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戰準備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伊班牙-高盧國公主大婚後,人們發現,國內的氣氛變了。馬德裏西部的軍工區、托萊多工業區正在招募大量的新工人,並進行培訓。沿海的民間軍工企業和工業企業接到了不少訂單,也在擴大生產。
一批一批的軍隊坐上火車,朝東方開去。天空中,每天有戰機朝東方飛去。各省的預備役訓練營地擠滿了征召的士兵。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動員機製已經啟動了。
北非預備役訓練營地,正緊鑼密鼓地訓練征召的預備役和新兵。當兵帶來的巨大福利,是北非各族士兵十分向往的,所以,不缺兵員。普通人想在改革中掙錢,機會是有,但總體來說不如去當兵,一人當兵,即便是犧牲,全家能享受各種撫恤和優待政策。
弗朗哥奉命訓練各軍,並做好投入戰場的準備。
高盧地區的民眾對戰爭反感,但過去一年,他們已認同新國王,即便不參軍,響應號召是能做到的。當然,不是所有高盧男兒都喪失了勇氣,給到高盧地區的軍隊編製名額是滿員的。
而且,在共同榮譽的灌輸下,高盧族將士跟上了全軍的思想。第二艦隊全員來自高盧族,參加了鷹倫海戰,對王國的認同感更強。
達爾朗出任海軍副大臣,基本上主持日常事務,實權很大,沒有任何的區別對待,這也是海軍能最快融入的原因。
在軍事會議上,林奇也給了高盧地區步兵軍和裝甲軍機會,派1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到東線。高盧地區各軍的主要將領均是提拔的一些中下級軍官,在馬德裏集訓過。
除了國內準備,伊班牙-高盧的武器源源不斷地送往波斯、伊拉克、莫臥兒、配合漢斯國武裝中東軍隊。根據作戰計劃,波斯的漢斯軍將領會全權指揮兩國軍隊及莫臥兒殖民軍,全軍規模是一百萬,還配備兩個裝甲師、五百架飛機。
波斯一年多以前就開始訓練,骨幹戰鬥力不弱。至於莫臥兒軍隊,林奇不好評價,要打打看。
...
進入1941年初,漢斯國東部、羅尼東部,上百個臨時軍用機場停滿了飛機。聯合司令部從柏林搬到華沙,正式接管劃歸的軍隊指揮權。
由伊班牙-高盧軍組成的北方集團軍群,轄伊班牙-高盧國第1集團軍、第2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2個空降師、2個山地師、2個重炮師等部隊,配備第1航空軍,司令官由古鐵雷斯的副手胡裏奧-阿科斯塔上將擔任。
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編製一致,各轄3個軍、2個機動師,約23萬人。第1集團軍轄第1軍、第2軍、第13軍,第12機動師、第13機動師,司令官霍埃爾,副司令官奧利維。第2集團軍轄第3軍、第9軍、第14軍,第14機動師、第15機動師,司令官加西亞,副司令官席瓦爾。
第1裝甲集團軍轄第1、2、3、9裝甲軍,司令官迪亞斯、副司令官蒙科。
按照計劃,北方集團軍群在海軍、空軍的掩護下,橫掃波羅的海,沿途北上,攻擊列寧格勒,然後轉向協助中央集團軍群攻擊莫斯科。
除了負責的北線,伊班牙-高盧軍會在中央集團軍群布置一支預備隊,組成第3集團軍,轄第4軍、第15軍、第4裝甲軍、第5裝甲軍,配1個重炮師,司令官奧爾特加。
在空軍方麵,除了第1航空軍配給北方集團軍,伊班牙-高盧還增派第2、第3航空軍,各轄2個戰鬥機航空師、1個支援機航空師、1個轟炸機航空師。每個航空軍1200餘架飛機,後期根據作戰情況,調整飛機數量。
算上後勤和工程部隊,北線集團軍群約80萬人,中線的第3集團軍約30萬,也就是說,此戰伊班牙-高盧軍將動用110萬大軍。除此之外,還有30萬左右的後勤運輸支援兵,主要負責鐵路、公路運輸的相關司機和裝卸人員,不參與前線作戰。
為了贏得戰爭,林奇是下血本的。
伊班牙-高盧投入這麽多,漢斯國自然不會少。
漢斯軍主要負責中部、南部、高加索、中亞等進攻方向。中央集團軍群得到加強,成為重拳部隊,轄漢斯軍第4、第9、第16、第18集團軍,第2、第3、第4裝甲集群,3個航空隊,算上集團軍群司令部直轄師,總兵力200萬人,4000輛坦克,3600架飛機。
漢斯軍的裝甲集群包括步兵軍,和伊班牙-高盧的裝甲集團軍編製不一樣,坦克數量差得遠。漢斯國在大戰結束後,加大坦克生產,才有今天的滿編狀態,師編有三百多輛坦克。雖然兩國編製上不同,但坦克數量相差不大,漢斯國裝甲師是2團製,每個團160輛坦克左右。中央集團軍群擁有12個裝甲師,十分強大。
南方集團軍群轄第6、第11、第17、第19集團軍,第1裝甲集群,1個航空隊。南方集團軍比較特殊,第19集團軍編入了羅尼3個步兵軍,漢斯軍1個步兵軍。南方集團軍群加上直轄的山地師、安全師等,總兵力120萬人。
高加索集團軍轄2個步兵軍、3個波斯軍、3個莫臥兒殖民軍、2個山地師。中亞集團軍轄2個步兵軍、2個波斯軍、2個莫臥兒殖民軍。伊拉克部隊劃入波斯軍中。
高加索和中亞由於交通問題,無法計劃太多的軍隊,否則後勤扛不住。大量的山地和沙漠,不適合裝甲師作戰,不過,漢斯軍研究了一種專門山地作戰的中坦,給高加索和中亞集團軍各配了200輛。
在‘東進計劃’中,除了北方集團軍群、高加索和中亞外,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要在第聶伯河以西地區殲滅蘇軍西部主力,然後中央集團軍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進攻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沿烏蘭向東攻擊斯大林格勒,拿下後分兵東進,進軍伏爾加河下遊和烏拉爾上,迫使蘇軍分兵防守,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減輕圍殲莫斯科蘇軍的壓力。
在此基礎上,協約國將從漢斯國本土征集100個輕步師,從羅馬國調集50個步兵師,用來清理占領區。大戰在即,不容得羅馬國拒絕。
當在羅馬城過冬的墨索尼接到小胡子電話,氣得跳起來。討論的時候沒他份,出力的時候想到他了。然而,蘇盟的利益太大,即便無法獲得領土,分配的資源配額也十分誘人,墨索尼不能失去這份利益,何況,僅僅是維持治安。
墨索尼一聲令下,從殖民地和本土組建50個師,大約60萬人,當然,墨索尼計劃派出一些裝甲部隊,去發泄心中的憋屈。
隨著計劃定下來,未來兩個多月,東線將堆滿了士兵。
一批一批的軍隊坐上火車,朝東方開去。天空中,每天有戰機朝東方飛去。各省的預備役訓練營地擠滿了征召的士兵。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動員機製已經啟動了。
北非預備役訓練營地,正緊鑼密鼓地訓練征召的預備役和新兵。當兵帶來的巨大福利,是北非各族士兵十分向往的,所以,不缺兵員。普通人想在改革中掙錢,機會是有,但總體來說不如去當兵,一人當兵,即便是犧牲,全家能享受各種撫恤和優待政策。
弗朗哥奉命訓練各軍,並做好投入戰場的準備。
高盧地區的民眾對戰爭反感,但過去一年,他們已認同新國王,即便不參軍,響應號召是能做到的。當然,不是所有高盧男兒都喪失了勇氣,給到高盧地區的軍隊編製名額是滿員的。
而且,在共同榮譽的灌輸下,高盧族將士跟上了全軍的思想。第二艦隊全員來自高盧族,參加了鷹倫海戰,對王國的認同感更強。
達爾朗出任海軍副大臣,基本上主持日常事務,實權很大,沒有任何的區別對待,這也是海軍能最快融入的原因。
在軍事會議上,林奇也給了高盧地區步兵軍和裝甲軍機會,派1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到東線。高盧地區各軍的主要將領均是提拔的一些中下級軍官,在馬德裏集訓過。
除了國內準備,伊班牙-高盧的武器源源不斷地送往波斯、伊拉克、莫臥兒、配合漢斯國武裝中東軍隊。根據作戰計劃,波斯的漢斯軍將領會全權指揮兩國軍隊及莫臥兒殖民軍,全軍規模是一百萬,還配備兩個裝甲師、五百架飛機。
波斯一年多以前就開始訓練,骨幹戰鬥力不弱。至於莫臥兒軍隊,林奇不好評價,要打打看。
...
進入1941年初,漢斯國東部、羅尼東部,上百個臨時軍用機場停滿了飛機。聯合司令部從柏林搬到華沙,正式接管劃歸的軍隊指揮權。
由伊班牙-高盧軍組成的北方集團軍群,轄伊班牙-高盧國第1集團軍、第2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2個空降師、2個山地師、2個重炮師等部隊,配備第1航空軍,司令官由古鐵雷斯的副手胡裏奧-阿科斯塔上將擔任。
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編製一致,各轄3個軍、2個機動師,約23萬人。第1集團軍轄第1軍、第2軍、第13軍,第12機動師、第13機動師,司令官霍埃爾,副司令官奧利維。第2集團軍轄第3軍、第9軍、第14軍,第14機動師、第15機動師,司令官加西亞,副司令官席瓦爾。
第1裝甲集團軍轄第1、2、3、9裝甲軍,司令官迪亞斯、副司令官蒙科。
按照計劃,北方集團軍群在海軍、空軍的掩護下,橫掃波羅的海,沿途北上,攻擊列寧格勒,然後轉向協助中央集團軍群攻擊莫斯科。
除了負責的北線,伊班牙-高盧軍會在中央集團軍群布置一支預備隊,組成第3集團軍,轄第4軍、第15軍、第4裝甲軍、第5裝甲軍,配1個重炮師,司令官奧爾特加。
在空軍方麵,除了第1航空軍配給北方集團軍,伊班牙-高盧還增派第2、第3航空軍,各轄2個戰鬥機航空師、1個支援機航空師、1個轟炸機航空師。每個航空軍1200餘架飛機,後期根據作戰情況,調整飛機數量。
算上後勤和工程部隊,北線集團軍群約80萬人,中線的第3集團軍約30萬,也就是說,此戰伊班牙-高盧軍將動用110萬大軍。除此之外,還有30萬左右的後勤運輸支援兵,主要負責鐵路、公路運輸的相關司機和裝卸人員,不參與前線作戰。
為了贏得戰爭,林奇是下血本的。
伊班牙-高盧投入這麽多,漢斯國自然不會少。
漢斯軍主要負責中部、南部、高加索、中亞等進攻方向。中央集團軍群得到加強,成為重拳部隊,轄漢斯軍第4、第9、第16、第18集團軍,第2、第3、第4裝甲集群,3個航空隊,算上集團軍群司令部直轄師,總兵力200萬人,4000輛坦克,3600架飛機。
漢斯軍的裝甲集群包括步兵軍,和伊班牙-高盧的裝甲集團軍編製不一樣,坦克數量差得遠。漢斯國在大戰結束後,加大坦克生產,才有今天的滿編狀態,師編有三百多輛坦克。雖然兩國編製上不同,但坦克數量相差不大,漢斯國裝甲師是2團製,每個團160輛坦克左右。中央集團軍群擁有12個裝甲師,十分強大。
南方集團軍群轄第6、第11、第17、第19集團軍,第1裝甲集群,1個航空隊。南方集團軍比較特殊,第19集團軍編入了羅尼3個步兵軍,漢斯軍1個步兵軍。南方集團軍群加上直轄的山地師、安全師等,總兵力120萬人。
高加索集團軍轄2個步兵軍、3個波斯軍、3個莫臥兒殖民軍、2個山地師。中亞集團軍轄2個步兵軍、2個波斯軍、2個莫臥兒殖民軍。伊拉克部隊劃入波斯軍中。
高加索和中亞由於交通問題,無法計劃太多的軍隊,否則後勤扛不住。大量的山地和沙漠,不適合裝甲師作戰,不過,漢斯軍研究了一種專門山地作戰的中坦,給高加索和中亞集團軍各配了200輛。
在‘東進計劃’中,除了北方集團軍群、高加索和中亞外,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要在第聶伯河以西地區殲滅蘇軍西部主力,然後中央集團軍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進攻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沿烏蘭向東攻擊斯大林格勒,拿下後分兵東進,進軍伏爾加河下遊和烏拉爾上,迫使蘇軍分兵防守,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減輕圍殲莫斯科蘇軍的壓力。
在此基礎上,協約國將從漢斯國本土征集100個輕步師,從羅馬國調集50個步兵師,用來清理占領區。大戰在即,不容得羅馬國拒絕。
當在羅馬城過冬的墨索尼接到小胡子電話,氣得跳起來。討論的時候沒他份,出力的時候想到他了。然而,蘇盟的利益太大,即便無法獲得領土,分配的資源配額也十分誘人,墨索尼不能失去這份利益,何況,僅僅是維持治安。
墨索尼一聲令下,從殖民地和本土組建50個師,大約60萬人,當然,墨索尼計劃派出一些裝甲部隊,去發泄心中的憋屈。
隨著計劃定下來,未來兩個多月,東線將堆滿了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