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吐穀渾決定出兵
開局:從揍朱元璋開始 作者:墨客老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大臣行禮退下,公孫穆憂心忡忡地走出大殿,忍不住對司馬淩小聲說道:
“此計太過冒險,稍有不慎,高昌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可大王如今被野心蒙蔽,聽不進勸啊。”
司馬淩微微搖頭,無奈道:“右相不必多言,如今木已成舟,我們隻能盡力而為,走一步看一步了。”
蘇羽則匆匆迴到府邸,立即差人去請李安。
不多時,李安來到蘇府,蘇羽將出使吐穀渾的任務和麴文泰的計劃詳細告知。
李安聽後,臉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拱手道:
“大人放心,卑職定當竭盡全力,隻是此事難度頗大,還望大人多提供些便利。”
蘇羽拍了拍李安的肩膀:“放心,本尚書自會全力支持你。
你此去吐穀渾,要先試探其態度,若他們有意聯手,便好好地商討出兵細節;
若無意,就巧妙設計出輿論:西突厥阿史那風到吐穀渾求出兵,吐穀渾王欣喜答應助其出兵東突厥。
記住,一切以隱藏高昌的真實意圖為首要。”
“大人放心,卑職定不會讓高昌的謀劃露出破綻。”李安目光堅定,接著說道,
“隻是此番輿論營造與外交周旋,需要一些助力,還望大人能撥給卑職幾個擅長散布消息且口風嚴實的心腹。
另外,再籌備一批足夠分量的奇珍異寶,以便在關鍵時刻作為贈禮,打通關節。”
蘇羽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迴應:“人,我會從暗衛營裏挑幾個精幹的給你。
他們擅長隱匿行蹤與情報傳播,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至於珍寶,府庫中有一批剛從西域商隊購置的美玉、香料,價值不菲,晚點便命人送到你府上。”
得到蘇羽的應允,李安起身,再次拱手行禮,隨後告辭離開蘇府,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出使吐穀渾的各項事宜。
而在館驛中的阿史那風,正煩躁地在館驛內踱步,聽聞高昌國使者求見。
他猛地停下腳步,臉上閃過一絲急切,旋即又恢複了幾分沉穩:“快請!”
使者走進屋內,恭敬地行了一禮,不卑不亢道:“阿史那風將軍,我家大王十分重視與西突厥的友誼。
隻是出兵之事,事關高昌國運,朝中大臣意見不一,大王需要些時日與諸位大臣細細商討,還望將軍能在館驛安心等候幾日。”
阿史那風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不悅,他向前邁了一步,略帶壓迫感地說道:
“本將軍大老遠趕來,誠意滿滿,如今卻要我等?你們高昌王到底什麽意思?莫不是故意拖延?”
使者麵色不改,依舊保持著微笑,從容迴應:“將軍切勿誤會!
出兵之事牽扯諸多方麵,糧草調配、兵力部署、戰後利益分配,樁樁件件都需謹慎考量。
朝中大臣們各抒己見,大王需權衡利弊,才能做出最有利高昌的決策,還望將軍體諒我家大王的難處。”
“幾日?到底要幾日?使者可知如今我西突厥滅亡,那頡利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高昌。”
阿史那風雙眼緊緊盯著使者,“你們現在如此拖延,莫非是想等到東突厥大軍壓境才做決定嗎?
嗬嗬!要知道到那時,可一切都晚了!你們高昌不僅要生靈塗炭,你們世代積累的財富也將被洗劫一空。
百姓淪為奴隸,王公貴族們將失去現有的一切尊榮,被頡利可汗肆意踐踏尊嚴。”
使者微微低頭,神色平靜,待阿史那風說完,才緩緩開口:“將軍所言,我家大王自然知曉其中利害。
正因為事關重大,才需慎重。高昌雖小,但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萬千百姓的生死。
這幾日,大王定會盡快梳理各方利弊,給將軍一個滿意的答複。”
“希望你們高昌王能明白其中的利弊,我在這館驛等你們五日。
若五日後你們還沒有確切答複,那我就去找吐穀渾王。到那時,你們高昌可別後悔!”
使者聽聞阿史那風這番略帶威脅的話語,心中雖滿是不屑,但多年的外交曆練讓他臉上依舊掛著恭敬的笑容。
“將軍息怒,高昌與西突厥情誼深厚,我們又怎會輕易放棄合作契機?
五日之後,必給將軍一個滿意的交代,還望將軍寬心等待。”
“好,我就等這五日。希望你們高昌王能看清局勢,莫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將軍放心!望將軍在此靜候佳音吧!”說罷,使者穩步退出房間,出門後,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他輕哼一聲,低聲喃喃道:“不過是個垂死掙紮的莽夫,也敢在高昌的土地上威脅我們,真是自不量力。”
兩日後,李安攜蘇羽籌備的厚禮,率使團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吐穀渾王城。
城內異域風情濃鬱,街道上商隊絡繹不絕,吆喝聲此起彼伏。
然而,李安卻無心欣賞這熱鬧繁華之景,他心裏清楚,此次任務艱巨,自己的每一步都與高昌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吐穀渾官員的引領下,李安一行人來到王帳之外。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氣,穩步邁入王帳。
帳內,吐穀渾王慕容穹端坐在主位之上,兩旁文臣武將依次而立。
文臣之首是大相拓拔昭,此人足智多謀,長期協助慕容穹處理政務,出謀劃策,是慕容穹極為倚重的智囊;
武將之中,當屬定城王赫連雄最為勇猛善戰,他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極高,麾下將士對他忠心耿耿。
李安進帳後,先行大禮,恭敬說道:“尊敬的吐穀渾王!
高昌與貴國向來交好,貿易往來頻繁,互通有無,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兩國之幸事。
然而,當下西域局勢風雲突變,西突厥已被東突厥所滅,曾經強盛一時的西突厥如今分崩離析。
西突厥的阿史那風將軍,逃亡至我高昌,懇請我高昌王出兵相助,意圖複國。”
此言一出,帳內眾人皆麵露驚訝之色,旋即交頭接耳起來。
李安接著說道:“我高昌王心懷西域和平,不願見生靈塗炭,更不願東突厥一家獨大,威脅各國安危。
經過深思熟慮,我高昌王認為這或許是一個契機。
倘若高昌與吐穀渾攜手,助阿史那風將軍複國,共同出兵東突厥。
不僅能解西突厥之危,戰後還能瓜分突厥的土地與財富,壯大兩國實力。”
慕容穹聽後,並未立刻迴應,而是陷入沉思。
這時,大相拓拔昭向前一步,拱手說道:“王上,臣以為此計可行。
東突厥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製,日後必成大患。
如今西突厥滅亡,其殘部願與我們合作,這是天賜良機。
我們與高昌聯手,定能與東突厥一戰。戰後,我們可獲取大片肥沃牧場和豐厚財寶,充實我吐穀渾國力。”
定城王赫連雄也站起身來,聲如洪鍾:“大相所言極是。
我吐穀渾勇士,各個驍勇善戰,豈會懼怕東突厥?此番出兵,既能揚我國威,又能獲取實利,何樂而不為?”
一時間,帳下諸多武將紛紛附和,他們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對瓜分突厥財富更是滿懷期待。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出兵。一位年邁的文臣,莫賀達幹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
“王上,老臣以為此事需慎重考慮。東突厥實力強大,其兵力更是不容小覷。
我們貿然出兵,若戰敗,不僅會損兵折將,還可能致使我吐穀渾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再者,高昌此舉,不知是否真心與我們合作,還是另有圖謀,需謹慎提防。”
另一位年輕武將,達奚勇也表示反對:“我讚同老大人的看法。
我們吐穀渾近年來雖安穩發展,但兵力有限。與東突厥作戰,勝負難料。
若為一時之利,陷入戰爭泥潭,國內百姓也將受苦。
我們應以守為上,鞏固國內根基,而非輕易出兵。”
兩方意見針鋒相對,一時間王帳內爭論不休。
支持出兵的一方覺得這是難得的機遇,錯過便再難有機會遏製東突厥的擴張;
反對出兵的一方則著重強調風險巨大,擔憂國家安危和百姓福祉。
李安見狀,再次上前說道:“諸位大人,高昌與吐穀渾,唇齒相依。此次合作,高昌定會傾盡全力。
我們已籌備大量糧草和軍備,願作為先鋒,為吐穀渾打頭陣。
而且,戰後利益分配,我們也可提前商議,確保公平公正。”
大相拓拔昭微微頷首,轉頭看向莫賀達幹:“莫賀達幹大人,您太過謹慎了。
戰爭雖有風險,但不冒險,如何能獲取更大利益?高昌既然願意合作,我們不妨相信他們。
況且,我們若不出兵,東突厥遲早也會對我們下手。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莫賀達幹不甘示弱,迴應道:“大相,話雖如此,但戰爭不是兒戲。
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視背後的風險。
我們應當派遣使者,先去東突厥探探虛實,再做決定。”
定城王赫連雄有些不耐煩了,大聲說道:“還探什麽虛實?等我們探完,戰機都沒了!
我看就趁現在東突厥剛打下西突厥,正是誌得意滿之時,不如直接出兵,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愈發激烈。慕容穹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喜怒。
他心裏明白,這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決策,一旦決定出兵,就沒有迴頭路。
他必須權衡利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李安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他知道自己的言辭和態度將對慕容穹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他再次誠懇地說道:“大王,高昌此次是真心實意尋求合作。
我們明白,隻有兩國攜手,才能在這亂世中立足。
若此次合作成功,不僅能抵禦東突厥,還能為兩國百姓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繁榮。”
終於,慕容穹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帳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本王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東突厥的威脅,我們不能忽視。
若能借此機會,削弱東突厥,對我吐穀渾和整個西域都大有裨益。高昌既然有誠意合作,我們便聯手出兵。”
莫賀達幹聽聞慕容穹決定出兵,眼眶瞬間泛紅,向前急走兩步,撲通一聲跪地,聲淚俱下道:
“大王!這一戰實在兇險,豈是輕易能做的決定?老臣追隨您多年,一心隻為吐穀渾的安穩。
如今貿然出兵,與東突厥這個龐然大物正麵交鋒,這簡直是拿我吐穀渾萬千子民的性命去冒險啊!
我吐穀渾的勇士們,皆是家中頂梁柱。一旦戰敗,無數家庭將支離破碎,百姓們將在戰火中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到那時,我們又有何顏麵去見列祖列宗?”
大相拓拔昭眉頭微皺,上前一步。“莫賀達幹大人,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也該明白,一味退縮絕非長久之計。
東突厥的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我們今日不主動出擊,難道就能躲過他們的鐵騎嗎?
當下西突厥滅亡,正是他們勢力整合的關鍵時期,我們此時出兵,趁他們立足未穩,尚有勝算。
若等他們徹底消化了西突厥的地盤和兵力,我們再想反抗,那才是真正的無力迴天!”
定城王赫連雄也忍不住開口,“莫賀達幹,你身為文臣,或許不了解我吐穀渾勇士的熱血與豪情!
我們的戰士個個渴望在戰場上扞衛國家尊嚴,為了吐穀渾的榮耀而戰。
你卻在這裏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難道要讓勇士們的一腔熱血冷卻,永遠蜷縮在這小小的一隅,被東突厥肆意欺淩嗎?”
莫賀達幹抬起滿是淚痕的臉,看向赫連雄:“定城王,你隻知衝鋒陷陣的豪情,卻不知戰爭背後的殘酷代價。
戰場上的廝殺,換來的可能是無數百姓的苦難,這代價,我們真的承受得起嗎?”
“若不戰,百姓就不會受苦了嗎?東突厥一旦大兵壓境,我們的百姓就能幸免?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打出我們吐穀渾的威風!”
此時,慕容穹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看向依舊跪地的莫賀達幹,“莫賀達幹,本王明白你的忠心,但本王心意已決。
此次出兵,關乎吐穀渾的未來,是機遇也是挑戰。
你身為朝中老臣,應當顧全大局,而不是一味阻攔。”
莫賀達幹身子一顫,望著慕容穹威嚴的麵容,嘴唇動了動,卻終究沒有再說出話來。
他緩緩低下頭,眼神中滿是無奈與落寞,隨後緩緩起身,退迴到原位,不再做聲。
慕容穹見此,神色稍緩,轉頭看向李安,說道:“既然決定出兵,那我們便速速商討出兵細節。
高昌既願做先鋒,這糧草、兵力調配,還需李大人與我等細細商議。”
李安連忙拱手道:“一切聽從大王安排,高昌必定全力以赴。”
“此計太過冒險,稍有不慎,高昌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可大王如今被野心蒙蔽,聽不進勸啊。”
司馬淩微微搖頭,無奈道:“右相不必多言,如今木已成舟,我們隻能盡力而為,走一步看一步了。”
蘇羽則匆匆迴到府邸,立即差人去請李安。
不多時,李安來到蘇府,蘇羽將出使吐穀渾的任務和麴文泰的計劃詳細告知。
李安聽後,臉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拱手道:
“大人放心,卑職定當竭盡全力,隻是此事難度頗大,還望大人多提供些便利。”
蘇羽拍了拍李安的肩膀:“放心,本尚書自會全力支持你。
你此去吐穀渾,要先試探其態度,若他們有意聯手,便好好地商討出兵細節;
若無意,就巧妙設計出輿論:西突厥阿史那風到吐穀渾求出兵,吐穀渾王欣喜答應助其出兵東突厥。
記住,一切以隱藏高昌的真實意圖為首要。”
“大人放心,卑職定不會讓高昌的謀劃露出破綻。”李安目光堅定,接著說道,
“隻是此番輿論營造與外交周旋,需要一些助力,還望大人能撥給卑職幾個擅長散布消息且口風嚴實的心腹。
另外,再籌備一批足夠分量的奇珍異寶,以便在關鍵時刻作為贈禮,打通關節。”
蘇羽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迴應:“人,我會從暗衛營裏挑幾個精幹的給你。
他們擅長隱匿行蹤與情報傳播,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至於珍寶,府庫中有一批剛從西域商隊購置的美玉、香料,價值不菲,晚點便命人送到你府上。”
得到蘇羽的應允,李安起身,再次拱手行禮,隨後告辭離開蘇府,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出使吐穀渾的各項事宜。
而在館驛中的阿史那風,正煩躁地在館驛內踱步,聽聞高昌國使者求見。
他猛地停下腳步,臉上閃過一絲急切,旋即又恢複了幾分沉穩:“快請!”
使者走進屋內,恭敬地行了一禮,不卑不亢道:“阿史那風將軍,我家大王十分重視與西突厥的友誼。
隻是出兵之事,事關高昌國運,朝中大臣意見不一,大王需要些時日與諸位大臣細細商討,還望將軍能在館驛安心等候幾日。”
阿史那風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不悅,他向前邁了一步,略帶壓迫感地說道:
“本將軍大老遠趕來,誠意滿滿,如今卻要我等?你們高昌王到底什麽意思?莫不是故意拖延?”
使者麵色不改,依舊保持著微笑,從容迴應:“將軍切勿誤會!
出兵之事牽扯諸多方麵,糧草調配、兵力部署、戰後利益分配,樁樁件件都需謹慎考量。
朝中大臣們各抒己見,大王需權衡利弊,才能做出最有利高昌的決策,還望將軍體諒我家大王的難處。”
“幾日?到底要幾日?使者可知如今我西突厥滅亡,那頡利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高昌。”
阿史那風雙眼緊緊盯著使者,“你們現在如此拖延,莫非是想等到東突厥大軍壓境才做決定嗎?
嗬嗬!要知道到那時,可一切都晚了!你們高昌不僅要生靈塗炭,你們世代積累的財富也將被洗劫一空。
百姓淪為奴隸,王公貴族們將失去現有的一切尊榮,被頡利可汗肆意踐踏尊嚴。”
使者微微低頭,神色平靜,待阿史那風說完,才緩緩開口:“將軍所言,我家大王自然知曉其中利害。
正因為事關重大,才需慎重。高昌雖小,但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萬千百姓的生死。
這幾日,大王定會盡快梳理各方利弊,給將軍一個滿意的答複。”
“希望你們高昌王能明白其中的利弊,我在這館驛等你們五日。
若五日後你們還沒有確切答複,那我就去找吐穀渾王。到那時,你們高昌可別後悔!”
使者聽聞阿史那風這番略帶威脅的話語,心中雖滿是不屑,但多年的外交曆練讓他臉上依舊掛著恭敬的笑容。
“將軍息怒,高昌與西突厥情誼深厚,我們又怎會輕易放棄合作契機?
五日之後,必給將軍一個滿意的交代,還望將軍寬心等待。”
“好,我就等這五日。希望你們高昌王能看清局勢,莫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將軍放心!望將軍在此靜候佳音吧!”說罷,使者穩步退出房間,出門後,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他輕哼一聲,低聲喃喃道:“不過是個垂死掙紮的莽夫,也敢在高昌的土地上威脅我們,真是自不量力。”
兩日後,李安攜蘇羽籌備的厚禮,率使團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吐穀渾王城。
城內異域風情濃鬱,街道上商隊絡繹不絕,吆喝聲此起彼伏。
然而,李安卻無心欣賞這熱鬧繁華之景,他心裏清楚,此次任務艱巨,自己的每一步都與高昌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吐穀渾官員的引領下,李安一行人來到王帳之外。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氣,穩步邁入王帳。
帳內,吐穀渾王慕容穹端坐在主位之上,兩旁文臣武將依次而立。
文臣之首是大相拓拔昭,此人足智多謀,長期協助慕容穹處理政務,出謀劃策,是慕容穹極為倚重的智囊;
武將之中,當屬定城王赫連雄最為勇猛善戰,他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極高,麾下將士對他忠心耿耿。
李安進帳後,先行大禮,恭敬說道:“尊敬的吐穀渾王!
高昌與貴國向來交好,貿易往來頻繁,互通有無,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兩國之幸事。
然而,當下西域局勢風雲突變,西突厥已被東突厥所滅,曾經強盛一時的西突厥如今分崩離析。
西突厥的阿史那風將軍,逃亡至我高昌,懇請我高昌王出兵相助,意圖複國。”
此言一出,帳內眾人皆麵露驚訝之色,旋即交頭接耳起來。
李安接著說道:“我高昌王心懷西域和平,不願見生靈塗炭,更不願東突厥一家獨大,威脅各國安危。
經過深思熟慮,我高昌王認為這或許是一個契機。
倘若高昌與吐穀渾攜手,助阿史那風將軍複國,共同出兵東突厥。
不僅能解西突厥之危,戰後還能瓜分突厥的土地與財富,壯大兩國實力。”
慕容穹聽後,並未立刻迴應,而是陷入沉思。
這時,大相拓拔昭向前一步,拱手說道:“王上,臣以為此計可行。
東突厥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製,日後必成大患。
如今西突厥滅亡,其殘部願與我們合作,這是天賜良機。
我們與高昌聯手,定能與東突厥一戰。戰後,我們可獲取大片肥沃牧場和豐厚財寶,充實我吐穀渾國力。”
定城王赫連雄也站起身來,聲如洪鍾:“大相所言極是。
我吐穀渾勇士,各個驍勇善戰,豈會懼怕東突厥?此番出兵,既能揚我國威,又能獲取實利,何樂而不為?”
一時間,帳下諸多武將紛紛附和,他們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對瓜分突厥財富更是滿懷期待。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出兵。一位年邁的文臣,莫賀達幹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
“王上,老臣以為此事需慎重考慮。東突厥實力強大,其兵力更是不容小覷。
我們貿然出兵,若戰敗,不僅會損兵折將,還可能致使我吐穀渾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再者,高昌此舉,不知是否真心與我們合作,還是另有圖謀,需謹慎提防。”
另一位年輕武將,達奚勇也表示反對:“我讚同老大人的看法。
我們吐穀渾近年來雖安穩發展,但兵力有限。與東突厥作戰,勝負難料。
若為一時之利,陷入戰爭泥潭,國內百姓也將受苦。
我們應以守為上,鞏固國內根基,而非輕易出兵。”
兩方意見針鋒相對,一時間王帳內爭論不休。
支持出兵的一方覺得這是難得的機遇,錯過便再難有機會遏製東突厥的擴張;
反對出兵的一方則著重強調風險巨大,擔憂國家安危和百姓福祉。
李安見狀,再次上前說道:“諸位大人,高昌與吐穀渾,唇齒相依。此次合作,高昌定會傾盡全力。
我們已籌備大量糧草和軍備,願作為先鋒,為吐穀渾打頭陣。
而且,戰後利益分配,我們也可提前商議,確保公平公正。”
大相拓拔昭微微頷首,轉頭看向莫賀達幹:“莫賀達幹大人,您太過謹慎了。
戰爭雖有風險,但不冒險,如何能獲取更大利益?高昌既然願意合作,我們不妨相信他們。
況且,我們若不出兵,東突厥遲早也會對我們下手。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莫賀達幹不甘示弱,迴應道:“大相,話雖如此,但戰爭不是兒戲。
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視背後的風險。
我們應當派遣使者,先去東突厥探探虛實,再做決定。”
定城王赫連雄有些不耐煩了,大聲說道:“還探什麽虛實?等我們探完,戰機都沒了!
我看就趁現在東突厥剛打下西突厥,正是誌得意滿之時,不如直接出兵,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愈發激烈。慕容穹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喜怒。
他心裏明白,這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決策,一旦決定出兵,就沒有迴頭路。
他必須權衡利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李安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他知道自己的言辭和態度將對慕容穹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他再次誠懇地說道:“大王,高昌此次是真心實意尋求合作。
我們明白,隻有兩國攜手,才能在這亂世中立足。
若此次合作成功,不僅能抵禦東突厥,還能為兩國百姓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繁榮。”
終於,慕容穹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帳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本王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東突厥的威脅,我們不能忽視。
若能借此機會,削弱東突厥,對我吐穀渾和整個西域都大有裨益。高昌既然有誠意合作,我們便聯手出兵。”
莫賀達幹聽聞慕容穹決定出兵,眼眶瞬間泛紅,向前急走兩步,撲通一聲跪地,聲淚俱下道:
“大王!這一戰實在兇險,豈是輕易能做的決定?老臣追隨您多年,一心隻為吐穀渾的安穩。
如今貿然出兵,與東突厥這個龐然大物正麵交鋒,這簡直是拿我吐穀渾萬千子民的性命去冒險啊!
我吐穀渾的勇士們,皆是家中頂梁柱。一旦戰敗,無數家庭將支離破碎,百姓們將在戰火中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到那時,我們又有何顏麵去見列祖列宗?”
大相拓拔昭眉頭微皺,上前一步。“莫賀達幹大人,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也該明白,一味退縮絕非長久之計。
東突厥的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我們今日不主動出擊,難道就能躲過他們的鐵騎嗎?
當下西突厥滅亡,正是他們勢力整合的關鍵時期,我們此時出兵,趁他們立足未穩,尚有勝算。
若等他們徹底消化了西突厥的地盤和兵力,我們再想反抗,那才是真正的無力迴天!”
定城王赫連雄也忍不住開口,“莫賀達幹,你身為文臣,或許不了解我吐穀渾勇士的熱血與豪情!
我們的戰士個個渴望在戰場上扞衛國家尊嚴,為了吐穀渾的榮耀而戰。
你卻在這裏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難道要讓勇士們的一腔熱血冷卻,永遠蜷縮在這小小的一隅,被東突厥肆意欺淩嗎?”
莫賀達幹抬起滿是淚痕的臉,看向赫連雄:“定城王,你隻知衝鋒陷陣的豪情,卻不知戰爭背後的殘酷代價。
戰場上的廝殺,換來的可能是無數百姓的苦難,這代價,我們真的承受得起嗎?”
“若不戰,百姓就不會受苦了嗎?東突厥一旦大兵壓境,我們的百姓就能幸免?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打出我們吐穀渾的威風!”
此時,慕容穹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他看向依舊跪地的莫賀達幹,“莫賀達幹,本王明白你的忠心,但本王心意已決。
此次出兵,關乎吐穀渾的未來,是機遇也是挑戰。
你身為朝中老臣,應當顧全大局,而不是一味阻攔。”
莫賀達幹身子一顫,望著慕容穹威嚴的麵容,嘴唇動了動,卻終究沒有再說出話來。
他緩緩低下頭,眼神中滿是無奈與落寞,隨後緩緩起身,退迴到原位,不再做聲。
慕容穹見此,神色稍緩,轉頭看向李安,說道:“既然決定出兵,那我們便速速商討出兵細節。
高昌既願做先鋒,這糧草、兵力調配,還需李大人與我等細細商議。”
李安連忙拱手道:“一切聽從大王安排,高昌必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