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蒸蒸日上
陳映微笑著看著學生們專注學習的身影:“這正是我們想要的——讓年輕人站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看到更遠的風景。”
公司方麵,與天光影業的合作也已正式落地。合資公司“天錦影視”掛牌成立,首批項目已經啟動籌備。趙總親自擔任董事長,陳映出任ceo,雙方優勢互補,合作愉快。
“這是強強聯合的典範,”業內資深評論家這樣評價,“天光的市場渠道和黎氏的內容創作能力相得益彰,將為華語電影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黎氏的股價應聲上漲,一度創下曆史新高。投資人紛紛表示看好公司前景,甚至有國際資本試圖入股,被董事會婉拒。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穩健發展,而非盲目擴張,”陳映在接受《東方商報》采訪時表示,“質量永遠優先於數量,這是黎氏一貫堅持的理念。”
這種專注於內容本身的態度,贏得了業界的普遍尊重。黎氏的品牌價值不斷攀升,人才爭相加入,一切都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黎明月在《烽火佳人》的拍攝中表現出色,她與導演建立了良好的默契,每一場戲都能準確把握角色的情感脈絡。尤其是一場複雜的長鏡頭戲,她一次就完成了完美拍攝,讓全劇組為之驚歎。
“這孩子的成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趙總對陳映感歎,“從《亂世浮萍》到現在,她的表演深度和控製力有了質的飛躍。難怪觀眾這麽喜歡她。”
陳映欣慰地看著片場忙碌的繼女:“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每個角色,她都會潛心研究數月,甚至為了體驗角色的情感去做各種嚐試。這種敬業精神才是她成功的根本。”
黎明月片場休息時,常會與李秋芸討論角色理解和表演細節。這對久別重逢的母女,通過共同的藝術追求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聯係。李秋芸雖然離開表演圈多年,但她敏銳的藝術直覺和獨特的視角,常常能給女兒帶來靈感和啟發。
“媽媽真是天生的藝術家,”黎明月常這樣對陳映說,“她對人物心理的把握簡直是本能反應,一針見血。”
而陳映則更多關注繼女的職業規劃和長遠發展:“表演隻是展現自我的一種方式,未來你可能會嚐試導演、編劇,甚至製片人的角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不要局限在現有成就上。”
在兩位母親不同角度的引導下,黎明月的藝術視野和職業素養都獲得了全麵提升。她不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受歡迎的明星,而是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藝術家。
一天晚餐後,三人照例在花園裏散步聊天。夜色溫柔,涼風習習,花香四溢,仿佛所有的風雨都已遠去。
“真希望時間就此停住,”黎明月感歎道,“一家人在一起,事業順利,生活平靜……”
李秋芸輕撫女兒的頭發:“珍惜當下的平靜,但也要有麵對變化的準備。世事無常,能與所愛之人相守,已是最大的幸運。”
“說到變化,”陳映接話,“程硯之提議你考慮在《烽火佳人》之後嚐試不同類型的角色,避免被定型。你覺得呢?”
黎明月認真思考:“我其實一直想嚐試喜劇,或者現代題材的都市劇。《亂世浮萍》和《烽火佳人》都是曆史背景,我擔心觀眾會把我固定在這類角色上。”
“很有先見之明,”陳映讚許道,“演員最怕被貼標簽。風格多樣化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三人繼續漫步,談論著未來的計劃和夢想。這樣的家庭時刻,在過去的動蕩歲月中是奢侈品,如今卻成了日常生活的美好組成部分。
公司運營平穩,學院建設順利,黎明月事業蒸蒸日上,陳映終於能夠稍微放鬆繃緊的神經,享受一段難得的平靜時光。
然而,正如李秋芸所說,世事無常。平靜的表麵下,新的暗流正在湧動,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隻是此刻的陳映,還未察覺到危險的氣息。
變故始於一個普通的周三上午。
陳映正在辦公室與財務團隊討論季度報表,林雙雙突然匆匆進來,臉色凝重:“夫人,有件奇怪的事。湖畔別墅的交易,對方突然追加了三十萬定金,要求立即簽約。”
湖畔別墅是黎氏的一處非核心資產,按照重組計劃準備出售,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買家。突然有人不惜重金急於購買,確實反常。
“買家是誰?”陳映立即警覺。
“表麵上是一家叫‘東興置業’的房產公司,”林雙雙迴答,“但我們調查後發現,這家公司成立不到三個月,注冊資本卻高達五千萬。更奇怪的是,它的法人代表與我們之前調查的‘東方文化傳媒’有間接聯係。”
“東方文化傳媒?”陳映眉頭緊鎖,“沈芝蘭的那個公司?”
“正是。雖然沈芝蘭已經被捕,但公司依然存在,隻是換了管理層。”
陳映陷入沉思。沈芝蘭的公司與“天機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如今又以新麵貌出現,明顯意有所圖。
“拒絕交易,”她果斷決定,“另外,排查所有近期接觸黎氏資產的可疑買家,看看有沒有類似情況。”
林雙雙領命而去,陳映則立即聯係了周局長,告知這一發現。
“你的警覺性很高,”周局長在電話裏說,“這確實不是普通的商業行為。最近我們發現‘天機營’的殘餘勢力有重組跡象,可能在策劃新的行動。這個‘東興置業’很可能是他們的資金中轉站。”
“他們為什麽對湖畔別墅這麽感興趣?”陳映疑惑道,“那裏隻是普通的房產,沒有特殊價值。”
“地理位置,”周局長解釋,“那處別墅靠近軍區,視野開闊,是理想的監視點。不排除他們有情報收集的目的。”
這個解釋言之有理,但陳映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她決定親自去湖畔別墅查看,也許能發現被忽略的線索。
陳映微笑著看著學生們專注學習的身影:“這正是我們想要的——讓年輕人站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看到更遠的風景。”
公司方麵,與天光影業的合作也已正式落地。合資公司“天錦影視”掛牌成立,首批項目已經啟動籌備。趙總親自擔任董事長,陳映出任ceo,雙方優勢互補,合作愉快。
“這是強強聯合的典範,”業內資深評論家這樣評價,“天光的市場渠道和黎氏的內容創作能力相得益彰,將為華語電影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黎氏的股價應聲上漲,一度創下曆史新高。投資人紛紛表示看好公司前景,甚至有國際資本試圖入股,被董事會婉拒。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穩健發展,而非盲目擴張,”陳映在接受《東方商報》采訪時表示,“質量永遠優先於數量,這是黎氏一貫堅持的理念。”
這種專注於內容本身的態度,贏得了業界的普遍尊重。黎氏的品牌價值不斷攀升,人才爭相加入,一切都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黎明月在《烽火佳人》的拍攝中表現出色,她與導演建立了良好的默契,每一場戲都能準確把握角色的情感脈絡。尤其是一場複雜的長鏡頭戲,她一次就完成了完美拍攝,讓全劇組為之驚歎。
“這孩子的成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趙總對陳映感歎,“從《亂世浮萍》到現在,她的表演深度和控製力有了質的飛躍。難怪觀眾這麽喜歡她。”
陳映欣慰地看著片場忙碌的繼女:“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每個角色,她都會潛心研究數月,甚至為了體驗角色的情感去做各種嚐試。這種敬業精神才是她成功的根本。”
黎明月片場休息時,常會與李秋芸討論角色理解和表演細節。這對久別重逢的母女,通過共同的藝術追求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聯係。李秋芸雖然離開表演圈多年,但她敏銳的藝術直覺和獨特的視角,常常能給女兒帶來靈感和啟發。
“媽媽真是天生的藝術家,”黎明月常這樣對陳映說,“她對人物心理的把握簡直是本能反應,一針見血。”
而陳映則更多關注繼女的職業規劃和長遠發展:“表演隻是展現自我的一種方式,未來你可能會嚐試導演、編劇,甚至製片人的角色。要有更寬廣的視野,不要局限在現有成就上。”
在兩位母親不同角度的引導下,黎明月的藝術視野和職業素養都獲得了全麵提升。她不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受歡迎的明星,而是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藝術家。
一天晚餐後,三人照例在花園裏散步聊天。夜色溫柔,涼風習習,花香四溢,仿佛所有的風雨都已遠去。
“真希望時間就此停住,”黎明月感歎道,“一家人在一起,事業順利,生活平靜……”
李秋芸輕撫女兒的頭發:“珍惜當下的平靜,但也要有麵對變化的準備。世事無常,能與所愛之人相守,已是最大的幸運。”
“說到變化,”陳映接話,“程硯之提議你考慮在《烽火佳人》之後嚐試不同類型的角色,避免被定型。你覺得呢?”
黎明月認真思考:“我其實一直想嚐試喜劇,或者現代題材的都市劇。《亂世浮萍》和《烽火佳人》都是曆史背景,我擔心觀眾會把我固定在這類角色上。”
“很有先見之明,”陳映讚許道,“演員最怕被貼標簽。風格多樣化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三人繼續漫步,談論著未來的計劃和夢想。這樣的家庭時刻,在過去的動蕩歲月中是奢侈品,如今卻成了日常生活的美好組成部分。
公司運營平穩,學院建設順利,黎明月事業蒸蒸日上,陳映終於能夠稍微放鬆繃緊的神經,享受一段難得的平靜時光。
然而,正如李秋芸所說,世事無常。平靜的表麵下,新的暗流正在湧動,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隻是此刻的陳映,還未察覺到危險的氣息。
變故始於一個普通的周三上午。
陳映正在辦公室與財務團隊討論季度報表,林雙雙突然匆匆進來,臉色凝重:“夫人,有件奇怪的事。湖畔別墅的交易,對方突然追加了三十萬定金,要求立即簽約。”
湖畔別墅是黎氏的一處非核心資產,按照重組計劃準備出售,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買家。突然有人不惜重金急於購買,確實反常。
“買家是誰?”陳映立即警覺。
“表麵上是一家叫‘東興置業’的房產公司,”林雙雙迴答,“但我們調查後發現,這家公司成立不到三個月,注冊資本卻高達五千萬。更奇怪的是,它的法人代表與我們之前調查的‘東方文化傳媒’有間接聯係。”
“東方文化傳媒?”陳映眉頭緊鎖,“沈芝蘭的那個公司?”
“正是。雖然沈芝蘭已經被捕,但公司依然存在,隻是換了管理層。”
陳映陷入沉思。沈芝蘭的公司與“天機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如今又以新麵貌出現,明顯意有所圖。
“拒絕交易,”她果斷決定,“另外,排查所有近期接觸黎氏資產的可疑買家,看看有沒有類似情況。”
林雙雙領命而去,陳映則立即聯係了周局長,告知這一發現。
“你的警覺性很高,”周局長在電話裏說,“這確實不是普通的商業行為。最近我們發現‘天機營’的殘餘勢力有重組跡象,可能在策劃新的行動。這個‘東興置業’很可能是他們的資金中轉站。”
“他們為什麽對湖畔別墅這麽感興趣?”陳映疑惑道,“那裏隻是普通的房產,沒有特殊價值。”
“地理位置,”周局長解釋,“那處別墅靠近軍區,視野開闊,是理想的監視點。不排除他們有情報收集的目的。”
這個解釋言之有理,但陳映總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她決定親自去湖畔別墅查看,也許能發現被忽略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