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北烽煙左右為難 剿撫方略首鼠兩端(二)
穀大用聽張永這麽一分析,也覺得正德將大事交由大臣策劃,司禮監打板,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他放心了,問:
“照這麽說,我們也應該聽左班官的策劃?”
“倘若可行,我們不聽也沒用,我們批出的奏章,還要閣臣擬草,六科批駁。隻要他們不同意,萬歲爺也不會聽我們的。劉瑾執政時,焦芳、劉宇等人恨李東陽恨入骨髓,巴不得他立刻滾蛋。可萬歲爺不許他們碰李東陽,一直保護著李東陽,甚至給劉瑾臉色看。拿現在來說,不管我們這些人,還是禦史,隻要彈劾那幾個朝中重臣,說他們的壞話,萬歲爺全都聽不進去。這是為什麽?因為萬歲爺知道,隻要這幾個人忠心耿耿辦事,他就能閑下心,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穀大用感慨說道:
“沒想到老弟將萬歲爺的心思,摸得那麽透澈。”
張永歎了一口氣說:
“我也是前迴見萬歲爺與餘姑娘在一塊兒,忽然悟出來的。我們侍候萬歲爺長大成人,自以為很了解他,可他的許多想法我們都不了解,甚至理解錯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知道自己不了解他,還能時時警惕。可自以為很了解他,最容易麻痹大意。劉老西兒倒黴,也不全是我們搞他,而是他平時不夠小心。”
“讓老弟這麽一說,我還真的怕了。我們這次極力主戰,準備讓他們招撫不成,到時候壞了事,萬歲爺會放過我們?”
“我不是說過嗎?左班官不同意,萬歲爺不會聽我們的。而且對付劉六和楊虎可戰可撫,各有各的理。如果戰的結果明顯不如撫,不管出現什麽樣的情況,左班官都不會同意戰的。我相信,戰,他們能處置得很好;撫,他們也會弄出一套漂亮的方案。可如果招撫成功,餘姑娘變成娘娘,身邊有幾個當過強盜的朋友,卻是一大禍害。況且,民心樂亂難安,若不借機叫他們明白太平的好處,一有機會他們還要作亂的。所以,我們不能不用一切辦法,阻止招撫。可我心裏也難受呀!我義父生前一再告誡,侍候君父不能有半點私心,可,我們這樣做,雖然從大局出發,可也有私心呀。”
兩人正談著,管家報告說,那人來了。
“叫他進來吧。”
管家出去後,張永對穀大用說:
“不要三心兩意,一定要照我們說好的,逼他就範。”
過了一會兒,管家帶著一個短小精悍的中年漢子進來。張永說:
“許僉事,坐吧。”
許僉事名叫許承芳,是山東按察司僉事。
他一進來,還沒有向張永和穀大用見禮,張永就賜坐,他有點受寵若驚,忙說:
“兩位殿爺在座,下官哪敢坐下呢?”
“不必客氣,正要跟許僉事長談,坐著好說話。”
許承芳這才恭恭敬敬坐下,隻半個屁股挨著椅子。
張永問:
“許僉事剛從山東來,對盜賊的情況最了解。我們找你來談話,要了解具體一點。許僉事應該會知無不言吧?”
許承芳聽張永這麽說,忙又站起來說:
“若非殿爺看得起下官,栽培舉薦下官,下官哪能有今天?殿爺問什麽,下官所知道的絕不隱瞞。”
張永示意他坐下,才問:
“馬中錫出師以來,在彰德、河間打過兩仗,全都奏捷。可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這兩仗並非對付劉六、劉七和楊虎,而是小股毛賊。照許僉事看來,馬中錫是追不上匪首,還是為了招撫故意縱敵?”
“照下官看來,馬中錫不是追不上,也不是玩寇。他就是追上盜賊,一時也沒辦法結集官兵。小股官兵,根本奈何不了盜賊。馬中錫手頭,沒有足夠的流動官兵可調動。都司兵馬各有防守地盤,調動困難,能就地利用就不錯了,然而戰鬥力也十分有限。”
穀大用問:
“可這剿匪才剛開始,馬中錫就迫不及待下令招撫,這如何解釋?”
“馬都堂以為盜本良民,為酷吏所逼造反,倘若誠實相待,可不戰而降。所以才在幾天前出榜,告誡各地官吏說,劉六等經過所在,官司不許捕獲,反要供與飲食,盜賊聽撫,待以不死。”
張永咬咬牙說:
“這酸丁倒是開始便宜行事了,真不知道他長著幾顆腦袋,膽敢如此倒行逆施。”
許承芳惶恐不安,小心翼翼說:
“下官覺得,馬都堂用的辦法,瓦解盜賊軍心,有一定作用,他們也知道怕了。張榜這幾天來,他們不再有動靜,看來是願意接受朝廷招撫了。”
穀大用說:
“馬中錫是個文人,讓盜賊誑騙了。許僉事是個聰明人,怎會不明就裏呢?盜賊幾個月來到處流竄,疲憊不堪,正好借這個機會歇一口氣。他們的企圖是蓄勢反撲,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
許承芳仍字斟句酌說:
“下官覺得,他們的精神倒好得很,到山東後,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張永瞪著許承芳問:
“你說這話能負責任?什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很需要歇一口氣,現在是剿滅他們的最佳時候!”
“殿爺所見極是。”
“你這次到兵部匯報軍情,打算怎麽說?”
許承芳忙又站起來:
“依殿爺之見,下官該如何匯報呢?”
穀大用搖了搖頭,心想難怪這家當不上大官。
“怎麽還糊塗呢?該怎麽匯報,就怎麽匯報,想說的話,直接上密奏。”
許承芳滿麵茫然。張永見他不開竅,便問:
“倘若要剿滅,現在最需要什麽?”
“最需要遊動兵馬。”
張永滿意地含笑說:
“你迴去吧,晚上好好休息,想好怎麽寫密奏。這可是軍國大事,絲毫輕慢不得。”
穀大用聽張永這麽一分析,也覺得正德將大事交由大臣策劃,司禮監打板,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他放心了,問:
“照這麽說,我們也應該聽左班官的策劃?”
“倘若可行,我們不聽也沒用,我們批出的奏章,還要閣臣擬草,六科批駁。隻要他們不同意,萬歲爺也不會聽我們的。劉瑾執政時,焦芳、劉宇等人恨李東陽恨入骨髓,巴不得他立刻滾蛋。可萬歲爺不許他們碰李東陽,一直保護著李東陽,甚至給劉瑾臉色看。拿現在來說,不管我們這些人,還是禦史,隻要彈劾那幾個朝中重臣,說他們的壞話,萬歲爺全都聽不進去。這是為什麽?因為萬歲爺知道,隻要這幾個人忠心耿耿辦事,他就能閑下心,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穀大用感慨說道:
“沒想到老弟將萬歲爺的心思,摸得那麽透澈。”
張永歎了一口氣說:
“我也是前迴見萬歲爺與餘姑娘在一塊兒,忽然悟出來的。我們侍候萬歲爺長大成人,自以為很了解他,可他的許多想法我們都不了解,甚至理解錯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知道自己不了解他,還能時時警惕。可自以為很了解他,最容易麻痹大意。劉老西兒倒黴,也不全是我們搞他,而是他平時不夠小心。”
“讓老弟這麽一說,我還真的怕了。我們這次極力主戰,準備讓他們招撫不成,到時候壞了事,萬歲爺會放過我們?”
“我不是說過嗎?左班官不同意,萬歲爺不會聽我們的。而且對付劉六和楊虎可戰可撫,各有各的理。如果戰的結果明顯不如撫,不管出現什麽樣的情況,左班官都不會同意戰的。我相信,戰,他們能處置得很好;撫,他們也會弄出一套漂亮的方案。可如果招撫成功,餘姑娘變成娘娘,身邊有幾個當過強盜的朋友,卻是一大禍害。況且,民心樂亂難安,若不借機叫他們明白太平的好處,一有機會他們還要作亂的。所以,我們不能不用一切辦法,阻止招撫。可我心裏也難受呀!我義父生前一再告誡,侍候君父不能有半點私心,可,我們這樣做,雖然從大局出發,可也有私心呀。”
兩人正談著,管家報告說,那人來了。
“叫他進來吧。”
管家出去後,張永對穀大用說:
“不要三心兩意,一定要照我們說好的,逼他就範。”
過了一會兒,管家帶著一個短小精悍的中年漢子進來。張永說:
“許僉事,坐吧。”
許僉事名叫許承芳,是山東按察司僉事。
他一進來,還沒有向張永和穀大用見禮,張永就賜坐,他有點受寵若驚,忙說:
“兩位殿爺在座,下官哪敢坐下呢?”
“不必客氣,正要跟許僉事長談,坐著好說話。”
許承芳這才恭恭敬敬坐下,隻半個屁股挨著椅子。
張永問:
“許僉事剛從山東來,對盜賊的情況最了解。我們找你來談話,要了解具體一點。許僉事應該會知無不言吧?”
許承芳聽張永這麽說,忙又站起來說:
“若非殿爺看得起下官,栽培舉薦下官,下官哪能有今天?殿爺問什麽,下官所知道的絕不隱瞞。”
張永示意他坐下,才問:
“馬中錫出師以來,在彰德、河間打過兩仗,全都奏捷。可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這兩仗並非對付劉六、劉七和楊虎,而是小股毛賊。照許僉事看來,馬中錫是追不上匪首,還是為了招撫故意縱敵?”
“照下官看來,馬中錫不是追不上,也不是玩寇。他就是追上盜賊,一時也沒辦法結集官兵。小股官兵,根本奈何不了盜賊。馬中錫手頭,沒有足夠的流動官兵可調動。都司兵馬各有防守地盤,調動困難,能就地利用就不錯了,然而戰鬥力也十分有限。”
穀大用問:
“可這剿匪才剛開始,馬中錫就迫不及待下令招撫,這如何解釋?”
“馬都堂以為盜本良民,為酷吏所逼造反,倘若誠實相待,可不戰而降。所以才在幾天前出榜,告誡各地官吏說,劉六等經過所在,官司不許捕獲,反要供與飲食,盜賊聽撫,待以不死。”
張永咬咬牙說:
“這酸丁倒是開始便宜行事了,真不知道他長著幾顆腦袋,膽敢如此倒行逆施。”
許承芳惶恐不安,小心翼翼說:
“下官覺得,馬都堂用的辦法,瓦解盜賊軍心,有一定作用,他們也知道怕了。張榜這幾天來,他們不再有動靜,看來是願意接受朝廷招撫了。”
穀大用說:
“馬中錫是個文人,讓盜賊誑騙了。許僉事是個聰明人,怎會不明就裏呢?盜賊幾個月來到處流竄,疲憊不堪,正好借這個機會歇一口氣。他們的企圖是蓄勢反撲,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
許承芳仍字斟句酌說:
“下官覺得,他們的精神倒好得很,到山東後,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張永瞪著許承芳問:
“你說這話能負責任?什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很需要歇一口氣,現在是剿滅他們的最佳時候!”
“殿爺所見極是。”
“你這次到兵部匯報軍情,打算怎麽說?”
許承芳忙又站起來:
“依殿爺之見,下官該如何匯報呢?”
穀大用搖了搖頭,心想難怪這家當不上大官。
“怎麽還糊塗呢?該怎麽匯報,就怎麽匯報,想說的話,直接上密奏。”
許承芳滿麵茫然。張永見他不開竅,便問:
“倘若要剿滅,現在最需要什麽?”
“最需要遊動兵馬。”
張永滿意地含笑說:
“你迴去吧,晚上好好休息,想好怎麽寫密奏。這可是軍國大事,絲毫輕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