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 章 小聖人與太子


    斬妖司後巷,蘇長安從後門一躍而出,街巷之間步法連環、極限轉折,甩掉了兩撥暗哨之後,悄無聲息地鑽入人群。


    臨近皇城東側,他拐入一條偏僻小巷,四下無人後,迅速從納袋中取出一套儒袍換上。


    那是徐素兒親手縫製的,繡工細致,剪裁合身,淡青底色襯得他身姿修長,袖口隱隱透出紋理雅致的竹葉暗紋。


    衣袍一換,整個人氣質驟變,原本略顯不羈的身影,此刻竟多出幾分風度翩翩的書卷氣。


    隻是眼底略帶血絲,眉梢疲態未褪。


    大皇子府,正廳。


    金絲玉燈高懸,帷幔輕垂,熏香嫋嫋。檀木地板映出少女倩影,一襲湖藍宮袍步履輕盈,衣袂翻飛,像風中繞枝的翠鳥。


    昭陽公主趙韶音,素來被稱“端方雅正,天家女儀”,可今朝——


    她繞著正座踱步不止,眉梢眼角皆染著雀躍,似要將滿腹心思硬生生捂住,結果反倒紅了耳尖。


    “皇兄還記得那日春遊?”她轉身拂袖,語調壓低,眼中卻浮著一抹難以掩藏的熠光,“他立在璟樹之後,一語吟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那人雖未近前,可那氣度——那種從容,就像……”


    她話語收住,眨了眨眼,不再說下去。


    趙景桓麵色不變,指節輕敲茶盞蓋,目光斜睨:“你這是第九次迴憶了。”


    “還可以有第十次。”


    趙韶音嘟囔著坐下,手托香腮,眼神發亮:“你不懂,那種風度,不是精心打磨出來的,而是……像懶散天仙下凡,隻為偷個午睡。可偏偏,天光、花影、酒意都讓給了他,這世間看似散漫的姿態,才最致命。”


    趙景桓險些一口茶沒咽下去,強行咳嗽掩飾,臉上依舊雲淡風輕,可袖下手指卻不由自主地緊了緊。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局勢的逼仄。


    這些日子,父皇神情疏冷,三皇子屢屢得勢,連左相都不再送折前來探意。權柄博弈如執棋,趙景桓連退三子,早已站在崖邊。


    唯有奇兵,方能破局。


    而如今這個奇兵,竟主動出現在他麵前。


    蘇長安——小聖人。


    這四字背後,是整個天下儒生的念想,是可能引燃千百年儒門餘燼的最後火種。


    趙景桓神色驟冷,語氣沉凝:


    “我已五次遣信至斬妖司,請求拜會蘇小聖人,皆無迴音。還差了親兵家丁全部出去尋找蘇長安府邸,也無音訊。”


    “可隻要比旁人先一步將他請來,我的退路就變出路。”


    正說話間,外廳驟然一陣雜亂腳步聲。


    下一刻,一名內侍跌跌撞撞衝入殿內,臉紅脖子粗,結結巴巴地喊出一句:


    “殿……殿下!蘇長安,蘇小聖人……此刻、求見!”


    “砰——!”


    趙景桓指尖一抖,茶盞摔地,碎瓷激起脆響。


    趙韶音倏然起身,聲音比鼓點還快:“你說什麽?蘇小聖人……現在就在門口?”


    她下意識提裙就要往外衝,被趙景桓一掌按住。


    他驟然站起,聲音沉穩有力:


    “來人,把本宮那件赤金雲紋朝服取來。”


    他一字一頓:“今日本宮,不是迎客——是迎氣運。”


    ……


    陽光自高簷傾瀉而下,將朱紅宮柱映得如熾鐵鍛金。白玉石階上,一道青衫人影靜靜站著,肩上覆著一層金亮的光。


    大門敞開,有人已經極速去稟告,他卻未急著邁步,隻在府門邊停駐。


    他身披儒袍,淡青儒服上墨底雲紋沉靜如水,肩線利落,腰束素帶,整個人仿佛一幅筆鋒瀟灑的山水人物圖。陽光斜照在他側臉,勾勒出分明的輪廓與隱約的倦意,那是一種熬過晝夜、仍不肯停步的疲憊。


    可那雙眼卻極靜,靜得像是能在風暴中看穿局勢的湖麵——明亮、清澈,卻深不見底。


    他輕拍衣角,朝著台階上方的影影綽綽踏前一步。


    不是為了進門。


    是為了入局。


    趙景桓披著深玄紋蟒服,步履昂然地走出門廊。


    陽光落在他肩頭,如將如相。此刻,他的眼神灼熱而沉穩,像是正在迎接某種注定屬於自己的東西。


    當蘇長安現身在台階盡頭,趙景桓腳步輕頓,瞳孔輕微收縮。


    他不急不緩,清俊中透出幾分冷峻。那雙泛紅的眼,給他本就疏懶的氣質添了一絲破碎後的清明——像是沉睡的兵刃,在日光下拂去了塵封。


    趙景桓迎上前,主動一拱手:“蘇兄大駕,蓬蓽生輝。”


    蘇長安神色專注,亦拱手迴禮:“有事相求,叨擾太子府上,還望勿怪。”


    他語鋒輕轉,略一頓,便平靜道:“黃一兄,今日前來,確有一樁要事,想請引見大皇子殿下。”


    趙景桓聞言,朗聲大笑,神情間摻著幾分自豪,也不乏幾分誠意:“之前出行,不宜暴露身份,對外自稱‘黃一’,確有隱瞞,還望蘇兄見諒。”


    他衣袍輕拂,語聲明亮:“在下趙景桓,當今太子。”


    蘇長安聞言神色微動,卻不驚不訝,拱手一揖,語氣誠懇:“殿下身份尊貴,在下多有冒犯……實不相瞞,我那日所用‘蘇長青’之名,也是權宜之計。”


    趙景桓一愣,旋即大笑:“好你個蘇兄,原來咱們彼此都留了一手!”


    蘇長安也勾起嘴角,眼中多了一分調侃意味:“彼此彼此。”


    兩人目光交匯,笑意一觸即發,雙雙仰頭一笑,殿中氣氛登時輕鬆許多,原本藏在權謀之下的試探與防備,也像被風吹開的棋盤,露出了一絲真誠。


    趙景桓笑罷,抬手一引:“請入內堂敘話。”


    待到內堂,他看向身旁宮裝女子,眼神溫和了幾分:“這位,是本宮皇妹——昭陽。”


    一旁宮裙如霞的少女輕移蓮步而來,容貌端麗,眉眼間藏著一絲壓抑不住的欣喜。


    她手執團扇,遮去下半張臉,卻遮不住那眼神裏的光:“果然是你……蘇長青,又或是蘇長安。”


    蘇長安眼神一挑,認出了她,正是那日在學院路上,於輦車內遠遠聽他吟詩的女子。


    “在下蘇長安,拜見昭陽公主。”他頓了一頓,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原來那日煙柳之下,竟是殿下。”


    趙韶音耳根泛紅,團扇一擋,坐於一旁再不言語。


    趙景桓心情正盛,絲毫未察覺妹妹小心思,親自引他入堂:“蘇兄請——為今日此會,我已命人備好龍井雪芽,不勝榮幸。”


    茶香嫋嫋,琉璃花燈在午陽照射下泛著柔光,映得殿內溫潤如玉。


    趙景桓親自陪坐,神態從容卻滿心暗潮。蘇長安穩坐一旁,袍角垂落,姿態儒雅端正,一舉一動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貴氣。


    而斜對座上的昭陽公主趙韶音,則始終低垂著眼眸,指尖有一下沒一下地輕輕撫過袖角,眼角餘光卻不時瞥向蘇長安——


    那張豐神俊朗的麵孔,那雙清醒克製的眼睛,分明還是那日在樹下下吟詩的男子,隻是如今,身份已然不同。


    趙景桓試探著寒暄幾句:“蘇兄近來可好?聽聞斬妖司那邊風波不斷,蕭都督雖才氣蓋世,也不免焦頭爛額。”


    “托太子殿下洪福。”蘇長安輕輕舉盞迴禮,語氣得體,笑容從容,“我那點破事,怎麽比得上朝中局勢翻湧,倒是殿下能在風浪之中沉穩自處,實屬不易。”


    這一句,看似謙和,卻像把棋子輕輕落在了趙景桓麵前。


    趙景桓心中微震,隨即展顏一笑:“蘇兄未入朝,卻洞悉朝局之勢,我本該多聽你一言。”


    大皇子轉移話題,語氣不失尊重:“長安兄那首《文思四句》已傳遍天下,崇文書院立碑之舉,我亦是心向往之。如此大才,竟能有緣於我親交,實為幸事。”


    兩人一來一往,語氣溫和,笑意得體,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們在寒暄中互探虛實,彼此試水。


    眼見時機恰好,趙景桓端起茶盞,一飲而盡,笑道:


    “快近午時,蘇兄遠道而來,不如移步‘聽雨樓’一敘?我已命人備下酒宴,城中名廚親自操刀,不敢說山珍海味,但定有三分誠意。”


    此話一出,趙韶音臉色一變。


    她原本坐得端莊,聞言卻像被針紮了一下,唇角輕抿,眸中浮現一抹明顯的不悅。


    ——身為皇室女兒,她豈能出入酒樓這等煙火場所?況且還是與一名外男同行?!


    但趙景桓此刻的心情,哪裏容得下顧慮。


    他望著蘇長安的神情,幾乎就像在看那懸在半空的皇位正一步步走來。他太清楚,蘇長安如今不隻是“聖人門徒”,而是整整一派學道氣運的凝聚者——擁有讓千千萬萬儒生為之赴死的象征力量。


    如果能把蘇長安留在自己身邊,不隻是翻盤,他甚至能改寫整座朝堂的權力格局!


    因此——


    哪怕隻是出現在同一酒樓,他也願意讓天下人看見這幅畫麵。


    “我與小聖人並肩而坐。”


    “此局,我已先勝三分。”


    趙景桓轉頭看向趙韶音,本想勸她留在府中,免得落人口實,但隻見皇妹正低頭飲茶,指節緊扣杯蓋,一雙眉心卻擰得死緊,仿佛正竭力忍住什麽。


    他一時間頭痛不已。


    ——這位妹妹從小乖巧聰慧,如今卻在這件事上,動了真情。


    真情之人,最難掌控。


    而更令趙景桓頭痛的是——蘇長安,並未順勢點頭。


    蘇長安放下茶盞,聲音平穩:


    “今日登門,實為有事相求。”


    “我近日於典籍中研讀天象,對天衍之數頗感困惑。傳聞皇宮內天衍殿藏有曆代聖人留下的秘卷與圖譜,或能解我心中疑難。”


    “我想借太子之力,求一入宮之機,參觀天衍殿。”


    廳內頓時一靜。


    趙景桓臉上笑意微頓,眼底閃過一抹抑製不住的失落。


    他原以為今日能將蘇長安“納入麾下”,哪怕隻是象征意義,也足以為自己在朝堂上斬下三皇子一臂。


    可蘇長安步步為營,一點情緒都不外露,話語間不僅沒有歸附之意,反倒像是——


    趙景桓坐在那裏,背脊雖挺,指尖卻微微收緊,像是提著盞熱茶,卻忽然發現杯底漏了。


    他本是打算把蘇長安“請”進來,再“舉”出去,昭告天下,自己已得聖人羽翼,氣運加身。但蘇長安不按套路出牌,剛落座三刻鍾,已準備轉身直奔皇宮。


    這不叫請客,這是借道。


    趙景桓喉頭發緊,眼中神色閃動——


    這就像入了寶山,還沒來得及炫耀金銀,金子卻自己抱腿跑路了。


    他坐在原地,片刻沒說話。


    反倒是昭陽公主趙韶音,眼神微亮,隱隱約約露出興奮之色,聲音比茶還溫:


    “恰好我現在也要迴宮向父皇請安。”


    “蘇公子若不嫌棄,不如由我引路——”


    她說這句話時,手指姿態溫柔,背脊挺得筆直,整個人如春風中緩緩綻放的一株牡丹,端莊之中透著不加掩飾的歡欣。


    趙景桓盯著她,眼皮狠狠跳了兩下。


    他險些脫口而出一句粗話。


    ——你知道他對我意味著什麽嗎?!


    ——這會兒就把人送進宮,那我剛才這番茶、這番話、這整場籌謀……豈不是連狗都不如?


    趙景桓麵上的笑容開始僵硬,指尖死死捏著茶盞,瓷麵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女人,一動情,智力果然跟著殉葬。


    可就在氣氛即將降溫之際,蘇長安忽地笑了。


    他慢條斯理地轉頭,望向趙韶音,眼神溫和、卻不失分寸:


    “殿下之意,我心領了。”


    “隻是……這等入宮之事,終歸事關朝儀。”


    他轉眸,看向趙景桓,語氣不緊不慢,卻像把主動權重新塞迴太子手裏:


    “若能由太子殿下親自引薦,蘇某自當銘感五內。”


    趙景桓猛地抬眼。


    那一瞬,他看見蘇長安平靜如水的眼神中藏著的——是刀光,是算盤,是千軍萬馬後的篤定。


    他明白了。


    蘇長安不是推開他,而是在幫他立威。是在把這一場“借道”,包裝成“太子親薦”的“聖人入鏡”——


    在未來的所有言說中,這一次進宮,不再是蘇長安的孤身求道,而是趙景桓親自扶持、協助聖人登途的起點。


    哪怕隻是名義上的主導權——這,就是足夠驚動朝野的資本。


    趙景桓深吸口氣,緩緩放下茶盞,重新露出笑容,那笑裏終於重新多了幾分分量:


    “蘇兄說得極是。”


    “我身為太子,本就有引薦之責。此去天衍殿,我當親自隨行。”


    他起身,拂袖而立,儀態威儀如朝堂初登,沉聲一句:


    “此事,不可假他人之手。”


    趙韶音望著兄長那一瞬眉宇舒張、鋒芒盡現的模樣,心頭輕輕一顫。她沒再說話,隻低頭掩住唇角那一點笑意——


    而蘇長安——


    坐在那裏,神情未動,唇角笑意寥落,一手按在膝蓋,一手端茶不飲,像個剛剛把棋子推上棋盤的旁觀者。


    他目光深處,已開始思索下一步:


    計劃通,現在的問題是怎麽進“天衍禁境”——


    又怎麽,活著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妖邪請自重!本官隻想摸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尚與玉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尚與玉卿並收藏妖邪請自重!本官隻想摸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