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的朝會。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命皇太子朱慈烺,率禦馬監北上,前往江北整頓軍務,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秉筆太監曹化淳隨軍協理政務,進司禮監隨堂太監丘致中、李繼周、高起潛為秉筆太監,丘致中、李繼周署司禮監事,高起潛提督禦馬監隨軍。”
“命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陳演,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吳牲總領朝事,東閣大學士、內閣輔臣李邦華,東閣大學士、內閣輔臣侯恂,隨軍北上,協理皇太子參讚機務。”
“進錦衣衛都司鸞儀司千戶楊宇為禁軍統領,授錦衣衛同知銜,提督南京城、紫禁城防務,著錦衣衛都司都指揮使駱養性、都指揮同知陸文昭協理。命錦衣衛都司鸞儀司千戶祖澤清、丁自修隨軍北上,司職皇太子儀駕護衛。”
。。。
一係列的任命撞的眾大臣目不暇接,但還是聽明白了重點,太子要領軍北上了,帶了兩個閣臣,三個司禮監大太監和禦馬監數萬騎兵,讓自己的心腹提督南京和皇宮防務,留下了兩個和陛下不怎麽對付的閣臣。。。
不得不在心裏讚一聲,好濃重的心機,好深厚的功力啊,安排的麵麵俱到,滴水不漏,誰想搞事情,根本就沒希望。
唯一有威脅的,就是南京勳貴,已經在城外京營招募了三萬多新軍正在訓練,不過新兵能幹啥,而且武器裝備等配置也還七七八八,指望他們打下城高牆厚,有新軍駐守的南京城和皇宮。
然後擁著崇禎撥亂反正,廢了在外手握大軍的太子?別搞笑了,那是人家的家事,勳貴已經位極人臣了,你讓他們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換個反正之功?夠幹啥?給你進爵能進到哪兒?還想著封王不成?
所以基本上翻不出什麽浪花,城外還駐紮著直隸總督錢謙益的幾千督標營呢,就這都夠比喝一壺的了。
宣旨完畢之後,閣臣和尚書多有勸諫,讓朱慈烺不必親自前往江北,遣閣臣前去即可,侯恂也極力自證能力,保證自己能完成使命。
但朱慈烺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眾人勸說不住,都是長籲短歎的,他們倒是不怕朱慈烺出事國家陷入內亂,畢竟正統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坐著呢,大不了再由陛下掌權唄。
也不怕哪個軍鎮拿住朱慈烺要挾朝廷,因為按照大明的傳統慣例,絕不就範於脅迫,別說你拿住個太子了,你就是拿住了天子,我們換一個就是了,想要拿人質做談判妥協的籌碼,換取實際,想都別想。
他們這些人,隻怕崇禎掌權再給他們擼完了,南京的大臣,本來就是從北京擼下來的,對崇禎都不感冒,再者崇禎的治國能力太差了,他們是有目共睹,深有體會,十幾年來,一年比一年糟糕,他們也怕啊。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隻待糧草到位,即可揮師北上,視察江北各地,檢查各鎮總兵的軍力實際情況,這事兒也在朝會當日,聖旨明發江北各鎮,讓他們有個心裏準備或者說抉擇的考慮時間。
話分兩頭,朱慈烺在南京做準備的時候,豪格領的大軍早已基本平定了北京周邊直屬州縣,一路南下保定府,周邊城鎮早都跑的沒了人影。
無他,建奴的手段,北直的百姓早已領教過了,建奴多次入寇,基本都在北直和山東地界肆虐,他們大城打不下,隻好去搶掠沒什麽防護的村鎮,加上北李自成這騷操作一嚇,基本隻剩大城有足夠的武力自保的才匯聚人口。
“王爺,現在快接近保定府城了,小王願為王爺前鋒,先試探試探保定的深淺。”孔有德縱馬上前,向豪格諂媚道。
“嗬嗬,我大軍已連下六座縣城,有兩座縣城雖有些反抗,但也不足為慮,我大軍所過,還不是身首異處。”
“不過保定畢竟是府城,前幾次也沒能攻破,這次,我勢在必得,恭順王,你命天助軍和天佑軍加緊行軍,今日到了府城外,先紮營休整一晚,明日一早先用火炮試試保定的城防如何?”
“嗻,王爺您放心,明天要是運氣好,直接就開城門也未嚐可知啊,哈哈哈。”
看著孔有德領命離去,豪格不屑的翻了個白眼:“就憑你?”轉頭對羅洛渾說道:“羅洛渾,那些尼堪(漢人百姓的意思)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明天一早就押著他們先打頭陣,哈哈,這個法子真是百試百靈啊,南蠻子的官員都是奇蠢無比。”羅洛渾無比鄙視的調笑著。
“哼哼,他們不是蠢,他們是怕丟了烏紗帽,擅殺百姓,可夠他們的禦史言官上躥下跳的了,一個參劾,就能丟官。”
“所以他們投鼠忌器,才能讓我們一直有機可乘,我還真怕遇到不要命的愣頭青,那就不好解決了。”豪格畢竟是核心層,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
“所以,大明不亡,真是天理難容。晚上我備了十幾個大家千金,一起陪著樂嗬樂嗬,這趟差事可不算簡單。”
“現在的尼堪都學聰明了,不知道都跑哪兒去了,也就隻有大城有人,每次都要攻城,真是可惡的很,哪有以前直接搶掠村鎮來到爽利,等著我們騎馬去殺就完了。”
“哼,要是簡單容易,十四叔怎麽會分給我呢?他巴不得我們受阻失利,好迴去治我的罪,我就偏偏不讓他如意,區區直隸,還難不倒我豪格。”
翌日,清晨。
戰鼓、號角聲連成一片,豪格極其猖狂的將大營分紮三處,算是漢軍旗和包衣,滿打滿算才五萬人的大軍,竟然敢紮營圍城,來了個經典的圍三缺一。
給守軍可以逃脫的希望,守城就不會殊死一戰,另外,要真是從缺口逃跑,那也是喜聞樂見,有的是騎兵可以追殺,這種反而是最好的結果,追殺逃兵那可是八旗最喜歡幹的活計了。
城頭上,文官武將也是站了一大片,建奴的到來,他們早在昨天下午就通過夜不收(偵察兵、斥候)得到消息了,但眾人並未驚慌。
早先的驚訝,為什麽來的是建奴而不是李自成,現在已沒時間考慮了,保定府以北的六個縣城,有四個撤到了保定府城。
剩下的兩個,自持背靠千戶所和巡檢司,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要死守縣城,知府也無權命令知縣放棄自己治所的縣城。
結果,來的並不是李自成的流寇,而是比流寇更加兇殘、正規的清軍,這就大出所料,心理準備不足,而且,建奴兇名在外,滿萬不可敵令人忌憚,結果這次足足五萬多人,未戰先怯,結果可想而知。
戰鬥不到半天,縣令帶著殘部先行從圍三缺一的缺口向西逃去,結果不到二十裏,就被追殺的清軍騎兵,像狼群啃食駱駝一樣,逐次消滅,縣令也難逃一死,全城百姓失陷敵手。
第二位固守縣城的縣令得到消息的時候,再想撤退,已然來不及了,為吸取上一位的經驗,決定死守,結果清軍令數千俘獲的百姓作為攻城的頭陣,掩護漢軍旗和蒙軍旗。
結果別無二致,這位銜尊老爺不敢下達攻擊的命令,怕誤殺百姓,所以,眼睜睜的看著清軍推進到城下,開始攻城,不到一個時辰,清軍就輕鬆殺上城頭,見大勢已去,這縣令倒也剛烈,從城樓一躍而下,自殺殉國了。
“大人,建奴恐怕會像攻容城一般,推百姓做擋箭牌,我們該如何是好?”有武將問道。
一大群的文武官員都看向了知府孫謀,孫謀是崇禎七年二甲進士出身,現在是保定的最高官員了,隻見他麵色陰沉,半晌才寒聲道:“朝廷已明發旨意,要我等想盡辦法與敵人周旋,連棄城都不再追究罪責。”
“如今建奴來襲,本官自要為全城二十萬百姓的安危負責,新城和容城失落奴手,自是兩位知縣的責任,現在要用百姓要挾保定府城,本官若是也像容城縣令一般,為保全幾千百姓,導致城破,那城中二十萬百姓豈不成了下一座城破的幫兇?二十萬百姓又可以做多少座攻城戰的擋箭牌?”
“傳本官軍令,守城軍士,不得鬆懈,如百姓打頭陣,一律視作敵人,該怎麽打就怎麽打,要是真被建奴借著百姓掩護,殺上城頭,那我們就一起陪葬吧。”
孫謀下完令,但是城頭寂靜,沒有一個人敢應聲接令,有些文官甚至欲言又止,想要勸說?或者是反駁?但,最終還是沒有人敢說話。
氣的孫謀太陽穴青筋直跳,環視一圈,眾人皆低下頭不敢對視,孫謀深吸口氣,怒吼道:“你們給本官聽著,本官還沒被參劾,朝廷也沒解本官的職。”
“今日所下軍令,本官一人承擔,要是朝廷真要追究,與諸位無關,要是真治我孫某人的罪,那也是以後的事兒了,現在,要是你們不聽本官調遣,今日就是爾等的死期。”
“是大人,我等遵命行事。”眾人這才施禮領命,他們可不敢賭,孫謀現在是話事人,現在說殺人就殺人,就算不殺,城破了也是生死難料。
“現在兩個千戶所和三個巡檢司有五千人守城,你們五人率領部下抵住敵人的進攻,沒有本官的命令,誰敢後撤一步,預備隊直接絞殺。”孫謀衝著五個武將下達死命令。
“是,末將遵命,誓死守住城牆。”
“吳同知。”
“下官在。”保定府同知吳昌時出列領命。
“你和四個知縣負責督軍,各帶領五千民壯作為後備預備隊,為城防運送防禦的物資,必要時帶人支援城頭,遇到逃兵,當場斬殺。”
“下官遵命。”吳昌時和四個知縣領命,保定既然明知道敵人會南下攻城,既然沒跑路,敢死守府城,自然是做足了準備的,周邊沒什麽大型軍衛,隻有兩個千戶所和幾個巡檢司。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命皇太子朱慈烺,率禦馬監北上,前往江北整頓軍務,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秉筆太監曹化淳隨軍協理政務,進司禮監隨堂太監丘致中、李繼周、高起潛為秉筆太監,丘致中、李繼周署司禮監事,高起潛提督禦馬監隨軍。”
“命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陳演,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吳牲總領朝事,東閣大學士、內閣輔臣李邦華,東閣大學士、內閣輔臣侯恂,隨軍北上,協理皇太子參讚機務。”
“進錦衣衛都司鸞儀司千戶楊宇為禁軍統領,授錦衣衛同知銜,提督南京城、紫禁城防務,著錦衣衛都司都指揮使駱養性、都指揮同知陸文昭協理。命錦衣衛都司鸞儀司千戶祖澤清、丁自修隨軍北上,司職皇太子儀駕護衛。”
。。。
一係列的任命撞的眾大臣目不暇接,但還是聽明白了重點,太子要領軍北上了,帶了兩個閣臣,三個司禮監大太監和禦馬監數萬騎兵,讓自己的心腹提督南京和皇宮防務,留下了兩個和陛下不怎麽對付的閣臣。。。
不得不在心裏讚一聲,好濃重的心機,好深厚的功力啊,安排的麵麵俱到,滴水不漏,誰想搞事情,根本就沒希望。
唯一有威脅的,就是南京勳貴,已經在城外京營招募了三萬多新軍正在訓練,不過新兵能幹啥,而且武器裝備等配置也還七七八八,指望他們打下城高牆厚,有新軍駐守的南京城和皇宮。
然後擁著崇禎撥亂反正,廢了在外手握大軍的太子?別搞笑了,那是人家的家事,勳貴已經位極人臣了,你讓他們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換個反正之功?夠幹啥?給你進爵能進到哪兒?還想著封王不成?
所以基本上翻不出什麽浪花,城外還駐紮著直隸總督錢謙益的幾千督標營呢,就這都夠比喝一壺的了。
宣旨完畢之後,閣臣和尚書多有勸諫,讓朱慈烺不必親自前往江北,遣閣臣前去即可,侯恂也極力自證能力,保證自己能完成使命。
但朱慈烺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眾人勸說不住,都是長籲短歎的,他們倒是不怕朱慈烺出事國家陷入內亂,畢竟正統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坐著呢,大不了再由陛下掌權唄。
也不怕哪個軍鎮拿住朱慈烺要挾朝廷,因為按照大明的傳統慣例,絕不就範於脅迫,別說你拿住個太子了,你就是拿住了天子,我們換一個就是了,想要拿人質做談判妥協的籌碼,換取實際,想都別想。
他們這些人,隻怕崇禎掌權再給他們擼完了,南京的大臣,本來就是從北京擼下來的,對崇禎都不感冒,再者崇禎的治國能力太差了,他們是有目共睹,深有體會,十幾年來,一年比一年糟糕,他們也怕啊。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隻待糧草到位,即可揮師北上,視察江北各地,檢查各鎮總兵的軍力實際情況,這事兒也在朝會當日,聖旨明發江北各鎮,讓他們有個心裏準備或者說抉擇的考慮時間。
話分兩頭,朱慈烺在南京做準備的時候,豪格領的大軍早已基本平定了北京周邊直屬州縣,一路南下保定府,周邊城鎮早都跑的沒了人影。
無他,建奴的手段,北直的百姓早已領教過了,建奴多次入寇,基本都在北直和山東地界肆虐,他們大城打不下,隻好去搶掠沒什麽防護的村鎮,加上北李自成這騷操作一嚇,基本隻剩大城有足夠的武力自保的才匯聚人口。
“王爺,現在快接近保定府城了,小王願為王爺前鋒,先試探試探保定的深淺。”孔有德縱馬上前,向豪格諂媚道。
“嗬嗬,我大軍已連下六座縣城,有兩座縣城雖有些反抗,但也不足為慮,我大軍所過,還不是身首異處。”
“不過保定畢竟是府城,前幾次也沒能攻破,這次,我勢在必得,恭順王,你命天助軍和天佑軍加緊行軍,今日到了府城外,先紮營休整一晚,明日一早先用火炮試試保定的城防如何?”
“嗻,王爺您放心,明天要是運氣好,直接就開城門也未嚐可知啊,哈哈哈。”
看著孔有德領命離去,豪格不屑的翻了個白眼:“就憑你?”轉頭對羅洛渾說道:“羅洛渾,那些尼堪(漢人百姓的意思)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明天一早就押著他們先打頭陣,哈哈,這個法子真是百試百靈啊,南蠻子的官員都是奇蠢無比。”羅洛渾無比鄙視的調笑著。
“哼哼,他們不是蠢,他們是怕丟了烏紗帽,擅殺百姓,可夠他們的禦史言官上躥下跳的了,一個參劾,就能丟官。”
“所以他們投鼠忌器,才能讓我們一直有機可乘,我還真怕遇到不要命的愣頭青,那就不好解決了。”豪格畢竟是核心層,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
“所以,大明不亡,真是天理難容。晚上我備了十幾個大家千金,一起陪著樂嗬樂嗬,這趟差事可不算簡單。”
“現在的尼堪都學聰明了,不知道都跑哪兒去了,也就隻有大城有人,每次都要攻城,真是可惡的很,哪有以前直接搶掠村鎮來到爽利,等著我們騎馬去殺就完了。”
“哼,要是簡單容易,十四叔怎麽會分給我呢?他巴不得我們受阻失利,好迴去治我的罪,我就偏偏不讓他如意,區區直隸,還難不倒我豪格。”
翌日,清晨。
戰鼓、號角聲連成一片,豪格極其猖狂的將大營分紮三處,算是漢軍旗和包衣,滿打滿算才五萬人的大軍,竟然敢紮營圍城,來了個經典的圍三缺一。
給守軍可以逃脫的希望,守城就不會殊死一戰,另外,要真是從缺口逃跑,那也是喜聞樂見,有的是騎兵可以追殺,這種反而是最好的結果,追殺逃兵那可是八旗最喜歡幹的活計了。
城頭上,文官武將也是站了一大片,建奴的到來,他們早在昨天下午就通過夜不收(偵察兵、斥候)得到消息了,但眾人並未驚慌。
早先的驚訝,為什麽來的是建奴而不是李自成,現在已沒時間考慮了,保定府以北的六個縣城,有四個撤到了保定府城。
剩下的兩個,自持背靠千戶所和巡檢司,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要死守縣城,知府也無權命令知縣放棄自己治所的縣城。
結果,來的並不是李自成的流寇,而是比流寇更加兇殘、正規的清軍,這就大出所料,心理準備不足,而且,建奴兇名在外,滿萬不可敵令人忌憚,結果這次足足五萬多人,未戰先怯,結果可想而知。
戰鬥不到半天,縣令帶著殘部先行從圍三缺一的缺口向西逃去,結果不到二十裏,就被追殺的清軍騎兵,像狼群啃食駱駝一樣,逐次消滅,縣令也難逃一死,全城百姓失陷敵手。
第二位固守縣城的縣令得到消息的時候,再想撤退,已然來不及了,為吸取上一位的經驗,決定死守,結果清軍令數千俘獲的百姓作為攻城的頭陣,掩護漢軍旗和蒙軍旗。
結果別無二致,這位銜尊老爺不敢下達攻擊的命令,怕誤殺百姓,所以,眼睜睜的看著清軍推進到城下,開始攻城,不到一個時辰,清軍就輕鬆殺上城頭,見大勢已去,這縣令倒也剛烈,從城樓一躍而下,自殺殉國了。
“大人,建奴恐怕會像攻容城一般,推百姓做擋箭牌,我們該如何是好?”有武將問道。
一大群的文武官員都看向了知府孫謀,孫謀是崇禎七年二甲進士出身,現在是保定的最高官員了,隻見他麵色陰沉,半晌才寒聲道:“朝廷已明發旨意,要我等想盡辦法與敵人周旋,連棄城都不再追究罪責。”
“如今建奴來襲,本官自要為全城二十萬百姓的安危負責,新城和容城失落奴手,自是兩位知縣的責任,現在要用百姓要挾保定府城,本官若是也像容城縣令一般,為保全幾千百姓,導致城破,那城中二十萬百姓豈不成了下一座城破的幫兇?二十萬百姓又可以做多少座攻城戰的擋箭牌?”
“傳本官軍令,守城軍士,不得鬆懈,如百姓打頭陣,一律視作敵人,該怎麽打就怎麽打,要是真被建奴借著百姓掩護,殺上城頭,那我們就一起陪葬吧。”
孫謀下完令,但是城頭寂靜,沒有一個人敢應聲接令,有些文官甚至欲言又止,想要勸說?或者是反駁?但,最終還是沒有人敢說話。
氣的孫謀太陽穴青筋直跳,環視一圈,眾人皆低下頭不敢對視,孫謀深吸口氣,怒吼道:“你們給本官聽著,本官還沒被參劾,朝廷也沒解本官的職。”
“今日所下軍令,本官一人承擔,要是朝廷真要追究,與諸位無關,要是真治我孫某人的罪,那也是以後的事兒了,現在,要是你們不聽本官調遣,今日就是爾等的死期。”
“是大人,我等遵命行事。”眾人這才施禮領命,他們可不敢賭,孫謀現在是話事人,現在說殺人就殺人,就算不殺,城破了也是生死難料。
“現在兩個千戶所和三個巡檢司有五千人守城,你們五人率領部下抵住敵人的進攻,沒有本官的命令,誰敢後撤一步,預備隊直接絞殺。”孫謀衝著五個武將下達死命令。
“是,末將遵命,誓死守住城牆。”
“吳同知。”
“下官在。”保定府同知吳昌時出列領命。
“你和四個知縣負責督軍,各帶領五千民壯作為後備預備隊,為城防運送防禦的物資,必要時帶人支援城頭,遇到逃兵,當場斬殺。”
“下官遵命。”吳昌時和四個知縣領命,保定既然明知道敵人會南下攻城,既然沒跑路,敢死守府城,自然是做足了準備的,周邊沒什麽大型軍衛,隻有兩個千戶所和幾個巡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