。”
公雞被她抽的高鳴幾聲,撲騰著翅膀往雞舍裏麵躲。
幾乎每次喂食的時候都要來這麽一出,兩隻公雞性格太霸道,每次都是自己吃飽了,才允許其他母雞來吃它剩下的。
寒枝看不慣,所以每次喂的時候,都要把公雞趕到一邊去,時間久了,族裏小孩們也跟著學她趕公雞。
“你們這麽多隻,啄迴去呀,怎麽每次都讓它欺負你們。”寒枝恨鐵不成鋼的對著一群母雞指指點點,絮絮叨叨。
看的雞舍外麵的芮嘴角直抽,雞又聽不懂,說這些,有用嗎?
寒枝不管,監督母雞們吃完之後,這才滿意的離開雞舍。
苧麻在外麵的時候就已經剝了皮,所以拿迴來之後用水直接洗一下,就可以進行刮麻。
刮麻就是把最外麵那層皮和裏麵的那層纖維層分開。
後世刮麻普遍用的是三塊鐵中間留一道縫,把麻皮往裏麵一塞再一拉,樹皮和纖維就自然分開了。
沒有鐵片,所以寒枝直接用竹子做的剝麻工具。
頭茬苧麻的收割隻花費了她們半個月的時間。
剝出來的苧麻皮小山一樣的堆在地上,又被抱去野外丟掉,重新分解成地裏的養分。
留下的纖維被攤晾在樹枝上,每天要澆上幾遍水給苧麻脫膠,持續一周左右時間。
這個過程中微生物會發酵脫膠,讓苧麻自然變白。
脫膠完成以後苧麻就可以收迴去了。
做麻線之前苧麻纖維要再泡一下水,把漂洗幹淨的苧麻纖維績扣在一起,結成長紗。這個過程非常繁瑣耗時,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
所以隻能手巧的人來幹這個活。
寒枝和箐以及族裏幾個手巧的女人,每天沒日沒夜的績麻,籽和赤就在旁邊把麻線纏到竹子上做成線團。
麻線的製作過程很簡單,難的是織布機,以族裏現在的條件,能製造的織布機類型很有限。
沒有鋸子是最大的問題,木料不能精確的分割出來做織機的各種部件。
最簡單的織布機隻需要木框、麻線、木棍。
木框兩邊對稱刻出凹槽,用於固定經線,用木棍和棉線製作簡易提綜,提高織布速度,將經線固定在木框上,開始織布。
這種其實就已經可以織出麻布了,但是效率非常低下。
她最終複刻了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踏板斜織機。
一開始織娘隻有寒枝和箐,之後赤也學會了,再接著那幾個績麻的手巧族人也學會了織布。
老式踏板織布機很吃操作熟練度,熟練的話一天可以織4到八尺布,不熟練就特別慢。
一個成年人做一件衣服,以芮舉例,衣長2.2尺+袖長1.5尺=3.7尺乘2等於7尺。
等於一個熟練工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織出一件衣服需要的布。
女媧氏有五十多個人。每個人最起碼夏天需要織兩件來迴換洗吧,
寒枝做了三台織布機,她自己也不是什麽熟練工,所以一開始的速度和箐一樣,一天隻能織兩尺布。
直到兩天以後才開始越來越熟練,一周以後已經可以織五尺了。
妨礙她發揮速度的罪魁禍首就是她的身體,人小無力。
織布機織布是很辛苦的,漿線、經線、作棕、吊機、織布等一二十道工序。純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還不高。
一度讓寒枝想幹脆穿迴樹皮衣得了。
樹皮衣多簡單啊,把樹皮縫一起就行了。
但手工應該前進,沒有後退的道理,她想要更加靠近文明社會,那用織布機織布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否則她就永遠是穿著樹皮獸皮的小野人。
寒枝個子已經長到了一米一,想要做一件短袖,得要1.2尺布,當然了,還有褲子。
短袖長袖長褲短褲都要,夏天雖然熱,但是時不時要去外麵幹活,長袖長褲更安全。
她織了一個星期,一共織了二十多尺布,足夠她做自己的衣服了。
織布這件事她不準備在族裏專門成立一個織布小隊。拋開織布傷眼睛累人這件事來說,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
既然是技術,那就要大肆傳播,隻有人人都學會了,最後才不會斷絕。
六月底,寒枝才終於穿上了自己千辛萬苦裁出來的麻布衣服。
穿上這件對於她來說真正算是衣服的麻衣以後,這一個月的辛苦,總算是讓她覺得很值得了。
史前麻布做的衣服耶!
而且不是夏國傳統的那些廣袖長裙,而是短袖短褲。
寒枝突然找迴了一點曾經是個現代人的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