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倩女幽魂1
封神之我是玉石琵琶精 作者:蝦仁肉包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爺,您醒了嗎?今天是您進京趕考的日子,老爺和夫人在前廳等您用膳呢。”
玉昆山還在愣神吸收著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信息之際,門外一道聲音響起,將他從思緒中拉了迴來。
世界法則雖然無法阻止他的進入,卻還是自主修正為他安排了一個身份以融入這個世界,在此方世界中,他是名喚通城縣的小城中一富戶員外的獨生子,自小錦衣玉食,飽讀詩書,小小年紀便已中了秀才,街坊鄉鄰見了都要叫他一聲老爺。
如今正要待出發準備參加三年一次的秋闈,中得舉人,光宗耀祖。
當今天子昏庸,迷信修道成仙之說,全國朝政為大國師慈航普度把控,這世間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可即便如此,有個官名傍身,也比平頭老百姓要好上許多,所以玉老爺即便不太放心路上的安全問題,卻還是堅持讓自己這寶貝蛋子進京去參加秋闈,畢竟祖墳冒青煙,九代單傳裏就出了這麽一個會讀書的好苗子,不趁著這個機會光宗耀祖他死後都沒臉去見地底下的老祖宗們。
“文才,進來吧。”
玉昆山嘴角勾起一絲笑意,錦衣公子帶著笑的麵容俊秀非凡,這一走出去,不知道要迷死多少未出閣的姑娘家。
房門被打開,一個書童模樣的少年走了進來,帶著幾分清秀的臉上一雙眼睛滴溜溜的,顯得十分機靈。
“嘿嘿,少爺,行囊已經收拾好了,隨行的護衛也都在外麵候著了,用過午膳我們就可以出發了。”
“嗯。”玉昆山點點頭,複又問道,“文才,家裏可有琵琶?”
“琵琶?有的,我記得庫房裏好像有一把老爺珍藏的紫檀木琵琶。不過少爺,你要琵琶做什麽?”文才腦子機靈,記性也好,聽玉昆山這麽一問,馬上就想起了家裏確實有一把琵琶,隻是無人擅長彈奏,便也擱置在庫房,這會少爺突然開口問起,讓他覺得有些疑惑。
“你去把那琵琶給我取來,我去前廳等你。”玉昆山並沒有搭理他的問題,吩咐了一句抬腳便走。
“是,少爺。”
穿過古色古香的長廊,雅致的庭園,玉昆山來到了前廳,見前廳擺設簡單,多為木具瓷器,還別說,這主人家還挺有品味,不似那暴發戶的做派。
其實他哪裏知道,不是玉老爺不喜金銀玉器,大紅大綠,而是如今世道紛亂,盜賊猖獗,為了保住自身家財,玉老爺是一再小心,將自家值錢的東西都藏了起來,生怕惹人紅眼,給自家招來殺身之禍。
得入廳內,就見一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和一中年美婦坐在一圓桌前,看著自己彌勒佛一般地笑著。
“山兒來了,快快坐下,今天是你進京趕考的日子,爹特地命人備了一桌子好酒好菜,專門給你餞行。”
那桌上,美酒佳肴香氣醉人,在這個世道,想布置這麽一桌確實不容易,可見這玉院外的一番拳拳愛子之心。
玉昆山心下一歎,可惜了,這人間溫情注定與自己無緣了。
“少爺,你要的琵琶我給你拿來了。”
文才氣喘籲籲地拿著一把琵琶走了進來。
“辛苦你了。”
玉昆山接過琵琶,這是一把紫檀鑲牙琵琶,做工極其精美,琵琶的背部鑲有螺鈿花紋,為兩隻仙鶴架雲嬉戲的圖案,為這把莊重的琵琶平添幾分仙氣縹緲。
緩緩撥弦,清淩淩的琴音流露而出,僅僅幾個音符,便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如墜夢中。
“少爺,你什麽時候還學會彈琵琶了,可真好聽。”
“山兒,你拿這琵琶作甚?”玉老爺隱隱覺得自己這兒子今日好像有哪裏不太對,那份氣度,不像是凡間所有,讓他感覺分外陌生。
“占了你家公子的身份,我欠你們一樁因果,今日就以一曲報之。”
溫潤如玉的公子身上的錦衣不知何時已經變迴了潔白如雲的道袍,修長的手指撥弄琴弦,如水般的琴音傾瀉而出,如春風化雨,清風過竹,弦音悠揚,漸漸地從前廳溢出,在傳揚到整個府上,傳到街上,傳到整個縣的每個角落。
所有生靈都沉浸在這美妙的琴音之中,在這水深火熱的世道,他們體會到了久違的歡樂,好像墜入了一個完美的夢境當中,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瞬間消失不見,身體上的病痛仿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離他們遠去。
什麽是無憂,在這琴音中他們便是無憂。
什麽是無慮,在這琴音之中他們便是無慮。
一切的一切仿佛都被放滿了速度,人們漸漸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連燃燒的爐火,奔騰的水流都仿佛受到了某種感召一般,熄滅、止流,縣裏的萬物具都在琴音之中安穩沉眠。
琴音帶走了他們的煩惱,帶走了他們的病痛,也順帶帶走了一點點他們的記憶,在他們的記憶之中,將不再有玉家公子這個人,他的存在被徹底抹去。
奏完一曲,玉昆山摸了摸琵琶滿意地點點頭,這琵琶音色不錯,幻化出一塊絹布將其包裹背上,玉昆山看向趴在桌上睡得香甜的玉老爺和玉夫人,手中打出一道靈光,遁入二人的體內。
這道靈光,可保他們二老無病無災,身強體健百年,在此期間,他們想再多生多少個孩子都沒問題。
他又以琵琶弦音勾連天地,在這通城縣中設下陣法,以玉家為核心,贈與通城縣百年福澤,他與此地的因果也就此了解了,不是他小氣,而是再給多一些,就不是他還他們的,而是他們欠他的了。
白衣道人背著琵琶飄然而去,蘇醒過來的通城縣百姓,發現自己神清氣爽,一身沉屙盡去,又想起睡前聽聞的那一陣琵琶妙音,紛紛跪謝仙人顯靈,再後來,通城縣改名為仙音城,城中還設立了廟宇,供奉了一位手持琵琶的仙人,隻是沒有人察覺到,這縣城裏似乎少了一位錦衣公子的身影。
了結了因果,玉昆山背著琵琶就上路了,他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那郭北縣,縣中曾經有一寺廟,名為蘭若寺,曾經廟中曾經香火鼎盛,後來適逢亂世,來了一夥賊人,將寺中僧人盡數殺光,又搶了寺中金銀,揚長而去。
從此以後,這廟宇便成了荒廟,無人敢去,廟中的誦經聲不再,香客不再,隻有一棵遮天蔽日的老槐樹,盤踞其上。
自此之後,又聽聞寺中常有女子嬉戲之聲傳出,更有人曾見從中出沒許多貌若天仙的女子,一些好色之徒起了意思,夜探蘭若寺,卻再也沒見有人出來過。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整個郭北縣都知道蘭若寺中鬧了鬼,除了實在無處可去的外鄉人,沒有人再敢踏足那個邪門之地。
玉昆山此行,一則是想見見傳聞中的聶小倩,二則,這個世界的氣運之子是誰,彰顯無疑了,正是那書生寧采臣,他的任務,就是跟在他身邊,助他鏟除這些邪魔,以正此方天地浩然正氣,從而獲得法則青睞,對他大開方便之門。
出了通城縣,走出十幾裏地,玉昆山就發現這世道是真的亂,前世看過的電影裏的情節也不是誇張。
一路走來,他在路上遇到了不下三具屍體,被砍得七零八落的,連衣服都被扒光了,財物都被搜刮走了。
這樣的情景,就如同複刻一般,沒走出一段路都能遇到。
死法都相當慘烈,死亡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些已經成了森森白骨,有些還殘留著些許腐肉,甚至有些屍身才剛剛發脹,微微散發著腐臭。
這些枉死的人,身上都散發著濃烈的怨氣,衝天而起,將這天地都汙染得灰蒙蒙一片。
玉昆山新生憐憫,解下別上的琵琶,一邊慢慢走著,一邊撥弦奏樂,輕柔舒緩的琴音飄蕩而出,如母親的輕聲安慰,如春日第一股暖流,如山間一股清泉,洗蕩著這些冤魂上的怨氣,讓他們得到超脫,不必在這無盡的痛苦中沉淪。
冤魂們在弦音洗滌之下,身上的怨氣化作絲絲縷縷的黑氣散去,他們的麵容逐漸不再猙獰,魂體變得凝實,知道是眼前的樂師拯救了自己,紛紛感激地虔誠下拜,跪謝仙人,而後身形變得虛幻,消失不見,超脫而去。
而隨著他們的敬拜,玉昆山感覺天地之間冥冥之中有一股意誌對自己表達了絲絲縷縷的親近之意,他勾起嘴角,知道自己做對了,抬腳繼續前行。
他的腳程極快,在日薄西山之前,便抵達了郭北縣,夜幕即將降臨,這個世界的夜晚是真的會有鬼怪降臨的,所以大街上空無一人,除了打更的,都沒有人敢晚上在晚上出門。
玉昆山背著琵琶,走近一家客棧,客棧門口已經亮起了燈籠,門半掩著,再過不久便要關門不再對外接客了。
玉昆山走了進去,就見一小二正支著腦袋在櫃台前打著瞌睡,可見有這鬧鬼的蘭若寺在,這郭北縣的客棧實在是沒什麽生意。
“店家,可還有空房?”玉昆山敲了敲櫃台輕聲問道。
“嗯?”那小二猛然被驚醒,見自己身前有一人影,定睛一看,這人穿著一聲月白長衫,長得似仙人一般,眼中不由閃過驚豔之色,忙熱情招唿道,“有的有的,客官,咱們這還有上房一間,一晚五錢銀子,不知客官可要入住?”
玉昆山笑了笑,手心閃過一道微不可察的靈光,一錠銀子出現在他手中,他將銀子交給那小二道:“這房間我便定下了,不知這錠銀子可夠?”
“夠了夠了!”那店小二看見那雪花紋銀,眼睛霎時間便直了,忙接過銀子,熱情地招唿著玉昆山去樓上房間。
房間不大,卻打掃得也算整潔,其內五髒俱全,環境看起來還可以。
玉昆山環視了一周,沒發現什麽不妥之處,就在此處住了下來,他掐指算了算,氣運之子寧采臣也就這兩天會抵達郭北縣,他隻需在此等待時機與其同行便可。
果然,次日中午,玉昆山便在樓下聽到了一陣吵嚷之聲,便在客棧樓梯處向下看去,隻見一腳下沾滿泥濘,抱著一破舊書囊的書生正與掌櫃的理論著。
寧采臣來了。
“掌櫃的,我是七寶齋來收賬的,雖然我這賬本濕了,但是錢數您這邊應該心裏有底的,做人貴在誠信,怎可賴賬。”
寧采臣的話讓堂上的食客都發出一陣哄笑,在這個世道講誠信,這書生莫不是讀書讀傻了?
“書生,這幾個月,月月都有人來收賬,上個月有個人收了賬在路上就被人殺了,反正你收了到最後都是便宜別人,那還不如便宜我呢。”
那掌櫃對書生的話不為所動,這世道殺一個人如同殺一隻豬,早上還有人在客棧門口被殺呢,又能怎樣,還不是洗洗地繼續做生意,也不見官府來拿人,講誠信講道義,那些人早就死光啦!
“你!你簡直不可理喻!”寧采臣被掌櫃的無賴話語給氣到麵目通紅,卻因為涵養說不出什麽汙言穢語來,指著掌櫃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行了,你賬本也毀了,要收賬,至少先把賬本補了再來吧。”掌櫃也不欲與他閑扯,揮了揮手就要趕他走。
“……”寧采臣想要反駁,但掌櫃的這句話確實也有道理,賬本被弄濕,確實是他的過錯,也該由他自己來承擔責任。
他想要在此借宿,但又囊中羞澀,隻得先走出客棧,行至以攤位麵前:“敢問老板,這附近可有能免費借宿的地方?”
“有啊,蘭若寺啊。”那老板頭也不抬隨口答道。
“哦?那敢問那蘭若寺怎麽走?”
寧采臣這話一問出口,整個街道的百姓仿佛在一瞬間被按下了暫停鍵,都轉過頭盯著那書生,麵露驚恐,似是不解他怎麽敢問出這話來。
“從……從這裏向東走三裏半,那裏有座好陰森的古刹,就是蘭若寺了。”那老板支支吾吾,見書生是真心在問,也就開口答了。
“多謝老板。”有了去處,寧采臣興高采烈地向老板道謝,背起書囊就往東走去。
街上的人都靜靜地看著他離去,不同的心裏都浮現著同一個問題。
哪裏來的傻大膽?
玉昆山還在愣神吸收著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信息之際,門外一道聲音響起,將他從思緒中拉了迴來。
世界法則雖然無法阻止他的進入,卻還是自主修正為他安排了一個身份以融入這個世界,在此方世界中,他是名喚通城縣的小城中一富戶員外的獨生子,自小錦衣玉食,飽讀詩書,小小年紀便已中了秀才,街坊鄉鄰見了都要叫他一聲老爺。
如今正要待出發準備參加三年一次的秋闈,中得舉人,光宗耀祖。
當今天子昏庸,迷信修道成仙之說,全國朝政為大國師慈航普度把控,這世間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可即便如此,有個官名傍身,也比平頭老百姓要好上許多,所以玉老爺即便不太放心路上的安全問題,卻還是堅持讓自己這寶貝蛋子進京去參加秋闈,畢竟祖墳冒青煙,九代單傳裏就出了這麽一個會讀書的好苗子,不趁著這個機會光宗耀祖他死後都沒臉去見地底下的老祖宗們。
“文才,進來吧。”
玉昆山嘴角勾起一絲笑意,錦衣公子帶著笑的麵容俊秀非凡,這一走出去,不知道要迷死多少未出閣的姑娘家。
房門被打開,一個書童模樣的少年走了進來,帶著幾分清秀的臉上一雙眼睛滴溜溜的,顯得十分機靈。
“嘿嘿,少爺,行囊已經收拾好了,隨行的護衛也都在外麵候著了,用過午膳我們就可以出發了。”
“嗯。”玉昆山點點頭,複又問道,“文才,家裏可有琵琶?”
“琵琶?有的,我記得庫房裏好像有一把老爺珍藏的紫檀木琵琶。不過少爺,你要琵琶做什麽?”文才腦子機靈,記性也好,聽玉昆山這麽一問,馬上就想起了家裏確實有一把琵琶,隻是無人擅長彈奏,便也擱置在庫房,這會少爺突然開口問起,讓他覺得有些疑惑。
“你去把那琵琶給我取來,我去前廳等你。”玉昆山並沒有搭理他的問題,吩咐了一句抬腳便走。
“是,少爺。”
穿過古色古香的長廊,雅致的庭園,玉昆山來到了前廳,見前廳擺設簡單,多為木具瓷器,還別說,這主人家還挺有品味,不似那暴發戶的做派。
其實他哪裏知道,不是玉老爺不喜金銀玉器,大紅大綠,而是如今世道紛亂,盜賊猖獗,為了保住自身家財,玉老爺是一再小心,將自家值錢的東西都藏了起來,生怕惹人紅眼,給自家招來殺身之禍。
得入廳內,就見一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和一中年美婦坐在一圓桌前,看著自己彌勒佛一般地笑著。
“山兒來了,快快坐下,今天是你進京趕考的日子,爹特地命人備了一桌子好酒好菜,專門給你餞行。”
那桌上,美酒佳肴香氣醉人,在這個世道,想布置這麽一桌確實不容易,可見這玉院外的一番拳拳愛子之心。
玉昆山心下一歎,可惜了,這人間溫情注定與自己無緣了。
“少爺,你要的琵琶我給你拿來了。”
文才氣喘籲籲地拿著一把琵琶走了進來。
“辛苦你了。”
玉昆山接過琵琶,這是一把紫檀鑲牙琵琶,做工極其精美,琵琶的背部鑲有螺鈿花紋,為兩隻仙鶴架雲嬉戲的圖案,為這把莊重的琵琶平添幾分仙氣縹緲。
緩緩撥弦,清淩淩的琴音流露而出,僅僅幾個音符,便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如墜夢中。
“少爺,你什麽時候還學會彈琵琶了,可真好聽。”
“山兒,你拿這琵琶作甚?”玉老爺隱隱覺得自己這兒子今日好像有哪裏不太對,那份氣度,不像是凡間所有,讓他感覺分外陌生。
“占了你家公子的身份,我欠你們一樁因果,今日就以一曲報之。”
溫潤如玉的公子身上的錦衣不知何時已經變迴了潔白如雲的道袍,修長的手指撥弄琴弦,如水般的琴音傾瀉而出,如春風化雨,清風過竹,弦音悠揚,漸漸地從前廳溢出,在傳揚到整個府上,傳到街上,傳到整個縣的每個角落。
所有生靈都沉浸在這美妙的琴音之中,在這水深火熱的世道,他們體會到了久違的歡樂,好像墜入了一個完美的夢境當中,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瞬間消失不見,身體上的病痛仿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離他們遠去。
什麽是無憂,在這琴音中他們便是無憂。
什麽是無慮,在這琴音之中他們便是無慮。
一切的一切仿佛都被放滿了速度,人們漸漸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連燃燒的爐火,奔騰的水流都仿佛受到了某種感召一般,熄滅、止流,縣裏的萬物具都在琴音之中安穩沉眠。
琴音帶走了他們的煩惱,帶走了他們的病痛,也順帶帶走了一點點他們的記憶,在他們的記憶之中,將不再有玉家公子這個人,他的存在被徹底抹去。
奏完一曲,玉昆山摸了摸琵琶滿意地點點頭,這琵琶音色不錯,幻化出一塊絹布將其包裹背上,玉昆山看向趴在桌上睡得香甜的玉老爺和玉夫人,手中打出一道靈光,遁入二人的體內。
這道靈光,可保他們二老無病無災,身強體健百年,在此期間,他們想再多生多少個孩子都沒問題。
他又以琵琶弦音勾連天地,在這通城縣中設下陣法,以玉家為核心,贈與通城縣百年福澤,他與此地的因果也就此了解了,不是他小氣,而是再給多一些,就不是他還他們的,而是他們欠他的了。
白衣道人背著琵琶飄然而去,蘇醒過來的通城縣百姓,發現自己神清氣爽,一身沉屙盡去,又想起睡前聽聞的那一陣琵琶妙音,紛紛跪謝仙人顯靈,再後來,通城縣改名為仙音城,城中還設立了廟宇,供奉了一位手持琵琶的仙人,隻是沒有人察覺到,這縣城裏似乎少了一位錦衣公子的身影。
了結了因果,玉昆山背著琵琶就上路了,他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那郭北縣,縣中曾經有一寺廟,名為蘭若寺,曾經廟中曾經香火鼎盛,後來適逢亂世,來了一夥賊人,將寺中僧人盡數殺光,又搶了寺中金銀,揚長而去。
從此以後,這廟宇便成了荒廟,無人敢去,廟中的誦經聲不再,香客不再,隻有一棵遮天蔽日的老槐樹,盤踞其上。
自此之後,又聽聞寺中常有女子嬉戲之聲傳出,更有人曾見從中出沒許多貌若天仙的女子,一些好色之徒起了意思,夜探蘭若寺,卻再也沒見有人出來過。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整個郭北縣都知道蘭若寺中鬧了鬼,除了實在無處可去的外鄉人,沒有人再敢踏足那個邪門之地。
玉昆山此行,一則是想見見傳聞中的聶小倩,二則,這個世界的氣運之子是誰,彰顯無疑了,正是那書生寧采臣,他的任務,就是跟在他身邊,助他鏟除這些邪魔,以正此方天地浩然正氣,從而獲得法則青睞,對他大開方便之門。
出了通城縣,走出十幾裏地,玉昆山就發現這世道是真的亂,前世看過的電影裏的情節也不是誇張。
一路走來,他在路上遇到了不下三具屍體,被砍得七零八落的,連衣服都被扒光了,財物都被搜刮走了。
這樣的情景,就如同複刻一般,沒走出一段路都能遇到。
死法都相當慘烈,死亡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些已經成了森森白骨,有些還殘留著些許腐肉,甚至有些屍身才剛剛發脹,微微散發著腐臭。
這些枉死的人,身上都散發著濃烈的怨氣,衝天而起,將這天地都汙染得灰蒙蒙一片。
玉昆山新生憐憫,解下別上的琵琶,一邊慢慢走著,一邊撥弦奏樂,輕柔舒緩的琴音飄蕩而出,如母親的輕聲安慰,如春日第一股暖流,如山間一股清泉,洗蕩著這些冤魂上的怨氣,讓他們得到超脫,不必在這無盡的痛苦中沉淪。
冤魂們在弦音洗滌之下,身上的怨氣化作絲絲縷縷的黑氣散去,他們的麵容逐漸不再猙獰,魂體變得凝實,知道是眼前的樂師拯救了自己,紛紛感激地虔誠下拜,跪謝仙人,而後身形變得虛幻,消失不見,超脫而去。
而隨著他們的敬拜,玉昆山感覺天地之間冥冥之中有一股意誌對自己表達了絲絲縷縷的親近之意,他勾起嘴角,知道自己做對了,抬腳繼續前行。
他的腳程極快,在日薄西山之前,便抵達了郭北縣,夜幕即將降臨,這個世界的夜晚是真的會有鬼怪降臨的,所以大街上空無一人,除了打更的,都沒有人敢晚上在晚上出門。
玉昆山背著琵琶,走近一家客棧,客棧門口已經亮起了燈籠,門半掩著,再過不久便要關門不再對外接客了。
玉昆山走了進去,就見一小二正支著腦袋在櫃台前打著瞌睡,可見有這鬧鬼的蘭若寺在,這郭北縣的客棧實在是沒什麽生意。
“店家,可還有空房?”玉昆山敲了敲櫃台輕聲問道。
“嗯?”那小二猛然被驚醒,見自己身前有一人影,定睛一看,這人穿著一聲月白長衫,長得似仙人一般,眼中不由閃過驚豔之色,忙熱情招唿道,“有的有的,客官,咱們這還有上房一間,一晚五錢銀子,不知客官可要入住?”
玉昆山笑了笑,手心閃過一道微不可察的靈光,一錠銀子出現在他手中,他將銀子交給那小二道:“這房間我便定下了,不知這錠銀子可夠?”
“夠了夠了!”那店小二看見那雪花紋銀,眼睛霎時間便直了,忙接過銀子,熱情地招唿著玉昆山去樓上房間。
房間不大,卻打掃得也算整潔,其內五髒俱全,環境看起來還可以。
玉昆山環視了一周,沒發現什麽不妥之處,就在此處住了下來,他掐指算了算,氣運之子寧采臣也就這兩天會抵達郭北縣,他隻需在此等待時機與其同行便可。
果然,次日中午,玉昆山便在樓下聽到了一陣吵嚷之聲,便在客棧樓梯處向下看去,隻見一腳下沾滿泥濘,抱著一破舊書囊的書生正與掌櫃的理論著。
寧采臣來了。
“掌櫃的,我是七寶齋來收賬的,雖然我這賬本濕了,但是錢數您這邊應該心裏有底的,做人貴在誠信,怎可賴賬。”
寧采臣的話讓堂上的食客都發出一陣哄笑,在這個世道講誠信,這書生莫不是讀書讀傻了?
“書生,這幾個月,月月都有人來收賬,上個月有個人收了賬在路上就被人殺了,反正你收了到最後都是便宜別人,那還不如便宜我呢。”
那掌櫃對書生的話不為所動,這世道殺一個人如同殺一隻豬,早上還有人在客棧門口被殺呢,又能怎樣,還不是洗洗地繼續做生意,也不見官府來拿人,講誠信講道義,那些人早就死光啦!
“你!你簡直不可理喻!”寧采臣被掌櫃的無賴話語給氣到麵目通紅,卻因為涵養說不出什麽汙言穢語來,指著掌櫃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行了,你賬本也毀了,要收賬,至少先把賬本補了再來吧。”掌櫃也不欲與他閑扯,揮了揮手就要趕他走。
“……”寧采臣想要反駁,但掌櫃的這句話確實也有道理,賬本被弄濕,確實是他的過錯,也該由他自己來承擔責任。
他想要在此借宿,但又囊中羞澀,隻得先走出客棧,行至以攤位麵前:“敢問老板,這附近可有能免費借宿的地方?”
“有啊,蘭若寺啊。”那老板頭也不抬隨口答道。
“哦?那敢問那蘭若寺怎麽走?”
寧采臣這話一問出口,整個街道的百姓仿佛在一瞬間被按下了暫停鍵,都轉過頭盯著那書生,麵露驚恐,似是不解他怎麽敢問出這話來。
“從……從這裏向東走三裏半,那裏有座好陰森的古刹,就是蘭若寺了。”那老板支支吾吾,見書生是真心在問,也就開口答了。
“多謝老板。”有了去處,寧采臣興高采烈地向老板道謝,背起書囊就往東走去。
街上的人都靜靜地看著他離去,不同的心裏都浮現著同一個問題。
哪裏來的傻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