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這通靈寶器……”
通靈寶器得之不易,屬於可遇不可求之物,要不然修士想要奪舍凡人也未免太過容易了。
綰靄眼睛一眯,施展拔魂鬼手,誓要殺死這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人。
遊方——
迷迷糊糊中醒來,好像是從鬼門關晃蕩了一遭,記憶的最後是停留在綰靄放在自己腦門的手掌——那種力量就像是一顆千百來斤的巨石用一絲頭發懸吊著放在頭頂,稍有不慎就是頭骨崩裂,腦漿四灑。
“這是又一世嗎……”陳疏言陷入沉思。
拋開自己這十五年經曆不談,陳夷夢的記憶宛如天成,就是自己確確實實經曆過的,不分主次,點點滴滴盡皆曆曆在目,而扶虞……
抱歉,完全沒有扶虞的記憶,要是有,那不是開掛了嗎,畢竟是一代仙人,要有些功法什麽的留下不是爽飛了。
可事實上真的隻是一個虛構的遊戲人物,隻不過綰靄的奪舍讓陳疏言體驗了一下vr般的全息背景介紹,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這不給陳疏言好歹留下謫仙道體了不是,也許虛極靜篤的天賦也是這個角色自帶的吧。
大概比較深刻吧,遊戲的作者設計的扶虞留下的大多數戰戰兢兢,仙路漫漫,一朝不慎便是道毀人亡,辜負其妻,薄幸其妹,留下的孤獨和蕭索,身為大能,開辟仙路,擁躉無數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但如是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也絕不挽迴,世人嗟悔我不悔,長生果位之下,容不下後悔。
此時此刻,陳疏言反思自己,迴首看去,我這終其三生,大多所行不過苟且二字,得過且過。所謂風光不過是苟且有術。行路坎坷,不過是苟且無門,基本不過如此而已。
這一世,我又要怎麽過活?
陳疏言不禁捫心自問,卻不得而知。
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疼的他咬牙咧嘴才確定自己的人生並未有“刷新”,似乎是還活著。
“那麽,我是怎麽活下來的?”
寢室四角,錯落地放置著幾尊博山爐,爐中沉香嫋嫋升騰,煙靄在室內繾綣彌漫,氤氳得愈發迷離慵懶,仿若塵世喧囂皆被這重門深帳隔絕在外,更顯迷幻。
是日,三月二十五,有風,多雲,陰,周易上說忌婚娶,不興土木,末不服藥,毒氣入腸。
時到中午,陳疏言覺得身子稍好了些,口幹益盛,喊丫鬟看茶,連喊幾聲都沒有人應,“當本少爺死了不成……”
剛起身走到桌前喝了口冷茶,又想到綰靄可能非人哉,是否要去靈山寺裏燒燒香,躲一躲。
意識沉入靈台,浮現出的光幕時刻提醒著陳疏言一切都不是夢。
這時,陳疏言看到自己屋裏的一位貼身丫鬟華卿慌張跑了進來,無視了站在一邊的陳疏言,徑直走到了床邊,俯身好一陣,驚慌失措的跑開,哭啼著在門外大喊:“二爺咽氣了……言二爺咽氣了……”
陳疏言怒喝:“華卿,你在胡咧咧什麽!本少爺不是站在這裏嗎。”
陳疏言扭頭看向床邊,那裏隻有一方青色的枕頭豎著放在床上,哪裏來的二爺。
片刻後,屋裏已經是圍滿了人,陳疏言看到了父親、姨娘、兩位兄長、幾位弟弟妹妹們,每個人都麵帶悲戚,垂目掩淚。
姨娘甚至還撲倒在那方枕頭上,悌曰:“我兒向來恭孝……天不見憐……”
“何此忍心……留母獨斯憔悴……”
“將老身……反累……白發人終送黑發人……”
哭的離腸宛轉,念的斷斷續續,不成詞句。
陳疏言側耳傾聽,大概能分辨出說的是什麽,不由得撇嘴了一下,“排練過了嗎……我堂堂秀才都自愧不如。”
姨娘對自己向來不好,幾位手足們也不算太兄友弟恭,大多維持個表麵光唐罷了,這些眼淚又有幾分真幾分假呢?
“都迷症了吧。”陳疏言上前想要拍父親的肩膀。
突然間——
“古道斜陽,楓橋夜雨,高樓廣廈,舞榭歌台,多少繁華寂寞,種種人生況味,都不過是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既然一朝跳出此囹圄,何必要再陷進去呢?”
身後有女聲傳來。
陳疏言扭頭看去,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著鵝黃襦裙,裙擺處有寸許長的玉佩壓著,亭亭玉立,真神人也。
赫然是一位女冠。
陳疏言歎詠:“粉膩酥融嬌欲滴,風吹仙袂飄飄舉。”
女冠不理會陳疏言,向前走了幾步,看著他說:“你六親緣淺,在這凡俗多呆無益,可以跟我去修道……”
陳疏言躬身行禮:“見過道長。”
女冠笑著虛扶了一下,陳疏言感到自己被一股力量托起,很是驚奇。
陳疏言問道:“我父兄姊妹們何故看不到我一般……”
女冠言:“區區障眼法罷了。”
陳疏言點頭默然。
女冠沉默了一會,道:“陳公子,我這麽跟你說吧,因你陳家祖上於我有恩我才出手救你的,然,你根骨又佳,所以我欲度你修仙……”
修仙?
很神奇很夢幻的一個詞匯,特別是此時人們癡迷修仙,有服五石散的,有吃福壽膏的,狀若癲狂,形跡放蕩……以求神明開朗,飄飄欲仙的飛升之感。
這是一個病態的求道人間!
陳疏言不知修道是否也要服食五石散,做那行散之事,成癮不說,陳疏言見過府學中有此好的同窗,年僅十七,那真是——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
因此杏林聖手孫大家也曾說:“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想想自己一身病體,陳疏言苦笑一下,說:“可是……可是在下誌不在此啊!”
那女子好奇的問:“所有人都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結下仙緣,你為何不想呢?”
陳疏言解釋道:“寒窗苦讀經史子集一十三年,我一直以金榜題名而自勉,您這時突然讓我修道修仙,實在有些轉變不過來的!”
“還有就是似乎,修行有五石散相輔一說,恐在下身體單薄,難得消受啊!”
通靈寶器得之不易,屬於可遇不可求之物,要不然修士想要奪舍凡人也未免太過容易了。
綰靄眼睛一眯,施展拔魂鬼手,誓要殺死這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人。
遊方——
迷迷糊糊中醒來,好像是從鬼門關晃蕩了一遭,記憶的最後是停留在綰靄放在自己腦門的手掌——那種力量就像是一顆千百來斤的巨石用一絲頭發懸吊著放在頭頂,稍有不慎就是頭骨崩裂,腦漿四灑。
“這是又一世嗎……”陳疏言陷入沉思。
拋開自己這十五年經曆不談,陳夷夢的記憶宛如天成,就是自己確確實實經曆過的,不分主次,點點滴滴盡皆曆曆在目,而扶虞……
抱歉,完全沒有扶虞的記憶,要是有,那不是開掛了嗎,畢竟是一代仙人,要有些功法什麽的留下不是爽飛了。
可事實上真的隻是一個虛構的遊戲人物,隻不過綰靄的奪舍讓陳疏言體驗了一下vr般的全息背景介紹,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這不給陳疏言好歹留下謫仙道體了不是,也許虛極靜篤的天賦也是這個角色自帶的吧。
大概比較深刻吧,遊戲的作者設計的扶虞留下的大多數戰戰兢兢,仙路漫漫,一朝不慎便是道毀人亡,辜負其妻,薄幸其妹,留下的孤獨和蕭索,身為大能,開辟仙路,擁躉無數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但如是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也絕不挽迴,世人嗟悔我不悔,長生果位之下,容不下後悔。
此時此刻,陳疏言反思自己,迴首看去,我這終其三生,大多所行不過苟且二字,得過且過。所謂風光不過是苟且有術。行路坎坷,不過是苟且無門,基本不過如此而已。
這一世,我又要怎麽過活?
陳疏言不禁捫心自問,卻不得而知。
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疼的他咬牙咧嘴才確定自己的人生並未有“刷新”,似乎是還活著。
“那麽,我是怎麽活下來的?”
寢室四角,錯落地放置著幾尊博山爐,爐中沉香嫋嫋升騰,煙靄在室內繾綣彌漫,氤氳得愈發迷離慵懶,仿若塵世喧囂皆被這重門深帳隔絕在外,更顯迷幻。
是日,三月二十五,有風,多雲,陰,周易上說忌婚娶,不興土木,末不服藥,毒氣入腸。
時到中午,陳疏言覺得身子稍好了些,口幹益盛,喊丫鬟看茶,連喊幾聲都沒有人應,“當本少爺死了不成……”
剛起身走到桌前喝了口冷茶,又想到綰靄可能非人哉,是否要去靈山寺裏燒燒香,躲一躲。
意識沉入靈台,浮現出的光幕時刻提醒著陳疏言一切都不是夢。
這時,陳疏言看到自己屋裏的一位貼身丫鬟華卿慌張跑了進來,無視了站在一邊的陳疏言,徑直走到了床邊,俯身好一陣,驚慌失措的跑開,哭啼著在門外大喊:“二爺咽氣了……言二爺咽氣了……”
陳疏言怒喝:“華卿,你在胡咧咧什麽!本少爺不是站在這裏嗎。”
陳疏言扭頭看向床邊,那裏隻有一方青色的枕頭豎著放在床上,哪裏來的二爺。
片刻後,屋裏已經是圍滿了人,陳疏言看到了父親、姨娘、兩位兄長、幾位弟弟妹妹們,每個人都麵帶悲戚,垂目掩淚。
姨娘甚至還撲倒在那方枕頭上,悌曰:“我兒向來恭孝……天不見憐……”
“何此忍心……留母獨斯憔悴……”
“將老身……反累……白發人終送黑發人……”
哭的離腸宛轉,念的斷斷續續,不成詞句。
陳疏言側耳傾聽,大概能分辨出說的是什麽,不由得撇嘴了一下,“排練過了嗎……我堂堂秀才都自愧不如。”
姨娘對自己向來不好,幾位手足們也不算太兄友弟恭,大多維持個表麵光唐罷了,這些眼淚又有幾分真幾分假呢?
“都迷症了吧。”陳疏言上前想要拍父親的肩膀。
突然間——
“古道斜陽,楓橋夜雨,高樓廣廈,舞榭歌台,多少繁華寂寞,種種人生況味,都不過是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既然一朝跳出此囹圄,何必要再陷進去呢?”
身後有女聲傳來。
陳疏言扭頭看去,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著鵝黃襦裙,裙擺處有寸許長的玉佩壓著,亭亭玉立,真神人也。
赫然是一位女冠。
陳疏言歎詠:“粉膩酥融嬌欲滴,風吹仙袂飄飄舉。”
女冠不理會陳疏言,向前走了幾步,看著他說:“你六親緣淺,在這凡俗多呆無益,可以跟我去修道……”
陳疏言躬身行禮:“見過道長。”
女冠笑著虛扶了一下,陳疏言感到自己被一股力量托起,很是驚奇。
陳疏言問道:“我父兄姊妹們何故看不到我一般……”
女冠言:“區區障眼法罷了。”
陳疏言點頭默然。
女冠沉默了一會,道:“陳公子,我這麽跟你說吧,因你陳家祖上於我有恩我才出手救你的,然,你根骨又佳,所以我欲度你修仙……”
修仙?
很神奇很夢幻的一個詞匯,特別是此時人們癡迷修仙,有服五石散的,有吃福壽膏的,狀若癲狂,形跡放蕩……以求神明開朗,飄飄欲仙的飛升之感。
這是一個病態的求道人間!
陳疏言不知修道是否也要服食五石散,做那行散之事,成癮不說,陳疏言見過府學中有此好的同窗,年僅十七,那真是——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
因此杏林聖手孫大家也曾說:“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想想自己一身病體,陳疏言苦笑一下,說:“可是……可是在下誌不在此啊!”
那女子好奇的問:“所有人都想能夠有朝一日可以結下仙緣,你為何不想呢?”
陳疏言解釋道:“寒窗苦讀經史子集一十三年,我一直以金榜題名而自勉,您這時突然讓我修道修仙,實在有些轉變不過來的!”
“還有就是似乎,修行有五石散相輔一說,恐在下身體單薄,難得消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