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薩滿法師
從最慘吃播,到億萬資產大佬 作者:文海獨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劉燕青說完之後,劉潛雙眼注視著她,然後問道:“你認為他說的話可信嗎?當然,我是對事不對人,不是說對他這個人有什麽意見。”
劉燕青略微思考了片刻之後,不置可否地說:“反正我們現在也像是無頭蒼蠅,為何不考慮嚐試一下呢,試與不試隻是時間的問題,又沒什麽損失,不是嗎?”
劉潛想想也是,人家提供了一個相對具體的線索,可能還讓他們能少走彎路,何樂而不為?
隻是他心中有一種莫名的不舒服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來源於之前他拋棄劉燕青的這種行為產生的敵意,也可能是雄性動物間的勝負欲、好勝心罷了。
其他人也沒什麽意見,反正現在也沒有其他更明確的線索,等到跟貝利婭匯合之後就朝著這個方向行動。
不知不覺他們已走到湖邊的一片荒蕪之地,本準備返程的時候,意外看到不遠處豎著一些木樁,而且這些木樁呈比較規則的圓形,頓時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走近一看,發現眼前這些奇怪的布局應該是薩滿祭壇。
入口處用木頭搭建了一個木製的鏤空大門,門頂端有一個刻畫了某種圖案的木製圓盤,上麵還雕刻著一隻雄鷹。
進入大門之後,就看到一個整體呈圓形的祭壇。
周圍豎立著幾十根木柱,而且這些木柱也雕刻了一些動物的形象,上麵還有類似馬尾一樣的東西作為點綴。
木柱與木柱之間用更小的木棍和藤條相連接,木棍和藤條上麵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布條,這些布條像小彩旗一樣迎風飄揚。
木柱的外圍密集布置了削尖的木棍,這些木棍尖頭朝外擺成圓形,如果把視角拉遠,這些尖頭木刺就形似萬箭齊發。
踩著木頭鋪就的十來個台階,就進入到了祭壇裏麵。
祭壇麵積不大不小,直徑約有20米。
祭壇中央有一個由3根木頭呈三腳架支撐中間1根木頭的裝置,中間的那根木頭似乎是一棵幹枯了的樹,它上麵還有樹枝,最令人意外的是樹枝上麵還有一個鳥窩。
這些木頭上也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木條。
“咚、咚、咚”一陣清脆洪亮的鼓聲突兀地從祭壇中間傳來。
“我去,嚇我一跳。”王淩脫口而出道。
這時,眾人才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持薩滿鼓的薩滿法師身上。
之前,因為他一動不動地背對著他們坐著,看起來像是披了一件褂子的假人,所以才會被突然之間出現的鼓聲嚇一跳。
那個薩滿法師坐在一塊石頭上,麵朝祭壇中央的三角木架方位。
他們躡手躡腳地從側麵緩慢靠近他,企圖看清他的模樣,顯然這隻是徒勞。
因為他帽簷的下擺遮住了他的整張臉。
他整體穿著打扮是典型的薩滿形象,帽子、坎肩、袍子等一應俱全,帽子頂上還插著3根羽毛,袍子上麵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繩子和布條。
他左手抓著單麵蒙皮鼓,右手握著像是某種動物腿骨製成的鼓槌,有節奏地敲擊著鼓麵。
同時,還念念有詞地吟唱著。
不久之後,他緩緩地站了起來,不過仍然低著頭,看不見他的臉。
接著,他又開始邊擊鼓邊吟唱,同時還微微扭動著身體。
在原地“作法”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他開始圍著祭壇中央三角木架轉圈,跟之前一樣,一邊敲著鼓,一邊“咿咿呀呀”地念念有詞。
他似乎完全忽視了他們一行的到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與“天地”、與“魂靈”溝通的世界之中。
直到大約5分鍾之後,薩滿法師才停止了他的“作法”。
他手裏依舊拿著單麵鼓和鼓槌,慢慢地朝他們一行人走過去,並在相距2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下來,然後突然開口說:“我已經被長生天附體,可以迴答你們想問的問題。”
他的聲音有些嘶啞,不過說的是俄語,所以劉燕青能聽懂,順便也翻譯給大家聽了。
王淩眉頭一挑,有些不屑地說:“這薩滿法師跟國內的跳大神應該差不多吧,他們的話也能信?”
“是嗎?那你手裏戴的是什麽?還說是在哪個著名寺廟開過光的祈福手串。”孫婕英快步走到王淩跟前,同時將他的左手抬起,露出了上麵的手串。
王淩連忙掙脫被孫婕英抓住的手,嬉皮笑臉地說:“我的姑奶奶,這哪能一樣啊。你想問什麽問題都行,我不摻和總行了吧。”
“幹脆就問問唄,反正去寺廟不也會順手求個簽什麽的嘛。”孫婕英隨口一說。
“我敢打賭,你求簽求的肯定是姻緣。”王淩一臉篤定地說。
孫婕英轉頭對他做了個鬼臉說:“要你管!”
這時,劉潛朝劉燕青看去,似乎是在征詢她的意見。
劉燕青沒有多想直接用俄語問道:“我們在找一樣東西,我們此行能順利找到嗎?”
薩滿法師沒有立即迴答,而是搖頭晃腦“咿咿呀呀”地吟唱起來,仿佛在跟誰對話,又仿佛在溝通著某種存在。
劉潛他們也隻能聽到他的聲音,卻無法一睹其被掩蓋住的真容。
不一會兒,薩滿法師停下了所有動作,聲音嘶啞地說:“你們要找到的東西,也是非常多人想要找的東西,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人問我這個問題了。”
“福與禍往往是伴生的,得與失往往也是並存的,在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往往也會失去一些東西。也許你們會找到你們想要的東西,但是同時肯定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聽到薩滿法師的話,眾人心頭一震,同時麵麵相覷,不免擔心他真是的看穿了他們此行的目的。
不過,唯獨葉姝玲很快就反應過來,她搖了搖頭,有些懷疑地說:“我以前當警察的時候,就抓過一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據他們招供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話術,特別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聽起來非常有道理,而且很容易將自己心中所想所求代入進去。”
“同時,他們也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會視當事人對他們那套話術的反應,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最後,當事人都會覺得他們說得非常對、非常準。”
劉燕青略微思考了片刻之後,不置可否地說:“反正我們現在也像是無頭蒼蠅,為何不考慮嚐試一下呢,試與不試隻是時間的問題,又沒什麽損失,不是嗎?”
劉潛想想也是,人家提供了一個相對具體的線索,可能還讓他們能少走彎路,何樂而不為?
隻是他心中有一種莫名的不舒服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來源於之前他拋棄劉燕青的這種行為產生的敵意,也可能是雄性動物間的勝負欲、好勝心罷了。
其他人也沒什麽意見,反正現在也沒有其他更明確的線索,等到跟貝利婭匯合之後就朝著這個方向行動。
不知不覺他們已走到湖邊的一片荒蕪之地,本準備返程的時候,意外看到不遠處豎著一些木樁,而且這些木樁呈比較規則的圓形,頓時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走近一看,發現眼前這些奇怪的布局應該是薩滿祭壇。
入口處用木頭搭建了一個木製的鏤空大門,門頂端有一個刻畫了某種圖案的木製圓盤,上麵還雕刻著一隻雄鷹。
進入大門之後,就看到一個整體呈圓形的祭壇。
周圍豎立著幾十根木柱,而且這些木柱也雕刻了一些動物的形象,上麵還有類似馬尾一樣的東西作為點綴。
木柱與木柱之間用更小的木棍和藤條相連接,木棍和藤條上麵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布條,這些布條像小彩旗一樣迎風飄揚。
木柱的外圍密集布置了削尖的木棍,這些木棍尖頭朝外擺成圓形,如果把視角拉遠,這些尖頭木刺就形似萬箭齊發。
踩著木頭鋪就的十來個台階,就進入到了祭壇裏麵。
祭壇麵積不大不小,直徑約有20米。
祭壇中央有一個由3根木頭呈三腳架支撐中間1根木頭的裝置,中間的那根木頭似乎是一棵幹枯了的樹,它上麵還有樹枝,最令人意外的是樹枝上麵還有一個鳥窩。
這些木頭上也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木條。
“咚、咚、咚”一陣清脆洪亮的鼓聲突兀地從祭壇中間傳來。
“我去,嚇我一跳。”王淩脫口而出道。
這時,眾人才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持薩滿鼓的薩滿法師身上。
之前,因為他一動不動地背對著他們坐著,看起來像是披了一件褂子的假人,所以才會被突然之間出現的鼓聲嚇一跳。
那個薩滿法師坐在一塊石頭上,麵朝祭壇中央的三角木架方位。
他們躡手躡腳地從側麵緩慢靠近他,企圖看清他的模樣,顯然這隻是徒勞。
因為他帽簷的下擺遮住了他的整張臉。
他整體穿著打扮是典型的薩滿形象,帽子、坎肩、袍子等一應俱全,帽子頂上還插著3根羽毛,袍子上麵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繩子和布條。
他左手抓著單麵蒙皮鼓,右手握著像是某種動物腿骨製成的鼓槌,有節奏地敲擊著鼓麵。
同時,還念念有詞地吟唱著。
不久之後,他緩緩地站了起來,不過仍然低著頭,看不見他的臉。
接著,他又開始邊擊鼓邊吟唱,同時還微微扭動著身體。
在原地“作法”不到一分鍾的時間,他開始圍著祭壇中央三角木架轉圈,跟之前一樣,一邊敲著鼓,一邊“咿咿呀呀”地念念有詞。
他似乎完全忽視了他們一行的到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與“天地”、與“魂靈”溝通的世界之中。
直到大約5分鍾之後,薩滿法師才停止了他的“作法”。
他手裏依舊拿著單麵鼓和鼓槌,慢慢地朝他們一行人走過去,並在相距2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下來,然後突然開口說:“我已經被長生天附體,可以迴答你們想問的問題。”
他的聲音有些嘶啞,不過說的是俄語,所以劉燕青能聽懂,順便也翻譯給大家聽了。
王淩眉頭一挑,有些不屑地說:“這薩滿法師跟國內的跳大神應該差不多吧,他們的話也能信?”
“是嗎?那你手裏戴的是什麽?還說是在哪個著名寺廟開過光的祈福手串。”孫婕英快步走到王淩跟前,同時將他的左手抬起,露出了上麵的手串。
王淩連忙掙脫被孫婕英抓住的手,嬉皮笑臉地說:“我的姑奶奶,這哪能一樣啊。你想問什麽問題都行,我不摻和總行了吧。”
“幹脆就問問唄,反正去寺廟不也會順手求個簽什麽的嘛。”孫婕英隨口一說。
“我敢打賭,你求簽求的肯定是姻緣。”王淩一臉篤定地說。
孫婕英轉頭對他做了個鬼臉說:“要你管!”
這時,劉潛朝劉燕青看去,似乎是在征詢她的意見。
劉燕青沒有多想直接用俄語問道:“我們在找一樣東西,我們此行能順利找到嗎?”
薩滿法師沒有立即迴答,而是搖頭晃腦“咿咿呀呀”地吟唱起來,仿佛在跟誰對話,又仿佛在溝通著某種存在。
劉潛他們也隻能聽到他的聲音,卻無法一睹其被掩蓋住的真容。
不一會兒,薩滿法師停下了所有動作,聲音嘶啞地說:“你們要找到的東西,也是非常多人想要找的東西,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人問我這個問題了。”
“福與禍往往是伴生的,得與失往往也是並存的,在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往往也會失去一些東西。也許你們會找到你們想要的東西,但是同時肯定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聽到薩滿法師的話,眾人心頭一震,同時麵麵相覷,不免擔心他真是的看穿了他們此行的目的。
不過,唯獨葉姝玲很快就反應過來,她搖了搖頭,有些懷疑地說:“我以前當警察的時候,就抓過一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據他們招供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話術,特別是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聽起來非常有道理,而且很容易將自己心中所想所求代入進去。”
“同時,他們也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會視當事人對他們那套話術的反應,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最後,當事人都會覺得他們說得非常對、非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