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身在大理城中的高泰景,聽聞高泰明親率大軍兵臨城下,趕忙傳召一眾心腹謀士前來商議應對之策。
他的那些個心腹,大都是阿諛諂媚之輩,隻知弄權,不知維護高家朝廷。
他們圍坐一堂,七嘴八舌地議論道:“啟稟二殿下,眼下萬不可讓城外大軍入城!不妨先派遣使者出城,僅將高泰明一人宣入城中即可。待到他入城之後,咱們便可將其扣押於城內,逼迫他交出軍權。如此一來,整個大理便會落入二殿下您的掌控之中!”
高泰景聽了之後,不住地點頭讚道:“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啊!”
高泰景便假借自己父皇高升泰的名義寫下了一道聖旨。
緊接著,他喚來了一名心腹太監。將裝著聖旨的錦盒鄭重其事地交到那太監手中,並低聲囑咐道:“這道聖旨關係重大,務必親手交給高泰明將軍,不得有絲毫差錯!”
那太監恭敬地接過錦盒,騎上快馬,出了城門,很快便抵達了城外軍營之中。
高泰明在帳中接過詔書一看,不禁大疑,心中暗自思忖道:“父親此時突然宣我入城,還明令隻許我孤身前往,莫非其中另有隱情?”
想到此處,高泰明不敢怠慢,連忙召集軍中諸將前來商議。
一名副將當即抱拳說道:“大殿下,依末將看來,此次宣召定是二殿下高泰景的陰謀詭計!他之所以要您獨自入城,無非就是想將您扣押,逼迫您交出手中兵權!此行兇險異常,萬萬去不得呀!”
高泰景氣憤填膺地說道:“我弟高泰景控製皇宮,做盡荒唐事,如今竟又想來害我!”
他與幾名副將商議道:“咱們可宣稱自己擊退了段譽的兵馬,凱旋歸來。就讓我弟弟高泰景先出城來營裏勞軍,趁機把他扣押在軍營,我方可進城。”
高泰景立刻揮筆寫了一封書信,吩咐那太監務必將之交於高泰景手中。
待那太監返迴了大理城之中,高泰景拆開書信一看,頓時怒發衝冠,破口大罵道:“好個高泰明,竟然想要讓我先出城,他才肯入城?真是豈有此理!”
此時,一旁的心腹見狀,趕忙湊上前去,說道:“二殿下息怒,依屬下之見,高泰明放走段譽一事本就蹊蹺,如今更是公然違抗聖旨。種種跡象表明,他早已有了謀反之心!二殿下您千萬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高泰景假借高升泰之名,向全國各地的軍馬下達了緊急命令,要求他們迅速趕赴大理城,一同征討高泰明。
與此同時,高泰明也不甘示弱,命自己的部下向各地發布通告。
通告中闡述了高泰景劫持高升泰、掌控大理朝政大權、擾亂宮廷以及放縱淫穢等一係列罪行。
他懇請各地出兵前來勤王。
一時間,大理境內局勢混亂不堪。
大理城外集結了大量兵馬,有的支持高升泰;有的支持高泰明;還有的想要趁亂舉事,推翻高家以自立。
大戰一觸即發。
而另一邊,段譽和慕容複等人已率領部隊返迴了會川和建昌兩地。
他們深知當前形勢嚴峻,急忙派人前去打探吐蕃和西夏的動靜。
不久之後,有探子迴報道:“西夏和吐蕃兩國已集結了十二萬大軍,由西夏征東大將軍赫連鐵樹親自統率,正朝著建昌殺奔而來。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不出數日便能抵達!”
段譽得知這一驚天消息後,急忙派人將慕容複、虛竹朱丹臣、華赫艮等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段譽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諸位,此次情況危急萬分,西夏與吐蕃竟糾集了十二萬兵馬,而我方能夠調動的人馬卻不足三萬。敵我雙方兵力懸殊,若正麵交鋒,恐怕勝算渺茫。依我之見,倒不如堅壁清野,依城池堅守。”
眾人並無異議。
於是,段譽派遣朱丹臣和華赫艮率領一萬精兵前往建昌駐守。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其餘將士坐鎮會川,以便隨時支援。
那赫連鐵樹領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奔而來。不多時,便抵達了建昌城外。
他趾高氣揚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用手中馬鞭遙指著城牆上的朱丹臣和華赫艮,大聲喊道:“呔!城頭上的小兒們聽著,本將軍乃是西夏統帥赫連鐵樹!今日我西夏天兵到此,爾等還不快快開城投降,免得遭受滅頂之災!倘若執迷不悟,待我大軍破城之時,悔之晚矣!”
華赫艮見赫連鐵樹如此囂張,當下運足中氣高聲迴應道:“無恥賊子!休得猖狂!爾等這些西夏蠻夷竟敢犯我大理疆土,簡直罪該萬死!今日有我等在此鎮守,定叫你們這幫烏合之眾有來無迴!”
赫連鐵樹聞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大笑起來:“哈哈哈哈……真是可笑至極!如今大理境內唯有大中國,哪裏還有什麽大理國存在?你們的皇帝已然姓高,不再是姓段啦!識相的話,趕緊投降吧!”
華赫艮聽到這番話,頓時氣得火怒發衝冠。
他雙眼圓睜,滿臉通紅,雙手緊緊握住長弓,迅速搭上一支利箭,瞄準赫連鐵樹,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射了出去。
眼看箭去似流星,直衝赫連鐵樹的麵門而去,他身旁的歐陽雄趕忙揮了揮衣袖,將箭矢打飛了出去。
赫連鐵樹眼見那華赫艮如此不講武德,頓時氣得臉色鐵青,揚起手中長鞭,指著他大罵道:“好個卑鄙無恥之徒!待到我軍攻破此城之日,定要將你碎屍萬段,以泄我心頭之恨!”
話音未落,隻見他大手一揮,身後的西夏大軍如潮水般洶湧向前,氣勢洶洶地向著建昌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城牆上,華赫艮和朱丹臣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守城將士拉弓放箭。
一時間,無數支利箭如同雨點一般傾瀉而下,西夏兵慘叫連連,紛紛倒斃於城下。
然而,赫連鐵樹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急令先頭部隊迅速舉起厚重的盾牌,組成一道堅固的防線,掩護後續大部隊穩步前進。
不多時,西夏大軍已經逼近城門下方。就在此時,城頭上突然拋下大量的滾木、壘石,猶如泰山壓卵之勢從天而降。
隻聽一聲聲沉悶的撞擊聲響起,那些躲閃不及的西夏兵瞬間被砸得血肉模糊,腦漿迸裂,慘不忍睹。
盡管如此,西夏軍依然前赴後繼,奮勇攻城。
西夏軍隊雖然攻勢兇猛,但在華赫艮、朱丹臣等將士頑強的抵抗下,始終未能攻破城門。
大半日過後,赫連鐵樹見白白損失了數千名精銳士卒。隻得下令暫時撤軍休整。
正當眾人為如何攻破城池而發愁之際,歐陽雄挺身而出,拱手對赫連鐵樹說道:“將軍莫憂,不如今夜由我親自率領一隊精兵,趁著夜色悄悄地攀爬上城牆,殺散那些守城的將領,再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赫連鐵樹頓覺此計甚妙,當即從軍中挑選出五百名武藝高強的精兵交予歐陽雄統領。
夜幕降臨,月黑風高。歐陽雄帶著五百精兵飽餐一頓之後,借著朦朧月色的掩護,悄然來到城牆腳下。
他們沿著城牆攀爬而上,很快就登上了城頭。
緊接著,一場血腥的廝殺展開了。歐陽雄施展金蟾神功,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守城的將士們被殺得節節敗退。
他的那些個心腹,大都是阿諛諂媚之輩,隻知弄權,不知維護高家朝廷。
他們圍坐一堂,七嘴八舌地議論道:“啟稟二殿下,眼下萬不可讓城外大軍入城!不妨先派遣使者出城,僅將高泰明一人宣入城中即可。待到他入城之後,咱們便可將其扣押於城內,逼迫他交出軍權。如此一來,整個大理便會落入二殿下您的掌控之中!”
高泰景聽了之後,不住地點頭讚道:“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啊!”
高泰景便假借自己父皇高升泰的名義寫下了一道聖旨。
緊接著,他喚來了一名心腹太監。將裝著聖旨的錦盒鄭重其事地交到那太監手中,並低聲囑咐道:“這道聖旨關係重大,務必親手交給高泰明將軍,不得有絲毫差錯!”
那太監恭敬地接過錦盒,騎上快馬,出了城門,很快便抵達了城外軍營之中。
高泰明在帳中接過詔書一看,不禁大疑,心中暗自思忖道:“父親此時突然宣我入城,還明令隻許我孤身前往,莫非其中另有隱情?”
想到此處,高泰明不敢怠慢,連忙召集軍中諸將前來商議。
一名副將當即抱拳說道:“大殿下,依末將看來,此次宣召定是二殿下高泰景的陰謀詭計!他之所以要您獨自入城,無非就是想將您扣押,逼迫您交出手中兵權!此行兇險異常,萬萬去不得呀!”
高泰景氣憤填膺地說道:“我弟高泰景控製皇宮,做盡荒唐事,如今竟又想來害我!”
他與幾名副將商議道:“咱們可宣稱自己擊退了段譽的兵馬,凱旋歸來。就讓我弟弟高泰景先出城來營裏勞軍,趁機把他扣押在軍營,我方可進城。”
高泰景立刻揮筆寫了一封書信,吩咐那太監務必將之交於高泰景手中。
待那太監返迴了大理城之中,高泰景拆開書信一看,頓時怒發衝冠,破口大罵道:“好個高泰明,竟然想要讓我先出城,他才肯入城?真是豈有此理!”
此時,一旁的心腹見狀,趕忙湊上前去,說道:“二殿下息怒,依屬下之見,高泰明放走段譽一事本就蹊蹺,如今更是公然違抗聖旨。種種跡象表明,他早已有了謀反之心!二殿下您千萬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高泰景假借高升泰之名,向全國各地的軍馬下達了緊急命令,要求他們迅速趕赴大理城,一同征討高泰明。
與此同時,高泰明也不甘示弱,命自己的部下向各地發布通告。
通告中闡述了高泰景劫持高升泰、掌控大理朝政大權、擾亂宮廷以及放縱淫穢等一係列罪行。
他懇請各地出兵前來勤王。
一時間,大理境內局勢混亂不堪。
大理城外集結了大量兵馬,有的支持高升泰;有的支持高泰明;還有的想要趁亂舉事,推翻高家以自立。
大戰一觸即發。
而另一邊,段譽和慕容複等人已率領部隊返迴了會川和建昌兩地。
他們深知當前形勢嚴峻,急忙派人前去打探吐蕃和西夏的動靜。
不久之後,有探子迴報道:“西夏和吐蕃兩國已集結了十二萬大軍,由西夏征東大將軍赫連鐵樹親自統率,正朝著建昌殺奔而來。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不出數日便能抵達!”
段譽得知這一驚天消息後,急忙派人將慕容複、虛竹朱丹臣、華赫艮等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段譽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諸位,此次情況危急萬分,西夏與吐蕃竟糾集了十二萬兵馬,而我方能夠調動的人馬卻不足三萬。敵我雙方兵力懸殊,若正麵交鋒,恐怕勝算渺茫。依我之見,倒不如堅壁清野,依城池堅守。”
眾人並無異議。
於是,段譽派遣朱丹臣和華赫艮率領一萬精兵前往建昌駐守。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其餘將士坐鎮會川,以便隨時支援。
那赫連鐵樹領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奔而來。不多時,便抵達了建昌城外。
他趾高氣揚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用手中馬鞭遙指著城牆上的朱丹臣和華赫艮,大聲喊道:“呔!城頭上的小兒們聽著,本將軍乃是西夏統帥赫連鐵樹!今日我西夏天兵到此,爾等還不快快開城投降,免得遭受滅頂之災!倘若執迷不悟,待我大軍破城之時,悔之晚矣!”
華赫艮見赫連鐵樹如此囂張,當下運足中氣高聲迴應道:“無恥賊子!休得猖狂!爾等這些西夏蠻夷竟敢犯我大理疆土,簡直罪該萬死!今日有我等在此鎮守,定叫你們這幫烏合之眾有來無迴!”
赫連鐵樹聞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大笑起來:“哈哈哈哈……真是可笑至極!如今大理境內唯有大中國,哪裏還有什麽大理國存在?你們的皇帝已然姓高,不再是姓段啦!識相的話,趕緊投降吧!”
華赫艮聽到這番話,頓時氣得火怒發衝冠。
他雙眼圓睜,滿臉通紅,雙手緊緊握住長弓,迅速搭上一支利箭,瞄準赫連鐵樹,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射了出去。
眼看箭去似流星,直衝赫連鐵樹的麵門而去,他身旁的歐陽雄趕忙揮了揮衣袖,將箭矢打飛了出去。
赫連鐵樹眼見那華赫艮如此不講武德,頓時氣得臉色鐵青,揚起手中長鞭,指著他大罵道:“好個卑鄙無恥之徒!待到我軍攻破此城之日,定要將你碎屍萬段,以泄我心頭之恨!”
話音未落,隻見他大手一揮,身後的西夏大軍如潮水般洶湧向前,氣勢洶洶地向著建昌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城牆上,華赫艮和朱丹臣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守城將士拉弓放箭。
一時間,無數支利箭如同雨點一般傾瀉而下,西夏兵慘叫連連,紛紛倒斃於城下。
然而,赫連鐵樹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急令先頭部隊迅速舉起厚重的盾牌,組成一道堅固的防線,掩護後續大部隊穩步前進。
不多時,西夏大軍已經逼近城門下方。就在此時,城頭上突然拋下大量的滾木、壘石,猶如泰山壓卵之勢從天而降。
隻聽一聲聲沉悶的撞擊聲響起,那些躲閃不及的西夏兵瞬間被砸得血肉模糊,腦漿迸裂,慘不忍睹。
盡管如此,西夏軍依然前赴後繼,奮勇攻城。
西夏軍隊雖然攻勢兇猛,但在華赫艮、朱丹臣等將士頑強的抵抗下,始終未能攻破城門。
大半日過後,赫連鐵樹見白白損失了數千名精銳士卒。隻得下令暫時撤軍休整。
正當眾人為如何攻破城池而發愁之際,歐陽雄挺身而出,拱手對赫連鐵樹說道:“將軍莫憂,不如今夜由我親自率領一隊精兵,趁著夜色悄悄地攀爬上城牆,殺散那些守城的將領,再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赫連鐵樹頓覺此計甚妙,當即從軍中挑選出五百名武藝高強的精兵交予歐陽雄統領。
夜幕降臨,月黑風高。歐陽雄帶著五百精兵飽餐一頓之後,借著朦朧月色的掩護,悄然來到城牆腳下。
他們沿著城牆攀爬而上,很快就登上了城頭。
緊接著,一場血腥的廝殺展開了。歐陽雄施展金蟾神功,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守城的將士們被殺得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