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建房構思
穿越母係氏族,我帶族人致富 作者:炮灰沒有迴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氮是植物生長的必須元素,對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非常關鍵。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原始世界,除了堆肥以外,給土地固氮,也是一種非常簡單且有效的肥地方式。
操作方式就是先在地裏種植固氮植物,植物長成後,再直接把固氮植物的植株埋進地裏。
固氮植物發達的根係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氣性,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植物根係的生長。
寒枝記得小時候老家的村民會專門在地裏種苜蓿。
春天一到,田裏葉片層疊、莖稈粗壯的苜蓿,被風吹拂時,成片如浪一樣翻動的葉子會一直綿延到遠方。
間或夾雜著無數紫色的小花點綴其中。
偶爾會有一頭牛站在苜蓿田裏,慢條斯理的吃著牧草。
主人並不驅趕,任憑它吃。
再過幾天,主人就會甩著鞭子驅趕牛下到苜蓿依然旺盛的田裏,讓牛拉著鐵犁鬆土犁地。
那些還開著紫色小花的苜蓿就這麽被前行的鐵犁連根拔起,蓋在了泥土下。
這個畫麵,每到春天,總會不由自主在寒枝的腦中浮現。
她不明白為什麽種的這麽好的植物,也不采摘也不收割,就這麽莫名其妙的給犁進地裏了?
還是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苜蓿可以肥田。
除了苜蓿,同科的豆科植物,什麽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都能種在地裏固氮。
後世有間作套種法,比如小麥和豆科綠肥作物間作,就是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特性來提高土壤肥力,同時可以達到增產和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
巫醫說苜蓿給豬吃可以讓豬變得更肥,風雨兩姐妹就每天采兩筐子迴去。
背不動沒關係,可以讓其他大人背。
她們雖然年紀還小,但對於巫醫沒出現時族裏的生活,還是有印象的。
族裏有媽沒媽其實差別不是很大。
反正都一樣吃不飽。
但巫醫出現以後就不一樣了,食物變多了,還每天都有肉吃!
還能踢那個叫球的東西玩!每天的生活突然就變得好快樂。
巫醫把竹鼠交給她們照顧以後,就更快樂了。
竹鼠太好吃了,想頓頓吃!
吃貨的目標總是如此的一致。
其實族中的四隻野豬加二十隻野雞,隻靠這幾個孩子,累死她們也養不活。
收集飼料的任務更多的落在采集隊大人們的頭上,小孩子們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助興的作用。
寒枝沒有虐待兒童的愛好,但她絕對不慣著族裏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們不幹活。
這不是和平世界,沒有人會把兒童當做花朵。
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要有個勞動的架勢。
每學會一個新的技能知識,她們存活的幾率就會更大一分。
她們應該做雜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從這個野蠻的世界中汲取成長的養分,最終長成參天大樹。
赤正帶著族人們在河邊挖泥製磚。
女媧氏得準備蓋房子了,一直住帳篷並不安全。
隻不過現在食物緊缺,餓著肚子搞建設是沒有前途的。
但可以抽出幾個人先和泥製磚,到時候直接壘牆就行。
平原邊上的河裏有很多河蚌,箐每天都會下河打撈。
蚌肉被掏出來喂雞,蚌殼則曬幹後磨碎。
以前用蚌殼提取的那批碳酸鈣早就用完了,所以得製備一批新的。
倒不是為了製作水泥砂漿,想做也沒條件,材料不夠,光一個鐵礦石就難住了。
況且族中這麽多人,就算把河裏的蚌撈完,做出來的石灰也未必夠蓋房子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族裏還沒脫貧,就開始搞特殊對待的話,對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
是寒枝說貝殼粉可以用來改善土壤,弄迴來可以灑進地裏。
寒枝已經決定在平原上仿造半坡人的建築遺址來蓋房了。
任何地方的住房建築,建造時都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因地製宜。
北方房子牆壁要厚,不然冬天不禦寒;南方的房子則要通風好,否則房內會過於潮濕。
她來了快一年,本地氣候也算摸透了。
本地夏季雖然雨水充沛,但不像某些南方地區一樣會有長達幾個月的梅雨季節。
春秋兩季溫度適宜,冬季則偏幹冷少雨。
半坡式建築的優點是冬暖夏涼,又通風防潮,完全可以滿足此地房屋居住條件。
說到各種技能和製造知識,寒枝懂得多,但城市規劃建設就不是她的長處了。
這方麵的書籍她也沒怎麽涉獵。
隻能盡力搜索一下記憶拾人牙慧。
好在她以前參觀過的半坡式遺址,她覺得那裏的構造就很有意思。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母係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仰韶文化的一種早期類型,距後世約6000年。
遺址裏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製陶作坊區。
寒枝覺得很合理,她決定直接照抄。
這個製陶作坊不一定隻能製陶,而是專門劃分出來當族人的工作區域,以後各種手工業都可以在這邊展開。
除了聚居地分區,半坡人還會在居住區周邊挖壕溝,壕溝既能排水,又能阻擋野獸的攻擊。
就像後世的城牆和護城河一樣。
不光有壕溝,她們居住地中心,還會建一個160平的大房子,房子前麵有一個很大的廣場,用來當族裏的公共建築。
這個公共建築,可以當食堂,偶爾有什麽重要事情,比如分配任務匯報進度時,都可以用。
重要的是建築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泥土、樹枝、茅草什麽都有。
半坡人居住地的氣候比本地要更幹燥,寒枝要對房屋做一些適當的改造。
比如那種半地下式的房屋結構可以舍棄,直接建地麵式的。
另外這裏夏季的雨也比半坡人住的地方多,她們要做好屋頂防雨的準備。
茅草屋頂可以替換成用黏土燒的瓦片來鋪蓋房頂。
屋內的通風口和火塘可以保留。火塘不一定用於平時做飯,她們大概還會再吃一段時間的大鍋飯,但可以冬天用來取暖。
至於外圍的其他建設,壕溝或者是圍欄了望塔之類的,她得要再計劃一番。
飯要一口口吃,事情也隻能一步步做,急不了,忙中隻會生亂。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原始世界,除了堆肥以外,給土地固氮,也是一種非常簡單且有效的肥地方式。
操作方式就是先在地裏種植固氮植物,植物長成後,再直接把固氮植物的植株埋進地裏。
固氮植物發達的根係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氣性,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植物根係的生長。
寒枝記得小時候老家的村民會專門在地裏種苜蓿。
春天一到,田裏葉片層疊、莖稈粗壯的苜蓿,被風吹拂時,成片如浪一樣翻動的葉子會一直綿延到遠方。
間或夾雜著無數紫色的小花點綴其中。
偶爾會有一頭牛站在苜蓿田裏,慢條斯理的吃著牧草。
主人並不驅趕,任憑它吃。
再過幾天,主人就會甩著鞭子驅趕牛下到苜蓿依然旺盛的田裏,讓牛拉著鐵犁鬆土犁地。
那些還開著紫色小花的苜蓿就這麽被前行的鐵犁連根拔起,蓋在了泥土下。
這個畫麵,每到春天,總會不由自主在寒枝的腦中浮現。
她不明白為什麽種的這麽好的植物,也不采摘也不收割,就這麽莫名其妙的給犁進地裏了?
還是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苜蓿可以肥田。
除了苜蓿,同科的豆科植物,什麽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都能種在地裏固氮。
後世有間作套種法,比如小麥和豆科綠肥作物間作,就是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特性來提高土壤肥力,同時可以達到增產和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
巫醫說苜蓿給豬吃可以讓豬變得更肥,風雨兩姐妹就每天采兩筐子迴去。
背不動沒關係,可以讓其他大人背。
她們雖然年紀還小,但對於巫醫沒出現時族裏的生活,還是有印象的。
族裏有媽沒媽其實差別不是很大。
反正都一樣吃不飽。
但巫醫出現以後就不一樣了,食物變多了,還每天都有肉吃!
還能踢那個叫球的東西玩!每天的生活突然就變得好快樂。
巫醫把竹鼠交給她們照顧以後,就更快樂了。
竹鼠太好吃了,想頓頓吃!
吃貨的目標總是如此的一致。
其實族中的四隻野豬加二十隻野雞,隻靠這幾個孩子,累死她們也養不活。
收集飼料的任務更多的落在采集隊大人們的頭上,小孩子們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助興的作用。
寒枝沒有虐待兒童的愛好,但她絕對不慣著族裏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們不幹活。
這不是和平世界,沒有人會把兒童當做花朵。
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要有個勞動的架勢。
每學會一個新的技能知識,她們存活的幾率就會更大一分。
她們應該做雜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從這個野蠻的世界中汲取成長的養分,最終長成參天大樹。
赤正帶著族人們在河邊挖泥製磚。
女媧氏得準備蓋房子了,一直住帳篷並不安全。
隻不過現在食物緊缺,餓著肚子搞建設是沒有前途的。
但可以抽出幾個人先和泥製磚,到時候直接壘牆就行。
平原邊上的河裏有很多河蚌,箐每天都會下河打撈。
蚌肉被掏出來喂雞,蚌殼則曬幹後磨碎。
以前用蚌殼提取的那批碳酸鈣早就用完了,所以得製備一批新的。
倒不是為了製作水泥砂漿,想做也沒條件,材料不夠,光一個鐵礦石就難住了。
況且族中這麽多人,就算把河裏的蚌撈完,做出來的石灰也未必夠蓋房子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族裏還沒脫貧,就開始搞特殊對待的話,對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
是寒枝說貝殼粉可以用來改善土壤,弄迴來可以灑進地裏。
寒枝已經決定在平原上仿造半坡人的建築遺址來蓋房了。
任何地方的住房建築,建造時都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因地製宜。
北方房子牆壁要厚,不然冬天不禦寒;南方的房子則要通風好,否則房內會過於潮濕。
她來了快一年,本地氣候也算摸透了。
本地夏季雖然雨水充沛,但不像某些南方地區一樣會有長達幾個月的梅雨季節。
春秋兩季溫度適宜,冬季則偏幹冷少雨。
半坡式建築的優點是冬暖夏涼,又通風防潮,完全可以滿足此地房屋居住條件。
說到各種技能和製造知識,寒枝懂得多,但城市規劃建設就不是她的長處了。
這方麵的書籍她也沒怎麽涉獵。
隻能盡力搜索一下記憶拾人牙慧。
好在她以前參觀過的半坡式遺址,她覺得那裏的構造就很有意思。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母係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仰韶文化的一種早期類型,距後世約6000年。
遺址裏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製陶作坊區。
寒枝覺得很合理,她決定直接照抄。
這個製陶作坊不一定隻能製陶,而是專門劃分出來當族人的工作區域,以後各種手工業都可以在這邊展開。
除了聚居地分區,半坡人還會在居住區周邊挖壕溝,壕溝既能排水,又能阻擋野獸的攻擊。
就像後世的城牆和護城河一樣。
不光有壕溝,她們居住地中心,還會建一個160平的大房子,房子前麵有一個很大的廣場,用來當族裏的公共建築。
這個公共建築,可以當食堂,偶爾有什麽重要事情,比如分配任務匯報進度時,都可以用。
重要的是建築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泥土、樹枝、茅草什麽都有。
半坡人居住地的氣候比本地要更幹燥,寒枝要對房屋做一些適當的改造。
比如那種半地下式的房屋結構可以舍棄,直接建地麵式的。
另外這裏夏季的雨也比半坡人住的地方多,她們要做好屋頂防雨的準備。
茅草屋頂可以替換成用黏土燒的瓦片來鋪蓋房頂。
屋內的通風口和火塘可以保留。火塘不一定用於平時做飯,她們大概還會再吃一段時間的大鍋飯,但可以冬天用來取暖。
至於外圍的其他建設,壕溝或者是圍欄了望塔之類的,她得要再計劃一番。
飯要一口口吃,事情也隻能一步步做,急不了,忙中隻會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