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兒奉旨到河南捉拿洪三寶。


    宋橋帶幾個侍衛一同前往。


    葛兒的母親一聽說捉拿洪三寶,非要跟去不可。


    她要親眼看洪三寶悲慘的下場。


    葛兒和宋橋在官道旁邊的茶館裏喝茶。


    他們離京那一天,朝廷開始清算劉瑾的黨羽,也就是所謂的閹黨。


    並且正式燒第一把火——對外宣布逮捕張彩。


    時候雖然是仲秋,可不但沒有送爽的秋風,頭上還好像倒扣著一口燒紅的鐵鍋,路上滾滾熱流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他們一見濃蔭下這家茶館就拐進來。


    在悶熱的近午,濃蔭不僅遮掩簡易茶館的寒酸相,而且使它顯得比任何雕梁畫棟都要奢侈。


    葛兒一路悶悶不樂,陣陣陰涼的微風,隱隱透出成熟瓜果的清香,也沒有讓他舒一下眉頭。


    宋橋看了看圍坐在另一張桌子喝茶的侍衛,迴頭對葛兒說:


    “小兄弟,你有什麽理由不開心呢?不開心的是巴結不上張永的人。照我看,這次倒黴的人,肯定要比劉健和謝遷政變失敗時的人數多得多。”


    他說得沒錯,認真追究下去,誰與劉瑾沒有關係?


    張永拿名聲不錯的張彩第一個開刀,將舉朝上下嚇得夠嗆。


    大臣人心惶惶,誰能保證自己無事?


    李東陽上了自責奏章,想想不放心,又上一份辯解奏章。


    可以這麽說,大臣們都在鬼門關掙紮。


    葛兒是劉瑾提拔的親信,但他不是在正德身邊,就是在餘甘身邊,張永不敢加害。


    劉瑾才有活命機會。


    葛兒要救劉瑾的命,跟張永唱對台戲,但有正德撐腰,他倒也不怕。


    隻是不能走漏一點風聲。


    一旦張永、馬永成得知消息,此計就泡湯了。


    正德挑選的侍衛,都是隱身人。東、西廠也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


    他們也不敢打探這個專屬皇帝的秘密機構,否則必死無疑。


    葛兒不以為然說:


    “宋大哥,張永並沒打算深查相爺的黨羽,大臣們自己慌亂而已。”


    言官上的彈劾奏章,張永都還給他們,叫他們不要再彈劾人。


    李東陽要逮捕曹元,張永還勸他不要過分。他告訴李東陽:


    “劉瑾執政,我們都沒法與他對抗,左班官能有什麽辦法?”


    他們說的是悄悄話,顯然不讓別人聽見。


    除他們倆人外,客人隻有幾個侍衛,葛兒的母親李氏和她的四個丫頭,此外沒有其他人。


    宋橋說話時不住用眼角向李氏那兒掃一下。


    那個依然體態風流的少婦也是一直緊鎖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葛兒又說:


    “我不擔心自己,我擔心相爺。”


    “皇上親自安排要做的事,給張永十顆腦袋,他也不敢插手。”


    葛爾仍然愁眉不展。


    “我隻是瘮得慌。”


    他不但為劉瑾的生命之憂瘮得慌,也為捉拿親生父親替劉瑾死而瘮得慌。


    宋橋理解他的心情。


    “我宋大哥盡力幫你,做到萬無一失。小兄弟為劉瑾兩肋插刀,成與不成也看他的造化。你對得起天地良心,對得起朋友,沒有必要為這個煩惱。”


    葛兒沒有吭聲,他也不能多說。


    宋橋又看李氏一眼,心裏不禁歎口氣。


    宋橋知道葛兒為什麽而煩惱,可事涉隱私,他隻能裝成不知道。


    兩人沉默沒多久,宋橋忽然警覺向外看。


    幾個人牽著馬走進樹林。


    茶館門口的兩個侍衛並未阻攔,宋橋心裏就惱道:


    “那兩個家夥莫非瞎了眼?”


    隻要無須保密,他外出辦事住霸王店,白吃白喝,而且不容許出現不相幹的人。


    他正待喝叱站崗的侍衛,那行人已走進樹林。


    他一看到那行人的主人,就知道侍衛為何不攔阻了。


    主人氣宇軒昂,身邊卻是一個叫花子。


    兩人肩並肩挨得很緊,顯然是沾親帶故的。


    從神情看來,兩人好像賭上氣了。


    葛兒不知道宋橋的規矩,茶館來客再尋常不過,他當然不覺得奇怪。


    主人身材高大,兩把濃眉斜插鬢角,顴骨高高隆起,一雙細長的眼睛顧盼之間精光閃爍,令人望而生畏。


    葛兒看他一眼,就覺得絕非平常人。接下來的事讓他驚奇。


    主人大喇喇坐下來,同時坐下的不是四個衣著整齊的同伴,而是衣衫襤褸的叫化子。


    葛兒好奇地打量著叫化子。


    叫化子其實很年輕。雖然穿得破破爛爛,但眉目間跟主人一樣,透出桀驁不馴,隻是多幾分俊氣和斯文。


    顯然是個落難公子。


    四同伴站在他們背後,直等到主人招唿,才圍著另一張桌子坐下來。


    不用說,四人是家丁或者侍衛。


    主人聲如洪鍾,對落難公子說:


    “我們好好談談,到京城找你好多天,要不是我告假期限到了,要趕迴南京,也不會在這兒碰巧遇到你。你真的打算走到南京?”


    “是的,爹。”


    葛兒聽他喊爹,料到年輕人落到這地步,肯定遭許多罪。


    “現在你還想跟我到南京去?”


    落難公子沒想到有這一問,愣了愣才點頭。


    茶博士端上茶點。


    主人端起茶呷一口,皺起眉頭說:


    “鄉試剩沒幾天,你寄籍北京,還要迴南京,一來一往耽擱許多時間不說,親朋探望,又得浪費你多少時間!這幾年光陰讓你糟蹋得還不夠嗎?”


    落難公子臉紅了一下,囁嚅著說:


    “我放心不下爹。京城的街頭巷尾都談論閹黨的事。所有大臣都向劉瑾上過紅本,從他府宅裏搜出的紅本,唯獨沒有爹的。謠傳說爹找關係將自己上的紅本,在那天晚上全拿出來毀掉。”


    葛兒一直為劉瑾的事揪心,並未關心京城傳的謠言。


    他搜索枯腸,也想不出哪位大臣沒有先給劉瑾上紅本。


    主人說:


    “你不是關心爹,你沒臉在京城待下去才是真的。為一個妓女,幾萬兩銀子花光,流落街頭……”


    落難公子痛苦得臉色都綠了,嘶啞著喉嚨喊道:


    “爹不要這樣說蘇姑娘,她是個好女子!”


    主人冷笑道:


    “葫蘆巷是好女子呆的嗎?她不是叫蘇三嗎?——還有一個藝名叫玉堂春,對吧?好女子犯得著用藝名嗎?全京城都知道你的事了,你以為爹不知道?”


    主人說到最後聲色俱厲。?落難公子難受得臉都扭曲了,後來連淚水都流下來了。


    葛兒偷偷看母親一眼,發現她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料到主人的話無意中傷害她了。


    落難公子呻吟似的說:


    “爹,求您別說了。除了死,誰也不能將我和蘇姑娘拆散。”


    葛兒以為主人勢必大怒,沒想到他反而得意地笑了:


    “這才是大丈夫所為,才像我的兒子。自己喜歡的事,認準就幹,風言風語算得了什麽?”


    言下之意很為他的兒子驕傲。


    落難公子以為聽錯了,或者他一直擔心父母不能容納蘇姑娘,好久才明白過來,容光煥發說:


    “我先替蘇姑娘謝謝爹了。”


    “先別高興太早。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支持你的事,你也得滿足我的心願,也是你娘的心願,你得先考中進士。否則不要怪我不給你麵子。”


    落難公子胸有成竹。


    “不就是進士嗎,爹您盡管放心了。”


    “我知道你考進士沒有問題。可你的學業荒疏幾年,時間又緊,你不能跟我去南京,你還是呆在北京。”


    說著叫家丁取來五十兩銀子。


    “這五十兩銀子,就是你從現在開始到明年三月大考,包括今年十一月鄉試的所有費用,隻夠租房和日常費用,想找蘇姑娘,你就得餓死。這也是為你好,讀書是不能一心兩用的。”


    落難公子滿口答應。


    主人又說:


    “我們父子就此告別,也不叫人送你去北京,你自己走迴去。別怪我心狠,不狠點,你是不會有造就的。”


    他們離開後,李氏就招葛兒過去,在他耳邊嘀咕半天才放他走。


    葛兒迴到宋橋身邊,告訴宋橋:


    “我娘要我幫那落難公子,宋大哥幫我出一個主意吧。”


    宋橋笑道:


    “他用得著幫嗎?再說也不能幫。如果能幫的話,他爹也不會這樣對付他。”


    “這是為何?”


    “年輕人就是情關過不了,越有才學的越過不了。你幫他無非給錢,可錢給多了,他難免又去找蘇姑娘。離鄉試才三個月,他不將心思用在考試上,腦袋瓜再好也不成。”


    “我娘的意思是……”


    “你母親的意思我明白。其實剛才那人我認識……”


    “既是認識,為何不打招唿呢?”


    “隻是他不認識我。就像看賭場的人認識常來的賭客,可賭客並不一定認得看賭場的。”


    他們幹這一行的要保密,他認得別人,別人並不一定認得他。


    這個比喻說透了錦衣衛的實質。


    錦衣衛監督天下官員,就像看賭場的人。他們監督賭客,甚至打過賭客,可賭客並不一定認得他們。


    宋橋接著說:


    “年輕人叫王景隆,他跟蘇姑娘的事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我雖然不認識他,可早就聽說過。我認得他父親。他父親叫王瓊,現任南京戶部侍郎,學識權謀在國朝都是一頂一的。兒子的事他自然安排得十分穩妥,何須別人幫忙呢?”


    “我娘的意思是要幫蘇姑娘。我娘也說,王公子不能跟蘇姑娘見麵。她要我幫王公子贖出蘇姑娘,待王公子金榜題名後再送給他。”


    “這當然是一樁好事。王瓊不願幫兒子贖出蘇姑娘,是要激勵王公子死心塌地讀書。他爽快答應王公子與蘇姑娘的婚事,也是要激勵他。有不相幹的好心人幫他贖出來倒是一個辦法。即便王公子知道有人幫他贖出來,也影響不了他的學業。因為他想得到人,還須金榜題名。可蘇三姑娘不僅國色天香,而且琴棋書畫無不通曉,身價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隻要娘高興,錢是小事。隻是贖出來放在哪兒?以後又如何向王公子解釋?”


    “以後如何解釋不是問題,這樣做隻為道義,並不貪圖報答,他自然會明白的。放在哪兒倒不好辦,這種事畢竟不光彩。再說,王公子並不一定喜歡外人攪和進去。等辦完眼前的事,再從長打算吧。”


    過了申時,一行人繼續趕路。宋橋怕曬壞葛兒,硬要他上馬車。


    葛兒爬進李氏的馬車,見李氏淚流滿麵,大大嚇一跳。


    “娘,你這是怎麽啦?”


    李氏抹了抹眼淚,平靜地說:


    “娘沒事,娘這是高興。十幾年的深仇大恨,眼看就要報了,娘能不高興嗎?”


    其實,她在茶館裏見王景隆對蘇三情深義重,一直想著自己的身世,那時候她就想哭了。


    好不容易忍到上馬車,放下簾子,淚水嘩地就下來了。


    葛兒怯怯問:


    “洪三寶真有那麽壞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德皇帝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應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應畏並收藏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