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登陸計劃
魔幻雄心:重返日不落帝國 作者:玖九八一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奇接著任命魏剛為第五集團軍司令官,將負責組建新的部隊;宣布達爾朗為海軍副大臣,協助巴斯塔雷切處理海軍部事務。
宣布組建第一艦隊,艦隊司令官由巴斯塔雷切兼任,副司令官由貝蘭多擔任,負責處理艦隊具體事務。
貝蘭多是跟隨巴斯塔雷切一起過來國王軍的海軍軍官,一直協助巴斯塔雷切處理海軍事務。
聯合王國第二艦隊司令官則由讓-蘇爾擔任,副司令官由安德烈擔任。第二艦隊除了在殖民地被鷹國扣押的戰艦,保留了1艘航母、5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6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潛艇85艘。
第二艦隊的實力,讓伊班牙的海軍戰力直線飆升。
林奇在馬德裏皇宮接見了達爾朗及第二艦隊的主要軍官,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信任與期待(表麵上的)。
林奇用一個簡單的典故告訴他們。
高盧人可以用一次諾曼底征服統治鷹國,那就可以再用一次登陸,將鷹國人的霸權徹底葬送掉。
高盧海軍軍官們被林奇一陣洗腦,熱血沸騰。
達爾朗甚至表態,他最恨鷹國人了。
林奇趁機宣布,達爾朗和讓-蘇爾的海軍上將軍銜將被保留,以下軍官的軍銜和職位都不變,但未來的晉升,必須滿足聯合王國的條件。
達爾朗和讓-蘇爾自然樂意,這樣一看,他們成為聯合王國僅有的三個上將之二,高盧族賺大了。
兩人當即表態,會全力為聯合王國而戰。
4月24日,林奇在皇宮正式成立聯合艦隊,巴斯塔雷切任司令官,羅馬國艦隊指揮官坎皮奧尼任副司令官。
聯合艦隊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吸引鷹國海軍到普列茅斯海域決戰,二是掩護陸軍登陸普列茅斯,強行占領鷹國的西南區半島,為大部隊獲得進攻的前沿陣地。
西南鷹倫半島是多山地區,平原少,無法一下展開大規模的部隊,是登陸選擇最差的地點之一。
雖然這條路線是最爛的一條,但對於林奇來說,卻是最有利的一條。空軍海軍能最大程度保護登陸部隊,即便雙方海軍決戰,戰場足夠廣,高盧海岸的空軍能支援海戰。
而且這是林奇在漢斯國登陸計劃之外的計劃,取名‘海獅計劃2’。
說白了,在林奇的計劃中,犧牲漢斯軍,為登陸創造最大的便利條件。漢斯國的登陸作戰,既是主攻,也可以是佯攻,主要是吸引鷹軍的注意力。
‘海獅計劃2’的真正知情人是巴斯塔雷切,其他軍官將在執行前才知道,就算鷹國的間諜有所察覺,不會將地點聯想到普列茅斯地區。
而作為掩護,海軍參謀部會演示好多種登陸方案。
聯合艦隊成立後,第二艦隊補充新型戰機,開赴西海岸。潛艇司令官多瓦爾在計劃時間點帶領一百艘潛艇潛入鷹國海峽和凱爾特海,提前埋伏起來。
在加利西亞軍港,執行登陸的第四集團軍轄第5裝甲師、第4步兵師、120和121兩個輕步兵師,空降1師、空降2師到布雷斯特待命,空降達特穆爾山,占領製高點。
在第四集團軍打開局麵後,高盧海岸的第一集團軍將登陸支援,擴大戰場。鷹國本土擁有兩三百萬陸軍,實力不容小覷,需要穩紮穩打。
而此時,加萊地區、諾曼底地區、布雷斯特地區的機場正在大規模擴建,伊班牙的1500架作戰飛機進駐布雷斯特一帶。
羅馬國2000架飛機進駐諾曼底地區,作為生力軍,雖然有些落後,但拚數量足夠了。
漢斯國集中全國及繳獲的作戰飛機,大約2500架布置在加萊地區。除此之外,伊班牙的第一航空軍在補充飛機後,600架飛機跟隨漢斯空軍一起行動,轟炸鷹國本土,並消耗鷹國飛機。
在高盧戰役結束這段期間,鷹國的戰機被擊落300多架,本土作戰飛機預計剩下不到1000架,就算鷹國趁這個月補充了幾百架,按照短期產能來算,不會超過1500架。
這是協約國壓製的最佳時機。
漢斯國提前製定的‘海獅計劃’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
空軍將重點轟炸多弗爾海峽的軍事防禦陣地、防空陣地、海軍基地、機場、雷達站等設施,作戰周期為10天。
鷹國本土擁有地麵雷達,主動入侵的戰機有劣勢,不過,伊班牙空軍擁有高空偵察機,能偵察雷達信號。
在擁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偵察機可以滯留很久。
不過,由於跨海作戰,飛機飛行距離較長,漢斯國空軍與伊班牙空軍的作戰時間有限,在出擊次數上,鷹國戰機其實更占優勢。
所以,10天後,無論空戰結果如何,漢斯陸軍都將發起進攻。
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鷹國的海軍不會滯留在這片區域,否則,伊班牙和漢斯國的海軍轟炸機足夠摧毀大量的戰艦。
鷹軍提前準備了水雷區和陸地防禦區,犧牲肯定會很大,但為了勝利,一切犧牲都將值得。
所以,陸軍方麵,漢斯國兩百萬大軍和補充後的裝甲集群全部集中在高盧東北及比利國地區,做好登陸準備。伊班牙的第1裝甲師和第1步兵師進駐布列塔尼,保護伊班牙的空軍基地。
第2、4裝甲師及第一集團軍主力駐點高盧西北地區,佯裝參與進攻計劃。
漢斯國的海軍活動在比利國和加萊海域,隨時掩護陸軍登陸。此時的漢斯國海軍相當弱小,‘俾斯麥’號還在建造中,由於世界大戰提前爆發,估計服役時間還要晚一些。
隨著大規模的物資、軍隊、登陸艦艇調動,連普通人都知道,協約國要登陸鷹國了。
(下午再奮鬥)
宣布組建第一艦隊,艦隊司令官由巴斯塔雷切兼任,副司令官由貝蘭多擔任,負責處理艦隊具體事務。
貝蘭多是跟隨巴斯塔雷切一起過來國王軍的海軍軍官,一直協助巴斯塔雷切處理海軍事務。
聯合王國第二艦隊司令官則由讓-蘇爾擔任,副司令官由安德烈擔任。第二艦隊除了在殖民地被鷹國扣押的戰艦,保留了1艘航母、5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6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潛艇85艘。
第二艦隊的實力,讓伊班牙的海軍戰力直線飆升。
林奇在馬德裏皇宮接見了達爾朗及第二艦隊的主要軍官,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信任與期待(表麵上的)。
林奇用一個簡單的典故告訴他們。
高盧人可以用一次諾曼底征服統治鷹國,那就可以再用一次登陸,將鷹國人的霸權徹底葬送掉。
高盧海軍軍官們被林奇一陣洗腦,熱血沸騰。
達爾朗甚至表態,他最恨鷹國人了。
林奇趁機宣布,達爾朗和讓-蘇爾的海軍上將軍銜將被保留,以下軍官的軍銜和職位都不變,但未來的晉升,必須滿足聯合王國的條件。
達爾朗和讓-蘇爾自然樂意,這樣一看,他們成為聯合王國僅有的三個上將之二,高盧族賺大了。
兩人當即表態,會全力為聯合王國而戰。
4月24日,林奇在皇宮正式成立聯合艦隊,巴斯塔雷切任司令官,羅馬國艦隊指揮官坎皮奧尼任副司令官。
聯合艦隊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吸引鷹國海軍到普列茅斯海域決戰,二是掩護陸軍登陸普列茅斯,強行占領鷹國的西南區半島,為大部隊獲得進攻的前沿陣地。
西南鷹倫半島是多山地區,平原少,無法一下展開大規模的部隊,是登陸選擇最差的地點之一。
雖然這條路線是最爛的一條,但對於林奇來說,卻是最有利的一條。空軍海軍能最大程度保護登陸部隊,即便雙方海軍決戰,戰場足夠廣,高盧海岸的空軍能支援海戰。
而且這是林奇在漢斯國登陸計劃之外的計劃,取名‘海獅計劃2’。
說白了,在林奇的計劃中,犧牲漢斯軍,為登陸創造最大的便利條件。漢斯國的登陸作戰,既是主攻,也可以是佯攻,主要是吸引鷹軍的注意力。
‘海獅計劃2’的真正知情人是巴斯塔雷切,其他軍官將在執行前才知道,就算鷹國的間諜有所察覺,不會將地點聯想到普列茅斯地區。
而作為掩護,海軍參謀部會演示好多種登陸方案。
聯合艦隊成立後,第二艦隊補充新型戰機,開赴西海岸。潛艇司令官多瓦爾在計劃時間點帶領一百艘潛艇潛入鷹國海峽和凱爾特海,提前埋伏起來。
在加利西亞軍港,執行登陸的第四集團軍轄第5裝甲師、第4步兵師、120和121兩個輕步兵師,空降1師、空降2師到布雷斯特待命,空降達特穆爾山,占領製高點。
在第四集團軍打開局麵後,高盧海岸的第一集團軍將登陸支援,擴大戰場。鷹國本土擁有兩三百萬陸軍,實力不容小覷,需要穩紮穩打。
而此時,加萊地區、諾曼底地區、布雷斯特地區的機場正在大規模擴建,伊班牙的1500架作戰飛機進駐布雷斯特一帶。
羅馬國2000架飛機進駐諾曼底地區,作為生力軍,雖然有些落後,但拚數量足夠了。
漢斯國集中全國及繳獲的作戰飛機,大約2500架布置在加萊地區。除此之外,伊班牙的第一航空軍在補充飛機後,600架飛機跟隨漢斯空軍一起行動,轟炸鷹國本土,並消耗鷹國飛機。
在高盧戰役結束這段期間,鷹國的戰機被擊落300多架,本土作戰飛機預計剩下不到1000架,就算鷹國趁這個月補充了幾百架,按照短期產能來算,不會超過1500架。
這是協約國壓製的最佳時機。
漢斯國提前製定的‘海獅計劃’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
空軍將重點轟炸多弗爾海峽的軍事防禦陣地、防空陣地、海軍基地、機場、雷達站等設施,作戰周期為10天。
鷹國本土擁有地麵雷達,主動入侵的戰機有劣勢,不過,伊班牙空軍擁有高空偵察機,能偵察雷達信號。
在擁有製空權的情況下,偵察機可以滯留很久。
不過,由於跨海作戰,飛機飛行距離較長,漢斯國空軍與伊班牙空軍的作戰時間有限,在出擊次數上,鷹國戰機其實更占優勢。
所以,10天後,無論空戰結果如何,漢斯陸軍都將發起進攻。
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鷹國的海軍不會滯留在這片區域,否則,伊班牙和漢斯國的海軍轟炸機足夠摧毀大量的戰艦。
鷹軍提前準備了水雷區和陸地防禦區,犧牲肯定會很大,但為了勝利,一切犧牲都將值得。
所以,陸軍方麵,漢斯國兩百萬大軍和補充後的裝甲集群全部集中在高盧東北及比利國地區,做好登陸準備。伊班牙的第1裝甲師和第1步兵師進駐布列塔尼,保護伊班牙的空軍基地。
第2、4裝甲師及第一集團軍主力駐點高盧西北地區,佯裝參與進攻計劃。
漢斯國的海軍活動在比利國和加萊海域,隨時掩護陸軍登陸。此時的漢斯國海軍相當弱小,‘俾斯麥’號還在建造中,由於世界大戰提前爆發,估計服役時間還要晚一些。
隨著大規模的物資、軍隊、登陸艦艇調動,連普通人都知道,協約國要登陸鷹國了。
(下午再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