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微臣彈劾之人乃當今丞相!
獨寵敵國質子,病弱太子顛覆朝堂 作者:滄笙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曆皇宮,東宮。
一襲玄衣蟒袍的贏衡立於半敞開的窗牖邊,清風湧入殿中,掀起他那散於腦後的長發。他緩緩抬眸,深沉的眸色停留在院中那淡粉的海棠花上。
初夏將至,海棠將歇。
“殿下,該出發了。”赫連煜踏入殿中,赤眸緊緊鎖定在贏衡的背影。
“嗯,走吧。”
贏衡眸色微斂,散去周身溫和的氣勢。轉身,身子剛痊愈,臉色還帶著病態,但那雙眼眸中卻蘊含著無盡寒霜。
他因刺殺和赫連煜一事,暫避鋒芒於東宮,但因贏承玨身體緣故,雖罷黜朝政,但每日送進宮中的奏折,他仍在過目。
而昨日,他收到了一份奏折,其中的內容足以動搖當今朝野局勢。
想起那奏折上的內容,贏衡眸色微沉,大步跨出東宮,渾身散發著凜冽的氣勢,拐過幾個宮道,來到宣室殿。
宣室殿內,百官早已等候多時。此刻本不是朝會的時間,皆是被一紙急召召集入宮,殿內的百官中還有一些來不及換朝服的大臣。
百官皆知贏承玨身子尚未痊愈,這道急召,他們都不明白他的用意。但市井的傳聞,他們也聽了許多,也不乏有一些心思活躍的大臣。
一道暗光從殿門侵入,踏入殿中,皆低垂著的大臣們看著那熟悉的蟒袍,心中思緒不由紛亂。
贏衡無視文武百官異樣的目光,徑直跨過大殿空出來的大道,踏上玉階之上,稍顯淩厲的眸光掃視下方的百官。
最終,停留在文官之首的喬錚身上。
“諸位大臣可知此次急召所為何事?”
百官與身旁人交接眼神,心中疑惑,但不敢多言,隻是沉默不語。
原本百官以為這道急召是贏承玨發出,但此時都不曾見綏寧帝的身影,想來定是眼前這位太子所為。
贏衡掃了一眼他們的神色,又豈會不知他們的心思,“諸位大臣不必多疑,此道急召是父皇所發。但父皇病重,本宮隻不過是代為處理。”
“那敢問太子殿下,這般急召臣等,可是有何要事?”
贏衡緩緩抬眸,先壓下胸腔中燃燒的怒火,眉宇間凝結著沉重之色,聲音低沉徐緩。
“諸位,潼關傳來急報,大金狼子野心,已與南越結盟,駐紮在潼關城外,想要一舉擊潰潼關,直驅大曆皇城。”
一語激起千層浪,下方聽到這個消息的文武百官神色皆是一變,頓時間吵吵嚷嚷。
大曆和大金針鋒相對已有百年,雙方積怨頗深。但與大金相比,大曆實力已走向衰弱,而大金仰仗的鐵騎可謂是如日中天,周邊諸國皆不能與之相較。
邊關雖有鎮國將軍駐守,但裴靖川畢竟身受重傷,定遠侯爺又多年不曾帶兵作戰,百官心中自然也是惴惴不安。
贏衡深沉眸色掃過下方百官的神情,自然也明白他們心中的顧慮。
裴靖川和薛瑜為守住大曆最後的平靜,雖軍報上並未多言提及邊關情況,但他從小熟知諸國情報,豈會不清楚大金鐵騎的厲害。
他微微斂下眸,垂於身側的手緩緩收緊。他心懷野心,六國動亂雖會動搖天下局勢,但於他而言,這也將是橫掃諸國的契機。
但,眼下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六國動亂,而是先要處理這朝堂上的魑魅魍魎。
贏衡念及此事,眸色微微加深,看著下方騷動的文武百官,冷聲道,“肅靜。”
本還在竊竊私語的百官聽到上首冷厲的聲音,紛紛安靜下來,皆斂眸垂首,屏氣斂息,不敢多言。
“本宮知曉諸位心中憂慮。大金和南越聯手,使我大曆腹背受敵,諸位也看出了他們的狼子野心。但我大曆向來不懼強敵,邊疆如今有鎮國將軍和定遠侯駐守,而遠在皇城的諸位,亦有著自我傲骨。”
贏衡緩緩抬眸,眸色寡淡地看著殿外溫煦的日光,溫黃的日光流轉在那雙深沉的黑眸中,宛如破開了陰霾。
“大曆雖深陷泥淖,但本宮身為大曆太子,未來儲君,誓死與大曆共同進退。”
懸掛於天穹的日光緩緩上升,溫煦的日光透過宣室殿上厚重的簷角,灑入殿中,落在立於玉階之上的贏衡身上,飄動他身後的暗影,宛如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君王。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看著這般威嚴盡顯的贏衡,不由自主地對其俯首稱臣,唿聲震撼天地。
贏衡眼眸微轉,停留在眸色中閃過不甘的喬錚身上,輕輕抬手,止住百官的聲音。
“諸位,今日急召你們來宣室殿,還有一件要事。”
他緩緩從喬錚身上移開視線,輕飄飄地落到另一位身著便服的人身上,聲音稍顯冷然,“林大人。”
匿於百官稍後方的林鶴清緩緩抬步踏出半步,垂眸恭敬地朝著上方的贏衡行禮道,“微臣在。”
“本宮昨日看到一份彈劾,上麵詳細記述了一件舊事。林大人,你可知你彈劾的是誰?”
林鶴清眸色未改,彎下的腰身並不諂媚,一身渾然正氣,緩緩抬眸,與上方的贏衡對視,聲音清然卻又充滿堅定。
“微臣彈劾之人乃是當今丞相,喬錚。”
文官之首的喬錚聞言,眉宇微蹙。他微微側眸,看著站在殿中央大言不慚的林鶴清,眸色中皆是輕慢不屑。
此人他也識得,林鶴清曾是新科狀元,他也極為賞識他的才華,曾有意拉攏他,卻被此人嚴詞拒絕。
林鶴清得罪了當今權臣,一腔才華難得施展,最終隻落下了個閑散文官之職。
林鶴清雖被調離翰林院,入職大理寺,但從六品大理丞在喬錚眼中,自然也不過是一個小官。
“林大人,你要彈劾喬丞相什麽?”
林鶴清緩緩直起腰,雙手交疊置於身前,聲音鏗鏘有力地控訴喬錚的惡行。
“微臣要彈劾喬錚以下犯上,殘害忠良,戕害後宮嬪妃,毒害皇嗣等諸罪。”
林鶴清話音剛落,本還有些嘈雜的百官驟然收聲。霎時間,大殿內一片安靜。
文武百官屏氣斂息,垂首而立,不敢多言,甚至有些膽小者額上已冒出冷汗。
這些罪名,隨便拉一條出來,都足以誅滅喬氏滿門。
綏寧帝身體日況愈下的事人盡皆知,朝黨們自然心中也有了計較。雖然贏祺被貶,但朝堂上畢竟還有喬錚,而隸屬於太子黨最有利的勢力還遠在邊疆。
這,朝堂的局勢還未徹底穩定,誰也不敢說最後會不會出變故,自然也還不敢輕易得罪這二人。
但,他們未曾想,竟然有這般敢直言彈劾之人。
“一派胡言!臣對大曆忠心耿耿,豈會行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喬錚神色微沉,出言反駁道。
“殿下,微臣有證據。”林鶴清見喬錚反駁,神色未變,依舊是那副淡然的模樣,但卻透出了堅定的力量。
————
咱們阿溯埋了好多人啊~
一襲玄衣蟒袍的贏衡立於半敞開的窗牖邊,清風湧入殿中,掀起他那散於腦後的長發。他緩緩抬眸,深沉的眸色停留在院中那淡粉的海棠花上。
初夏將至,海棠將歇。
“殿下,該出發了。”赫連煜踏入殿中,赤眸緊緊鎖定在贏衡的背影。
“嗯,走吧。”
贏衡眸色微斂,散去周身溫和的氣勢。轉身,身子剛痊愈,臉色還帶著病態,但那雙眼眸中卻蘊含著無盡寒霜。
他因刺殺和赫連煜一事,暫避鋒芒於東宮,但因贏承玨身體緣故,雖罷黜朝政,但每日送進宮中的奏折,他仍在過目。
而昨日,他收到了一份奏折,其中的內容足以動搖當今朝野局勢。
想起那奏折上的內容,贏衡眸色微沉,大步跨出東宮,渾身散發著凜冽的氣勢,拐過幾個宮道,來到宣室殿。
宣室殿內,百官早已等候多時。此刻本不是朝會的時間,皆是被一紙急召召集入宮,殿內的百官中還有一些來不及換朝服的大臣。
百官皆知贏承玨身子尚未痊愈,這道急召,他們都不明白他的用意。但市井的傳聞,他們也聽了許多,也不乏有一些心思活躍的大臣。
一道暗光從殿門侵入,踏入殿中,皆低垂著的大臣們看著那熟悉的蟒袍,心中思緒不由紛亂。
贏衡無視文武百官異樣的目光,徑直跨過大殿空出來的大道,踏上玉階之上,稍顯淩厲的眸光掃視下方的百官。
最終,停留在文官之首的喬錚身上。
“諸位大臣可知此次急召所為何事?”
百官與身旁人交接眼神,心中疑惑,但不敢多言,隻是沉默不語。
原本百官以為這道急召是贏承玨發出,但此時都不曾見綏寧帝的身影,想來定是眼前這位太子所為。
贏衡掃了一眼他們的神色,又豈會不知他們的心思,“諸位大臣不必多疑,此道急召是父皇所發。但父皇病重,本宮隻不過是代為處理。”
“那敢問太子殿下,這般急召臣等,可是有何要事?”
贏衡緩緩抬眸,先壓下胸腔中燃燒的怒火,眉宇間凝結著沉重之色,聲音低沉徐緩。
“諸位,潼關傳來急報,大金狼子野心,已與南越結盟,駐紮在潼關城外,想要一舉擊潰潼關,直驅大曆皇城。”
一語激起千層浪,下方聽到這個消息的文武百官神色皆是一變,頓時間吵吵嚷嚷。
大曆和大金針鋒相對已有百年,雙方積怨頗深。但與大金相比,大曆實力已走向衰弱,而大金仰仗的鐵騎可謂是如日中天,周邊諸國皆不能與之相較。
邊關雖有鎮國將軍駐守,但裴靖川畢竟身受重傷,定遠侯爺又多年不曾帶兵作戰,百官心中自然也是惴惴不安。
贏衡深沉眸色掃過下方百官的神情,自然也明白他們心中的顧慮。
裴靖川和薛瑜為守住大曆最後的平靜,雖軍報上並未多言提及邊關情況,但他從小熟知諸國情報,豈會不清楚大金鐵騎的厲害。
他微微斂下眸,垂於身側的手緩緩收緊。他心懷野心,六國動亂雖會動搖天下局勢,但於他而言,這也將是橫掃諸國的契機。
但,眼下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六國動亂,而是先要處理這朝堂上的魑魅魍魎。
贏衡念及此事,眸色微微加深,看著下方騷動的文武百官,冷聲道,“肅靜。”
本還在竊竊私語的百官聽到上首冷厲的聲音,紛紛安靜下來,皆斂眸垂首,屏氣斂息,不敢多言。
“本宮知曉諸位心中憂慮。大金和南越聯手,使我大曆腹背受敵,諸位也看出了他們的狼子野心。但我大曆向來不懼強敵,邊疆如今有鎮國將軍和定遠侯駐守,而遠在皇城的諸位,亦有著自我傲骨。”
贏衡緩緩抬眸,眸色寡淡地看著殿外溫煦的日光,溫黃的日光流轉在那雙深沉的黑眸中,宛如破開了陰霾。
“大曆雖深陷泥淖,但本宮身為大曆太子,未來儲君,誓死與大曆共同進退。”
懸掛於天穹的日光緩緩上升,溫煦的日光透過宣室殿上厚重的簷角,灑入殿中,落在立於玉階之上的贏衡身上,飄動他身後的暗影,宛如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君王。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看著這般威嚴盡顯的贏衡,不由自主地對其俯首稱臣,唿聲震撼天地。
贏衡眼眸微轉,停留在眸色中閃過不甘的喬錚身上,輕輕抬手,止住百官的聲音。
“諸位,今日急召你們來宣室殿,還有一件要事。”
他緩緩從喬錚身上移開視線,輕飄飄地落到另一位身著便服的人身上,聲音稍顯冷然,“林大人。”
匿於百官稍後方的林鶴清緩緩抬步踏出半步,垂眸恭敬地朝著上方的贏衡行禮道,“微臣在。”
“本宮昨日看到一份彈劾,上麵詳細記述了一件舊事。林大人,你可知你彈劾的是誰?”
林鶴清眸色未改,彎下的腰身並不諂媚,一身渾然正氣,緩緩抬眸,與上方的贏衡對視,聲音清然卻又充滿堅定。
“微臣彈劾之人乃是當今丞相,喬錚。”
文官之首的喬錚聞言,眉宇微蹙。他微微側眸,看著站在殿中央大言不慚的林鶴清,眸色中皆是輕慢不屑。
此人他也識得,林鶴清曾是新科狀元,他也極為賞識他的才華,曾有意拉攏他,卻被此人嚴詞拒絕。
林鶴清得罪了當今權臣,一腔才華難得施展,最終隻落下了個閑散文官之職。
林鶴清雖被調離翰林院,入職大理寺,但從六品大理丞在喬錚眼中,自然也不過是一個小官。
“林大人,你要彈劾喬丞相什麽?”
林鶴清緩緩直起腰,雙手交疊置於身前,聲音鏗鏘有力地控訴喬錚的惡行。
“微臣要彈劾喬錚以下犯上,殘害忠良,戕害後宮嬪妃,毒害皇嗣等諸罪。”
林鶴清話音剛落,本還有些嘈雜的百官驟然收聲。霎時間,大殿內一片安靜。
文武百官屏氣斂息,垂首而立,不敢多言,甚至有些膽小者額上已冒出冷汗。
這些罪名,隨便拉一條出來,都足以誅滅喬氏滿門。
綏寧帝身體日況愈下的事人盡皆知,朝黨們自然心中也有了計較。雖然贏祺被貶,但朝堂上畢竟還有喬錚,而隸屬於太子黨最有利的勢力還遠在邊疆。
這,朝堂的局勢還未徹底穩定,誰也不敢說最後會不會出變故,自然也還不敢輕易得罪這二人。
但,他們未曾想,竟然有這般敢直言彈劾之人。
“一派胡言!臣對大曆忠心耿耿,豈會行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喬錚神色微沉,出言反駁道。
“殿下,微臣有證據。”林鶴清見喬錚反駁,神色未變,依舊是那副淡然的模樣,但卻透出了堅定的力量。
————
咱們阿溯埋了好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