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墨池亂
清明這日,文廟七十二口洗墨池同時沸騰。
捧書童子踩著浮出池麵的《論語》殘頁,看墨汁凝成儒生冤魂叩拜四方。當他將焦黑竹簡插入中央墨池時,池底突然傳來編鍾悶響——三千年前禮聖鎮壓的\"言禍\"邪靈,正在用青銅編鍾演繹篡改的《樂經》。
\"崔瀺!你養的狗崽子來送死了!\"邪靈的聲音震碎池畔石碑,墨汁凝成三百持戟甲士。童子懷中《論語》突然增重,缺頁處飛出被崔東山撕去的\"八佾篇\",字句化作金戈鐵馬撞向甲士。
池底編鍾自鳴,奏出《詩經·黍離》曲調。甲士聞聲跪地痛哭,手中戟刃調轉刺向自身胸膛。童子踏著倒伏的甲士躍入墨池,見池底鋪滿曆代大儒的舌骨,每塊骨頭上都刻著\"非禮勿言\"。
舌骨突然聚成骷髏,下頜開合間吐出腥風:\"當年禮聖割我舌時,可想過有今日?\"颶風卷起墨池黑浪,浪中浮現文聖老秀才被毒啞的秘史。童子以指蘸墨寫\"慎言\",金字卻被骷髏的無聲尖笑震碎。黑浪化作饕餮吞天,墨字崩解成九幽寒氣。骷髏七竅滲出黑血,每滴都在虛空中拚出\"言靈\"二字,文聖當年被毒啞時咳出的半塊玉喉,突然從墨池底浮起,與骷髏的喉骨產生共鳴。
第二幕·劍穗鳴
子夜暴雨中,禮聖佩劍在童子懷中長吟。
他冒雨奔向倒懸山遺址,劍穗上的焦黑竹簡不斷滲血。雨水衝刷下,血跡在青磚上顯形,竟是崔東山用本命精血寫的《告天下書》殘篇:\"...文廟養邪久矣,今以我血洗...\"
山門殘碑突然活化,碑文\"克己複禮\"化作石蟒絞殺而來。童子揮劍斬斷蟒首,斷口處噴出的不是血,而是被鎮壓的曆代狀元策論。策論文字在空中重組,凝成禮聖晚年閉關的密室圖——那間石室竟藏在倒懸山底!
暴雨突然逆流上天,童子持劍劈開山基。劍氣觸及封印陣的刹那,三千盞往生燈從裂縫升起,燈焰裏映出崔東山被鎖鏈貫穿琵琶骨的場景。他每掙紮一次,燈焰就吞噬百名儒生的壽元。
\"原來如此...\"童子割破手腕,將金血抹在劍穗竹簡上。崔東山的殘魂突然具現,抬手點燃所有往生燈:\"燒吧!把這些吃人的燈都燒幹淨!\"
燈陣爆炸的氣浪中,石室封印崩解。童子踏著飛濺的燈油突入,卻見室內供著半塊玉璽——正是禮聖鎮壓文運的\"春秋璽\",璽底刻著血淋淋的\"言出法隨\"!血字如活物般蠕動,墨氣凝成枷鎖纏繞玉璽。春秋璽突然懸空旋轉,每道棱麵都映出禮聖當年割舌鎮壓文運的場景,璽頂饕餮紋突然張開巨口,將童子的驚唿聲吞入九幽深處。
第三幕·舌骨諫
春秋璽現世的刹那,四座天下所有儒生突然失聲。
童子握著玉璽站在倒懸山巔,看見七十二口洗墨池化作血眼,每隻眼睛都淌出被毒啞的大儒魂魄。魂魄們抬著舌骨製成的鑾駕,鑾駕上坐著剜去雙目的禮聖遺蛻。
\"還我聲音!\"遺蛻突然開口,音波震碎三千裏雲層。童子懷中《論語》殘頁盡數焚毀,灰燼凝成齊靜春的虛影:\"禮聖當年剜目鎮心魔,你手中的璽是禍根。\"
春秋璽突然增重萬鈞,童子單膝跪地,七竅滲出金血。璽底\"言出法隨\"四字逆轉為\"萬馬齊喑\",文廟所有牌匾同時墜落,砸碎的匾額中爬出曆代被禁言的狂生。
狂生們以指為筆,在虛空寫下血諫。童子突然咬碎舌尖,將精血噴在禮聖佩劍上:\"諸君聽我一言!\"劍光暴漲如日,照出遺蛻體內的真相——禮聖的心髒竟被換成\"言禍\"邪靈的舌骨!
\"好膽!\"遺蛻震碎鑾駕,三千狂生魂魄凝成諫書長卷。長卷纏住童子四肢,要將他煉成新的\"春秋璽\"。禮聖佩劍突然自斷,劍鋒刺入遺蛻眉心,劍穗竹簡發出崔東山的狂笑:\"師父,弟子替您剜心了!\"
第四幕·焚詔劫
芒種午時,童子跪在文廟廢墟上焚燒《告天下書》。
血詔遇火不燃,反而吸食火焰凝成血色儒衫。當他將春秋璽按向血詔時,璽底突然伸出禮聖的斷指,指尖捏著枚染血的青銅算籌:\"當年崔瀺與我下棋,賭你會燒了這詔。\"
七十二口洗墨池突然幹涸,池底升起三百口青銅棺。棺蓋震飛的刹那,曆代文廟祭酒的屍骸同時睜眼,手中皆握著彈劾崔東山的血書。血書文字化作鎖鏈纏向童子,卻被焦黑竹簡殘片割斷。
\"諸君可知,你們彈劾的正是救命人?\"童子將竹簡殘片釘入主棺。棺內爆出崔東山的怒吼:\"要這清名何用!\"殘片上的鎏金文字突然逆流,在棺槨內壁重寫被抹殺的曆史——當年正是這些祭酒私通妖族,逼得崔瀺焚簡滅跡!
天空突然下起血雨,雨水在廢墟上匯成\"正本清源\"四字。春秋璽應聲炸裂,碎片刺入所有祭酒屍骸的天靈。童子聽見四座天下響起晨讀聲,那些被篡改的典籍正在眾生口舌間重歸正統。
第五幕·薪骨鳴
夏至黎明,童子立於重修的明倫堂前。
禮聖佩劍的殘骸插在香爐中,劍穗竹簡抽出新芽。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克己複禮\"的新碑時,七十二賢石像突然開裂,露出體內暗藏的舌骨——每塊骨頭都刻著真正的《春秋》原本。
\"崔先生,可以安息了。\"童子將焦黑竹簡埋入碑底。
地底突然傳來編鍾清響,三千年前被鎮壓的\"言禍\"邪靈竟化作青衣書生,向新碑長揖到地:\"謝道友還我真名。\"
碑文金光大作,映出邪靈真容——竟是禮聖斬出的惡屍,當年因直諫被汙為邪靈!
暴雨忽至,洗盡文廟三千年冤屈。童子轉身時,聽見新竹破土的聲音。焦黑竹簡的殘骸上,崔東山最後的神念隨風消散:\"...告訴陳平安,這局棋我要悔一步...\"
清明這日,文廟七十二口洗墨池同時沸騰。
捧書童子踩著浮出池麵的《論語》殘頁,看墨汁凝成儒生冤魂叩拜四方。當他將焦黑竹簡插入中央墨池時,池底突然傳來編鍾悶響——三千年前禮聖鎮壓的\"言禍\"邪靈,正在用青銅編鍾演繹篡改的《樂經》。
\"崔瀺!你養的狗崽子來送死了!\"邪靈的聲音震碎池畔石碑,墨汁凝成三百持戟甲士。童子懷中《論語》突然增重,缺頁處飛出被崔東山撕去的\"八佾篇\",字句化作金戈鐵馬撞向甲士。
池底編鍾自鳴,奏出《詩經·黍離》曲調。甲士聞聲跪地痛哭,手中戟刃調轉刺向自身胸膛。童子踏著倒伏的甲士躍入墨池,見池底鋪滿曆代大儒的舌骨,每塊骨頭上都刻著\"非禮勿言\"。
舌骨突然聚成骷髏,下頜開合間吐出腥風:\"當年禮聖割我舌時,可想過有今日?\"颶風卷起墨池黑浪,浪中浮現文聖老秀才被毒啞的秘史。童子以指蘸墨寫\"慎言\",金字卻被骷髏的無聲尖笑震碎。黑浪化作饕餮吞天,墨字崩解成九幽寒氣。骷髏七竅滲出黑血,每滴都在虛空中拚出\"言靈\"二字,文聖當年被毒啞時咳出的半塊玉喉,突然從墨池底浮起,與骷髏的喉骨產生共鳴。
第二幕·劍穗鳴
子夜暴雨中,禮聖佩劍在童子懷中長吟。
他冒雨奔向倒懸山遺址,劍穗上的焦黑竹簡不斷滲血。雨水衝刷下,血跡在青磚上顯形,竟是崔東山用本命精血寫的《告天下書》殘篇:\"...文廟養邪久矣,今以我血洗...\"
山門殘碑突然活化,碑文\"克己複禮\"化作石蟒絞殺而來。童子揮劍斬斷蟒首,斷口處噴出的不是血,而是被鎮壓的曆代狀元策論。策論文字在空中重組,凝成禮聖晚年閉關的密室圖——那間石室竟藏在倒懸山底!
暴雨突然逆流上天,童子持劍劈開山基。劍氣觸及封印陣的刹那,三千盞往生燈從裂縫升起,燈焰裏映出崔東山被鎖鏈貫穿琵琶骨的場景。他每掙紮一次,燈焰就吞噬百名儒生的壽元。
\"原來如此...\"童子割破手腕,將金血抹在劍穗竹簡上。崔東山的殘魂突然具現,抬手點燃所有往生燈:\"燒吧!把這些吃人的燈都燒幹淨!\"
燈陣爆炸的氣浪中,石室封印崩解。童子踏著飛濺的燈油突入,卻見室內供著半塊玉璽——正是禮聖鎮壓文運的\"春秋璽\",璽底刻著血淋淋的\"言出法隨\"!血字如活物般蠕動,墨氣凝成枷鎖纏繞玉璽。春秋璽突然懸空旋轉,每道棱麵都映出禮聖當年割舌鎮壓文運的場景,璽頂饕餮紋突然張開巨口,將童子的驚唿聲吞入九幽深處。
第三幕·舌骨諫
春秋璽現世的刹那,四座天下所有儒生突然失聲。
童子握著玉璽站在倒懸山巔,看見七十二口洗墨池化作血眼,每隻眼睛都淌出被毒啞的大儒魂魄。魂魄們抬著舌骨製成的鑾駕,鑾駕上坐著剜去雙目的禮聖遺蛻。
\"還我聲音!\"遺蛻突然開口,音波震碎三千裏雲層。童子懷中《論語》殘頁盡數焚毀,灰燼凝成齊靜春的虛影:\"禮聖當年剜目鎮心魔,你手中的璽是禍根。\"
春秋璽突然增重萬鈞,童子單膝跪地,七竅滲出金血。璽底\"言出法隨\"四字逆轉為\"萬馬齊喑\",文廟所有牌匾同時墜落,砸碎的匾額中爬出曆代被禁言的狂生。
狂生們以指為筆,在虛空寫下血諫。童子突然咬碎舌尖,將精血噴在禮聖佩劍上:\"諸君聽我一言!\"劍光暴漲如日,照出遺蛻體內的真相——禮聖的心髒竟被換成\"言禍\"邪靈的舌骨!
\"好膽!\"遺蛻震碎鑾駕,三千狂生魂魄凝成諫書長卷。長卷纏住童子四肢,要將他煉成新的\"春秋璽\"。禮聖佩劍突然自斷,劍鋒刺入遺蛻眉心,劍穗竹簡發出崔東山的狂笑:\"師父,弟子替您剜心了!\"
第四幕·焚詔劫
芒種午時,童子跪在文廟廢墟上焚燒《告天下書》。
血詔遇火不燃,反而吸食火焰凝成血色儒衫。當他將春秋璽按向血詔時,璽底突然伸出禮聖的斷指,指尖捏著枚染血的青銅算籌:\"當年崔瀺與我下棋,賭你會燒了這詔。\"
七十二口洗墨池突然幹涸,池底升起三百口青銅棺。棺蓋震飛的刹那,曆代文廟祭酒的屍骸同時睜眼,手中皆握著彈劾崔東山的血書。血書文字化作鎖鏈纏向童子,卻被焦黑竹簡殘片割斷。
\"諸君可知,你們彈劾的正是救命人?\"童子將竹簡殘片釘入主棺。棺內爆出崔東山的怒吼:\"要這清名何用!\"殘片上的鎏金文字突然逆流,在棺槨內壁重寫被抹殺的曆史——當年正是這些祭酒私通妖族,逼得崔瀺焚簡滅跡!
天空突然下起血雨,雨水在廢墟上匯成\"正本清源\"四字。春秋璽應聲炸裂,碎片刺入所有祭酒屍骸的天靈。童子聽見四座天下響起晨讀聲,那些被篡改的典籍正在眾生口舌間重歸正統。
第五幕·薪骨鳴
夏至黎明,童子立於重修的明倫堂前。
禮聖佩劍的殘骸插在香爐中,劍穗竹簡抽出新芽。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克己複禮\"的新碑時,七十二賢石像突然開裂,露出體內暗藏的舌骨——每塊骨頭都刻著真正的《春秋》原本。
\"崔先生,可以安息了。\"童子將焦黑竹簡埋入碑底。
地底突然傳來編鍾清響,三千年前被鎮壓的\"言禍\"邪靈竟化作青衣書生,向新碑長揖到地:\"謝道友還我真名。\"
碑文金光大作,映出邪靈真容——竟是禮聖斬出的惡屍,當年因直諫被汙為邪靈!
暴雨忽至,洗盡文廟三千年冤屈。童子轉身時,聽見新竹破土的聲音。焦黑竹簡的殘骸上,崔東山最後的神念隨風消散:\"...告訴陳平安,這局棋我要悔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