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著名電影《生化危機》,人們開始稱這些感染者為喪屍。通過新聞,人們進一步了解了喪屍的特點:有些行動遲緩、力氣不大,甚至打不過一個老太太;有些則跳得極高,一躍就能跳過3米高的圍牆;有些力量驚人,普通圍牆一撞就倒;有些皮糙肉厚,十分耐打;還有少數極為危險的,力量大、速度快且皮厚,堪稱喪屍中的“戰鬥機”,在電視裏,那些看似結實的小汽車門窗在這類超級喪屍麵前就像紙箱一樣,輕易就被弄爛。不過,所有喪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帶有很強的毒性,一旦被喪屍抓傷或咬傷就會感染病毒。
在網絡上,大家給喪屍起了不同的名字:速度快的喪屍叫“速屍”,基本相當於遊戲裏敏捷極高的怪物,攻擊總是比別人快;力量大的喪屍叫“力屍”,屬於加了力量屬性的怪物,一拳就能秒殺他人;皮很厚、耐打的叫“盾屍”,類似遊戲裏防禦高、血條長的怪物,很難被打動;普通沒有特殊技能的叫“狗屍”;還有傳說中非常恐怖的,集力量、速度、皮厚於一身且極為罕見的喪屍叫“王屍”,相當於網絡遊戲裏的boss級怪物,“王屍”的危害最大,要是一對一碰上,基本隻有被秒殺的結局。聽說還有一些擁有特殊技能的喪屍,但隻是傳說,沒人見過,隻是在短視頻裏常有人提及。
7月9號上午八點
崔文結所住小區的大門口,被社區用四根30厘米粗的純鋼柱子搭建的框架封了起來,柱子外麵是由15厘米粗、5厘米厚的鐵條焊成的大門,每15厘米的間隙就有一根鐵條。密密麻麻的鐵條門上,留了一個很小的門,僅能容一個成年人彎腰進出。所有靠圍牆的3層以下門窗全部被水泥封死。
平日裏難得一見的廠長和居委會主任都親自出麵,召集了小區裏所有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成年人。這些成年人被分為24個小隊,除了14歲以下的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者,所有人都必須參與小區的守衛工作。在巨大的危機麵前,人們突然變得眾誌成城。
大家由宿舍區居委會主任分配任務,每四小時一班守衛廠區。小區宿舍原本是紡織廠的職工宿舍,在九十年代初期,紡織廠經營困難時被整體出租,但廠裏的機關部門和宿舍區完整保留了下來,而且宿舍區規模越來越大。因為居民大多曾是該廠職工或家屬,人員構成簡單,便於管理。
根據廠長的安排:6組守門隊,成員都是18到40歲的年輕力壯的壯漢,人數較多,一般有200多人,負責守衛門口;6組望風隊,隊員都是眼神好的人,帶著望遠鏡守在樓頂,人數較少,每組各有60多人,分為12個小組分布在各個樓房頂端;6組巡邏隊,在小區圍牆邊巡邏,每組各有150多人,隊伍裏老弱病殘較多,也分成四組分別守在四麵圍牆附近;6組預備隊,成員為14 - 18歲及40 - 60歲的100多個準青壯年,留在小區正中的廣場,負責支援和醫療救護。小區裏隻有20棟樓,成年人總共3000多人,人們在絕望中組成了臨時隊伍,摩拳擦掌,準備為了生存而戰鬥。
兩天前,白廠長親自帶領一幫人千辛萬苦買迴來不少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安裝在了樓頂。又斥巨資購置了蓄水設備,在每個樓頂建立了蓄水池,如今工程已經竣工。人們以平時罕見的速度和團結勁兒,布置著防禦措施。小區居民看著大家齊心協力保衛家園,似乎都有了一點盼頭,至少不會坐以待斃。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了。
崔文結的母親以前也是這個廠的職工,退休後就和他爸爸去河北省邢台市看望遠走他鄉的弟弟,所以社區的召集令他沒有收到。
7月9日上午9點
作為這個“漏網之魚”,崔文結覺得自己還得做點什麽。細想之下,發現自己還缺一身防護衣服。
9點,崔文結來到社區一家加工黑白鐵皮的商店。
“老板,能用白鐵皮給我打一身衣服嗎?”
“俺以前是個裁縫,這活不算難,可俺不幹了,給多少錢也不幹!俺打算迴河南老家,唉,死也要死在家裏,實在不行俺走迴去!”老板眼中滿是淒涼,歸心似箭,可長途客運已經停運,他被困在這裏了。
崔文結做業務員行走江湖多年,劍眉輕挑。他心裏清楚,隻要抓住對方需求就能有辦法。針對老板的情況,他立刻迴家把家中珍藏多年的二八自行車翻了出來,推到鐵皮店老板麵前:“一輛自行車,兩箱方便麵,你看行不?給俺做套鐵皮衣服。”
老板很猶豫,兩隻手搓來搓去,十分糾結。他覺得一輛自行車和兩箱方便麵不足以支撐自己迴到老家,可又想要這兩樣東西。
有戲!崔文結火速跑迴自己的樓道,找出一隻常年沒用過的打氣桶和3箱方便麵。
東西剛放到老板麵前,還沒等他開口,眉開眼笑的老板就開始量起了尺寸。四個小時後,老板又是敲又是打,最後還在鐵皮衣服裏麵包上了氈子。終於,崔文結有了自己的“盔甲”,雖然看起來略微有些臃腫。
7月9日下午兩點
鈴鈴鈴,手機響了。
“哥,我給你買好電子機票了,你現在去機場,先坐飛機去西安,然後轉機來澳大利亞吧……”
是弟弟打來的電話,來得真及時!
“我馬上出發。”崔文結陡然間心情大好,長這麽大自己還沒出過國呢!他迅速帶了兩件衣服和家裏的幾件貴重物品,然後把電動車推到了門口。
他穿上鐵皮裝備,在外麵套了一件大號運動服,把刀用布包得嚴嚴實實背在身後,準備出發。雖然看起來怪模怪樣,就像動畫片《熊出沒》裏的熊二,但他從小就不太在意穿著打扮,現在保命要緊,也顧不上美觀了。崔文結已經打算把電動車扔了,逃命就得有個逃命的樣子,該舍棄的必須舍棄。
電動車騎到了小區門口,整隊的護衛隊正在門口巡邏。雖然是居民臨時組織起來的,但看起來頗有幾分威武。
“這個時候出小區做什麽?”守門隊長是個身高一米九、40歲左右的壯漢,他皺著眉頭,疑惑地問道。
在網絡上,大家給喪屍起了不同的名字:速度快的喪屍叫“速屍”,基本相當於遊戲裏敏捷極高的怪物,攻擊總是比別人快;力量大的喪屍叫“力屍”,屬於加了力量屬性的怪物,一拳就能秒殺他人;皮很厚、耐打的叫“盾屍”,類似遊戲裏防禦高、血條長的怪物,很難被打動;普通沒有特殊技能的叫“狗屍”;還有傳說中非常恐怖的,集力量、速度、皮厚於一身且極為罕見的喪屍叫“王屍”,相當於網絡遊戲裏的boss級怪物,“王屍”的危害最大,要是一對一碰上,基本隻有被秒殺的結局。聽說還有一些擁有特殊技能的喪屍,但隻是傳說,沒人見過,隻是在短視頻裏常有人提及。
7月9號上午八點
崔文結所住小區的大門口,被社區用四根30厘米粗的純鋼柱子搭建的框架封了起來,柱子外麵是由15厘米粗、5厘米厚的鐵條焊成的大門,每15厘米的間隙就有一根鐵條。密密麻麻的鐵條門上,留了一個很小的門,僅能容一個成年人彎腰進出。所有靠圍牆的3層以下門窗全部被水泥封死。
平日裏難得一見的廠長和居委會主任都親自出麵,召集了小區裏所有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成年人。這些成年人被分為24個小隊,除了14歲以下的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者,所有人都必須參與小區的守衛工作。在巨大的危機麵前,人們突然變得眾誌成城。
大家由宿舍區居委會主任分配任務,每四小時一班守衛廠區。小區宿舍原本是紡織廠的職工宿舍,在九十年代初期,紡織廠經營困難時被整體出租,但廠裏的機關部門和宿舍區完整保留了下來,而且宿舍區規模越來越大。因為居民大多曾是該廠職工或家屬,人員構成簡單,便於管理。
根據廠長的安排:6組守門隊,成員都是18到40歲的年輕力壯的壯漢,人數較多,一般有200多人,負責守衛門口;6組望風隊,隊員都是眼神好的人,帶著望遠鏡守在樓頂,人數較少,每組各有60多人,分為12個小組分布在各個樓房頂端;6組巡邏隊,在小區圍牆邊巡邏,每組各有150多人,隊伍裏老弱病殘較多,也分成四組分別守在四麵圍牆附近;6組預備隊,成員為14 - 18歲及40 - 60歲的100多個準青壯年,留在小區正中的廣場,負責支援和醫療救護。小區裏隻有20棟樓,成年人總共3000多人,人們在絕望中組成了臨時隊伍,摩拳擦掌,準備為了生存而戰鬥。
兩天前,白廠長親自帶領一幫人千辛萬苦買迴來不少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安裝在了樓頂。又斥巨資購置了蓄水設備,在每個樓頂建立了蓄水池,如今工程已經竣工。人們以平時罕見的速度和團結勁兒,布置著防禦措施。小區居民看著大家齊心協力保衛家園,似乎都有了一點盼頭,至少不會坐以待斃。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了。
崔文結的母親以前也是這個廠的職工,退休後就和他爸爸去河北省邢台市看望遠走他鄉的弟弟,所以社區的召集令他沒有收到。
7月9日上午9點
作為這個“漏網之魚”,崔文結覺得自己還得做點什麽。細想之下,發現自己還缺一身防護衣服。
9點,崔文結來到社區一家加工黑白鐵皮的商店。
“老板,能用白鐵皮給我打一身衣服嗎?”
“俺以前是個裁縫,這活不算難,可俺不幹了,給多少錢也不幹!俺打算迴河南老家,唉,死也要死在家裏,實在不行俺走迴去!”老板眼中滿是淒涼,歸心似箭,可長途客運已經停運,他被困在這裏了。
崔文結做業務員行走江湖多年,劍眉輕挑。他心裏清楚,隻要抓住對方需求就能有辦法。針對老板的情況,他立刻迴家把家中珍藏多年的二八自行車翻了出來,推到鐵皮店老板麵前:“一輛自行車,兩箱方便麵,你看行不?給俺做套鐵皮衣服。”
老板很猶豫,兩隻手搓來搓去,十分糾結。他覺得一輛自行車和兩箱方便麵不足以支撐自己迴到老家,可又想要這兩樣東西。
有戲!崔文結火速跑迴自己的樓道,找出一隻常年沒用過的打氣桶和3箱方便麵。
東西剛放到老板麵前,還沒等他開口,眉開眼笑的老板就開始量起了尺寸。四個小時後,老板又是敲又是打,最後還在鐵皮衣服裏麵包上了氈子。終於,崔文結有了自己的“盔甲”,雖然看起來略微有些臃腫。
7月9日下午兩點
鈴鈴鈴,手機響了。
“哥,我給你買好電子機票了,你現在去機場,先坐飛機去西安,然後轉機來澳大利亞吧……”
是弟弟打來的電話,來得真及時!
“我馬上出發。”崔文結陡然間心情大好,長這麽大自己還沒出過國呢!他迅速帶了兩件衣服和家裏的幾件貴重物品,然後把電動車推到了門口。
他穿上鐵皮裝備,在外麵套了一件大號運動服,把刀用布包得嚴嚴實實背在身後,準備出發。雖然看起來怪模怪樣,就像動畫片《熊出沒》裏的熊二,但他從小就不太在意穿著打扮,現在保命要緊,也顧不上美觀了。崔文結已經打算把電動車扔了,逃命就得有個逃命的樣子,該舍棄的必須舍棄。
電動車騎到了小區門口,整隊的護衛隊正在門口巡邏。雖然是居民臨時組織起來的,但看起來頗有幾分威武。
“這個時候出小區做什麽?”守門隊長是個身高一米九、40歲左右的壯漢,他皺著眉頭,疑惑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