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至翠微山一座破舊的山神廟中,突然暴雨如注,好似天河決堤,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地砸落在廟頂的瓦片上,發出沉悶而急促的聲響。
陳疏言一襲洗得發白的得羅道衣,衣袂在風雨的灌進中微微飄動,身形清瘦,卻透著一股子淡然。
他身旁的仙鶴玄玉,渾身潔白的羽毛被雨水打濕,緊緊貼在身上,顯得有些狼狽,卻依舊身姿優雅,不時用尖喙梳理著羽毛,時不時發出幾聲低鳴,似在抱怨這惱人的天氣。
“這雨下得倒是突然。”陳疏言望著廟外如幕布般的雨簾,喃喃自語,這翠微山廣大,又該去哪找金炎煞虎的行蹤。
就在這時,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和談笑聲由遠及近。陳疏言微微皺眉,目光投向廟門。
很快,一群行腳商湧入廟中。他們個個背著沉重的行囊,身上的衣物被雨水淋得濕透,頭發胡亂地貼在臉上,狼狽不堪。
“哎呀,可算找到個避雨的地兒了!”一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的行腳商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大聲說道,聲音在廟內迴蕩。
眾人紛紛將行囊放下,甩著手上的雨水,一邊抱怨著這鬼天氣。當他們注意到陳疏言時,不禁都愣了一下,準確的說是嚇了一跳。
破廟,年輕的道士,不難讓人聯想到山精野怪。
陳疏言率先道:“都是躲雨的吧,相逢即是緣分不妨一起。”
這時氣氛才漸漸緩和,原來對方也是人啊。
“喲,這道士在外還帶這麽大一隻鳥呢!”一個隨後進廟身形尖瘦、眼睛滴溜溜亂轉的行腳商打量著陳疏言,“看你這模樣,是流浪的道士吧?”
陳疏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微微點頭,神色平靜:“路過此地,暫避風雨。”
眾人與他寒暄了幾句,知曉了領頭那人五十來歲,名叫王可榮,行腳幾十年了,身形尖瘦的名叫趙明。
之後眾人便自顧自地找地方坐下。陳疏言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諸位,這翠微山常有大蟲出沒,你們行路可得小心。”
眾人聽了,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大笑。
“哈哈,道士,你莫不是在嚇唬我們?”一名魁梧的行腳商笑得前仰後合,“我們走南闖北,什麽沒見過,還怕這山裏的野獸?”
“就是就是,別是你自己害怕,故意拿這話來嚇我們。”趙明也跟著附和,臉上帶著一絲嘲諷。
陳疏言見眾人滿臉不屑,隻是淡淡一笑,也不再多言,靜靜地坐在自己的角落,輕輕撫摸著玄玉的羽毛,安撫著它。
他心裏清楚,這些行腳商們不過凡夫俗子,根本不會相信他的話,多說無益,倒不如省些力氣。
曾幾何時自己似乎也是這樣的吧,不自覺的又想起了宣禾。
雨停後天色漸黑,行腳商們商量一番後,決定在山神廟過夜。他們點起篝火後從行囊中拿出幹糧,就著雨水勉強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討論著明日的行程。
陳疏言坐在另一個角落裏,閉目養神,他完全沒打算攏火,練氣後期的目力已經可以夜中視物如白晝。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膝蓋,腦海中不斷思索著這翠微山可能出現的種種危險,以及自己接下來的尋虎計劃。
夜色愈發深沉,突然,一陣輕微的推門聲傳來。
玄玉首先驚起,陳疏言隨後睜開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警惕。
奇怪,這腳步聲竟如此輕,若不是他修為不低,幾乎難以察覺。陳疏言心中暗自警惕,這荒郊野嶺,深夜出現腳步如此詭異之人,定非善類。
很快,一個身著月白色長袍的書生出現在廟門口。他麵容清秀,手持一把紙扇,衣袂飄飄,頗有幾分儒雅之氣。
“諸位,冒昧打擾,能否在此借宿一晚?”書生彬彬有禮地說道,聲音溫潤如玉。
行腳商們見是個書生,便紛紛應允。陳疏言卻一直盯著書生,眉頭緊鎖。
突然玄玉衝著書生發出一聲尖銳的鶴唳,書生踉蹌幾步,引得眾人哄笑。
“這書生就是膽子小,一隻扁毛畜生都能嚇倒,哈哈……”
玄玉可是靈禽,能聽懂人言,撲閃著大翅膀就想衝向那說話的行腳商,陳疏言急忙安撫住玄玉。
衝著書生報以歉笑,隨後招唿玄玉自行出去覓食去了,靜靜打量著那書生。
書生似乎察覺到了陳疏言的目光另有深意,微微一笑:“道長,可是有什麽不妥?”
陳疏言也迴以一笑,道:“無事,隻是覺得公子氣質不凡,又在深夜趕路,有些好奇。”
書生在一旁坐下,與行腳商們攀談起來。他談吐不凡,言語間盡是奇聞異事,很快便和眾人打成一片。行腳商們被他的話語吸引,不時發出陣陣驚歎和笑聲。
“實不相瞞,我在這山中發現了一株山王參。”書生突然壓低聲音說道。
“山王參?!”行腳商們一下子來了精神,眼睛都亮了起來。山王參可是珍貴的藥材,若是能得到,那可就抵得上這半年多的行商了。
他們的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紛紛開始詢問書生山王參的具體位置。
“沒錯,這山王參就在不遠處的山穀中。”
書生繼續說道:“隻是在一處峭壁之上,我當時隻有孤身一人,而且小生手無縛雞之力實在不敢上去攀爬采摘。”
眾人聽了氛圍迅速火熱起來,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陳疏言看著這一幕,暗自歎了口氣,心想,這些人真是利欲熏心。
他冷眼旁觀,並未出言阻止。陳疏言心裏清楚,這些行腳商們不會輕易相信他,反倒可能會認為他是在嫉妒。
所以便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行腳商們興奮地收拾行囊,準備跟隨書生去尋找山王參。
陳疏言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冷漠,仿佛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很快,行腳商中趙明和另外三人決定跟隨書生去挖山王參。他們興奮地收拾好登山用的繩索,便準備出發。
陳疏言一襲洗得發白的得羅道衣,衣袂在風雨的灌進中微微飄動,身形清瘦,卻透著一股子淡然。
他身旁的仙鶴玄玉,渾身潔白的羽毛被雨水打濕,緊緊貼在身上,顯得有些狼狽,卻依舊身姿優雅,不時用尖喙梳理著羽毛,時不時發出幾聲低鳴,似在抱怨這惱人的天氣。
“這雨下得倒是突然。”陳疏言望著廟外如幕布般的雨簾,喃喃自語,這翠微山廣大,又該去哪找金炎煞虎的行蹤。
就在這時,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和談笑聲由遠及近。陳疏言微微皺眉,目光投向廟門。
很快,一群行腳商湧入廟中。他們個個背著沉重的行囊,身上的衣物被雨水淋得濕透,頭發胡亂地貼在臉上,狼狽不堪。
“哎呀,可算找到個避雨的地兒了!”一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的行腳商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大聲說道,聲音在廟內迴蕩。
眾人紛紛將行囊放下,甩著手上的雨水,一邊抱怨著這鬼天氣。當他們注意到陳疏言時,不禁都愣了一下,準確的說是嚇了一跳。
破廟,年輕的道士,不難讓人聯想到山精野怪。
陳疏言率先道:“都是躲雨的吧,相逢即是緣分不妨一起。”
這時氣氛才漸漸緩和,原來對方也是人啊。
“喲,這道士在外還帶這麽大一隻鳥呢!”一個隨後進廟身形尖瘦、眼睛滴溜溜亂轉的行腳商打量著陳疏言,“看你這模樣,是流浪的道士吧?”
陳疏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微微點頭,神色平靜:“路過此地,暫避風雨。”
眾人與他寒暄了幾句,知曉了領頭那人五十來歲,名叫王可榮,行腳幾十年了,身形尖瘦的名叫趙明。
之後眾人便自顧自地找地方坐下。陳疏言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諸位,這翠微山常有大蟲出沒,你們行路可得小心。”
眾人聽了,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大笑。
“哈哈,道士,你莫不是在嚇唬我們?”一名魁梧的行腳商笑得前仰後合,“我們走南闖北,什麽沒見過,還怕這山裏的野獸?”
“就是就是,別是你自己害怕,故意拿這話來嚇我們。”趙明也跟著附和,臉上帶著一絲嘲諷。
陳疏言見眾人滿臉不屑,隻是淡淡一笑,也不再多言,靜靜地坐在自己的角落,輕輕撫摸著玄玉的羽毛,安撫著它。
他心裏清楚,這些行腳商們不過凡夫俗子,根本不會相信他的話,多說無益,倒不如省些力氣。
曾幾何時自己似乎也是這樣的吧,不自覺的又想起了宣禾。
雨停後天色漸黑,行腳商們商量一番後,決定在山神廟過夜。他們點起篝火後從行囊中拿出幹糧,就著雨水勉強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討論著明日的行程。
陳疏言坐在另一個角落裏,閉目養神,他完全沒打算攏火,練氣後期的目力已經可以夜中視物如白晝。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膝蓋,腦海中不斷思索著這翠微山可能出現的種種危險,以及自己接下來的尋虎計劃。
夜色愈發深沉,突然,一陣輕微的推門聲傳來。
玄玉首先驚起,陳疏言隨後睜開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警惕。
奇怪,這腳步聲竟如此輕,若不是他修為不低,幾乎難以察覺。陳疏言心中暗自警惕,這荒郊野嶺,深夜出現腳步如此詭異之人,定非善類。
很快,一個身著月白色長袍的書生出現在廟門口。他麵容清秀,手持一把紙扇,衣袂飄飄,頗有幾分儒雅之氣。
“諸位,冒昧打擾,能否在此借宿一晚?”書生彬彬有禮地說道,聲音溫潤如玉。
行腳商們見是個書生,便紛紛應允。陳疏言卻一直盯著書生,眉頭緊鎖。
突然玄玉衝著書生發出一聲尖銳的鶴唳,書生踉蹌幾步,引得眾人哄笑。
“這書生就是膽子小,一隻扁毛畜生都能嚇倒,哈哈……”
玄玉可是靈禽,能聽懂人言,撲閃著大翅膀就想衝向那說話的行腳商,陳疏言急忙安撫住玄玉。
衝著書生報以歉笑,隨後招唿玄玉自行出去覓食去了,靜靜打量著那書生。
書生似乎察覺到了陳疏言的目光另有深意,微微一笑:“道長,可是有什麽不妥?”
陳疏言也迴以一笑,道:“無事,隻是覺得公子氣質不凡,又在深夜趕路,有些好奇。”
書生在一旁坐下,與行腳商們攀談起來。他談吐不凡,言語間盡是奇聞異事,很快便和眾人打成一片。行腳商們被他的話語吸引,不時發出陣陣驚歎和笑聲。
“實不相瞞,我在這山中發現了一株山王參。”書生突然壓低聲音說道。
“山王參?!”行腳商們一下子來了精神,眼睛都亮了起來。山王參可是珍貴的藥材,若是能得到,那可就抵得上這半年多的行商了。
他們的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紛紛開始詢問書生山王參的具體位置。
“沒錯,這山王參就在不遠處的山穀中。”
書生繼續說道:“隻是在一處峭壁之上,我當時隻有孤身一人,而且小生手無縛雞之力實在不敢上去攀爬采摘。”
眾人聽了氛圍迅速火熱起來,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陳疏言看著這一幕,暗自歎了口氣,心想,這些人真是利欲熏心。
他冷眼旁觀,並未出言阻止。陳疏言心裏清楚,這些行腳商們不會輕易相信他,反倒可能會認為他是在嫉妒。
所以便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行腳商們興奮地收拾行囊,準備跟隨書生去尋找山王參。
陳疏言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冷漠,仿佛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很快,行腳商中趙明和另外三人決定跟隨書生去挖山王參。他們興奮地收拾好登山用的繩索,便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