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橫掃東烏蘭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倫德斯泰特的計劃通過後,第1、2、3裝甲集群在初春的季節裏狂奔起來。3月18日,第1、第3裝甲集群聯手攻下庫爾斯克,擊潰蘇軍兩個步兵軍。這場戰役沒有任何空中支援,而是蘇軍沒有意識到南部的第1裝甲集群來得這麽快,直接在淩晨突入城區。
克萊斯特將庫爾斯克交給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他帶著主力向東進軍,直奔沃羅涅日,當然,克萊斯特將庫爾斯克繳獲的燃料全部帶走,讓第3裝甲集群到奧繆爾去搶。
克萊斯特的目標是坦波夫地區,切斷斯大林格勒與莫斯科之間直線的聯係。霍特的目標則是占領奧繆爾,威脅布朗斯克的側翼。
打完鷹國之後,漢斯軍經過兩年的建設,機械化程度相當高,隻是苦了在後麵一直追趕的步兵軍。不止漢斯軍步兵辛苦,蘇盟的步兵一樣辛苦。蘇軍步兵憑借兩隻腳,無法在漢斯裝甲部隊抵達前執行計劃,若是中途遇上,還可能被擊退。
好在,隨著漢斯裝甲部隊深入,蘇軍的空軍漸漸有了用處。
南部,古德裏安帶著第2裝甲集群主力分別撲向馬裏烏波爾和斯大林諾,擊潰兩地的蘇盟兩個步兵軍。朔貝特的11集團軍反包圍紮波羅熱,圍住了來不及撤退的蘇軍兩個步兵軍。
從協約國發起第二階段作戰開始,蘇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局麵,作戰不靈活,給了協約國裝甲部隊太多機會。
短短三四天的時間,使蘇軍損失接近八個軍。
到了3月21日,漢斯軍第6集團軍及48摩托化軍發起了哈爾科夫戰役。
3月22日,克萊斯特用了一天時間拿下沃羅涅日。霍特的裝甲主力則在奧繆爾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霍特被迫放棄進攻,主力轉而向東,進軍沃羅涅日北部的葉列茨。
第11集團軍發起紮波羅熱戰役,逼降紮波羅熱的蘇軍。
3月23日,古德裏安率領第2裝甲集群趕到羅斯托夫,遭到蘇軍56集團軍的強烈反擊,雙方打成了陣地戰。
蘇軍突然打反擊,給古德裏安整不會了,加上補給耗得差不多,暫時放棄奔襲計劃。
3月24日,漢斯國第6集團軍攻占哈爾科夫,殲敵八萬人。霍特帶領的39摩托化軍利用蘇軍沒準備,奇襲了葉列茨,保障了第1裝甲集群北麵的安全。
3月25日,克萊斯特的第3摩托化軍占領了克丘林斯克,第14摩托化軍占領了坦波夫,速度之快,讓蘇軍還在組建的沃羅涅日方麵軍變成了坦波夫方麵軍。到了這裏,也是第1裝甲集群的極限。一路上,蘇軍飛機不斷騷擾,讓裝甲部隊損失不少汽車、坦克。
而且克萊斯特發現,蘇盟各地區的民兵和防衛部隊就地成為阻擊力量,沿途阻擊他的部隊。這些蘇軍戰鬥力不強,堅持不了多久,可他們會搞夜襲,打亂漢斯軍的休整節奏。
連續十天的作戰,漢斯軍三大裝甲集群橫掃東烏蘭地區,擊潰數十萬蘇軍,並且切斷了高加索地區與莫斯科的最短鐵路線和公路線。
蘇軍根本來不及調兵防守,當地臨時拚湊的軍隊,靠血肉之軀,平添傷亡而已。
...
莫斯科,斯塔林相當鬱悶,仿佛協約國指揮官很輕鬆看穿他的謀劃,根本不上鉤。這麽打下去,蘇軍的節奏完全亂了。
“沙波什尼科夫同誌,你認為協約國軍隊會從南方攻擊莫斯科嗎?”
蘇軍的主力集中在布良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一百多萬人,基本上是從後方抽調的,導致大後方沒有多少主力部隊。
中央方麵軍經過動員後,現有五十多萬人,防守莫斯科足夠,但要分兵去阻擊、去消耗,那莫斯科的安全得不到保證。
“斯塔林同誌,從攻擊動向來看,很有可能。不過,朱可夫同誌報告,在斯摩棱斯克前線的協約國軍隊也不少,番號是漢斯軍第9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4裝甲集群,還有從漢斯國國內派來的第1集團軍,總兵力70多萬。”沙波什尼科夫不敢輕易判斷,主要是協約國軍隊太強。
別看斯摩棱斯克集結的蘇軍有上百萬,可協約國軍有裝甲和空中優勢,從中央方麵軍抽調的兩個機械化軍有點不夠打。
若西南方麵軍沒有全軍覆滅,能及時抽調兩三個機械化軍北上,斯摩棱斯克的戰力將會大大增強,可惜沒有如果。
“協約國軍隊給了我們時間,構築了斯摩棱斯克地域防線,可敵軍卻又大踏步從南方進攻。協約國南方集團軍群實力強大,即便是分兵駐守占領區,前線作戰士兵也有近百萬,還有三個裝甲集群。”
沙波什尼科夫的解釋,讓斯塔林眉頭皺得更深。
作為蘇盟的領導人,他太知道蘇盟的情況了。在寒冬結束時,蘇軍損失過大,要在下一個寒冬來臨前擋住協約國的進攻步伐,會犧牲更多的將士。
“我們沒有太多的兵力,將坦波夫周圍的軍隊劃入坦波夫方麵軍,從莫斯科新生產的坦克中調撥100輛重坦和300輛t34。坦波夫方麵軍的任務是擋住協約國軍隊,讓其無法東進。待時機成熟,收複坦波夫,打通交通線。”
斯塔林無法在南方組織反擊,一切以防守為主。等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生產的坦克和飛機大規模裝備部隊,他才有信心發起反攻。
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烏拉爾地區的飛行基地,蘇盟正在加緊訓練飛行員,等待米國生產的飛機送到戰場。
“恐怕,我們要在好幾個地方同時打保衛戰了。”
斯塔林長歎一聲。
...
在南方集團軍群暫停攻城掠地的時候,伊班牙-高盧第一艦隊進入黑海,主力艦包括‘馬拉加’號航母和‘伊一’、‘伊四’兩艘護航航母,兩艘原鷹國交接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托萊多’和‘加的斯’號。
第一艦隊一百多艘艦艇,浩浩蕩蕩出現在黑海,連土雞國民眾都恐慌了,更別說沿海的國家。
蘇盟黑海艦隊司令奧克佳布裏斯基得知消息,在司令部急得團團轉,艦隊的末日要到了。
克萊斯特將庫爾斯克交給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他帶著主力向東進軍,直奔沃羅涅日,當然,克萊斯特將庫爾斯克繳獲的燃料全部帶走,讓第3裝甲集群到奧繆爾去搶。
克萊斯特的目標是坦波夫地區,切斷斯大林格勒與莫斯科之間直線的聯係。霍特的目標則是占領奧繆爾,威脅布朗斯克的側翼。
打完鷹國之後,漢斯軍經過兩年的建設,機械化程度相當高,隻是苦了在後麵一直追趕的步兵軍。不止漢斯軍步兵辛苦,蘇盟的步兵一樣辛苦。蘇軍步兵憑借兩隻腳,無法在漢斯裝甲部隊抵達前執行計劃,若是中途遇上,還可能被擊退。
好在,隨著漢斯裝甲部隊深入,蘇軍的空軍漸漸有了用處。
南部,古德裏安帶著第2裝甲集群主力分別撲向馬裏烏波爾和斯大林諾,擊潰兩地的蘇盟兩個步兵軍。朔貝特的11集團軍反包圍紮波羅熱,圍住了來不及撤退的蘇軍兩個步兵軍。
從協約國發起第二階段作戰開始,蘇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局麵,作戰不靈活,給了協約國裝甲部隊太多機會。
短短三四天的時間,使蘇軍損失接近八個軍。
到了3月21日,漢斯軍第6集團軍及48摩托化軍發起了哈爾科夫戰役。
3月22日,克萊斯特用了一天時間拿下沃羅涅日。霍特的裝甲主力則在奧繆爾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霍特被迫放棄進攻,主力轉而向東,進軍沃羅涅日北部的葉列茨。
第11集團軍發起紮波羅熱戰役,逼降紮波羅熱的蘇軍。
3月23日,古德裏安率領第2裝甲集群趕到羅斯托夫,遭到蘇軍56集團軍的強烈反擊,雙方打成了陣地戰。
蘇軍突然打反擊,給古德裏安整不會了,加上補給耗得差不多,暫時放棄奔襲計劃。
3月24日,漢斯國第6集團軍攻占哈爾科夫,殲敵八萬人。霍特帶領的39摩托化軍利用蘇軍沒準備,奇襲了葉列茨,保障了第1裝甲集群北麵的安全。
3月25日,克萊斯特的第3摩托化軍占領了克丘林斯克,第14摩托化軍占領了坦波夫,速度之快,讓蘇軍還在組建的沃羅涅日方麵軍變成了坦波夫方麵軍。到了這裏,也是第1裝甲集群的極限。一路上,蘇軍飛機不斷騷擾,讓裝甲部隊損失不少汽車、坦克。
而且克萊斯特發現,蘇盟各地區的民兵和防衛部隊就地成為阻擊力量,沿途阻擊他的部隊。這些蘇軍戰鬥力不強,堅持不了多久,可他們會搞夜襲,打亂漢斯軍的休整節奏。
連續十天的作戰,漢斯軍三大裝甲集群橫掃東烏蘭地區,擊潰數十萬蘇軍,並且切斷了高加索地區與莫斯科的最短鐵路線和公路線。
蘇軍根本來不及調兵防守,當地臨時拚湊的軍隊,靠血肉之軀,平添傷亡而已。
...
莫斯科,斯塔林相當鬱悶,仿佛協約國指揮官很輕鬆看穿他的謀劃,根本不上鉤。這麽打下去,蘇軍的節奏完全亂了。
“沙波什尼科夫同誌,你認為協約國軍隊會從南方攻擊莫斯科嗎?”
蘇軍的主力集中在布良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一百多萬人,基本上是從後方抽調的,導致大後方沒有多少主力部隊。
中央方麵軍經過動員後,現有五十多萬人,防守莫斯科足夠,但要分兵去阻擊、去消耗,那莫斯科的安全得不到保證。
“斯塔林同誌,從攻擊動向來看,很有可能。不過,朱可夫同誌報告,在斯摩棱斯克前線的協約國軍隊也不少,番號是漢斯軍第9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4裝甲集群,還有從漢斯國國內派來的第1集團軍,總兵力70多萬。”沙波什尼科夫不敢輕易判斷,主要是協約國軍隊太強。
別看斯摩棱斯克集結的蘇軍有上百萬,可協約國軍有裝甲和空中優勢,從中央方麵軍抽調的兩個機械化軍有點不夠打。
若西南方麵軍沒有全軍覆滅,能及時抽調兩三個機械化軍北上,斯摩棱斯克的戰力將會大大增強,可惜沒有如果。
“協約國軍隊給了我們時間,構築了斯摩棱斯克地域防線,可敵軍卻又大踏步從南方進攻。協約國南方集團軍群實力強大,即便是分兵駐守占領區,前線作戰士兵也有近百萬,還有三個裝甲集群。”
沙波什尼科夫的解釋,讓斯塔林眉頭皺得更深。
作為蘇盟的領導人,他太知道蘇盟的情況了。在寒冬結束時,蘇軍損失過大,要在下一個寒冬來臨前擋住協約國的進攻步伐,會犧牲更多的將士。
“我們沒有太多的兵力,將坦波夫周圍的軍隊劃入坦波夫方麵軍,從莫斯科新生產的坦克中調撥100輛重坦和300輛t34。坦波夫方麵軍的任務是擋住協約國軍隊,讓其無法東進。待時機成熟,收複坦波夫,打通交通線。”
斯塔林無法在南方組織反擊,一切以防守為主。等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生產的坦克和飛機大規模裝備部隊,他才有信心發起反攻。
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烏拉爾地區的飛行基地,蘇盟正在加緊訓練飛行員,等待米國生產的飛機送到戰場。
“恐怕,我們要在好幾個地方同時打保衛戰了。”
斯塔林長歎一聲。
...
在南方集團軍群暫停攻城掠地的時候,伊班牙-高盧第一艦隊進入黑海,主力艦包括‘馬拉加’號航母和‘伊一’、‘伊四’兩艘護航航母,兩艘原鷹國交接的戰列艦(納爾遜級),‘托萊多’和‘加的斯’號。
第一艦隊一百多艘艦艇,浩浩蕩蕩出現在黑海,連土雞國民眾都恐慌了,更別說沿海的國家。
蘇盟黑海艦隊司令奧克佳布裏斯基得知消息,在司令部急得團團轉,艦隊的末日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