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董卓心中的那股欲望不斷放大,他也更加肆無忌憚起來,皇宮之中的宮女,漢靈帝劉宏的嬪妃都遭受了他的淩辱,他的手下也是十分放縱,以呂布為首的並州集團也是釋放了本性和涼州士卒一同作亂,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眼見於此,何太後也是有些驚懼,更是有些後悔自己沒有早日離開,以致如今局麵,對於董卓的恐懼度也是與日俱增,每天都在焦慮和憧憬之中度過,桃源郡的兵卒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期許。
還沒等到萬年公主傳來消息,便傳來了董卓的新動向,他又一次召開了會議,這一次便是要一錘定音。
因為盧植等人的離去,再加上丁原死於非命的案例在此,眾人也都畏懼於董卓的兵馬強盛,一時間竟無人敢出聲說話。
“當今天下割據四起,漢朝需要一位明主,靈帝本就昏庸無道,如今陛下更是昏庸無能,而其兄董候陳留王則有帝王之資,故我欲廢黜漢少帝,貶為弘農王,而立陳留王為帝。”
此話說完,董卓卻是有些不耐煩。
下方的文武大臣就如同呆瓜一般,毫無反應,隻是低著頭,似乎是在沉思著。
在做此事之前,他便和李儒商議過,也是打算將這天下的世家拉攏,那劉秀漢光武帝能成為英雄豪傑,他董卓又為何不能坐上這把交椅。
不由得,董卓看向了不遠處的司隸校尉袁紹道:“不知袁校尉有何看法?“
董卓說這話的意思很明顯,直接用他如今的權勢來逼迫袁紹妥協,這樣既可以增強他的威勢,更能通過此間接施壓袁家,讓他們做出選擇。
在他看來,這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袁紹就是一個袁家庶子,想來其重視程度沒有袁術高,再加上袁術和袁紹素來不和,所以董卓料定袁紹必定會選擇和如今權勢滔天的自己合作。
不過,也隻能說美夢很美妙。
袁紹也不是傻子,他也是一代諸侯,有心計有手段的人,也明白利益取舍。
若是他屈服了董卓,完全就是個賠本買賣,不僅自己會被袁家拋棄,還會完全喪失利用價值,最後被董卓作為廢棋丟掉,何不反抗到底,還能得到一個好名聲,這董卓也會顧忌袁家勢力而不敢輕舉妄動,自己也可保命,更是會被袁氏族人高看,傾斜的資源也會增加。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算是個傻子都能分得清楚,袁紹也是直接站出身道:“當今天子還十分年輕並且也沒有任何錯誤,假使不顧禮法,隨心所欲,廢掉嫡嗣而立庶子為皇帝,恐怕大家覺得不大妥當。“
說完此話,袁紹也是做好了撤退的準備,等待著董卓接下來的狂風驟雨。
本來還麵色紅潤,滿臉笑容的董卓頓時就拉下臉來,神情冷淡,死死盯著不遠處的袁紹說道:“豎子!安敢忤逆吾?這天下何事不是吾說了算?“
聽著這話,袁紹也深知自己官職品階並不高,便是諫言道:“這是天下之事,還請與諸位公卿商談。“
原本還神情冷淡的董卓知道自己計劃失敗,很是氣憤,直接拍案而起道:“這劉氏子嗣都應該被殺!“
這話的威脅意味已經擺上了明麵,既然皇親國戚都應該被殺掉,那你這四世三公我還會懼怕?
眼見這樣,袁紹也是來了火氣道:“這天下強橫的,難道隻有董公?“
說完此話,袁紹提著刀徑自離去,門外的侍從也都不敢阻攔。
看到此處,董卓怒瞪了太傅袁隗一眼便是直接宣布了廢黜劉辯改立劉協為帝的詔書,更是自封相國,權勢威震京師,驚動四海。
早已離去的袁紹知道董卓不會放過自己,也是毫不遲疑,一刻也不敢停留,將朝廷所頒符節掛在東門上,立刻逃亡冀州。
而當董卓反應過來想要派遣呂布前去追趕之時卻是為時已晚,袁紹已經離去,隻剩下一座空落落的宅院。
眼看袁紹不能拉攏,董卓立刻便將目光放在了袁術身上,先是封了一個後將軍的官職想要以此拉攏他,而後便是日夜派人監視其動向,若是有要逃離的心思,立刻便會進行截殺,既然不能成為朋友那便是敵人,自然是不會心慈手軟。
而袁術也是深深明白這一點,他沒有袁紹那般的膽氣敢於直麵董卓的怒氣,況且他也不認為董卓是軟柿子會容忍其他人像袁紹一般,自然是謀劃逃亡的路線。
他身份尊貴,是袁家嫡子,有著旁人沒有的資源,更被本家耗盡心血培養著,身邊自然是不缺殺手門客之流,如今也是時候啟用他們了。
趁著夜色昏暗,穿上夜行衣,帶上些許貴重物品,便是在幾百名門客的幫助下向著南陽逃去。
如今袁紹既然已經逃去了冀州,他袁術自認不差於袁紹,更要勝過其許多,自然是遷往別處發展。
不過,其中也還有袁家內部的選擇。
對於他們世家而言,兩個家族子弟若是在同一個地方,那便會產生內耗,這不符合他們雞蛋裝在不同籃子的初衷。
但是話又說迴來,這南陽和冀州地段都是一等一的,與那曹操以後的地盤相比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再者,即使是袁紹先袁術一步到達冀州發展,但因為黃巾起義,所以袁紹實力發展也比不上袁術,這也算是對嫡子的照顧,嫡貴庶賤自古如此。
隨著袁術逃亡的消息傳來,董卓也是氣得直接掀翻了桌子。
旁邊的宮女都是嚇得跪在了地上,顫抖不已,十分害怕這家夥突然給自己一刀。
而侍立在側的李儒則是揮了揮手,這些侍女才都緩緩退下,微微鬆了一口氣。
“那袁術跑了吧?“
董卓錯愕看向李儒問道:“你既然預料到他會逃跑,為什麽不攔住他?“
李儒則是笑道:“既然袁紹已經逃掉,那袁術便是留下了也無甚作用,還會讓袁紹獲得袁家更多的支持,培養出一個世家支持的強敵,到不如讓他們兩蟲相鬥,到時嶽丈穩坐京師,便是那最後的漁翁。“
聽到此話的董卓也是大笑不已,仿佛已然是勝券在握。
眼見於此,何太後也是有些驚懼,更是有些後悔自己沒有早日離開,以致如今局麵,對於董卓的恐懼度也是與日俱增,每天都在焦慮和憧憬之中度過,桃源郡的兵卒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期許。
還沒等到萬年公主傳來消息,便傳來了董卓的新動向,他又一次召開了會議,這一次便是要一錘定音。
因為盧植等人的離去,再加上丁原死於非命的案例在此,眾人也都畏懼於董卓的兵馬強盛,一時間竟無人敢出聲說話。
“當今天下割據四起,漢朝需要一位明主,靈帝本就昏庸無道,如今陛下更是昏庸無能,而其兄董候陳留王則有帝王之資,故我欲廢黜漢少帝,貶為弘農王,而立陳留王為帝。”
此話說完,董卓卻是有些不耐煩。
下方的文武大臣就如同呆瓜一般,毫無反應,隻是低著頭,似乎是在沉思著。
在做此事之前,他便和李儒商議過,也是打算將這天下的世家拉攏,那劉秀漢光武帝能成為英雄豪傑,他董卓又為何不能坐上這把交椅。
不由得,董卓看向了不遠處的司隸校尉袁紹道:“不知袁校尉有何看法?“
董卓說這話的意思很明顯,直接用他如今的權勢來逼迫袁紹妥協,這樣既可以增強他的威勢,更能通過此間接施壓袁家,讓他們做出選擇。
在他看來,這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袁紹就是一個袁家庶子,想來其重視程度沒有袁術高,再加上袁術和袁紹素來不和,所以董卓料定袁紹必定會選擇和如今權勢滔天的自己合作。
不過,也隻能說美夢很美妙。
袁紹也不是傻子,他也是一代諸侯,有心計有手段的人,也明白利益取舍。
若是他屈服了董卓,完全就是個賠本買賣,不僅自己會被袁家拋棄,還會完全喪失利用價值,最後被董卓作為廢棋丟掉,何不反抗到底,還能得到一個好名聲,這董卓也會顧忌袁家勢力而不敢輕舉妄動,自己也可保命,更是會被袁氏族人高看,傾斜的資源也會增加。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算是個傻子都能分得清楚,袁紹也是直接站出身道:“當今天子還十分年輕並且也沒有任何錯誤,假使不顧禮法,隨心所欲,廢掉嫡嗣而立庶子為皇帝,恐怕大家覺得不大妥當。“
說完此話,袁紹也是做好了撤退的準備,等待著董卓接下來的狂風驟雨。
本來還麵色紅潤,滿臉笑容的董卓頓時就拉下臉來,神情冷淡,死死盯著不遠處的袁紹說道:“豎子!安敢忤逆吾?這天下何事不是吾說了算?“
聽著這話,袁紹也深知自己官職品階並不高,便是諫言道:“這是天下之事,還請與諸位公卿商談。“
原本還神情冷淡的董卓知道自己計劃失敗,很是氣憤,直接拍案而起道:“這劉氏子嗣都應該被殺!“
這話的威脅意味已經擺上了明麵,既然皇親國戚都應該被殺掉,那你這四世三公我還會懼怕?
眼見這樣,袁紹也是來了火氣道:“這天下強橫的,難道隻有董公?“
說完此話,袁紹提著刀徑自離去,門外的侍從也都不敢阻攔。
看到此處,董卓怒瞪了太傅袁隗一眼便是直接宣布了廢黜劉辯改立劉協為帝的詔書,更是自封相國,權勢威震京師,驚動四海。
早已離去的袁紹知道董卓不會放過自己,也是毫不遲疑,一刻也不敢停留,將朝廷所頒符節掛在東門上,立刻逃亡冀州。
而當董卓反應過來想要派遣呂布前去追趕之時卻是為時已晚,袁紹已經離去,隻剩下一座空落落的宅院。
眼看袁紹不能拉攏,董卓立刻便將目光放在了袁術身上,先是封了一個後將軍的官職想要以此拉攏他,而後便是日夜派人監視其動向,若是有要逃離的心思,立刻便會進行截殺,既然不能成為朋友那便是敵人,自然是不會心慈手軟。
而袁術也是深深明白這一點,他沒有袁紹那般的膽氣敢於直麵董卓的怒氣,況且他也不認為董卓是軟柿子會容忍其他人像袁紹一般,自然是謀劃逃亡的路線。
他身份尊貴,是袁家嫡子,有著旁人沒有的資源,更被本家耗盡心血培養著,身邊自然是不缺殺手門客之流,如今也是時候啟用他們了。
趁著夜色昏暗,穿上夜行衣,帶上些許貴重物品,便是在幾百名門客的幫助下向著南陽逃去。
如今袁紹既然已經逃去了冀州,他袁術自認不差於袁紹,更要勝過其許多,自然是遷往別處發展。
不過,其中也還有袁家內部的選擇。
對於他們世家而言,兩個家族子弟若是在同一個地方,那便會產生內耗,這不符合他們雞蛋裝在不同籃子的初衷。
但是話又說迴來,這南陽和冀州地段都是一等一的,與那曹操以後的地盤相比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再者,即使是袁紹先袁術一步到達冀州發展,但因為黃巾起義,所以袁紹實力發展也比不上袁術,這也算是對嫡子的照顧,嫡貴庶賤自古如此。
隨著袁術逃亡的消息傳來,董卓也是氣得直接掀翻了桌子。
旁邊的宮女都是嚇得跪在了地上,顫抖不已,十分害怕這家夥突然給自己一刀。
而侍立在側的李儒則是揮了揮手,這些侍女才都緩緩退下,微微鬆了一口氣。
“那袁術跑了吧?“
董卓錯愕看向李儒問道:“你既然預料到他會逃跑,為什麽不攔住他?“
李儒則是笑道:“既然袁紹已經逃掉,那袁術便是留下了也無甚作用,還會讓袁紹獲得袁家更多的支持,培養出一個世家支持的強敵,到不如讓他們兩蟲相鬥,到時嶽丈穩坐京師,便是那最後的漁翁。“
聽到此話的董卓也是大笑不已,仿佛已然是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