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放心吧。經過這件事,咱家想到張永掛帥出征,雖然沒有真刀真槍打仗,可大將出征也威風凜凜,咱家也想通了。當初我們八虎情同手足,在東宮陪太子,整天提心吊膽。怕先帝爺加罪,怕太後加罪,怕小人造謠生非,怕太子生氣。那日子容易嗎?萬歲爺做太子時十分頑皮,整天價想方設法捉弄我們八人,他的辦法層出不窮,說也說不完。”


    劉瑾嘴角綻出笑容,沉浸在對往事的迴憶中,隻是那笑容顯得有點淒涼。


    “我們八人是萬歲爺親自調教的,能活到今天太不容易了,何況一個個混得這麽好?我到底還計較什麽呢?張永年紀最小,比咱家小二十歲,他將我們七人全都當哥哥,我們也拿他當弟弟,有什麽好東西都讓著他,幾個人就像一家人似的。”


    張文冕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相爺想通就好,現在與他和好正是時候。”


    “咱家年過花甲,還能活幾年呢?再過一年半載,求萬歲爺讓咱家退下來,過幾年清靜日子。咱家說服馬永成、穀大用倆也退下來,老哥們湊在一塊兒喝喝酒,看看戲,擺長龍陣叨嘮陳年往事,再也不問政事。”


    “這才是富貴已極的盛事。當年裴度在洛陽有個九老會,白居易晚年也與幾個致仕老人集會,吟詩作賦,宋朝的富弼也聚集過九老會。那時候,學生就給你們做個小跟班。”


    “張先生說啥呢?先生屈才在咱家這兒虛擲數年。咱家退下來,先生正好做官,才不至於辱沒先生大才。”


    張文冕笑道:


    “學生不過是隻小蒼蠅,附於翼尾以致千裏。能轟轟烈烈做這麽多大事業,全是相爺厚愛。相爺退下來,學生還有什麽事業可言?”


    “以後再說吧。咱家想起一事,丘聚在南京雖說過得去,畢竟太孤單,咱家明天奏明萬歲爺,將他調迴來。唉,這把年紀了,現在才懂點人情世事,說來真的好笑。”


    張永到城外接到聖旨,獻俘改在兩天後。他覺得不對勁。


    逮住反王是何等大事,獻俘怎會隨意改期?


    他想肯定是劉瑾的鬼點子,所以沒有征求正德同意,就領著將士進城。


    這麽一來,劉瑾也沒轍,隻得將劉景祥的出殯日期推後,安排儀式接受獻俘了。


    然而比較倉促,原來必須在午門前舉辦的獻俘儀式,正德見準備不充分,他又沒有好心情,就改在東華門。


    正德穿上武弁服,黃金鎖子甲,高高坐在禦座上接受獻俘,兩旁分列文武百官。


    協律郎奏起《天眷皇明之曲》和《安撫天下曲》。


    曲終,張永率將士上前奏報擒拿安化王、平定叛亂的喜訊。


    眾官歌功頌德後,正德下旨將安化王交給宗人府發落,何錦等人交刑部。


    儀式結束,正德迴宮。


    當晚在豹房為張永洗塵接風。


    正德身邊的三教九流全都參加了。


    這夥人開情暢飲,似乎想以此討好張永。


    正德因為餘甘離去,心情不快,喝下不少的酒。


    劉瑾滴酒不沾,他前一天受到驚嚇,差點玩掉小命,身子架不大爽利。


    而且劉景祥停靈在家,也不好開懷暢飲。


    他坐不住,想早點離開,便端著杯子向張永敬酒。


    “恭喜老弟立下大功,等老哥家裏的事了結,專門請幾位兄弟,好好聚一聚。”


    張永見他提起劉景祥的喪事,以為他懷恨在心,拿話刺他,便不客氣說:


    “丘大哥還在南京,請得到嗎?”


    “你新立大功,求萬歲爺讓老丘迴來,他準會同意。倘若萬歲爺不準,我也向萬歲爺求情。”


    馬永成在一旁聽著直冷笑,張永含含糊糊答應了。


    劉瑾實在坐不下去,便向正德說他還有公務要處理,提前離開,便迴石大人胡同府宅去了。


    他一離去,能跟正德坐在一塊的太監,大都是他的死敵。


    張永叫別人都出去,他要彈劾劉瑾。


    正德心情不快,還想喝兩杯。


    張永原先要他進寢室密談,也隻好在酒桌上談了。


    他將安化王那篇曆數劉瑾十七條罪狀的檄文呈給正德。


    正德的確沒有看到討劉檄文,他又想起張茂的臨別贈言,便很想看個明白。


    可他喝多了,眼睛看不到一個點上,隻覺得滿紙花花一片,什麽也沒看進去。


    “安化王還寫檄文,想必是曆數朕的大罪吧!”


    張永見自己的所料沒錯,劉瑾果然沒有把檄文交給正德。


    “萬歲爺,討劉檄文隻寫劉瑾罪狀。各鎮害怕劉瑾打擊報複,都沒有上報朝廷。延綏巡撫黃珂上報,劉瑾卻扣下來,沒有上報萬歲爺。”


    正德雖然腦海裏一盆漿糊,可劉瑾竟敢將重要的軍機文書扣下來。還是讓他吃驚。


    “劉瑾果真如此喪心病狂嗎?”


    “劉瑾反形已具,天下皆知。萬歲爺切不可愛惜一個奴才,而不盡早除去腹心之疾。”


    “劉瑾位極人臣,他造反幹什麽呢?”


    “劉瑾造反正想當皇帝!”


    正德喝多了,照例要胡說八道,他將腦袋抬得高高的。


    “有人挖空心思想當皇帝,比如剛抓到的安化王,有人並不覺得當皇帝有什麽好。我一向都這麽認為。劉瑾想當皇帝讓他去當好了!”


    張永大驚。


    “劉瑾當皇帝,萬歲爺幹什麽呢?”


    正德其實也是隨口說說,就像說著玩的。張永的話,倒是叫酒醒三分。


    他再次想起張茂臨別贈言,那幾句歌謠他似乎沒有當真,可也忘不掉。


    倘若劉瑾當上皇帝,他隻有死路一條,沒有別的可能。


    可他不相信劉瑾會造反。就算劉瑾不讓他看檄文,也不過耍點小聰明罷。


    劉瑾那點花花腸子,他比誰都看得清楚。要不,他也不會將大明江山放心交給他去折騰。


    但張永剛立大功,正德得讓他口服心服。


    劉瑾和張永鬧不和,他這個皇帝就不好當了。


    既然張永一口咬定劉瑾造反,他得給張永一個答案,還劉瑾一個清白。


    楊一清的計謀雖說沒有落空,可並沒有全部算準。


    正德心思與他的預料並非一樣。


    正德下旨逮捕劉瑾,先關在詔獄,明天審問。


    他要給張永一個交代,而且他也喜歡嚇唬劉瑾。


    過後當一迴和事天子,叫他們和好如初。


    他對付身邊的重要太監,總找機會恩威並重,有時倒像對他們耍流氓。


    這種不按常規、可以說顛三倒四的想法,縱然楊一清是諸葛再世也料不到。


    不過這麽一來,馬永成在劉瑾府裏做手腳就更容易了。


    “萬歲爺,劉瑾想造反已非一朝一夕,倘若不是萬歲爺親自逮捕他,奴才擔心他手下的人狗急跳牆,立刻就反!”


    正德以為張永要他到場共同作證,此時雖然醉得不成,可也沒辦法,隻得傳令錦衣衛跟他去拿劉瑾。


    他騎上馬,帶著大隊侍衛來到石大人胡同。


    已是下半夜,街道上靜悄悄的。


    張永的人馬早就整裝待發,一見裏頭的人出動,也跟隨在後麵。


    劉瑾府邸因為喪事顯得鬼氣森森,劉瑾迴府後,一直沒來由的覺得驚肉跳。


    躺在床上,和尚的誦經聲又攪得他難以入眠。


    正德到達時,他還沒有入睡,忙披青蟒衣出迎。


    正德為著讓張永覺得他沒有包庇劉瑾,一見劉瑾出來,就大喊一聲:


    “將這狗奴才縛了!”


    錦衣衛如狼似虎將劉瑾縛成一團。


    正德從馬背上跳下來,對劉瑾拳打腳踢,嘴裏含糊不清罵道:


    “朕到底有何虧欠你,你竟做出大逆不道的勾當?”


    劉瑾不明就裏,被正德一陣拳腳打得七葷八素,也聽不清正德說些什麽。


    再說,正德常常對內官拳打腳踢,劉瑾沒能聽清他說什麽,也不當迴事。


    他以為正德因為餘甘離開,心裏傷心,這會兒喝兩杯,打他一頓消消氣。


    張永怕劉瑾鬧起來,他的陰謀詭計敗露,忙過去為劉瑾說情。


    正德覺得已然對得住張永,也就聽張永的勸,不再打劉瑾了。


    張永假惺惺替劉瑾解縛,順便在他耳邊悄悄說:


    “萬歲爺正在盛怒,老劉你先去詔獄呆著,天大的事等到明天再說。”


    馬永成也假惺惺過來勸劉瑾。


    “劉老西兒,不要吭聲。萬歲爺順下這口氣就不打你了,身子要緊。過幾天還得給張永這小子慶功呢。”


    劉瑾讓正德打狠了,打得腦袋瓜全不靈了,以為張永和馬永成真的為好。


    正德經常恐嚇他,他也不怕正德再使出花招折騰他。


    對付正德的折騰,他一向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就默默無言。


    張永大聲下令:


    “將劉瑾押進天牢。”


    錦衣衛帶走劉瑾了。


    可憐劉瑾竟然沒有想到張永和馬永成要玩死他,糊裏糊塗被錦衣衛帶走了。


    劉瑾糊塗,張文冕不糊塗。


    他沒敢出來,站在遠遠看著。


    他見張永和馬永成在劉瑾身邊悄悄說著什麽,隻嚇得寒毛全豎起來。


    劉瑾一被押走,他就知道兇多吉少了。


    陰九司和朱恩來到他身邊,他立刻對他們說:


    “你們趕快從後門走,遲就來不及了。出去後,不管發生什麽事,都不要再迴來了!”


    陰九司問為什麽。張文冕說:


    “沒有時間解釋了,這是我最後給你們一道命令。快走,不得違抗!還有,不要忘記相爺對你們的大恩。”


    陰九司等人見他說得這麽嚴重,又素來佩服他,都沒有再問,就從後門溜走了。


    劉瑾押走後,馬永下令東廠協同錦衣衛,將劉府封起來。


    張永隨著正德迴宮。


    正德認為這樣做,又一次警告劉瑾不要有非分之想,張永也沒話說。


    明天一審將劉瑾放了,然後再做一迴和事天子,令張永和劉瑾和好。


    心裏計議已定,才放心地迴宮睡覺去了。


    可他沒有想到,他一離開,東廠就將劉瑾的家人不分良賤全都鎖拿,投進天牢裏。


    這原都是張永和馬永成早布置好的。


    張文冕戴上鎖鏈時歎一口氣,自言自語說:


    “豎子不足以成事。不過我張文冕這輩子也不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德皇帝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應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應畏並收藏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