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個個眼巴巴的盯著朱由檢
大明朱由檢,消費係統救國 作者:登山放風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戰士們的榮耀。
為了完成朱由檢的任務。
兵部尚書信心十足的承諾。
有了兵部尚書的承諾以後, 一群官員們也更加期待了。
為了能夠第一時間,體驗到鐵路和水泥路。 人群之中。
範景文等人主動的站出來,迅速的開口請求道。 “迴稟皇上。”
“我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鐵路開通。”
“微臣一群人,也想請求跟皇上一起體驗。” “感受火車的速度,感受水泥路的平坦。”
官員們七嘴八舌, 一個個眼巴巴的盯著朱由檢。 都在等待著朱由檢的迴應。
朱由檢:“ ………
沒想到一群官員的好奇心這麽重。 不過想想也對。
無論是水泥路還是鐵路,那都是前所未見的。
眼前的這些官員們迫不及待,想趁機體驗一波。 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迎接著範景文一群人的請示。 朱由檢緩緩的笑道。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既然各位愛卿想要一起,體驗水泥路和鐵路。”
“明日,除了需要在各衙門值班的人以外。” “其餘的官員,都可以跟隨著一起前往。”
“隨著朕一起體驗我大明的火車,犒勞為我大明消滅後金的戰士。” 官員們的請求。
朱由檢選擇性的答應。
一 聽到自己家皇上答應以後。
範景文一群人臉上的笑容, 一 下子又增加了幾分。 一個個的好奇心直接拉滿,全部都積極的表態。
“臣等叩謝皇上!”
能夠成為第 一批體驗火車的人。 能夠到遼東地區慰問戰士們。
說話的一群官員, 一 時之間都帶著幾分激動。 瞅見官員們激動的模樣。
朱由檢也沒有耽誤時間,立刻迅速的催促。 “好了。”
“今天要忙活的事情不少。”
“所有人都抓緊時間,立刻到各自的衙門行動起來。” “配合著軍隊的行動,配合水泥路和火車的開通。”
“退朝吧。”
一 下子交代了太多的事情,都需要官員們去處理。 朱由檢直接宣布退朝,讓手底下的官員做事。
他這個當皇上的,才能第一 時間看到成效。 “皇上萬歲!”
送走了朱由檢以後。
兵部,工部 一群人,全部都積極的行動起來。 其他各個衙門的人員,也緊跟著 一起配合。
各方官員,井井有條的忙活著。
大明皇家報社。
此時的報社之中。
報社社長和一群工作人員,一個個滿臉興奮的慶祝著。 “社長。”
“1000萬份報紙已經生產出來了。”
“咱們第一批投放的500萬份報紙,全部銷售的一幹二淨。” “剩下的500萬份,也將會用汽車運到其他地方。”
“這一期的報紙賣完1000萬份,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現在京城之中的百姓,平均兩個人就拿著一份報紙。”
“大夥對於我們報社,實在是太支持了。” “是啊,社長。”
“咱們在報紙上刊登的熱點,讓一群百姓們不斷的討論著。” “現在整個京城周邊。”
“但凡是有報紙發售的地區,都在討論著報紙上的內容。” “各個村的村子在村長的帶領之下,都在認真的學習著。” “哈哈哈!”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僅僅是三天的時間。
500萬份報紙全部都銷售一空。
第二批印刷出來的500萬份,也全部都已經運輸出去。
1000萬份報紙的銷售額,眼看著就要完成了。 聽著京城裏的百姓們,討論著報紙上的內容。
看到一群百姓們手拿報紙,全部都在歡唿雀躍。
一群報社的工作人員,別提有多麽的興奮和積極了。 “ 社 長 。 ”
“是我們的格局小了!”
“之前還在擔心,1000萬份報紙賣不出去。” “可現在看來。”
“恐怕這報紙都還不夠,咱們要不要再多印刷一些!” “再來個500萬份!”
興奮的眾多工作人員,接二連三的提議。
報紙的火熱暢銷,讓他們心裏麵多了幾分野望。
一個個的格局打開以後,甚至都在請求家裏報紙。 然而。
聽到了手底下人員的提議。
報社的社長搖了搖頭,十分果斷的分析道。
“我大明銷售一千萬份報紙,這數量就足夠210了。” “沒必要再額外印刷500萬份。”
“整個報紙的市場就那麽大。”
“之所以銷售的這麽快,那是百姓對朝廷的支持。” “知道我們報社,是皇上親自下命令組建的。”
“再加上報紙上擁有眾多熱點,銷售的速度才會這麽快。” “而且我們發售的地區,都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
“賣1000萬份就差不多了。” “再多也賣不了。”
報社社長有條不紊的分析。
大明人口估摸著也就一個億。
盡管下達了各種政策,可都還沒有鋪遍整個大明帝國。 這一個億的人口之中,能夠賣出1000萬份報紙。
這些對於報社來說,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 1000萬份報紙,扣除了各種成本以後。
整個報社,至少賺10萬兩。 這可是壟斷的生意。
既能夠賺錢,又能夠向一群百姓們宣傳。
身為報社的社長,對市場經濟脈絡把控的非常清晰。 …… ”
一聽完自己家社長的分析。
剛剛還提議加印的眾多工作人員, 一個個的臉上帶著失望。 他們也很清楚。
能夠賣出1000萬份報紙,就已經是一個恐怖的數據了。 再加印500萬份,好像確實是有些不現實。
“社長,我們明白了。”
“按照大明現在的人口和消費能力,1000萬份報紙確實是極限了。” “不過。”
“隻要能夠維持這樣的銷量,每一次的報紙都能賺不少的銀子。” “對於我們報社來說,那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請社長放心。”
“咱們的軍隊,徹底的消滅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 “這樣勁爆的消息,這就安排排版。”
“繼續把報紙印刷出來,再賣它個1000萬份。”。
雖然沒能賣夠1500萬份報紙。 但能夠持續1000萬份的銷量。
報社的工作人員們,就已經是興高采烈了。
為了完成朱由檢的任務。
兵部尚書信心十足的承諾。
有了兵部尚書的承諾以後, 一群官員們也更加期待了。
為了能夠第一時間,體驗到鐵路和水泥路。 人群之中。
範景文等人主動的站出來,迅速的開口請求道。 “迴稟皇上。”
“我大明的第一條水泥路、鐵路開通。”
“微臣一群人,也想請求跟皇上一起體驗。” “感受火車的速度,感受水泥路的平坦。”
官員們七嘴八舌, 一個個眼巴巴的盯著朱由檢。 都在等待著朱由檢的迴應。
朱由檢:“ ………
沒想到一群官員的好奇心這麽重。 不過想想也對。
無論是水泥路還是鐵路,那都是前所未見的。
眼前的這些官員們迫不及待,想趁機體驗一波。 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迎接著範景文一群人的請示。 朱由檢緩緩的笑道。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既然各位愛卿想要一起,體驗水泥路和鐵路。”
“明日,除了需要在各衙門值班的人以外。” “其餘的官員,都可以跟隨著一起前往。”
“隨著朕一起體驗我大明的火車,犒勞為我大明消滅後金的戰士。” 官員們的請求。
朱由檢選擇性的答應。
一 聽到自己家皇上答應以後。
範景文一群人臉上的笑容, 一 下子又增加了幾分。 一個個的好奇心直接拉滿,全部都積極的表態。
“臣等叩謝皇上!”
能夠成為第 一批體驗火車的人。 能夠到遼東地區慰問戰士們。
說話的一群官員, 一 時之間都帶著幾分激動。 瞅見官員們激動的模樣。
朱由檢也沒有耽誤時間,立刻迅速的催促。 “好了。”
“今天要忙活的事情不少。”
“所有人都抓緊時間,立刻到各自的衙門行動起來。” “配合著軍隊的行動,配合水泥路和火車的開通。”
“退朝吧。”
一 下子交代了太多的事情,都需要官員們去處理。 朱由檢直接宣布退朝,讓手底下的官員做事。
他這個當皇上的,才能第一 時間看到成效。 “皇上萬歲!”
送走了朱由檢以後。
兵部,工部 一群人,全部都積極的行動起來。 其他各個衙門的人員,也緊跟著 一起配合。
各方官員,井井有條的忙活著。
大明皇家報社。
此時的報社之中。
報社社長和一群工作人員,一個個滿臉興奮的慶祝著。 “社長。”
“1000萬份報紙已經生產出來了。”
“咱們第一批投放的500萬份報紙,全部銷售的一幹二淨。” “剩下的500萬份,也將會用汽車運到其他地方。”
“這一期的報紙賣完1000萬份,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現在京城之中的百姓,平均兩個人就拿著一份報紙。”
“大夥對於我們報社,實在是太支持了。” “是啊,社長。”
“咱們在報紙上刊登的熱點,讓一群百姓們不斷的討論著。” “現在整個京城周邊。”
“但凡是有報紙發售的地區,都在討論著報紙上的內容。” “各個村的村子在村長的帶領之下,都在認真的學習著。” “哈哈哈!”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僅僅是三天的時間。
500萬份報紙全部都銷售一空。
第二批印刷出來的500萬份,也全部都已經運輸出去。
1000萬份報紙的銷售額,眼看著就要完成了。 聽著京城裏的百姓們,討論著報紙上的內容。
看到一群百姓們手拿報紙,全部都在歡唿雀躍。
一群報社的工作人員,別提有多麽的興奮和積極了。 “ 社 長 。 ”
“是我們的格局小了!”
“之前還在擔心,1000萬份報紙賣不出去。” “可現在看來。”
“恐怕這報紙都還不夠,咱們要不要再多印刷一些!” “再來個500萬份!”
興奮的眾多工作人員,接二連三的提議。
報紙的火熱暢銷,讓他們心裏麵多了幾分野望。
一個個的格局打開以後,甚至都在請求家裏報紙。 然而。
聽到了手底下人員的提議。
報社的社長搖了搖頭,十分果斷的分析道。
“我大明銷售一千萬份報紙,這數量就足夠210了。” “沒必要再額外印刷500萬份。”
“整個報紙的市場就那麽大。”
“之所以銷售的這麽快,那是百姓對朝廷的支持。” “知道我們報社,是皇上親自下命令組建的。”
“再加上報紙上擁有眾多熱點,銷售的速度才會這麽快。” “而且我們發售的地區,都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
“賣1000萬份就差不多了。” “再多也賣不了。”
報社社長有條不紊的分析。
大明人口估摸著也就一個億。
盡管下達了各種政策,可都還沒有鋪遍整個大明帝國。 這一個億的人口之中,能夠賣出1000萬份報紙。
這些對於報社來說,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 1000萬份報紙,扣除了各種成本以後。
整個報社,至少賺10萬兩。 這可是壟斷的生意。
既能夠賺錢,又能夠向一群百姓們宣傳。
身為報社的社長,對市場經濟脈絡把控的非常清晰。 …… ”
一聽完自己家社長的分析。
剛剛還提議加印的眾多工作人員, 一個個的臉上帶著失望。 他們也很清楚。
能夠賣出1000萬份報紙,就已經是一個恐怖的數據了。 再加印500萬份,好像確實是有些不現實。
“社長,我們明白了。”
“按照大明現在的人口和消費能力,1000萬份報紙確實是極限了。” “不過。”
“隻要能夠維持這樣的銷量,每一次的報紙都能賺不少的銀子。” “對於我們報社來說,那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請社長放心。”
“咱們的軍隊,徹底的消滅張獻忠和羅汝才等人。” “這樣勁爆的消息,這就安排排版。”
“繼續把報紙印刷出來,再賣它個1000萬份。”。
雖然沒能賣夠1500萬份報紙。 但能夠持續1000萬份的銷量。
報社的工作人員們,就已經是興高采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