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玄妙金字塔
從最慘吃播,到億萬資產大佬 作者:文海獨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潛剛說完,許東浩馬上加了幾句:“其實,還可以將獎勵和懲罰進行極致的結合。死刑犯贏了可以減刑,但是輸了就立即執行。”
他們的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眾人不禁嘖嘖驚奇,同時又眼前一亮,這真不是天方夜譚,絕對是操作性很強的舉措。
隻是,在麵對公眾輿論方麵,得下一點功夫。
蹴球場兩邊是高大的圍牆,經過千百年雨水的衝刷,在圍牆上留下深深的曆史痕跡。
蹴球場的四周除了圍牆之外,在東西兩側還設置了看台。
看台下方還保留了許多的雕刻,記載著跟蹴球比賽相關的事情。
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隻有用心仔觀察,才能看清雕刻的具體場景。
劉潛認真駐足觀察了片刻,依稀能辨認出,其中一處的雕刻,應該就是一名球員被獻祭的場景。
蹴球場的北端有一處神廟式的建築,牆上也有不少雕刻。
在這神廟前麵有一塊石頭,在球場另一端的同樣有一塊石頭,相隔一百來米。
根據導遊介紹,如果站在其中一塊石頭附近說話的話,而站在對麵石頭的人能隔空聽見對方的說話內容。
兩塊石頭的作用有點類似於傳聲筒,隻不過它們是無線的。
因為兩塊石頭之間距離有點遠,特意跑過去嚐試的話,顯得有點閑得慌,所以他們也就放棄了嚐試。
而且接下來,他們要看的景點是整個遺址的標誌性建築。
很明顯,這才是他們最期待的。
眾人徐步穿過蹴球場,遠遠就能看到一座高高聳立的金字塔建築。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羽蛇神金字塔,它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次於埃國金字塔的著名金字塔建築。”奧查曼指著遠處的金字塔說道。
對於金字塔,普遍印象是那種金黃色,像一個巨大的三角形放置在沙漠中。
而這種灰白色,頂上還有方形建築的金字塔,的確讓人耳目一新。
奧查曼接著說:“這座金字塔是內部是用土築成的,外麵再以巨石層層堆疊,最後就建成了這座九層方形祭壇。另外,它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在祭壇頂部還建有一座方形壇廟。”
“更為奇妙的是,這座高約30米左右的金字塔,四周每個麵有91級台階,四個麵加起來就是364級台階,再加上塔頂的壇廟也算一級,一共有365階,而這個數字剛好與一年365天相吻合。”
“因此普遍認為,這座金字塔不僅僅是一座精美壯觀的建築,更像是是瑪雅人建造的一個巨大的石製日曆。這也是埃國金字塔和墨國金字塔的差異之一,埃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古瑪雅人的金字塔一般是用來祭祀神靈或觀察天象。”
說起這座金字塔,大概是因為它本身的傳說比較多,所以奧查曼一說起來就滔滔不絕。
“看來古瑪雅人的確很了不得,遺留下來的建築好像都挺有講究的,就像昨天參觀的亡靈之街,那些建築物的規劃布局、施工建設都是經過縝密的考量的。”劉潛有些感慨地說。
王淩扶了扶鼻梁上的墨鏡,說出了心中的疑問:“我怎麽覺得好像古瑪雅人非常喜歡祭祀,花費這麽多人力、物力、財力的金字塔,似乎其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跟祭祀有關。”
“這個現象其實不僅在古瑪雅,在古代其他的地方也普遍存在,隻是可能其建築形態或者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劉潛點了點頭。
“遠的不說,我們古代大夏好多地方不也非常迷信嗎?居住在大江大河邊的人就祭河神,居住在大山附近的就祭山神,還有祭天神、祭菩薩,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頭百姓,都或多或少會參與一些祭祀活動。”
王淩聽了劉潛的解釋之後,表示非常認可:“你這麽一說,好像的確如此。不過單單為了祭祀,專門修建一座這麽大規模的祭壇,這種還是比較少見。”
“那倒不止,剛剛導遊不是說了嘛,它還起到了與天象、曆法相關的作用。”葉姝玲插了一句。
見大家對這座金字塔非常有興趣,不僅認真觀察著,還不時地進行討論,奧查曼解說的欲望就更強了。
就好比老師上課,如果下麵的學生個個聚精會神、專心聽講,對自己的講課內容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老師就會感覺到自己是被認可的,甚至是被崇拜的。
老師內心的那種成就感、滿足感也會油然而生,自然講課的動力就會更足。
“這座金字塔還有一個異常奇特的現象,就是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日落前後,其中一麵台階的邊牆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的若幹段等腰三角形。再加上底部羽蛇神石像的蛇頭,連接起來就像是一條巨蛇從金字塔頂自上而下遊動。”
“這個‘顯靈’奇觀,經過人們想象、演繹,被認為是象征羽蛇神在春分的時候蘇醒,遊出廟宇,察看大地,同時也象征當年的雨季即將拉開帷幕。到了秋分的時候,則象征羽蛇神從這一天開始隱去身形,同時當年的雨季也即將謝幕。”
“對於羽蛇神有著狂熱崇拜的古瑪雅人,每當出現羽蛇神‘顯靈’奇觀的時候,他們就會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羽蛇神的降臨。”
奧查曼滔滔不絕,生動地講解著這座金字塔的傳說。
不過,羽蛇神‘顯靈’奇觀他們現在肯定是沒辦法實地驗證了,有兩個時間因素都對不上。
一個是月份問題,現在是6月份,既不臨近春分,也不接近秋分,都相差幾個月。
另一個是時點問題,現在離日落前後,也還有好幾個小時,他們總不可能就為了見證這一奇觀,就在這傻傻地等它幾個小時。
他們這個旅遊團,是由兩撥人組成的,劉潛這撥人一路上都相對比較活躍,對新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看起來真的像是來旅遊的。
反觀另一撥人,他們不知道是因為相互之間不太熟悉,還是性格偏內向的原因,總體上顯得有些沉悶,跟著走、跟著看,就是不怎麽說話,看起來有種愛搭不理的感覺。
有時讓人懷疑,他們真的是來旅遊的嗎?
他們的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眾人不禁嘖嘖驚奇,同時又眼前一亮,這真不是天方夜譚,絕對是操作性很強的舉措。
隻是,在麵對公眾輿論方麵,得下一點功夫。
蹴球場兩邊是高大的圍牆,經過千百年雨水的衝刷,在圍牆上留下深深的曆史痕跡。
蹴球場的四周除了圍牆之外,在東西兩側還設置了看台。
看台下方還保留了許多的雕刻,記載著跟蹴球比賽相關的事情。
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隻有用心仔觀察,才能看清雕刻的具體場景。
劉潛認真駐足觀察了片刻,依稀能辨認出,其中一處的雕刻,應該就是一名球員被獻祭的場景。
蹴球場的北端有一處神廟式的建築,牆上也有不少雕刻。
在這神廟前麵有一塊石頭,在球場另一端的同樣有一塊石頭,相隔一百來米。
根據導遊介紹,如果站在其中一塊石頭附近說話的話,而站在對麵石頭的人能隔空聽見對方的說話內容。
兩塊石頭的作用有點類似於傳聲筒,隻不過它們是無線的。
因為兩塊石頭之間距離有點遠,特意跑過去嚐試的話,顯得有點閑得慌,所以他們也就放棄了嚐試。
而且接下來,他們要看的景點是整個遺址的標誌性建築。
很明顯,這才是他們最期待的。
眾人徐步穿過蹴球場,遠遠就能看到一座高高聳立的金字塔建築。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羽蛇神金字塔,它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次於埃國金字塔的著名金字塔建築。”奧查曼指著遠處的金字塔說道。
對於金字塔,普遍印象是那種金黃色,像一個巨大的三角形放置在沙漠中。
而這種灰白色,頂上還有方形建築的金字塔,的確讓人耳目一新。
奧查曼接著說:“這座金字塔是內部是用土築成的,外麵再以巨石層層堆疊,最後就建成了這座九層方形祭壇。另外,它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在祭壇頂部還建有一座方形壇廟。”
“更為奇妙的是,這座高約30米左右的金字塔,四周每個麵有91級台階,四個麵加起來就是364級台階,再加上塔頂的壇廟也算一級,一共有365階,而這個數字剛好與一年365天相吻合。”
“因此普遍認為,這座金字塔不僅僅是一座精美壯觀的建築,更像是是瑪雅人建造的一個巨大的石製日曆。這也是埃國金字塔和墨國金字塔的差異之一,埃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古瑪雅人的金字塔一般是用來祭祀神靈或觀察天象。”
說起這座金字塔,大概是因為它本身的傳說比較多,所以奧查曼一說起來就滔滔不絕。
“看來古瑪雅人的確很了不得,遺留下來的建築好像都挺有講究的,就像昨天參觀的亡靈之街,那些建築物的規劃布局、施工建設都是經過縝密的考量的。”劉潛有些感慨地說。
王淩扶了扶鼻梁上的墨鏡,說出了心中的疑問:“我怎麽覺得好像古瑪雅人非常喜歡祭祀,花費這麽多人力、物力、財力的金字塔,似乎其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跟祭祀有關。”
“這個現象其實不僅在古瑪雅,在古代其他的地方也普遍存在,隻是可能其建築形態或者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劉潛點了點頭。
“遠的不說,我們古代大夏好多地方不也非常迷信嗎?居住在大江大河邊的人就祭河神,居住在大山附近的就祭山神,還有祭天神、祭菩薩,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頭百姓,都或多或少會參與一些祭祀活動。”
王淩聽了劉潛的解釋之後,表示非常認可:“你這麽一說,好像的確如此。不過單單為了祭祀,專門修建一座這麽大規模的祭壇,這種還是比較少見。”
“那倒不止,剛剛導遊不是說了嘛,它還起到了與天象、曆法相關的作用。”葉姝玲插了一句。
見大家對這座金字塔非常有興趣,不僅認真觀察著,還不時地進行討論,奧查曼解說的欲望就更強了。
就好比老師上課,如果下麵的學生個個聚精會神、專心聽講,對自己的講課內容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老師就會感覺到自己是被認可的,甚至是被崇拜的。
老師內心的那種成就感、滿足感也會油然而生,自然講課的動力就會更足。
“這座金字塔還有一個異常奇特的現象,就是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日落前後,其中一麵台階的邊牆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的若幹段等腰三角形。再加上底部羽蛇神石像的蛇頭,連接起來就像是一條巨蛇從金字塔頂自上而下遊動。”
“這個‘顯靈’奇觀,經過人們想象、演繹,被認為是象征羽蛇神在春分的時候蘇醒,遊出廟宇,察看大地,同時也象征當年的雨季即將拉開帷幕。到了秋分的時候,則象征羽蛇神從這一天開始隱去身形,同時當年的雨季也即將謝幕。”
“對於羽蛇神有著狂熱崇拜的古瑪雅人,每當出現羽蛇神‘顯靈’奇觀的時候,他們就會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羽蛇神的降臨。”
奧查曼滔滔不絕,生動地講解著這座金字塔的傳說。
不過,羽蛇神‘顯靈’奇觀他們現在肯定是沒辦法實地驗證了,有兩個時間因素都對不上。
一個是月份問題,現在是6月份,既不臨近春分,也不接近秋分,都相差幾個月。
另一個是時點問題,現在離日落前後,也還有好幾個小時,他們總不可能就為了見證這一奇觀,就在這傻傻地等它幾個小時。
他們這個旅遊團,是由兩撥人組成的,劉潛這撥人一路上都相對比較活躍,對新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看起來真的像是來旅遊的。
反觀另一撥人,他們不知道是因為相互之間不太熟悉,還是性格偏內向的原因,總體上顯得有些沉悶,跟著走、跟著看,就是不怎麽說話,看起來有種愛搭不理的感覺。
有時讓人懷疑,他們真的是來旅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