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災!又是天災!
崇禎:讓你監國,你重造大明? 作者:町嚀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慈煊斬釘截鐵,帶著一股君臨天下的霸氣和決心。
畢自嚴看著朱慈煊堅毅的麵容,心中一震,原本的擔憂和不安,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
他相信,這位年輕的監國殿下,一定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新的輝煌!
然而,申時行的怒火,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就在朱慈煊雄心勃勃,準備大展拳腳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如同當頭一棒,狠狠地敲擊在他的頭上。
八百裏加急奏報,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直達禦書房。
“啟稟殿下!河南大旱!赤地千裏!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啟稟殿下!山東蝗災!鋪天蓋地!遮天蔽日!莊稼被啃食殆盡,民不聊生!”
“啟稟殿下!湖廣水患!江河決堤!洪水滔天!房屋倒塌無數,百姓死傷慘重!”
……
一份份觸目驚心的奏報,擺在朱慈煊麵前,火星般點燃了他心中剛剛升騰起的希望之火,讓他瞬間墜入冰冷的現實深淵。
天災!又是天災!
大明朝廷,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本就岌岌可危,如今又遭天災,簡直是雪上加霜,危如累卵!
朱慈煊緊緊攥著奏報,手背青筋暴起,眼神陰沉得可怕,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如同巨山般壓在他的肩頭,讓他感到窒息般的沉重。
“天真要亡我大明嗎?!”朱慈煊仰天怒吼,語調悲憤,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他剛剛看到了一絲希望,剛剛燃起了一點信心,難道就要被這無情的天災,徹底摧毀嗎?!
不!絕不!
朱慈煊臉上決絕的神色一閃而逝,絕不能屈服於命運,絕不能坐視大明百姓遭受苦難!
要抗爭!他要逆天改命!
要用自己的雙手,拯救大明,拯救天下萬民!
“傳令下去!”朱慈煊猛然起身,“立刻召開內閣會議!商議賑災事宜!刻不容緩!”
“傳令戶部!即刻調撥賑災糧款!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運往災區!救濟災民!”
“傳令兵部!調集軍隊!前往災區!協助地方官府,賑災救民!維持秩序!”
“傳令天下!號召各地富商豪紳,捐款捐糧,共赴國難!凡是捐助賑災者,朝廷必有重賞!”
……
一道道命令,從朱慈煊口中發出,如同連珠炮般,急促而有力,帶著一股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和氣魄。
要與天鬥!他要與命爭!
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朱慈煊,絕不是一個隻會誇誇其談的空想家!
要用鐵血手腕,雷霆手段,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
然而,擺在朱慈煊麵前的,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如今,國庫雖已談不上空虛,但麵對天災無情,民生凋敝,朝廷腐敗,內憂外患,重重危機,如同巨網般,將他牢牢困住,讓他寸步難行。
賑災的命令如同離弦之箭,射向四麵八方。
紫禁城這座龐大而古老的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內閣連夜商議,戶部尚書畢自嚴親自坐鎮,銀庫大門洞開,一箱箱白銀被抬出,裝上馬車,日夜兼程,奔赴災區。
兵部也迅速調動軍隊,開赴河南、山東、湖廣等地,協助地方官員賑災。
朱慈煊沒有坐在紫禁城內等待消息,他換上便服,帶著孫傳庭,常德衡,以及一隊精銳護衛,親自前往京郊的粥廠。
京城內外,設立了數十個粥廠,用以救濟湧入京城的災民。
朱慈煊抵達粥廠時,天色蒙蒙亮,寒風刺骨,但粥廠外已經排起了長龍,無數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災民,抱著破碗,翹首以盼。
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饑餓和絕望的氣息,孩童的哭聲,老人的歎息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酸。
朱慈煊眉頭緊鎖,快步走到粥廠前,親自查看賑災情況。
粥棚簡陋,一口口大鍋熱氣騰騰,煮著稀薄的米粥,維持著災民的生命。
“粥夠不夠?一天幾頓?可有病患?”朱慈煊沉聲詢問負責賑災的官員。
官員戰戰兢兢地迴答:“迴殿下,粥勉強夠,一天兩頓,病患……病患太多了,藥材不足,醫者也有限……”
朱慈煊臉色更加陰沉,災情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
僅僅是京城附近的粥廠,就已如此景象,可想而知,真正的災區,又是何等慘烈。
“立刻增加粥廠數量!擴大規模!
務必保證所有災民都能吃飽飯!
藥材不足,就從太醫院調!醫者不夠,就張榜招募民間郎中!
不惜一切代價,救人要緊!”
官員連忙應諾,轉身去傳達命令。
朱慈煊又走到災民隊伍中,親自詢問災情,安撫民心。
災民們見到監國殿下親自前來,激動得跪倒在地,涕泗橫流,訴說著家鄉的慘狀,祈求殿下救命。
朱慈煊耐心傾聽,一一迴應,承諾朝廷一定會全力賑災,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百姓。
他的話語,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讓絕望的災民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就在朱慈煊在粥廠賑災之際,紫禁城內,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內閣上演。
“賑災款項已經撥付!為何遲遲不見動靜?災民因沒有吃食而餓死的數量還在增加!你們戶部是幹什麽吃的?!”
兵部侍郎張國維,怒氣衝衝地對著戶部官員咆哮,聲色俱厲。
戶部官員委屈地辯解:“張侍郎息怒!賑災款項已經撥下去了!
隻是……隻是地方官府層層盤剝,貪汙腐敗,賑災物資根本無法送到災民手中啊!”
“貪汙腐敗?又是貪汙腐敗!”張國維氣得臉色鐵青,怒火中燒,“這些狗官!國難當頭,還在中飽私囊!簡直是喪盡天良!”
申時行,拄著拐杖,緩緩開口,語氣沉痛。
“賑災之事,刻不容緩!必須立刻想辦法解決貪汙腐敗的問題!否則,再多的賑災款,也隻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如何解決?談何容易!”刑部尚書一臉愁容,“地方官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徹底肅清貪腐,談何容易!”
“難也要辦!再難也要辦!”張國維怒聲喝道,“難道要眼睜睜看著災民餓死不成?!我大明朝廷的臉麵何在?!”
就在內閣大臣們爭論不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洪亮的聲音,突然在內閣大門外響起。
“諸位大人,不必爭吵了!本王有辦法!”
畢自嚴看著朱慈煊堅毅的麵容,心中一震,原本的擔憂和不安,也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
他相信,這位年輕的監國殿下,一定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新的輝煌!
然而,申時行的怒火,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就在朱慈煊雄心勃勃,準備大展拳腳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如同當頭一棒,狠狠地敲擊在他的頭上。
八百裏加急奏報,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直達禦書房。
“啟稟殿下!河南大旱!赤地千裏!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啟稟殿下!山東蝗災!鋪天蓋地!遮天蔽日!莊稼被啃食殆盡,民不聊生!”
“啟稟殿下!湖廣水患!江河決堤!洪水滔天!房屋倒塌無數,百姓死傷慘重!”
……
一份份觸目驚心的奏報,擺在朱慈煊麵前,火星般點燃了他心中剛剛升騰起的希望之火,讓他瞬間墜入冰冷的現實深淵。
天災!又是天災!
大明朝廷,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本就岌岌可危,如今又遭天災,簡直是雪上加霜,危如累卵!
朱慈煊緊緊攥著奏報,手背青筋暴起,眼神陰沉得可怕,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如同巨山般壓在他的肩頭,讓他感到窒息般的沉重。
“天真要亡我大明嗎?!”朱慈煊仰天怒吼,語調悲憤,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他剛剛看到了一絲希望,剛剛燃起了一點信心,難道就要被這無情的天災,徹底摧毀嗎?!
不!絕不!
朱慈煊臉上決絕的神色一閃而逝,絕不能屈服於命運,絕不能坐視大明百姓遭受苦難!
要抗爭!他要逆天改命!
要用自己的雙手,拯救大明,拯救天下萬民!
“傳令下去!”朱慈煊猛然起身,“立刻召開內閣會議!商議賑災事宜!刻不容緩!”
“傳令戶部!即刻調撥賑災糧款!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運往災區!救濟災民!”
“傳令兵部!調集軍隊!前往災區!協助地方官府,賑災救民!維持秩序!”
“傳令天下!號召各地富商豪紳,捐款捐糧,共赴國難!凡是捐助賑災者,朝廷必有重賞!”
……
一道道命令,從朱慈煊口中發出,如同連珠炮般,急促而有力,帶著一股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和氣魄。
要與天鬥!他要與命爭!
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朱慈煊,絕不是一個隻會誇誇其談的空想家!
要用鐵血手腕,雷霆手段,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
然而,擺在朱慈煊麵前的,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如今,國庫雖已談不上空虛,但麵對天災無情,民生凋敝,朝廷腐敗,內憂外患,重重危機,如同巨網般,將他牢牢困住,讓他寸步難行。
賑災的命令如同離弦之箭,射向四麵八方。
紫禁城這座龐大而古老的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內閣連夜商議,戶部尚書畢自嚴親自坐鎮,銀庫大門洞開,一箱箱白銀被抬出,裝上馬車,日夜兼程,奔赴災區。
兵部也迅速調動軍隊,開赴河南、山東、湖廣等地,協助地方官員賑災。
朱慈煊沒有坐在紫禁城內等待消息,他換上便服,帶著孫傳庭,常德衡,以及一隊精銳護衛,親自前往京郊的粥廠。
京城內外,設立了數十個粥廠,用以救濟湧入京城的災民。
朱慈煊抵達粥廠時,天色蒙蒙亮,寒風刺骨,但粥廠外已經排起了長龍,無數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災民,抱著破碗,翹首以盼。
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饑餓和絕望的氣息,孩童的哭聲,老人的歎息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酸。
朱慈煊眉頭緊鎖,快步走到粥廠前,親自查看賑災情況。
粥棚簡陋,一口口大鍋熱氣騰騰,煮著稀薄的米粥,維持著災民的生命。
“粥夠不夠?一天幾頓?可有病患?”朱慈煊沉聲詢問負責賑災的官員。
官員戰戰兢兢地迴答:“迴殿下,粥勉強夠,一天兩頓,病患……病患太多了,藥材不足,醫者也有限……”
朱慈煊臉色更加陰沉,災情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
僅僅是京城附近的粥廠,就已如此景象,可想而知,真正的災區,又是何等慘烈。
“立刻增加粥廠數量!擴大規模!
務必保證所有災民都能吃飽飯!
藥材不足,就從太醫院調!醫者不夠,就張榜招募民間郎中!
不惜一切代價,救人要緊!”
官員連忙應諾,轉身去傳達命令。
朱慈煊又走到災民隊伍中,親自詢問災情,安撫民心。
災民們見到監國殿下親自前來,激動得跪倒在地,涕泗橫流,訴說著家鄉的慘狀,祈求殿下救命。
朱慈煊耐心傾聽,一一迴應,承諾朝廷一定會全力賑災,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百姓。
他的話語,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讓絕望的災民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就在朱慈煊在粥廠賑災之際,紫禁城內,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內閣上演。
“賑災款項已經撥付!為何遲遲不見動靜?災民因沒有吃食而餓死的數量還在增加!你們戶部是幹什麽吃的?!”
兵部侍郎張國維,怒氣衝衝地對著戶部官員咆哮,聲色俱厲。
戶部官員委屈地辯解:“張侍郎息怒!賑災款項已經撥下去了!
隻是……隻是地方官府層層盤剝,貪汙腐敗,賑災物資根本無法送到災民手中啊!”
“貪汙腐敗?又是貪汙腐敗!”張國維氣得臉色鐵青,怒火中燒,“這些狗官!國難當頭,還在中飽私囊!簡直是喪盡天良!”
申時行,拄著拐杖,緩緩開口,語氣沉痛。
“賑災之事,刻不容緩!必須立刻想辦法解決貪汙腐敗的問題!否則,再多的賑災款,也隻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如何解決?談何容易!”刑部尚書一臉愁容,“地方官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徹底肅清貪腐,談何容易!”
“難也要辦!再難也要辦!”張國維怒聲喝道,“難道要眼睜睜看著災民餓死不成?!我大明朝廷的臉麵何在?!”
就在內閣大臣們爭論不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洪亮的聲音,突然在內閣大門外響起。
“諸位大人,不必爭吵了!本王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