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轉瞬間,短短幾日便已臨近除夕佳節。從交河鎮匆忙趕迴的卓山小隊,於這個特別的日子——除夕當天的午後時分,紛紛背負著沉甸甸的大包小包,踏上了歸鄉之路,最終平安抵達卓山。
他們此次歸來可謂收獲頗豐,不僅帶迴來了數量眾多的虎骨和鮮美可口的虎肉,以及眾多打掃戰場得來的神兵利器,更有那珍貴無比的虎彪皮。然而,由於這張虎彪皮遭受了多處嚴重的刀傷,傷痕交錯縱橫,實在難以直接將其用於鋪設陳示。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眾人決定將這張虎彪皮留在交河鎮的千針坊,並懇請技藝精湛的卓誠新師傅出馬,依照卓不凡和卓一航兩人的身材尺寸,精心裁製出兩件華麗的虎皮大毳。如此一來,既能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材料,又能讓兩位英雄穿上威風凜凜的虎皮衣衫,彰顯其英勇無畏的氣質。
除此之外,還有一顆完整無缺的虎彪頭骨也被一同帶迴。這顆頭骨將會成為今年新春大祭的重中之重,在莊重肅穆的儀式中扮演關鍵角色。從今往後,它將如同那尊備受尊崇的四方青銅鼎一般,被恭敬地供奉在劍門山祖祠之中,接受後世子孫們的敬仰與膜拜。
說起那神秘而莊嚴的劍門山祖祠,它可是此次卓山今年新春大祭的重要場所。然而,令人倍感尷尬的是,麵對這即將舉行的盛大祭祀活動,卓山一眾人士卻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之中——他們竟然不知道究竟該祭祀哪位先人!
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以卓不凡為首的話事人們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並就此事展開了深入且漫長的討論。整個下午,會議室裏彌漫著凝重的氣氛,大家各抒己見,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原來,身為卓家老祖的卓不凡本人對自家的祖上淵源一無所知。自他有記憶開始,便已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幸得一字慧劍門的收留和養育,他才得以在宗門中茁壯成長。不僅如此,就連他如今所用之名“卓不凡”,都是由宗門賜予的。可以說,一字慧劍門對於卓不凡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容身之所,更是給予他新生和希望的搖籃。
隻可惜好景不長,曾經輝煌一時的一字慧劍門最終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中,逍遙派靈柩宮如狂風驟雨般襲來,將一字慧劍門徹底摧毀。而卓不凡,則成為了這場浩劫中的唯一幸存者,帶著滿身傷痛和滿心悲憤逃離了那個曾經熟悉的地方。
盡管說起來也是可以祭祀一字慧劍門的師門長輩們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卓不凡所屬的卓氏一族實際上和宗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卓氏一族乃是一個依靠血脈傳承作為緊密紐帶的宗族群體。因此,當麵臨這樣的抉擇時,卓不凡不得不深思熟慮,充分顧及到後世子孫們的種種想法以及整個家族未來的發展走向。
經過一番內心的掙紮與權衡之後,卓不凡最終下定決心選擇祭祀皇天後土這兩位被視為先天神靈的存在。他認為,通過對這兩位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神靈表達敬意,可以更好地庇佑卓氏一族的繁榮昌盛、綿延不絕。
而對於一字慧劍門的那些師門長輩們呢,則會將他們的牌位供奉於弈雲觀之中,以此來讓這些曾經為門派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先輩們能夠安息在天之靈,感受到後輩弟子們的敬仰之情。
而當除夕之夜的年夜飯剛剛結束不久,時間大約是晚上八點鍾上下的時候,位於卓山鄉劍門村的卓氏祖祠之中,一麵高達一米有餘且直徑足足長達 2.5 米的巨型犀牛皮鼓,正被數位身材魁梧的壯漢奮力地敲擊著。
這陣陣如雷般的鼓聲,猶如驚天動地一般,響徹雲霄,使得整個卓山瞬間變得如同沸騰翻滾的熱油鍋一般熱鬧非凡!那聲音之大,似乎連天空都要被掀翻開來,就連屋頂上堆積如山的厚厚積雪也承受不住這般震撼,紛紛揚揚地飄落而下。
就在卓氏祖祠的鼓聲轟然響起之際,卓山這片地域中的其他十個村莊,其中不僅包含了弈雲觀,甚至連村口的鼓樓,也都不約而同地被敲響起來。一時間,震耳欲聾的鼓聲此起彼伏,相互唿應,交織成一曲氣勢磅礴、驚天動地的樂章。
值得一提的是,卓氏祖祠內的這麵犀牛皮鼓可絕非尋常之物,它堪稱一件稀世珍寶。此鼓直徑長達 2.5 米,長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1.8 米。其正麵和反麵的犀牛皮麵上,各自描繪著一幅金光閃閃的劍齒虎畫像,而在這兩幅栩栩如生的畫相中央,則醒目地呈現出一個殷紅如血的“卓”字。這個獨特的標誌正是代表著卓山一族的象征旗幟——虎卓旗的圖案。
鼓聲如雷,震耳欲聾,那激昂的節奏仿佛能夠穿透人的靈魂,喚起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激情與鬥誌。此時此刻,在卓家的飯廳裏,一眾尚未享用完畢年夜飯的卓氏男丁們,聽到這催人心弦的鼓聲後,紛紛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手中筷子舞動的速度。
即便是像卓青麟這樣年紀尚小、乳臭未幹的小屁孩,此刻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興奮。他狼吞虎咽般地將幾口飯菜迅速劃拉進嘴裏,甚至顧不得咀嚼便囫圇吞下。
由於嘴裏塞得滿滿的,食物還未來得及完全咽下,但他已經迫不及待地伸手一抹嘴巴,準備起身衝向祠堂,去湊那份熱鬧。
然而,對於卓家的女性而言,情況卻截然不同。她們隻能靜靜地坐在飯桌旁,聆聽著遠處傳來的陣陣鼓聲,任憑心中如何渴望,也無法親身前往祠堂一探究竟。
即便身為嫡女,在這個傳統家規森嚴的家族中,依然沒有資格涉足祠堂那塊禁地。這不,卓青麟的大女兒這會兒就滿心不情願,她撅著小嘴,哭鬧著非要一同前去,聲稱自己都已經活到十五歲了,卻連這般熱鬧場麵都未曾見識過。
好在有卓青麟的奶奶羅英和母親鄧金娥在一旁好言相勸,並死死拉住她,才避免了這小丫頭獨自摸黑前往祠堂的冒險舉動。無奈之下,這位大小姐隻得心有不甘地留在家中,圍著溫暖的火爐,氣鼓鼓地啃著香噴噴的雞翅,以此發泄心中的不滿。
與此同時,年幼的小奶娃卓雲濤卻是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興高采烈地跟隨著父親卓青麟踏出家門,朝著祠堂方向奔去。
隻見卓青麟和兒子卓雲濤身上都穿著嶄新的冬衣,那衣服乃是用兩張柔軟光滑的兔子皮精心縫製而成,內裏還襯墊了些許潔白如雪的棉花,穿在身上既輕便又保暖,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裏也能感受到絲絲暖意。
祖祠離他們家其實並不遠,就在不遠處的村中心位置。一眾人等踏著雪光,伴著震耳的鼓響,一路向著祠堂進行,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溫暖和活力。
卓青麟身著嶄新的衣裳,滿心歡喜地跟隨著父兄一同走出家門。剛一出門,他便發現村中街麵上已經熱鬧非凡,許多人家的門都敞開著,人們紛紛走出來迎接新的一年。
一路上,卓青麟看到不少熟悉的麵孔。大家相互碰麵後,都會微笑著拱手作揖,互道一聲:“新年好啊!”這句簡單而真摯的問候,讓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和親切之情。
沒一會兒功夫,他們一行人就來到了祖祠門口。還未進門,一股洶湧的熱浪便撲麵而來。
卓青麟定睛一看,原來在祠堂中心的天井位置,正熊熊燃燒著一個巨大無比的木橷。這個木橷的直徑足有兩三米寬,高度更是達到了三四米之高,宛如一座小山般矗立在那裏。熊熊烈火將整個祠堂映照得通透明亮,仿佛白晝一般。
透入古色古香的祠堂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廣場上,亦是一個巨大的火堆,足足有上十米高,七八米的直徑,這會迎著大雪,燒的正旺。
一群身著鮮豔服飾的卓氏子弟。他們緊密地圍成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圓圈,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
此時,一陣激昂而有力的鼓點聲驟然響起,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的召喚,瞬間點燃了眾人心中的熱情之火。伴隨著這富有節奏感的鼓聲,卓氏子弟們開始歡快地跳動起來,一場別開生麵的圈圈舞就此拉開帷幕。
那場麵可謂是熱鬧至極,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如同一曲激昂的交響樂,響徹了整個祠堂。人們的唿喊聲更是震耳欲聾,似乎要衝破屋頂,飛向遙遠的天際。
若細細端詳這些人的舞姿,或許真會讓人忍俊不禁。有的人身子歪歪斜斜,像是被風吹倒的稻草人,每一步都搖搖晃晃,仿佛隨時都會摔倒在地;有的人則手腳極不協調,左手左腳同時伸出,右手右腳又緊接著跟上,那模樣活脫脫像一隻笨拙的大狗熊,令人捧腹大笑;更有甚者,竟然完全跳錯了步伐,原本應該向前邁的腳卻向後撤去,結果與身後的人撞個正著,引發了周圍人群的一陣哄堂大笑。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人對此表示介意或者不滿。因為在這一刻,所有人關注的焦點並非舞姿是否優美動人,而是那份純粹的歡樂與喜悅。大家全身心地沉浸在新春佳節所營造出的歡樂氛圍之中,盡情釋放著內心的壓力與煩惱,共同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
哇塞!這舞蹈真是太帶勁兒啦!隻見二哥卓青牛一瞧這熱鬧場景,立馬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緊接著,他一個箭步跨上前去,猶如一頭敏捷的獵豹一般,瞬間便將侄子卓雲濤穩穩地頂在了頭頂之上。
此刻的卓青牛仿佛化身為一隻興奮異常的大猩猩,手腳並用,瘋狂地揮舞著,那誇張的動作和滑稽的姿勢讓人忍俊不禁。他就這樣一路蹦躂著,硬生生地擠進了正在歡快舞動的圈圈舞隊伍之中。不僅如此,他還不停地朝著周圍的人們熱情地招手唿喊,示意大家一同加入這場狂歡盛宴。
再看一旁的卓青麟,當他瞧見自家兒子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二哥卓青牛粗壯的脖子上,樂不可支地哇哇大叫時,心中也是歡喜不已。此時此刻,哪裏還管得了什麽舞姿美不美呢?他毫不猶豫地順著人流,順勢擠入了圈圈舞的人群當中。
從一開始,那激昂的鼓聲就如同雷鳴般響徹雲霄,而且始終沒有停歇下來的跡象。反倒是一陣更比一陣響亮,仿佛要衝破天際一般。
原來啊,有一群身強力壯的大漢正圍聚在那巨大無比的鼓麵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展開一場激烈的擊鼓比賽,看看究竟是誰能夠把這麵大鼓敲得最響、最持久。
卓青麟好奇地湊過去瞅了一眼那些巨大的鼓槌,好家夥!每一根都比他自己的拳頭還要大出不少呢,估摸一下重量,少說也得有個十來斤重吧。他心裏暗暗叫苦:“這麽重的家夥,我可擺弄不了喲!”於是乎,他隻能望而卻步,搖著頭退到一邊看熱鬧去了。
然而,咱們的卓青牛可不一樣啦!隻見他毫不畏懼,竟然雙手各抓起一根沉重的大鼓槌,然後幹脆利落地脫掉上衣,露出結實強壯的臂膀和寬闊厚實的胸膛。他那光溜溜的身子因為劇烈運動而冒出滾滾熱氣,整個人看上去宛如一座燃燒著的小火山。
伴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咣、咣”聲,卓青牛手中的鼓槌如雨點般狠狠地砸落在鼓麵上,持續不斷地發出陣陣驚天動地的巨響。這氣勢,簡直就是無人能敵啊!直引得在場的眾人紛紛拍手叫好,齊聲稱讚道:“好樣的!卓青牛果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力量型選手呐!”
他們此次歸來可謂收獲頗豐,不僅帶迴來了數量眾多的虎骨和鮮美可口的虎肉,以及眾多打掃戰場得來的神兵利器,更有那珍貴無比的虎彪皮。然而,由於這張虎彪皮遭受了多處嚴重的刀傷,傷痕交錯縱橫,實在難以直接將其用於鋪設陳示。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眾人決定將這張虎彪皮留在交河鎮的千針坊,並懇請技藝精湛的卓誠新師傅出馬,依照卓不凡和卓一航兩人的身材尺寸,精心裁製出兩件華麗的虎皮大毳。如此一來,既能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材料,又能讓兩位英雄穿上威風凜凜的虎皮衣衫,彰顯其英勇無畏的氣質。
除此之外,還有一顆完整無缺的虎彪頭骨也被一同帶迴。這顆頭骨將會成為今年新春大祭的重中之重,在莊重肅穆的儀式中扮演關鍵角色。從今往後,它將如同那尊備受尊崇的四方青銅鼎一般,被恭敬地供奉在劍門山祖祠之中,接受後世子孫們的敬仰與膜拜。
說起那神秘而莊嚴的劍門山祖祠,它可是此次卓山今年新春大祭的重要場所。然而,令人倍感尷尬的是,麵對這即將舉行的盛大祭祀活動,卓山一眾人士卻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之中——他們竟然不知道究竟該祭祀哪位先人!
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以卓不凡為首的話事人們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並就此事展開了深入且漫長的討論。整個下午,會議室裏彌漫著凝重的氣氛,大家各抒己見,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原來,身為卓家老祖的卓不凡本人對自家的祖上淵源一無所知。自他有記憶開始,便已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幸得一字慧劍門的收留和養育,他才得以在宗門中茁壯成長。不僅如此,就連他如今所用之名“卓不凡”,都是由宗門賜予的。可以說,一字慧劍門對於卓不凡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容身之所,更是給予他新生和希望的搖籃。
隻可惜好景不長,曾經輝煌一時的一字慧劍門最終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中,逍遙派靈柩宮如狂風驟雨般襲來,將一字慧劍門徹底摧毀。而卓不凡,則成為了這場浩劫中的唯一幸存者,帶著滿身傷痛和滿心悲憤逃離了那個曾經熟悉的地方。
盡管說起來也是可以祭祀一字慧劍門的師門長輩們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卓不凡所屬的卓氏一族實際上和宗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卓氏一族乃是一個依靠血脈傳承作為緊密紐帶的宗族群體。因此,當麵臨這樣的抉擇時,卓不凡不得不深思熟慮,充分顧及到後世子孫們的種種想法以及整個家族未來的發展走向。
經過一番內心的掙紮與權衡之後,卓不凡最終下定決心選擇祭祀皇天後土這兩位被視為先天神靈的存在。他認為,通過對這兩位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神靈表達敬意,可以更好地庇佑卓氏一族的繁榮昌盛、綿延不絕。
而對於一字慧劍門的那些師門長輩們呢,則會將他們的牌位供奉於弈雲觀之中,以此來讓這些曾經為門派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先輩們能夠安息在天之靈,感受到後輩弟子們的敬仰之情。
而當除夕之夜的年夜飯剛剛結束不久,時間大約是晚上八點鍾上下的時候,位於卓山鄉劍門村的卓氏祖祠之中,一麵高達一米有餘且直徑足足長達 2.5 米的巨型犀牛皮鼓,正被數位身材魁梧的壯漢奮力地敲擊著。
這陣陣如雷般的鼓聲,猶如驚天動地一般,響徹雲霄,使得整個卓山瞬間變得如同沸騰翻滾的熱油鍋一般熱鬧非凡!那聲音之大,似乎連天空都要被掀翻開來,就連屋頂上堆積如山的厚厚積雪也承受不住這般震撼,紛紛揚揚地飄落而下。
就在卓氏祖祠的鼓聲轟然響起之際,卓山這片地域中的其他十個村莊,其中不僅包含了弈雲觀,甚至連村口的鼓樓,也都不約而同地被敲響起來。一時間,震耳欲聾的鼓聲此起彼伏,相互唿應,交織成一曲氣勢磅礴、驚天動地的樂章。
值得一提的是,卓氏祖祠內的這麵犀牛皮鼓可絕非尋常之物,它堪稱一件稀世珍寶。此鼓直徑長達 2.5 米,長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1.8 米。其正麵和反麵的犀牛皮麵上,各自描繪著一幅金光閃閃的劍齒虎畫像,而在這兩幅栩栩如生的畫相中央,則醒目地呈現出一個殷紅如血的“卓”字。這個獨特的標誌正是代表著卓山一族的象征旗幟——虎卓旗的圖案。
鼓聲如雷,震耳欲聾,那激昂的節奏仿佛能夠穿透人的靈魂,喚起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激情與鬥誌。此時此刻,在卓家的飯廳裏,一眾尚未享用完畢年夜飯的卓氏男丁們,聽到這催人心弦的鼓聲後,紛紛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手中筷子舞動的速度。
即便是像卓青麟這樣年紀尚小、乳臭未幹的小屁孩,此刻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興奮。他狼吞虎咽般地將幾口飯菜迅速劃拉進嘴裏,甚至顧不得咀嚼便囫圇吞下。
由於嘴裏塞得滿滿的,食物還未來得及完全咽下,但他已經迫不及待地伸手一抹嘴巴,準備起身衝向祠堂,去湊那份熱鬧。
然而,對於卓家的女性而言,情況卻截然不同。她們隻能靜靜地坐在飯桌旁,聆聽著遠處傳來的陣陣鼓聲,任憑心中如何渴望,也無法親身前往祠堂一探究竟。
即便身為嫡女,在這個傳統家規森嚴的家族中,依然沒有資格涉足祠堂那塊禁地。這不,卓青麟的大女兒這會兒就滿心不情願,她撅著小嘴,哭鬧著非要一同前去,聲稱自己都已經活到十五歲了,卻連這般熱鬧場麵都未曾見識過。
好在有卓青麟的奶奶羅英和母親鄧金娥在一旁好言相勸,並死死拉住她,才避免了這小丫頭獨自摸黑前往祠堂的冒險舉動。無奈之下,這位大小姐隻得心有不甘地留在家中,圍著溫暖的火爐,氣鼓鼓地啃著香噴噴的雞翅,以此發泄心中的不滿。
與此同時,年幼的小奶娃卓雲濤卻是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興高采烈地跟隨著父親卓青麟踏出家門,朝著祠堂方向奔去。
隻見卓青麟和兒子卓雲濤身上都穿著嶄新的冬衣,那衣服乃是用兩張柔軟光滑的兔子皮精心縫製而成,內裏還襯墊了些許潔白如雪的棉花,穿在身上既輕便又保暖,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裏也能感受到絲絲暖意。
祖祠離他們家其實並不遠,就在不遠處的村中心位置。一眾人等踏著雪光,伴著震耳的鼓響,一路向著祠堂進行,給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溫暖和活力。
卓青麟身著嶄新的衣裳,滿心歡喜地跟隨著父兄一同走出家門。剛一出門,他便發現村中街麵上已經熱鬧非凡,許多人家的門都敞開著,人們紛紛走出來迎接新的一年。
一路上,卓青麟看到不少熟悉的麵孔。大家相互碰麵後,都會微笑著拱手作揖,互道一聲:“新年好啊!”這句簡單而真摯的問候,讓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和親切之情。
沒一會兒功夫,他們一行人就來到了祖祠門口。還未進門,一股洶湧的熱浪便撲麵而來。
卓青麟定睛一看,原來在祠堂中心的天井位置,正熊熊燃燒著一個巨大無比的木橷。這個木橷的直徑足有兩三米寬,高度更是達到了三四米之高,宛如一座小山般矗立在那裏。熊熊烈火將整個祠堂映照得通透明亮,仿佛白晝一般。
透入古色古香的祠堂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口廣場上,亦是一個巨大的火堆,足足有上十米高,七八米的直徑,這會迎著大雪,燒的正旺。
一群身著鮮豔服飾的卓氏子弟。他們緊密地圍成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圓圈,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
此時,一陣激昂而有力的鼓點聲驟然響起,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的召喚,瞬間點燃了眾人心中的熱情之火。伴隨著這富有節奏感的鼓聲,卓氏子弟們開始歡快地跳動起來,一場別開生麵的圈圈舞就此拉開帷幕。
那場麵可謂是熱鬧至極,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如同一曲激昂的交響樂,響徹了整個祠堂。人們的唿喊聲更是震耳欲聾,似乎要衝破屋頂,飛向遙遠的天際。
若細細端詳這些人的舞姿,或許真會讓人忍俊不禁。有的人身子歪歪斜斜,像是被風吹倒的稻草人,每一步都搖搖晃晃,仿佛隨時都會摔倒在地;有的人則手腳極不協調,左手左腳同時伸出,右手右腳又緊接著跟上,那模樣活脫脫像一隻笨拙的大狗熊,令人捧腹大笑;更有甚者,竟然完全跳錯了步伐,原本應該向前邁的腳卻向後撤去,結果與身後的人撞個正著,引發了周圍人群的一陣哄堂大笑。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人對此表示介意或者不滿。因為在這一刻,所有人關注的焦點並非舞姿是否優美動人,而是那份純粹的歡樂與喜悅。大家全身心地沉浸在新春佳節所營造出的歡樂氛圍之中,盡情釋放著內心的壓力與煩惱,共同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
哇塞!這舞蹈真是太帶勁兒啦!隻見二哥卓青牛一瞧這熱鬧場景,立馬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緊接著,他一個箭步跨上前去,猶如一頭敏捷的獵豹一般,瞬間便將侄子卓雲濤穩穩地頂在了頭頂之上。
此刻的卓青牛仿佛化身為一隻興奮異常的大猩猩,手腳並用,瘋狂地揮舞著,那誇張的動作和滑稽的姿勢讓人忍俊不禁。他就這樣一路蹦躂著,硬生生地擠進了正在歡快舞動的圈圈舞隊伍之中。不僅如此,他還不停地朝著周圍的人們熱情地招手唿喊,示意大家一同加入這場狂歡盛宴。
再看一旁的卓青麟,當他瞧見自家兒子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二哥卓青牛粗壯的脖子上,樂不可支地哇哇大叫時,心中也是歡喜不已。此時此刻,哪裏還管得了什麽舞姿美不美呢?他毫不猶豫地順著人流,順勢擠入了圈圈舞的人群當中。
從一開始,那激昂的鼓聲就如同雷鳴般響徹雲霄,而且始終沒有停歇下來的跡象。反倒是一陣更比一陣響亮,仿佛要衝破天際一般。
原來啊,有一群身強力壯的大漢正圍聚在那巨大無比的鼓麵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展開一場激烈的擊鼓比賽,看看究竟是誰能夠把這麵大鼓敲得最響、最持久。
卓青麟好奇地湊過去瞅了一眼那些巨大的鼓槌,好家夥!每一根都比他自己的拳頭還要大出不少呢,估摸一下重量,少說也得有個十來斤重吧。他心裏暗暗叫苦:“這麽重的家夥,我可擺弄不了喲!”於是乎,他隻能望而卻步,搖著頭退到一邊看熱鬧去了。
然而,咱們的卓青牛可不一樣啦!隻見他毫不畏懼,竟然雙手各抓起一根沉重的大鼓槌,然後幹脆利落地脫掉上衣,露出結實強壯的臂膀和寬闊厚實的胸膛。他那光溜溜的身子因為劇烈運動而冒出滾滾熱氣,整個人看上去宛如一座燃燒著的小火山。
伴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咣、咣”聲,卓青牛手中的鼓槌如雨點般狠狠地砸落在鼓麵上,持續不斷地發出陣陣驚天動地的巨響。這氣勢,簡直就是無人能敵啊!直引得在場的眾人紛紛拍手叫好,齊聲稱讚道:“好樣的!卓青牛果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力量型選手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