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姑娘離開正德千戶府後,在張茂家裏盤桓兩天,就騎著張茂贈送的駿馬迴泉州府老家。
大宛良馬神駿異常,一撒開四腿就不想歇下來,餘姑娘歸鄉心切,可也很少在它身上動鞭子。
如此曉行夜宿,竟讓她在春節前趕到老家。
看到南方鬱鬱蔥蔥的樹木,餘姑娘覺得北方的蒼涼和雪地恍如另一個世界。
這一天過洛陽橋,水田凍結著晶瑩的冰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四野靜悄悄的。
溪灘上低飛的寒鴉不時呀呀幾聲。
餘姑娘近鄉心怯,心中無法安靜下來。
她想到幾年前父親帶她到嵩山學藝,她老想著迴來時迷路怎麽辦,沒想到大半年內,她獨自走個來迴,心裏不免有些得意。
沿著溪流北上,越過一道山嶺,餘甘樹掛滿成串成串的果子。
看到這些別處所無的水果,她的老家到了。
她在村口的大榕樹下勒住馬,卻讓眼前陌生場景驚呆了。
房屋全拆毀了,村子已成廢墟。
餘姑娘悶悶不樂策馬往迴。
她以為路上走岔了,走到一個跟他們村子大同小異的地方。
長期待在外頭,她忽然有點不自信了。
然而她相信山地裏的餘甘果。
餘甘樹逾越一道山嶺就不掛果,餘姑娘走南闖北,沒有在別處見過這種果子。
有一迴正德吹噓天下沒有他嚐不到的果子,餘姑娘想起餘甘,說她家鄉有一種果子正德一定沒有嚐過。
可她沒說果子的名稱。
因為她的名字就叫餘甘,倘若正德嚷著要吃餘甘,她會覺得讓他占便宜了。
走過一座木橋,對麵山岡上戳著一顆又大又圓的岩石,占據整個小山峰的峰頂
。岩石底下幾棵虯枝怒張的山榕樹,整個兒看去,像擺放在天地間的一盤精致盆景。
餘甘也相信這顆岩石。
她撥轉馬頭沿原路走迴去,卻又來到那棵大榕樹下,她的腦袋一下就空了。
她牽著馬夢遊般來到一座小山岡,那兒原先有座小廟,裏頭住的卻是一夥道士。
追查男童失蹤案,這現象引起她的注意。
好幾個晚上她像蜥蜴一樣悄悄趴在屋脊上觀察裏麵的動靜,有一迴控不住睡意還差點兒從屋頂上跌下來。
小廟也不見了,隻是翻動過的地麵上依稀辨得出先前的地基。
餘甘腦袋裏亂哄哄,天色已晚,她從山岡下來,牽著馬沿小路向外麵走,傍晚在路邊的一座小廟住下來。
第二天她到縣衙擊鼓鳴冤。
縣太爺是個和藹可親的老頭,他告訴餘甘,縣西她所說的地方從來沒有住過人。
中午,餘甘找到娘舅的村子。娘舅家的屋子倒還在,可娘舅一家也不見了。
他的鄰居賭咒發誓說這屋子過去沒有住過人,現在沒有住人,將來也不會住人。
餘甘又迴到村子,她現在不知道家在何處,以往的記憶就像做一場夢留下來的,根本靠不住。
小時候母親告訴她,她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那時候人們很迷信,餘甘聽過說書,她相信有個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孫猴子,當然也相信她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現在想來,她不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還能從哪來呢?可她的娘呢?她的爹呢?她的兄弟姐妹們呢?還有熟悉的村人呢?難道僅是夢中出現過的?
她來到另一個村莊。這裏的村民倒是告訴她,她的村莊一夜之間被毀,村民不知去向。
這時從村子傳來琴聲。琴聲十分悲苦,餘甘神差鬼使在到傳出琴聲的窗口下。
琴手是個幹癟的老頭兒,他從窗口見到丟魂失魄的餘甘,長長歎一口氣。
“進來吧。”
餘甘便走進去。老頭用低沉的聲音緩緩說:
“孩子,別再胡思亂找親人了,該到哪兒就到哪兒,該想什麽就想什麽,就是別想過去有親人,明白嗎?”
餘甘完全糊塗了。
老頭說完不再理她了,繼續彈他的琴。
蒼涼的琴聲錚錚琮琮,餘甘覺得一隻孤雁在大漠長空哀鳴,四下裏秋風肅殺,黃塵滾滾。
餘甘聽著聽著禁不住淚流滿麵,腦袋裏好比鑽進一塊鐵,痛得她抱著腦袋,步履踉蹌離開村子,耳朵裏亂哄哄的聲音好比彈琴老頭的一聲聲歎息。
餘甘在大榕樹下忍不住放聲大哭。
兩個好心阿婆以為她中邪,忙宰一隻雞,拿雞血潑在她身上幫她驅驅邪。
餘甘也沒有意識到讓人潑一身血汙了。
她就這麽失去了記憶。
她沒有地方可去,僅存的一點記憶牽引她騎馬一路往北狂奔,有一天竟來到嵩山。
她的師父是個老尼姑,法號靜尼師太。
她見到餘甘十分歡喜,伸手慈愛地撫摸餘甘的腦袋。
沒有想到餘甘忽然抓她的手狠狠咬一口。
老尼姑痛得大叫一聲。
餘甘傻傻笑道:
“師父倒是真的。”
這麽一來,世界在餘甘腦子裏變得真真假假,無比虛幻,她一探究腦袋就痛得厲害。
劉氏兄弟被通緝後曾經到嵩山躲藏一陣子,餘甘連他們兄弟倆也不大認得了。
後來張茂找上山來,讓劉氏兄弟到通遠小鎮住,他相信憑他交結的權貴,他的宅子是最安全的。
餘甘嚷著要一塊兒下山。
在此之前,老尼姑用她那神秘莫測的法術想恢複餘甘的失憶症,不但收效甚微,而且餘甘為著證實那一點殘存的記憶,時不時抓她的手咬,叫她防不勝防。
她也覺得餘甘下山散散心,沒準更能恢複記憶。
劉氏兄弟和餘姑娘住在張茂家裏,很快走露風聲。
河間官兵得到張茂賄賂,又看在張永和眾權貴臉上,不肯為難張茂,緝拿馬賊不過是虛張聲勢。
後來劉瑾知道了,下令河間務必捉拿。這麽一來,官兵也顧不得張永的情麵了。
張茂小股人馬,官兵動真格,他們就抵擋不住,被困住了。
張茂又找張永想辦法。
張永將河間參將袁彪和張茂叫到一塊兒喝酒,叫他們倆當場喝血酒結為兄弟,硬是充當魯連仲。
袁彪也不敢得罪張永,張永一強出頭,他隻好放過張茂一馬,收兵撤圍。
劉氏兄弟覺得連累張茂非長久之計,沒奈何隻能去依楊虎,一塊兒幹起無本買賣,而將餘甘留在張宅。
得知梁洪消息,專程迴通遠小鎮一趟。
正德的千戶府仍舊保留著,他相信餘甘不會對他無情無義,她總有一天會迴來,千戶府的大門隨時為她打開。
大鬧洪三寶的婚宴後,正德直接住進千戶府。
他像大多數初戀的人那樣自以為是地認為餘甘與他意外重逄後,脫困後必會上門找他。
他的理由是餘甘知道他找不著她,隻有她來找他一個辦法,否則他們沒有會麵的可能。
他在千戶府等著餘甘,一麵下令四處打聽錢寧的消息——錢寧舍命護駕讓他很感動。
他下令找到錢寧,就帶來千戶府。
他沒想到錢寧連餘甘一塊兒帶來。
錢寧的馬車駛進院子,他給他殊榮,親自上前迎接。
由於步子走快,差點兒撞上從馬車跳下來的餘甘。
他呆呆看著她,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餘甘依稀認得正德,過去對他既有好感,也有惡感。
見他一慣賊溜溜的眼睛盯著自己,又勾起對馬臉的反感,一時動怒,橫過劍把向正德的腰狠狠捅過去。
正德痛得大叫一聲蹲在地上。
“能不一見麵就動手嗎?”
身上裹滿繃帶的錢寧在馬車裏強撐起身子,對正德說:
“公子,餘姑娘失去記憶了。”
正德這才發現餘甘眸子有點發呆,全沒有過去半遮半掩的動人風采。
再仔細一看,豈止發呆,簡直就不認得人了。
朝思暮想的女人再次重逢竟變陌生了,正德寄托在她身上感情一下落空了,那是一種難以言述的失落感。
正德悶悶不樂。
錢寧和餘甘安頓下來,正德自個兒發呆生氣,廖堂奉劉瑾之命來向他奏事。
正德不待他上奏就問:
“朝野對劉瑾有什麽看法?”
這是他最關心的,每天沒有了解情況心裏就不踏實。
“迴萬歲爺,劉瑾上任幾個月做了好多事,除兩份詔書所列弊政他不遺餘力外,對左班官違法亂紀也是大刀闊斧痛加整頓……”
“這些朕知道,沒讓你為他歌功頌德。”
“奴才聽到對他佩服的話很多,說他傻瓜的人為數也不少。”
正德頭迴聽到這說法,饒有興趣說:
“說詳細一些。”
“劉瑾做的許多是前人想做做不成的,不佩服他不成。可他上任才多久就得罪許多人,他想幹多久呢?照奴才看,他不但傻,而且蠢。”
“聰明人心懷詭詐,不能重用,也用他不得,像劉健和謝遷可謂聰明絕頂,他們一看得罪太廣,竟以進為退,狠狠鬧一下,想讓朕放他們還鄉。這種人其心可誅,朕不能再用他們。蠢人無心機,但不會辦事。朕要的就是劉瑾這種既蠢又聰明的人。”
廖堂聽他這麽說,免不了歌功頌德幾句,然後才說:
“劉瑾叫奴才請旨定奪,奸臣謝遷的兒子編修謝丕、韓文的兒子高唐知州韓士驥、刑部主事韓士奇要不要削職為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瑾覺得不能用,就照他說的辦吧。”
廖堂接著奏道:
“秦府因沒有世子,失國已二代,其庶子鎮國將軍請襲爵,請萬歲爺定奪。”
“禮部是怎樣說的?”
“禮總尚書李傑認為再傳續爵已是不該,況且鎮國將軍庶出,不能同意。劉瑾以為都是龍子龍孫,祖宗廣封藩王,要壯大支庶,應給予襲爵。”
“李傑依據祖宗製度,劉瑾順應人情,各有各的道理,朕就遵劉瑾的意見吧。向劉瑾傳旨,將前迴越職言事的楊廷和、劉忠升為南部尚書。”
廖堂領了旨。兩人閑話一陣子,廖堂說:
“萬歲爺,陝西從渭水撈到好大兩顆龍蛋,已送進內府庫了。”
“能不能孵出龍子?”
“迴萬歲爺,恐怕很難,龍蛋都變成石頭了。”
“可惜發現得不早,朕這個真龍天子還沒有見過龍。那它有什麽用呢?”
“奴才聽說能避邪。”
廖堂離開後,正德一日的公務也算結束了。
他讓人傳太醫院丞吳傑給錢寧和餘甘看病。
葛兒說:
“都說翰林院的文章、武庫的刀槍和太醫院的藥方都是不管用的東西,倒不如到藥鋪叫一個郎中。”
正德笑道:
“太醫院丞吳傑不簡單,可別小覷他。”
為著保密,正德沒有跟吳傑見麵。
吳傑到千戶府看病,以為錢寧是千戶府主人,葛兒來探望他。
吳傑說錢寧受的是外傷,他身體健壯,勤點換藥很快就會好起來。
餘甘的病可就難倒他了。
他說餘甘得的是痰症,好不好隻能盡人事而聽天命。葛兒見餘甘眼睛呆滯,就說:
“別是中邪吧!”
吳傑笑道:
“小哥說笑了,倘若有中邪這迴事,也不用郎中懸壺濟世,都去做巫婆神棍得了。”
吳傑離開後,葛兒向正德匯報道:
“我就說太醫院的藥方不管用嘛。”
大宛良馬神駿異常,一撒開四腿就不想歇下來,餘姑娘歸鄉心切,可也很少在它身上動鞭子。
如此曉行夜宿,竟讓她在春節前趕到老家。
看到南方鬱鬱蔥蔥的樹木,餘姑娘覺得北方的蒼涼和雪地恍如另一個世界。
這一天過洛陽橋,水田凍結著晶瑩的冰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四野靜悄悄的。
溪灘上低飛的寒鴉不時呀呀幾聲。
餘姑娘近鄉心怯,心中無法安靜下來。
她想到幾年前父親帶她到嵩山學藝,她老想著迴來時迷路怎麽辦,沒想到大半年內,她獨自走個來迴,心裏不免有些得意。
沿著溪流北上,越過一道山嶺,餘甘樹掛滿成串成串的果子。
看到這些別處所無的水果,她的老家到了。
她在村口的大榕樹下勒住馬,卻讓眼前陌生場景驚呆了。
房屋全拆毀了,村子已成廢墟。
餘姑娘悶悶不樂策馬往迴。
她以為路上走岔了,走到一個跟他們村子大同小異的地方。
長期待在外頭,她忽然有點不自信了。
然而她相信山地裏的餘甘果。
餘甘樹逾越一道山嶺就不掛果,餘姑娘走南闖北,沒有在別處見過這種果子。
有一迴正德吹噓天下沒有他嚐不到的果子,餘姑娘想起餘甘,說她家鄉有一種果子正德一定沒有嚐過。
可她沒說果子的名稱。
因為她的名字就叫餘甘,倘若正德嚷著要吃餘甘,她會覺得讓他占便宜了。
走過一座木橋,對麵山岡上戳著一顆又大又圓的岩石,占據整個小山峰的峰頂
。岩石底下幾棵虯枝怒張的山榕樹,整個兒看去,像擺放在天地間的一盤精致盆景。
餘甘也相信這顆岩石。
她撥轉馬頭沿原路走迴去,卻又來到那棵大榕樹下,她的腦袋一下就空了。
她牽著馬夢遊般來到一座小山岡,那兒原先有座小廟,裏頭住的卻是一夥道士。
追查男童失蹤案,這現象引起她的注意。
好幾個晚上她像蜥蜴一樣悄悄趴在屋脊上觀察裏麵的動靜,有一迴控不住睡意還差點兒從屋頂上跌下來。
小廟也不見了,隻是翻動過的地麵上依稀辨得出先前的地基。
餘甘腦袋裏亂哄哄,天色已晚,她從山岡下來,牽著馬沿小路向外麵走,傍晚在路邊的一座小廟住下來。
第二天她到縣衙擊鼓鳴冤。
縣太爺是個和藹可親的老頭,他告訴餘甘,縣西她所說的地方從來沒有住過人。
中午,餘甘找到娘舅的村子。娘舅家的屋子倒還在,可娘舅一家也不見了。
他的鄰居賭咒發誓說這屋子過去沒有住過人,現在沒有住人,將來也不會住人。
餘甘又迴到村子,她現在不知道家在何處,以往的記憶就像做一場夢留下來的,根本靠不住。
小時候母親告訴她,她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那時候人們很迷信,餘甘聽過說書,她相信有個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孫猴子,當然也相信她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現在想來,她不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還能從哪來呢?可她的娘呢?她的爹呢?她的兄弟姐妹們呢?還有熟悉的村人呢?難道僅是夢中出現過的?
她來到另一個村莊。這裏的村民倒是告訴她,她的村莊一夜之間被毀,村民不知去向。
這時從村子傳來琴聲。琴聲十分悲苦,餘甘神差鬼使在到傳出琴聲的窗口下。
琴手是個幹癟的老頭兒,他從窗口見到丟魂失魄的餘甘,長長歎一口氣。
“進來吧。”
餘甘便走進去。老頭用低沉的聲音緩緩說:
“孩子,別再胡思亂找親人了,該到哪兒就到哪兒,該想什麽就想什麽,就是別想過去有親人,明白嗎?”
餘甘完全糊塗了。
老頭說完不再理她了,繼續彈他的琴。
蒼涼的琴聲錚錚琮琮,餘甘覺得一隻孤雁在大漠長空哀鳴,四下裏秋風肅殺,黃塵滾滾。
餘甘聽著聽著禁不住淚流滿麵,腦袋裏好比鑽進一塊鐵,痛得她抱著腦袋,步履踉蹌離開村子,耳朵裏亂哄哄的聲音好比彈琴老頭的一聲聲歎息。
餘甘在大榕樹下忍不住放聲大哭。
兩個好心阿婆以為她中邪,忙宰一隻雞,拿雞血潑在她身上幫她驅驅邪。
餘甘也沒有意識到讓人潑一身血汙了。
她就這麽失去了記憶。
她沒有地方可去,僅存的一點記憶牽引她騎馬一路往北狂奔,有一天竟來到嵩山。
她的師父是個老尼姑,法號靜尼師太。
她見到餘甘十分歡喜,伸手慈愛地撫摸餘甘的腦袋。
沒有想到餘甘忽然抓她的手狠狠咬一口。
老尼姑痛得大叫一聲。
餘甘傻傻笑道:
“師父倒是真的。”
這麽一來,世界在餘甘腦子裏變得真真假假,無比虛幻,她一探究腦袋就痛得厲害。
劉氏兄弟被通緝後曾經到嵩山躲藏一陣子,餘甘連他們兄弟倆也不大認得了。
後來張茂找上山來,讓劉氏兄弟到通遠小鎮住,他相信憑他交結的權貴,他的宅子是最安全的。
餘甘嚷著要一塊兒下山。
在此之前,老尼姑用她那神秘莫測的法術想恢複餘甘的失憶症,不但收效甚微,而且餘甘為著證實那一點殘存的記憶,時不時抓她的手咬,叫她防不勝防。
她也覺得餘甘下山散散心,沒準更能恢複記憶。
劉氏兄弟和餘姑娘住在張茂家裏,很快走露風聲。
河間官兵得到張茂賄賂,又看在張永和眾權貴臉上,不肯為難張茂,緝拿馬賊不過是虛張聲勢。
後來劉瑾知道了,下令河間務必捉拿。這麽一來,官兵也顧不得張永的情麵了。
張茂小股人馬,官兵動真格,他們就抵擋不住,被困住了。
張茂又找張永想辦法。
張永將河間參將袁彪和張茂叫到一塊兒喝酒,叫他們倆當場喝血酒結為兄弟,硬是充當魯連仲。
袁彪也不敢得罪張永,張永一強出頭,他隻好放過張茂一馬,收兵撤圍。
劉氏兄弟覺得連累張茂非長久之計,沒奈何隻能去依楊虎,一塊兒幹起無本買賣,而將餘甘留在張宅。
得知梁洪消息,專程迴通遠小鎮一趟。
正德的千戶府仍舊保留著,他相信餘甘不會對他無情無義,她總有一天會迴來,千戶府的大門隨時為她打開。
大鬧洪三寶的婚宴後,正德直接住進千戶府。
他像大多數初戀的人那樣自以為是地認為餘甘與他意外重逄後,脫困後必會上門找他。
他的理由是餘甘知道他找不著她,隻有她來找他一個辦法,否則他們沒有會麵的可能。
他在千戶府等著餘甘,一麵下令四處打聽錢寧的消息——錢寧舍命護駕讓他很感動。
他下令找到錢寧,就帶來千戶府。
他沒想到錢寧連餘甘一塊兒帶來。
錢寧的馬車駛進院子,他給他殊榮,親自上前迎接。
由於步子走快,差點兒撞上從馬車跳下來的餘甘。
他呆呆看著她,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餘甘依稀認得正德,過去對他既有好感,也有惡感。
見他一慣賊溜溜的眼睛盯著自己,又勾起對馬臉的反感,一時動怒,橫過劍把向正德的腰狠狠捅過去。
正德痛得大叫一聲蹲在地上。
“能不一見麵就動手嗎?”
身上裹滿繃帶的錢寧在馬車裏強撐起身子,對正德說:
“公子,餘姑娘失去記憶了。”
正德這才發現餘甘眸子有點發呆,全沒有過去半遮半掩的動人風采。
再仔細一看,豈止發呆,簡直就不認得人了。
朝思暮想的女人再次重逢竟變陌生了,正德寄托在她身上感情一下落空了,那是一種難以言述的失落感。
正德悶悶不樂。
錢寧和餘甘安頓下來,正德自個兒發呆生氣,廖堂奉劉瑾之命來向他奏事。
正德不待他上奏就問:
“朝野對劉瑾有什麽看法?”
這是他最關心的,每天沒有了解情況心裏就不踏實。
“迴萬歲爺,劉瑾上任幾個月做了好多事,除兩份詔書所列弊政他不遺餘力外,對左班官違法亂紀也是大刀闊斧痛加整頓……”
“這些朕知道,沒讓你為他歌功頌德。”
“奴才聽到對他佩服的話很多,說他傻瓜的人為數也不少。”
正德頭迴聽到這說法,饒有興趣說:
“說詳細一些。”
“劉瑾做的許多是前人想做做不成的,不佩服他不成。可他上任才多久就得罪許多人,他想幹多久呢?照奴才看,他不但傻,而且蠢。”
“聰明人心懷詭詐,不能重用,也用他不得,像劉健和謝遷可謂聰明絕頂,他們一看得罪太廣,竟以進為退,狠狠鬧一下,想讓朕放他們還鄉。這種人其心可誅,朕不能再用他們。蠢人無心機,但不會辦事。朕要的就是劉瑾這種既蠢又聰明的人。”
廖堂聽他這麽說,免不了歌功頌德幾句,然後才說:
“劉瑾叫奴才請旨定奪,奸臣謝遷的兒子編修謝丕、韓文的兒子高唐知州韓士驥、刑部主事韓士奇要不要削職為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瑾覺得不能用,就照他說的辦吧。”
廖堂接著奏道:
“秦府因沒有世子,失國已二代,其庶子鎮國將軍請襲爵,請萬歲爺定奪。”
“禮部是怎樣說的?”
“禮總尚書李傑認為再傳續爵已是不該,況且鎮國將軍庶出,不能同意。劉瑾以為都是龍子龍孫,祖宗廣封藩王,要壯大支庶,應給予襲爵。”
“李傑依據祖宗製度,劉瑾順應人情,各有各的道理,朕就遵劉瑾的意見吧。向劉瑾傳旨,將前迴越職言事的楊廷和、劉忠升為南部尚書。”
廖堂領了旨。兩人閑話一陣子,廖堂說:
“萬歲爺,陝西從渭水撈到好大兩顆龍蛋,已送進內府庫了。”
“能不能孵出龍子?”
“迴萬歲爺,恐怕很難,龍蛋都變成石頭了。”
“可惜發現得不早,朕這個真龍天子還沒有見過龍。那它有什麽用呢?”
“奴才聽說能避邪。”
廖堂離開後,正德一日的公務也算結束了。
他讓人傳太醫院丞吳傑給錢寧和餘甘看病。
葛兒說:
“都說翰林院的文章、武庫的刀槍和太醫院的藥方都是不管用的東西,倒不如到藥鋪叫一個郎中。”
正德笑道:
“太醫院丞吳傑不簡單,可別小覷他。”
為著保密,正德沒有跟吳傑見麵。
吳傑到千戶府看病,以為錢寧是千戶府主人,葛兒來探望他。
吳傑說錢寧受的是外傷,他身體健壯,勤點換藥很快就會好起來。
餘甘的病可就難倒他了。
他說餘甘得的是痰症,好不好隻能盡人事而聽天命。葛兒見餘甘眼睛呆滯,就說:
“別是中邪吧!”
吳傑笑道:
“小哥說笑了,倘若有中邪這迴事,也不用郎中懸壺濟世,都去做巫婆神棍得了。”
吳傑離開後,葛兒向正德匯報道:
“我就說太醫院的藥方不管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