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積累善功,自贖出山而去,自謀出路。”
“但是自謀出路很少會有人選,除了散修不易外,也是因為落榜兩考的弟子大多都是練氣期,一旦出山就要交迴《霓霄吐納法》”
“要知道《霓霄吐納法》一經修煉,就是我等的本命同參。”
“一旦失去,就等同自絕於仙途,畢其一生,修為再難有精進!”
“每一本《霓霄吐納法》都是金丹大修親筆手書,蘊含真意,若是出了山,就再難得到此本!”
“當然,在散修手裏也可以買得到別的練氣,乃至築基功法,但是,重修玄功,又有誰能輕易取舍。”
說到最後,氣氛轉而沉鬱,每人都為自己的未來感到些許迷茫。
酒能解憂,與爾同銷萬古愁。
陳疏言又問道:“不知諸兄修為如何?”
……
席散,夜色中,陳疏言踉蹌而行。
今日不虛此行!
陳疏言感覺自己確實是需要消化一下今日所聞。
偌大的一個宗門宛如一個帝國,其內門弟子就像是公務員,外門弟子像是事業編,外門弟子候補像是差額事業編,雜役弟子嘛,就是國企員工了。
迴想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格言——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誠不欺我。
迴到自己的住所後,實在是太乏了便倒頭就睡。
翌日,山中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
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
在這樣的美好的清晨,陳疏言聽著山上傳來的晨鍾陣陣著衣而起,開始了未來將會重返很久的日常。
去真武觀練早課,繼而去陣院刻錄符陣,日複一日!
三個月後,陳疏言的修為依舊是練氣三層,好似並未有寸進,由不得他感慨仙路艱難!
本來還是想拚搏個內門弟子的想法也淡了,似乎外門弟子也行……
山中無歲月,一轉眼,又是六個月過去,來此間近一載了,陳疏言也已經十六歲。
修為依舊——練氣三層,似乎有點境界鬆動的意思,進度為99\/99,但是四層的大關依舊如同山嶽一般盤桓著,難以看到希望。
此時經過這一年的打磨,陳疏言進取之心似乎更淡了,有時候也會覺得當個國企員工也好,也好。
起碼修行資糧還是有的,“畢業”就分配工作,這在現代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呀。
對的,陳疏言已經把目標下放到做個雜役弟子。
雖然修為寸進,但是善功倒是水漲船高,因為陳疏言以【存思】的狀態刻錄符陣的效率異常的高,每每都是三天就完成同僚們一旬的工作量,以此竟然也有了小小的名聲。
人稱“陣院快手”。
是個搞笑的萬兒,陳疏言對此報以苦笑。
陣院裏其實有許多布陣材料如陣旗、陣盤、靈晶,上麵刻畫了陣紋散發幽幽寶光,陳疏言每每經過擺放這些物品的地方時都會不那麽刻意的瞟上一眼,然後再記憶住陣紋的畫法……
但是也因為沒人教也隻能做到這一步了,至今為止都沒有畫出第二道陣紋,無奈隻能作罷。
也是為了不讓自己練功之餘百無聊賴,就又兼職了經院的一份抄書的低等差事。
是因為字好而被錄用,倒是意外之喜。
經院抄的也是《道德經》《南華經》《三寶洞藏》這些道藏典籍,一些書籍積年翻閱,已經是破損不堪了,陳疏言做的就是把它們一一再謄寫一遍。
何以不用玉簡記事,蓋因玉簡造價高昂,皆是作為母版放在宗門的傳承殿,輕易不會示下。
如此以來,又是經年倏忽。
陳疏言抄書百卷,閑暇之時更是把其中道藏翻了個遍,當得句學富五車了。
這一日,陳疏言照常抄書,待寫到《水經風物注》時突然間停下了筆。
他明顯感覺到這書有些不對。
《水經風物注》乃是山川地脈堪輿望氣之法,卻言辭多以景色風姿迭麗而入手,實在是令人費解。
陳疏言又看了一眼作者——紫霞真君。
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可能是早就坐化了的宗門古代大能?
陳疏言決定不再多想,靜心先把書抄完。
待抄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兩寸厚的《水經風物注》隻是個總綱,而後的各目分注才是正文,不由得又是大吃一驚,倒是想不到這竟然是個長篇累牘的大部頭!
抄寫數百萬字的書並不是個容易活,但陳疏言現在有真氣加持,他自信能夠在三個月內抄完。
隻是等到了快抄完的時候,陳疏言才突然醒悟過來,這他媽的哪裏是經注,明明就是門法術才對!
得益於陳疏言超強的記憶力,他在抄書的時候一直是用的“入虛境”也就是遁入虛極的狀態,所以一直可以保持超然物外的姿態,故而讓他在數以百萬字的行間,從不同的書目中提取出顯得突兀的一句,乃或是一字竟然可以串聯起來,就組成了另一本書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以觀其複。
也隻有陳疏言這樣的虛極靜篤天賦神通才能在細微處觀察到異樣。
經院裏並沒有法術書,都是些經文道理,誰會把法術這麽珍貴的東西放在這裏?
道藏相當於詞典,而法術就是學術論文,這兩者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不提,畢竟是旁枝末節的,重要的是陳疏言想要盡快隸定這門法術到底講得什麽。
陳疏言把《說文》《仙雲錄》等書重新放到案頭,掌起長明燈,除了每日領取辟穀丹外,所有的時間都留在這間隔斷間裏。
算是真正做到了“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食煙火人間。”
陳疏言用“入虛境”的法門,表麵上看是在抄書,實則是在心中推演《水經風物注》,外間的同僚看到,也隻會覺得這是個書呆筆匠,沒什麽好驚訝的。
又是一個月後,陳疏言才停筆。
“一月印千江之水妙應本虛,尺鏡含眾像之輝圓融無礙。”
“天一生水寶妙樞。”
陳疏言現在境界低微,並沒有看出這是什麽功法,隻是大概有個猜想,可能是水係的,也許是身外化身之類的。
“但是自謀出路很少會有人選,除了散修不易外,也是因為落榜兩考的弟子大多都是練氣期,一旦出山就要交迴《霓霄吐納法》”
“要知道《霓霄吐納法》一經修煉,就是我等的本命同參。”
“一旦失去,就等同自絕於仙途,畢其一生,修為再難有精進!”
“每一本《霓霄吐納法》都是金丹大修親筆手書,蘊含真意,若是出了山,就再難得到此本!”
“當然,在散修手裏也可以買得到別的練氣,乃至築基功法,但是,重修玄功,又有誰能輕易取舍。”
說到最後,氣氛轉而沉鬱,每人都為自己的未來感到些許迷茫。
酒能解憂,與爾同銷萬古愁。
陳疏言又問道:“不知諸兄修為如何?”
……
席散,夜色中,陳疏言踉蹌而行。
今日不虛此行!
陳疏言感覺自己確實是需要消化一下今日所聞。
偌大的一個宗門宛如一個帝國,其內門弟子就像是公務員,外門弟子像是事業編,外門弟子候補像是差額事業編,雜役弟子嘛,就是國企員工了。
迴想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格言——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誠不欺我。
迴到自己的住所後,實在是太乏了便倒頭就睡。
翌日,山中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
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
在這樣的美好的清晨,陳疏言聽著山上傳來的晨鍾陣陣著衣而起,開始了未來將會重返很久的日常。
去真武觀練早課,繼而去陣院刻錄符陣,日複一日!
三個月後,陳疏言的修為依舊是練氣三層,好似並未有寸進,由不得他感慨仙路艱難!
本來還是想拚搏個內門弟子的想法也淡了,似乎外門弟子也行……
山中無歲月,一轉眼,又是六個月過去,來此間近一載了,陳疏言也已經十六歲。
修為依舊——練氣三層,似乎有點境界鬆動的意思,進度為99\/99,但是四層的大關依舊如同山嶽一般盤桓著,難以看到希望。
此時經過這一年的打磨,陳疏言進取之心似乎更淡了,有時候也會覺得當個國企員工也好,也好。
起碼修行資糧還是有的,“畢業”就分配工作,這在現代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呀。
對的,陳疏言已經把目標下放到做個雜役弟子。
雖然修為寸進,但是善功倒是水漲船高,因為陳疏言以【存思】的狀態刻錄符陣的效率異常的高,每每都是三天就完成同僚們一旬的工作量,以此竟然也有了小小的名聲。
人稱“陣院快手”。
是個搞笑的萬兒,陳疏言對此報以苦笑。
陣院裏其實有許多布陣材料如陣旗、陣盤、靈晶,上麵刻畫了陣紋散發幽幽寶光,陳疏言每每經過擺放這些物品的地方時都會不那麽刻意的瞟上一眼,然後再記憶住陣紋的畫法……
但是也因為沒人教也隻能做到這一步了,至今為止都沒有畫出第二道陣紋,無奈隻能作罷。
也是為了不讓自己練功之餘百無聊賴,就又兼職了經院的一份抄書的低等差事。
是因為字好而被錄用,倒是意外之喜。
經院抄的也是《道德經》《南華經》《三寶洞藏》這些道藏典籍,一些書籍積年翻閱,已經是破損不堪了,陳疏言做的就是把它們一一再謄寫一遍。
何以不用玉簡記事,蓋因玉簡造價高昂,皆是作為母版放在宗門的傳承殿,輕易不會示下。
如此以來,又是經年倏忽。
陳疏言抄書百卷,閑暇之時更是把其中道藏翻了個遍,當得句學富五車了。
這一日,陳疏言照常抄書,待寫到《水經風物注》時突然間停下了筆。
他明顯感覺到這書有些不對。
《水經風物注》乃是山川地脈堪輿望氣之法,卻言辭多以景色風姿迭麗而入手,實在是令人費解。
陳疏言又看了一眼作者——紫霞真君。
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可能是早就坐化了的宗門古代大能?
陳疏言決定不再多想,靜心先把書抄完。
待抄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兩寸厚的《水經風物注》隻是個總綱,而後的各目分注才是正文,不由得又是大吃一驚,倒是想不到這竟然是個長篇累牘的大部頭!
抄寫數百萬字的書並不是個容易活,但陳疏言現在有真氣加持,他自信能夠在三個月內抄完。
隻是等到了快抄完的時候,陳疏言才突然醒悟過來,這他媽的哪裏是經注,明明就是門法術才對!
得益於陳疏言超強的記憶力,他在抄書的時候一直是用的“入虛境”也就是遁入虛極的狀態,所以一直可以保持超然物外的姿態,故而讓他在數以百萬字的行間,從不同的書目中提取出顯得突兀的一句,乃或是一字竟然可以串聯起來,就組成了另一本書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以觀其複。
也隻有陳疏言這樣的虛極靜篤天賦神通才能在細微處觀察到異樣。
經院裏並沒有法術書,都是些經文道理,誰會把法術這麽珍貴的東西放在這裏?
道藏相當於詞典,而法術就是學術論文,這兩者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不提,畢竟是旁枝末節的,重要的是陳疏言想要盡快隸定這門法術到底講得什麽。
陳疏言把《說文》《仙雲錄》等書重新放到案頭,掌起長明燈,除了每日領取辟穀丹外,所有的時間都留在這間隔斷間裏。
算是真正做到了“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食煙火人間。”
陳疏言用“入虛境”的法門,表麵上看是在抄書,實則是在心中推演《水經風物注》,外間的同僚看到,也隻會覺得這是個書呆筆匠,沒什麽好驚訝的。
又是一個月後,陳疏言才停筆。
“一月印千江之水妙應本虛,尺鏡含眾像之輝圓融無礙。”
“天一生水寶妙樞。”
陳疏言現在境界低微,並沒有看出這是什麽功法,隻是大概有個猜想,可能是水係的,也許是身外化身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