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全線攻擊(五)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斯塔林的命令永遠是犧牲最大的,他的想法是絕不後退,可蘇軍的戰鬥力擺在那裏,即便是用人來堆,也沒伊軍的多。
5月30日,阿科斯塔下達總攻命令,集中四個步兵軍、四個裝甲軍及輔助部隊50多萬人,從四麵攻擊蘇軍陣地。
在強大的火力麵前,蘇軍頑強抵抗了兩天,可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大量的蘇軍是在平原地帶防守,根本無據點可用,加上新兵過多,導致兩天傷亡超過三分之一,比列寧格勒更慘。
6月1日,失去信心的主將主動投降,保住士兵的生命。這個主將本就是要背鍋,索性就背大一點的鍋。
任何戰役,在結束的時候,往往沒那麽悲壯。
阿科斯塔南下加裏寧,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而此時,第2裝甲軍才占領沃洛格達,雖沒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但速度很慢。
雷賓斯克水庫以北地區是沼澤、凍土、森林為主的地形,不適合大規模的行軍和進攻。蘇軍小股部隊沿途騷擾運輸部隊,令第2裝甲軍很頭疼。
好在,第2集團軍的速度不算慢,以一種張網的行軍戰術,沿途收拾這些小股蘇軍。這部分蘇軍是庫茲涅佐夫故意安排的,目的是拖延伊軍的進軍速度,為莫斯科贏得時間。
當然,包括庫茲涅佐夫在內的蘇軍將領及統帥部恐怕想不到,伊軍繞這麽遠,主要目標不是攻擊莫斯科,而是高爾基地區。
阿科斯塔讓第2裝甲軍和第2集團軍緩慢進軍,讓蘇軍無法猜測動向。隨著夏季到來,天氣越來越熱,有利於在更北的地區作戰。這樣的時間空窗期很短,所以,要在下一個冬季來臨前解決莫斯科。
在加裏寧戰役進行的時候,漢斯國第20集團軍和芬軍聯手圍殲蘇軍拉多加湖西北地帶的蘇軍,將趕至加裏寧,加入攻擊莫斯科的行列。
漢斯國第3裝甲集群進入圖拉地區,沿途擊潰蘇軍幾個防衛師。第4集團軍在第3裝甲集群後麵,擴大占領區和保護鐵路公路,保證前線部隊的補給。
協約國部隊在攻占基府和庫爾斯克後,修複蘇軍的鐵路線,補給可以從漢斯國抵達前線。協約國調用數千列貨運火車,把補給運到各個戰場。
黑海被協約國控製後,蘇盟南部地區的前線補給效率高很多,比如斯大林格勒的消耗戰,武器和物資基本能滿足。
黑海集團軍、高加索集團軍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補給一樣能滿足。這兩個集團軍按時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最高興的當屬倫德斯泰特。
之前倫德斯泰特低估了蘇軍的動作和意誌力,導致第1集團軍和羅馬遠征第1集團軍在攻城戰中傷亡很大。
南方集團群的第6集團軍要防守坦波夫和頓河防線。第17集團軍在過去一個月,利用蘇軍不斷向斯大林格勒調兵的時機,從霍皮奧爾河推進至斯大林格勒至薩拉托夫段的伏爾加河。第19集團軍在蘇軍撤離北高加索後,主力追擊至斯大林格勒到裏海段伏爾加河,與蘇軍47、52集團軍對峙。11集團軍還在克裏木半島,即將對塞瓦斯托波爾發起進攻。
從兵力上講,倫德斯泰特能用的兵力還真不多。攻擊斯大林格勒受挫,讓倫德斯泰特急需生力軍。
兩個集團軍五十多萬人,加上從伊班牙-高盧用火車急運的兩百輛重坦和一千輛中坦,倫德斯泰特有信心在半個月內拿下斯大林格勒。
北方集團軍群推進到莫斯科,相信斯塔林沒有太多的兵力投入到斯大林格勒。
此時的倫德斯泰特,手上有三個航空隊(包括黑海集團軍的第4航空軍),足夠製霸斯大林格勒周圍的空域。在第4航空軍到來之前,漢斯國在斯大林格勒本就掌控製空權,現在更加強大。倫德斯泰特從聯合司令部要來兩個空降師,計劃渡過伏爾加河,攻擊斯大林格勒後方,切斷補給。
倫德斯泰特將一半坦克劃給了第1裝甲集群,讓克萊斯特能盡快搞定薩拉托夫的蘇盟坦波夫方麵;剩下的一半交給古德裏安,補充並擴充裝甲部隊。黑海集團軍的第6裝甲軍和第16步兵軍擁有重坦和中坦,讓斯大林格勒的坦克數量增加一倍,還擁有漢斯國坦克少量配備的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防空炮等。
6月2日,黑海集團軍第16步兵軍、羅馬15步兵軍殺入被漢斯軍控製三分之二的城區,著手向蘇軍發起強攻。
漢斯國高加索集團軍與伊軍第6裝甲軍向南移動,在距離斯大林格勒一百三十公裏的上巴斯昆恰克渡河。
伏爾加河上遊最低河寬一公裏以上,在斯大林格勒被重兵和防禦工事把守,沒有軍艦協助,很難搭建浮橋。上巴斯昆恰克有許多河中島,這是19集團軍觀察到的,有利於搭建浮橋。
上巴斯昆恰克還是一個交通中轉基地,向西北是斯大林格勒,向南是阿斯特拉罕,向北是薩拉托夫,有公路和鐵路,滿足切斷點。
倫德斯泰特還將空降部隊配給高加索集團集團,要一鼓作氣,拿下這個點。
6月3日,在空軍、炮兵的掩護下,漢斯國步兵大規模搭建浮橋,在20公裏寬的河麵渡河。如此大規模的渡河,讓蘇軍防禦部隊措手不及。這段防守的是蘇軍47集團軍一個師,兵力不到萬人。
蘇軍大規模動員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被平攤,步兵師數量下降。從斯大林格勒南部到阿斯特拉罕的河防有近五百公裏,由蘇軍三個集團軍防守,兵力怎麽可能充足。
上巴斯昆恰克離阿斯特拉罕三百五十公裏左右,分別是47、52集團軍。
得知協約國在上巴斯昆恰克登陸,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鐵木辛哥變得焦慮起來。他在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三十多萬,想通過鏖戰的方式,消耗協約國軍。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但代價是,過去一個月,斯大林格勒陣亡三十萬人,三個集團軍人員基本上換了一個遍。
鐵木辛哥知道協約國在南部登陸成功後,會以最快的速度北上,合圍斯大林格勒。鐵木辛哥給46、47、52三個集團軍下令,在保證防線安全的情況下,向上巴斯昆恰克派出援軍。他從斯大林格勒預備部隊中,抽調一個步兵軍南下。
雙方圍繞南部戰略要地的爭奪就此拉開。
5月30日,阿科斯塔下達總攻命令,集中四個步兵軍、四個裝甲軍及輔助部隊50多萬人,從四麵攻擊蘇軍陣地。
在強大的火力麵前,蘇軍頑強抵抗了兩天,可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大量的蘇軍是在平原地帶防守,根本無據點可用,加上新兵過多,導致兩天傷亡超過三分之一,比列寧格勒更慘。
6月1日,失去信心的主將主動投降,保住士兵的生命。這個主將本就是要背鍋,索性就背大一點的鍋。
任何戰役,在結束的時候,往往沒那麽悲壯。
阿科斯塔南下加裏寧,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而此時,第2裝甲軍才占領沃洛格達,雖沒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但速度很慢。
雷賓斯克水庫以北地區是沼澤、凍土、森林為主的地形,不適合大規模的行軍和進攻。蘇軍小股部隊沿途騷擾運輸部隊,令第2裝甲軍很頭疼。
好在,第2集團軍的速度不算慢,以一種張網的行軍戰術,沿途收拾這些小股蘇軍。這部分蘇軍是庫茲涅佐夫故意安排的,目的是拖延伊軍的進軍速度,為莫斯科贏得時間。
當然,包括庫茲涅佐夫在內的蘇軍將領及統帥部恐怕想不到,伊軍繞這麽遠,主要目標不是攻擊莫斯科,而是高爾基地區。
阿科斯塔讓第2裝甲軍和第2集團軍緩慢進軍,讓蘇軍無法猜測動向。隨著夏季到來,天氣越來越熱,有利於在更北的地區作戰。這樣的時間空窗期很短,所以,要在下一個冬季來臨前解決莫斯科。
在加裏寧戰役進行的時候,漢斯國第20集團軍和芬軍聯手圍殲蘇軍拉多加湖西北地帶的蘇軍,將趕至加裏寧,加入攻擊莫斯科的行列。
漢斯國第3裝甲集群進入圖拉地區,沿途擊潰蘇軍幾個防衛師。第4集團軍在第3裝甲集群後麵,擴大占領區和保護鐵路公路,保證前線部隊的補給。
協約國部隊在攻占基府和庫爾斯克後,修複蘇軍的鐵路線,補給可以從漢斯國抵達前線。協約國調用數千列貨運火車,把補給運到各個戰場。
黑海被協約國控製後,蘇盟南部地區的前線補給效率高很多,比如斯大林格勒的消耗戰,武器和物資基本能滿足。
黑海集團軍、高加索集團軍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補給一樣能滿足。這兩個集團軍按時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場,最高興的當屬倫德斯泰特。
之前倫德斯泰特低估了蘇軍的動作和意誌力,導致第1集團軍和羅馬遠征第1集團軍在攻城戰中傷亡很大。
南方集團群的第6集團軍要防守坦波夫和頓河防線。第17集團軍在過去一個月,利用蘇軍不斷向斯大林格勒調兵的時機,從霍皮奧爾河推進至斯大林格勒至薩拉托夫段的伏爾加河。第19集團軍在蘇軍撤離北高加索後,主力追擊至斯大林格勒到裏海段伏爾加河,與蘇軍47、52集團軍對峙。11集團軍還在克裏木半島,即將對塞瓦斯托波爾發起進攻。
從兵力上講,倫德斯泰特能用的兵力還真不多。攻擊斯大林格勒受挫,讓倫德斯泰特急需生力軍。
兩個集團軍五十多萬人,加上從伊班牙-高盧用火車急運的兩百輛重坦和一千輛中坦,倫德斯泰特有信心在半個月內拿下斯大林格勒。
北方集團軍群推進到莫斯科,相信斯塔林沒有太多的兵力投入到斯大林格勒。
此時的倫德斯泰特,手上有三個航空隊(包括黑海集團軍的第4航空軍),足夠製霸斯大林格勒周圍的空域。在第4航空軍到來之前,漢斯國在斯大林格勒本就掌控製空權,現在更加強大。倫德斯泰特從聯合司令部要來兩個空降師,計劃渡過伏爾加河,攻擊斯大林格勒後方,切斷補給。
倫德斯泰特將一半坦克劃給了第1裝甲集群,讓克萊斯特能盡快搞定薩拉托夫的蘇盟坦波夫方麵;剩下的一半交給古德裏安,補充並擴充裝甲部隊。黑海集團軍的第6裝甲軍和第16步兵軍擁有重坦和中坦,讓斯大林格勒的坦克數量增加一倍,還擁有漢斯國坦克少量配備的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防空炮等。
6月2日,黑海集團軍第16步兵軍、羅馬15步兵軍殺入被漢斯軍控製三分之二的城區,著手向蘇軍發起強攻。
漢斯國高加索集團軍與伊軍第6裝甲軍向南移動,在距離斯大林格勒一百三十公裏的上巴斯昆恰克渡河。
伏爾加河上遊最低河寬一公裏以上,在斯大林格勒被重兵和防禦工事把守,沒有軍艦協助,很難搭建浮橋。上巴斯昆恰克有許多河中島,這是19集團軍觀察到的,有利於搭建浮橋。
上巴斯昆恰克還是一個交通中轉基地,向西北是斯大林格勒,向南是阿斯特拉罕,向北是薩拉托夫,有公路和鐵路,滿足切斷點。
倫德斯泰特還將空降部隊配給高加索集團集團,要一鼓作氣,拿下這個點。
6月3日,在空軍、炮兵的掩護下,漢斯國步兵大規模搭建浮橋,在20公裏寬的河麵渡河。如此大規模的渡河,讓蘇軍防禦部隊措手不及。這段防守的是蘇軍47集團軍一個師,兵力不到萬人。
蘇軍大規模動員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被平攤,步兵師數量下降。從斯大林格勒南部到阿斯特拉罕的河防有近五百公裏,由蘇軍三個集團軍防守,兵力怎麽可能充足。
上巴斯昆恰克離阿斯特拉罕三百五十公裏左右,分別是47、52集團軍。
得知協約國在上巴斯昆恰克登陸,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鐵木辛哥變得焦慮起來。他在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三十多萬,想通過鏖戰的方式,消耗協約國軍。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但代價是,過去一個月,斯大林格勒陣亡三十萬人,三個集團軍人員基本上換了一個遍。
鐵木辛哥知道協約國在南部登陸成功後,會以最快的速度北上,合圍斯大林格勒。鐵木辛哥給46、47、52三個集團軍下令,在保證防線安全的情況下,向上巴斯昆恰克派出援軍。他從斯大林格勒預備部隊中,抽調一個步兵軍南下。
雙方圍繞南部戰略要地的爭奪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