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掃視著眼前首批集結的600名傷殘士兵,這些殘疾較輕、體力尚佳的漢子已混編成兩個營。他揚聲笑道:“大夥都是種地的老把式,軍營攢了一冬的農家肥早備好了!瞧見沒?這就開犁!耕牛我從老鄉那兒借來了,於先生育好的稻秧也能直接用,下次咱再換良種!”


    黃遠生、梁天寶立刻扯著嗓子整隊。在潘粵明保安團的配合下,扒開堆積如山的肥料,一筐筐拋進田裏。這些本地出身的士兵幹起農活駕輕就熟,翻土、施肥、犁地一氣嗬成。炊事班二十餘人照舊生火做飯,糧食從李元順處采買,稻殼穀糠則被楊峰悉數留下。


    千餘人熱火朝天勞作,加上潘粵明的1000多士兵助陣,2000畝稻田很快被深耕一遍。往日被農戶免費拉走的發酵農肥,此刻成了楊峰手裏的“金疙瘩”,均勻鋪撒在泥土間。


    幾日後,金泰勇的貨輪破浪歸來,載著一萬隻鴨雛、五千隻鵝雛、一萬隻雞雛,還捎來幾位經驗豐富的獸醫。楊峰拍著兩位營長的肩膀吩咐:“把鴨鵝雛安置到稻田邊的圈舍,雞雛全送上山!”話音未落,黃遠生已吹響集合哨,梁天寶則清點著運輸竹筐,隊伍又一次迅速動了起來。


    士兵們圍在圈舍旁,臉上笑開了花,七嘴八舌議論起來:\"司令這算盤打得精!養大的雞鴨鵝既能下蛋,又能賣肉,今年保準能賺個盆滿缽滿!\"但也有人皺起眉頭,小聲嘀咕:\"這麽多禽畜,光靠糧食喂,得耗多少本錢?\"


    楊峰胸有成竹地挑眉:\"還記得讓你們用豬血養的蛆蟲嗎?去瞧瞧成果如何?\"楊小虎撓著頭嘿嘿直笑:\"司令,那些玩意兒多得嚇人!我瞅著都發怵,密密麻麻直蠕動!\"隨行的幾位獸醫聞言眼睛一亮,快步跟著眾人來到養殖棚。隻見發酵池裏白花花一片,蛆蟲堆成小山,不停翻湧蠕動,旁人看得直犯惡心,獸醫們卻激動得搓手:\"好東西!這高蛋白飼料喂雞喂鴨再合適不過,就是鵝不太愛吃。\"


    楊峰轉頭問金泰勇:\"交代你準備的小魚小蝦呢?\"金泰勇拱手笑道:\"貨分兩批,機帆船過幾日就到。\"楊峰點點頭:\"正好,趁這幾天抓緊插秧!\"


    人多力量大,加上獸醫現場指導,禽畜很快適應了新環境。這批三四兩重的鵝雛生命力頑強,圈舍裏叫聲此起彼伏。士兵們分工明確,有人趕著雞群上山覓食,有人守著圈舍照料鴨鵝,還有人彎腰在秧田裏插秧。田埂上、山坡間,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半月後,小魚小蝦準時運達,全部投進稻田。待秧苗長至小腿高時,肥嘟嘟的鵝雛也到了該\"下田\"的日子……


    養雞的山頭原是漢奸的產業,被縣署充公後一直閑置。楊峰卻從中瞧出了門道,派人購來嫁接過的橘樹苗,又混種了幾類掛果快的果樹,將荒山改造成了果園。那些傷殘較重、行動不便的士兵負責在此散養雞群。雞雛每日啄食高蛋白的蛆蟲,又在林間自由覓食,個個毛色鮮亮、體態壯實。夜幕降臨時,雞群自發撲棱著翅膀躍上枝頭棲息,溫熱的糞便滲入泥土,成了果樹天然的養料。


    稻田裏同樣生機勃勃。小魚小蝦在秧苗間穿梭,鵝雛、鴨雛搖搖擺擺地在淺水區覓食,排出的糞便化作天然肥料,滋養著稻苗與魚蝦。雖說難免有秧苗、魚蝦被啄食,但鴨鵝也因此長得膘肥體壯。


    這一套環環相扣的種養法子,讓稻田與山林形成奇妙循環。到了秋收時節,稻穗壓彎了秸稈,金黃一片;果園裏的果樹雖剛種下不久,卻因雞糞滋養,枝葉油亮,隱隱掛著青澀的果實。李元順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番景象連連咂舌,心中暗自感歎:這位司令胸中丘壑,絕非尋常帶兵之人可比。


    原來楊峰早與香港的漢斯暗中籌劃,提前在當地市場租下攤位。待首批3000隻壯碩的公雞,連同新鮮鵝蛋、鴨蛋運抵香港關口,立即引發轟動。這些公雞最重的足有十斤,在物資供應主要依賴廣州的香港市場,如此優質的禽類瞬間被搶購一空。食客們嚐過禽蛋後更是讚不絕口,嗅覺敏銳的商人紛紛湧入漢斯的商鋪,爭相簽訂長期訂單。漢斯深諳生意之道,果斷以批發換薄利多銷,首批貨款迅速迴籠。


    此後,山林間的水果、稻田裏的魚蝦,連同持續出欄的家禽,化作源源不斷的貨物流向香港。今年稻田更是喜獲豐收,產量比往年激增三成,收割後的魚蝦售賣又是一筆可觀收入。看著庫房裏堆積的銀錢,楊勇、梁天寶、黃遠生等人笑得合不攏嘴,望向楊峰的目光滿是敬畏。那些傷殘士兵攥著厚實的薪俸,眼眶泛紅——對許多人來說,這不僅是錢,更是重新站起的底氣。而那些當初猶豫未加入互助社的人,此時望著熱鬧紅火的場麵,懊悔得直跺腳,恨不能時光倒轉。


    周邊鄉紳望著楊峰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個目瞪口呆,悔得腸子都青了。當初他們抱著看笑話的心態,等著瞧這位司令血本無歸的慘狀,如今卻隻能眼睜睜看著人家用精妙的經營之道賺得金山銀山。有人暗自盤算:楊峰手握大批士兵,農忙時節能免費投入勞力;又有貨船直通香港,早早打通了銷路,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普通鄉紳根本無法複製。沒有軍隊、沒有商路,貿然模仿隻會徒增成本,反倒得不償失。這才明白,所謂成功背後,靠的不僅是頭腦,更是實打實的資本與資源。


    精明的鄉紳們很快轉變態度,紛紛登門拜訪楊峰,爭相提出要將自家土地出租。楊峰順勢而為,一口氣租下周邊大片水田與山場。對這些地主來說,土地交給楊峰經營,既省去了管理的麻煩,還能坐收租金,騰出精力去開拓其他生意,堪稱雙贏。事實證明,農業一旦實現規模化、產業化運作,集中投入資源,收益遠比分散經營可觀得多。


    眼看互助社蒸蒸日上,那些當初猶豫不決、錯過加入機會的人蜂擁而至,爭相請求加入。楊峰也沒忘記關照當地困難家庭,給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家送去補貼。這份善舉讓受助者感激涕零,不少家庭主動將年輕子弟送來參加互助社,盼著能跟著楊峰謀個好出路。隨著隊伍不斷壯大,楊峰又新編兩個營,專門負責新開拓的產業。


    楊峰的事跡很快傳遍全省。羅長官聽聞後,不禁讚歎:\"瞧瞧,最近治安明顯好轉,連省政府都沒了傷殘士兵上訪的事。楊峰這一招,真是解決了大難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峰火之鐵血川軍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炸香芋絲的姬瑤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炸香芋絲的姬瑤花並收藏抗日峰火之鐵血川軍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