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時探春也看的差不多了,兩人將手中報紙交換,喝了幾口剛泡好的熱茶,吃了幾口茶點,接著又是繼續看報。


    她們的住處很安靜,現在還沒有大觀園,但每個女孩子均有一個自己的小院。


    有院門,倒座房,東西廂房,正房和兩側耳房。


    窗外雨聲潺潺,正堂屋中生著炭火,黛玉隻覺得眼前一切溫馨從容,內心無比欣喜。


    看完其餘版塊後,她把毛筆提起,借著記憶力,將剛剛看到的詩詞默寫下來。


    就在這時,紫娟和侍書兩人的說話聲停頓了一下。


    探春迅速將報紙都收了起來。


    這時傳來兩個大丫鬟的問好聲:“見過寶二爺。”


    寶玉在不遠處笑道:“怪了,天天見麵的,哪這麽多禮數。”


    紫娟笑道:“二爺這話說的,再怎麽天天見,還能失了上下尊卑不成?”


    “這外頭怪冷的,你們怎麽在外頭?”


    “看看雨,屋裏林姑娘和三姑娘在練字說話,不好擾了她們。”


    “怪道呢,好了,我自己進去,襲人你和紫娟她兩個說說話吧。”


    黛玉此時順著窗子看到寶玉收了傘,交在小丫鬟手中。


    然後就傳來腳步聲響。


    探春已經站了起來,笑道:“下雨呢,老太太不是不準二哥哥你過來麽?”


    寶玉眉眼帶笑,說道:“是老爺帶了份新出的報紙,還有大老爺,珍大哥一起到老太太跟前說話,我就抽了身過來了。”


    看著寶玉,黛玉內心沒有多少欣喜。


    還有些被打擾了的輕微厭煩心理。


    要是以前可不會。


    這麽偌大的榮國府,黛玉沒幾個能交心的人。


    隻有一個史湘雲,湘雲性格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有什麽便說什麽。


    這種性格,很招人喜歡,黛玉也喜歡湘雲,湘雲一來,兩人便同吃同住,極為親密。


    隻是,很難交心。


    黛玉和寶玉更加親密。


    兩人五六歲時相逢,一開始時就同住賈母的碧紗櫥,後來才分開住,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


    兄妹之情極為深厚。


    和迎春,探春,惜春可沒這麽深厚的感情。


    哪怕同為女孩子。


    寶玉熱心,愛玩,喜雜書,詩詞,這些黛玉也喜歡。


    寶玉不愛被拘束,天馬行空,不喜歡功名利祿,給人一種瀟灑出塵的感覺。


    隻是年歲漸長,黛玉越來越成熟,寶玉似乎被時間定格住了。


    甚至有時候寶玉經常哀歎,恨不得時光凝滯,大家永遠都不要長大。


    黛玉聽了也隻能一笑而罷。


    若沒有書局和報紙等物的出現,黛玉的精神被困在這一隅之地,寶玉不光是她的表兄,也是精神上唯一可共通的人選。


    但現在已經不同。


    雖然人還是困在榮國府,精神卻是可以自由翱翔。


    眼前看著還是如小孩子般的寶玉,已經漸漸跟不上了。


    不僅跟不上,因為報紙的事,雙方在潛意識裏有了隔閡。


    這也是黛玉反感態度的由來。


    這種複雜的心緒變化,黛玉自己都不盡了然。


    平複了一下心境,看著寶玉,黛玉微微一笑,說道:“坐吧,瞧你沒事忙的樣子。”


    寶玉沒發覺什麽異常,喜滋滋的坐下,喝了一口茶,從懷中掏出一件事物。


    “報紙?”


    探春和黛玉俱是眼前一亮。


    難道府裏允許買報紙了?


    “可不是賈芸的那個什麽書局日報。”寶玉得意道:“這是剛出的報紙,據說是好幾家有實力的大書局的東主聯手辦的新報,後麵還有一些大人物支持,名字也堂皇大氣,叫做:神京日報。”


    “管他什麽人辦的,好看才是真的。”


    黛玉心中更有些不喜,話語也是變冷,甚至嗆起寶玉來。


    好在她性子向來如此,寶玉和探春都習慣了。


    隻有剛進門的襲人眉頭微皺……


    林姑娘是真的不好相處啊。


    “老爺帶了好多份進來,現在他們新開雕版,和書局日報學的,頭一月都是白送。”


    “雕版?”探春搖頭笑道:“這是要和書局日報搶市場,紙錢,雕版錢,人工費,油墨,印的多,虧的多。”


    “那不關咱們的事,咱們看看好看不好看再說。”


    寶玉興致勃勃,分發報紙。


    這話說的黛玉也是讚同,伸出纖手接了過來。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建極殿大學士陶炳吉著文?”


    “什麽爛文章,看著牙酸……”


    不光黛玉,探春不喜,寶玉也是搖頭。


    他素來也是最討厭這種祿蠹文字。


    三人略略一看,便是齊齊歎息。


    這神京日報比起書局日報來差遠了。


    正麵第一版和書局日報一樣,也是邸抄。


    但沒有書局日報的分析,歸納,總結,就是單純的轉錄。


    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連略感興趣的探春都看不下去。


    畢竟朝堂之事,涉及兵穀,錢糧,賦稅,倉儲,文教等諸多軍國大政,未入其門者別說判斷分析,怕是連看也看不懂。


    但黛玉掃了一眼,看到一篇文章後反是極感興趣。


    她細細看下去,眼眸中又是滿含怒意。


    原來是一篇彈劾文章。


    “昔太祖皇帝為利邊事,悉以鹽法。近年揚州鹽法道林如海為實利,擅改祖宗成法,廢商人赴邊報中,雖曰利多,然土地拋荒米豆騰貴。商賈稼穡積粟無用,輟業而歸,邊無米,粟每石至數兩,豈不誤國?鹽運司積銀百萬複何利哉!”


    開中法,就是開給商人憑證。


    商人運糧到邊關,交赴邊境軍鎮。


    然後再拿運達憑證到鹽法道去換鹽引,憑鹽引換食鹽販賣。


    這就是官方鹽販子,不是私鹽販子。


    鹽利很重,開中法使得很多商人趨之若鶩。


    但前明的開中法也是敗壞了,沒辦法,隨著物價提高,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運輸費用上漲之後,費用折衝了鹽利,使得商人感覺無利可圖,或是利潤不足矣叫他們如此費力去獲得鹽引……


    這才是開中法敗壞的真正原因。


    林如海在鹽法道兼巡鹽禦史任上,殫精竭慮任勞任怨,積累鹽利過百萬。


    結果被這個叫韋期逸的禦史彈劾,被說的一錢不值。


    黛玉可是知道,景和初年開中法就不行了,林如海上任前開中法就形同虛設。


    現在姓韋的拿舊日廢法說事,完全否定林如海,黛玉不僅生氣,也是覺得這廝是真的無恥之至。


    -------


    祝大家新年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有嘉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有嘉年華並收藏紅樓,從文豪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