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巷子的拐彎處有一輛寬敞華麗的馬車正向著劉府緩緩的駛來。
上管琳不認得這馬車,不知道是敵是友。
鳳舞眼尖,看到了馬車上的木牌子,“小姐,這是秦家的馬車。”
上管琳聽說是秦家的馬車,臉上露出了和煦的笑。馬車正在行進時,從裏麵鑽出來一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秦家大夫人。
秦家大夫人中氣十足,“我們秦家外孫女怎麽會被欺負的露宿街頭,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百姓都不明事理,不知道這個馬車是秦家的,也不知道秦家和這個劉家是什麽關係,都是一頭霧水。
馬車停下,秦氏大夫人從馬車上下來,後麵接著的秦氏二夫人、三夫人都依次從馬車上下來了。
三位夫人急急忙忙的走到上管琳身邊,一個抓左手,一個抓右手,大夫人摸著頭發,摸著摸著都開始抹眼淚,看著上管琳說道,“孩子,你受委屈了。你說你受了委屈怎麽不去找舅母們。”
人群中有百姓竊竊私語,這怎麽又來了三個舅母,這舅母跟裏麵的舅舅是什麽關係,怎麽前後態度反差那麽大?
秦氏大夫人提高音量,“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是秦府的三位夫人,我們的妹妹是嫁入上官家的三姨娘,雖然我們的妹妹不是上官府的嫡母,但是府裏的庶女都很懂事,有禮貌,每次見著都是舅母長舅母短的叫的我們好生歡喜,所以他也是我們秦家的外甥女,現在外甥女受了委屈,我們這做舅母的肯定要替她撐腰,大家說是不是?”
不愧是跑江湖、做生意的,說話做事兒就是有禮有節,這一番解說既表明了他們的來意也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人群中爆發出了極高的附和聲。
秦氏拉著上管琳的手,心疼但是也忍不住要數落上管琳,不過即使是數落上管琳也甘之如飴。
“你這丫頭,在上官府受了委屈就直接去秦府啊,你主母不疼父親不愛但是你還有三個舅舅、舅母啊,還有老祖母呢,還有那麽多兄弟姐們,幹嘛要跑到這劉府來受他們閑氣。”
上管琳看到秦氏這一臉嚴肅的表情,是真生氣了,馬上換上乖巧可人的模樣,搖晃著大夫人的胳膊,“大舅媽琳兒錯了,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琳兒一定第一時間去秦府,喊舅母們來替我撐腰。”
秦氏哪裏是真的跟上管琳生氣,看她這副模樣,主動認錯,態度誠懇,也就原諒她了。
秦氏大夫人對著二夫人、三夫人說道,“二妹,三妹,你們先帶琳兒去馬車上等我,待我處理了這裏的事情,咱們就迴家。”
上管琳疑惑。
大夫人安撫她,“琳兒,今天你在劉氏受了這般委屈,可不能就這麽算了,你先上馬車上等我,看大舅母怎麽給你報仇。”
上管琳在心裏感歎,這秦氏大夫人也真是女中豪傑啊,有仇當場就報。
三人在百姓的矚目下向秦府馬車走去,大夫人聲音又起。
“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我秦氏外甥女在上官府被冤枉,被攔著不讓進府,在劉氏又遭到劉家老大、老二的欺辱、數落,多虧你們一直在背後幫她說話,替她打抱不平,婦人在這裏謝謝各位鄉親父老。”
大夫人鄭重的對著眾鄉親作揖行禮。
“今天我秦氏略備薄禮,感謝各位護我外甥女之恩。”
話音剛落,就有下人分散在人群中,給大家配發荷包,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個精致的小荷包,裏麵沒有別的隻有一顆‘金瓜子’。
此時大家都想給大夫人跪下了,平頭老百姓估計一輩子都賺不到一顆金瓜子,不停的有人抹著眼淚給大夫人作揖謝恩。
突然有一個聲音,“二小姐在劉氏受了這麽大的委屈,我們要為二小姐報仇。”
這一句話讓本來不知該如何報恩的百姓找到了報恩的發泄口,大家蜂擁而上敲打、打砸劉府的大門,更有人迴家拿了臭雞蛋,往劉府的柱子上、大門上摔去。
最後劉府的大門在眾人的合力下,轟然倒塌。
劉家大老爺氣的說話都發抖,“管家,快,快去報官,把他們這些刁民都抓起來。”
人群中又出現了剛才那個聲音,“大家快跑,隻要他抓不到我們,官府也無從查起。”
秦氏馬車上坐了五個人可是一點都不感覺擁擠。
對,就是五個人,還有一個人是上官夢璃。
上官琳上了馬車就看到上官夢璃在對著她眨眼睛,笑嘻嘻的。
上管琳疑惑,“三妹妹,你怎麽在這裏?”
“我在府裏聽說大夫人攔在府門口不讓你進,我就偷偷的從後麵溜了出來,本來說去找舅舅他們,結果舅舅們都去店鋪裏了,三個舅母知道了,直接駕著馬車殺到劉府要為你報仇。”
上管琳對著上官夢璃豎起了大拇指,“還是我三妹妹聰明,知道去給姐姐搬救兵。”
秦氏大夫人上了馬車,車夫就駕著馬車慢慢的離開了劉府的那條巷子。
上管琳有些心疼,“大舅母,你剛才給每個百姓的荷包裏麵都是一顆金瓜子,這得花費多少金瓜子啊。”
秦氏大夫人用手點了點上官琳的額頭,“你這丫頭,怎麽這麽小家子氣,看來還是平時手頭不寬裕,金瓜子見少了,等會兒迴去了給你拿一匣子,你天天抱著它睡覺,見多了,下次再看見這場麵就不心疼了。”
上官琳咋舌,此時她隻能想到四個字形容,財大氣粗,真是財大氣粗啊!
秦府馬車在寬闊的石板路上走著。
劉府,劉家的下人四散抓鬧事的百姓,可是百姓團結一致,互相幫助,最後都四下逃散,一個鬧事的百姓都沒抓到。
管家向劉家大老爺稟報,大老爺氣的額頭上青筋凸起,此刻他急需做些事情來緩解他心中的鬱結。
“去,趕緊派人去上官府告訴姑奶奶我們這邊發生的事情。”
管家派了一個平時看著挺機靈,能言善辯的丫鬟去辦這件差事。
秦家老太太此時正由丫鬟扶著在府門外焦急的等著,她的三個兒媳隻給門房說:去打架,然後就匆匆的坐著馬車走了。
老太太擔心他們三個女流之輩,也不帶些打手,別打人不成反被打。
上管琳不認得這馬車,不知道是敵是友。
鳳舞眼尖,看到了馬車上的木牌子,“小姐,這是秦家的馬車。”
上管琳聽說是秦家的馬車,臉上露出了和煦的笑。馬車正在行進時,從裏麵鑽出來一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秦家大夫人。
秦家大夫人中氣十足,“我們秦家外孫女怎麽會被欺負的露宿街頭,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百姓都不明事理,不知道這個馬車是秦家的,也不知道秦家和這個劉家是什麽關係,都是一頭霧水。
馬車停下,秦氏大夫人從馬車上下來,後麵接著的秦氏二夫人、三夫人都依次從馬車上下來了。
三位夫人急急忙忙的走到上管琳身邊,一個抓左手,一個抓右手,大夫人摸著頭發,摸著摸著都開始抹眼淚,看著上管琳說道,“孩子,你受委屈了。你說你受了委屈怎麽不去找舅母們。”
人群中有百姓竊竊私語,這怎麽又來了三個舅母,這舅母跟裏麵的舅舅是什麽關係,怎麽前後態度反差那麽大?
秦氏大夫人提高音量,“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是秦府的三位夫人,我們的妹妹是嫁入上官家的三姨娘,雖然我們的妹妹不是上官府的嫡母,但是府裏的庶女都很懂事,有禮貌,每次見著都是舅母長舅母短的叫的我們好生歡喜,所以他也是我們秦家的外甥女,現在外甥女受了委屈,我們這做舅母的肯定要替她撐腰,大家說是不是?”
不愧是跑江湖、做生意的,說話做事兒就是有禮有節,這一番解說既表明了他們的來意也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人群中爆發出了極高的附和聲。
秦氏拉著上管琳的手,心疼但是也忍不住要數落上管琳,不過即使是數落上管琳也甘之如飴。
“你這丫頭,在上官府受了委屈就直接去秦府啊,你主母不疼父親不愛但是你還有三個舅舅、舅母啊,還有老祖母呢,還有那麽多兄弟姐們,幹嘛要跑到這劉府來受他們閑氣。”
上管琳看到秦氏這一臉嚴肅的表情,是真生氣了,馬上換上乖巧可人的模樣,搖晃著大夫人的胳膊,“大舅媽琳兒錯了,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琳兒一定第一時間去秦府,喊舅母們來替我撐腰。”
秦氏哪裏是真的跟上管琳生氣,看她這副模樣,主動認錯,態度誠懇,也就原諒她了。
秦氏大夫人對著二夫人、三夫人說道,“二妹,三妹,你們先帶琳兒去馬車上等我,待我處理了這裏的事情,咱們就迴家。”
上管琳疑惑。
大夫人安撫她,“琳兒,今天你在劉氏受了這般委屈,可不能就這麽算了,你先上馬車上等我,看大舅母怎麽給你報仇。”
上管琳在心裏感歎,這秦氏大夫人也真是女中豪傑啊,有仇當場就報。
三人在百姓的矚目下向秦府馬車走去,大夫人聲音又起。
“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我秦氏外甥女在上官府被冤枉,被攔著不讓進府,在劉氏又遭到劉家老大、老二的欺辱、數落,多虧你們一直在背後幫她說話,替她打抱不平,婦人在這裏謝謝各位鄉親父老。”
大夫人鄭重的對著眾鄉親作揖行禮。
“今天我秦氏略備薄禮,感謝各位護我外甥女之恩。”
話音剛落,就有下人分散在人群中,給大家配發荷包,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個精致的小荷包,裏麵沒有別的隻有一顆‘金瓜子’。
此時大家都想給大夫人跪下了,平頭老百姓估計一輩子都賺不到一顆金瓜子,不停的有人抹著眼淚給大夫人作揖謝恩。
突然有一個聲音,“二小姐在劉氏受了這麽大的委屈,我們要為二小姐報仇。”
這一句話讓本來不知該如何報恩的百姓找到了報恩的發泄口,大家蜂擁而上敲打、打砸劉府的大門,更有人迴家拿了臭雞蛋,往劉府的柱子上、大門上摔去。
最後劉府的大門在眾人的合力下,轟然倒塌。
劉家大老爺氣的說話都發抖,“管家,快,快去報官,把他們這些刁民都抓起來。”
人群中又出現了剛才那個聲音,“大家快跑,隻要他抓不到我們,官府也無從查起。”
秦氏馬車上坐了五個人可是一點都不感覺擁擠。
對,就是五個人,還有一個人是上官夢璃。
上官琳上了馬車就看到上官夢璃在對著她眨眼睛,笑嘻嘻的。
上管琳疑惑,“三妹妹,你怎麽在這裏?”
“我在府裏聽說大夫人攔在府門口不讓你進,我就偷偷的從後麵溜了出來,本來說去找舅舅他們,結果舅舅們都去店鋪裏了,三個舅母知道了,直接駕著馬車殺到劉府要為你報仇。”
上管琳對著上官夢璃豎起了大拇指,“還是我三妹妹聰明,知道去給姐姐搬救兵。”
秦氏大夫人上了馬車,車夫就駕著馬車慢慢的離開了劉府的那條巷子。
上管琳有些心疼,“大舅母,你剛才給每個百姓的荷包裏麵都是一顆金瓜子,這得花費多少金瓜子啊。”
秦氏大夫人用手點了點上官琳的額頭,“你這丫頭,怎麽這麽小家子氣,看來還是平時手頭不寬裕,金瓜子見少了,等會兒迴去了給你拿一匣子,你天天抱著它睡覺,見多了,下次再看見這場麵就不心疼了。”
上官琳咋舌,此時她隻能想到四個字形容,財大氣粗,真是財大氣粗啊!
秦府馬車在寬闊的石板路上走著。
劉府,劉家的下人四散抓鬧事的百姓,可是百姓團結一致,互相幫助,最後都四下逃散,一個鬧事的百姓都沒抓到。
管家向劉家大老爺稟報,大老爺氣的額頭上青筋凸起,此刻他急需做些事情來緩解他心中的鬱結。
“去,趕緊派人去上官府告訴姑奶奶我們這邊發生的事情。”
管家派了一個平時看著挺機靈,能言善辯的丫鬟去辦這件差事。
秦家老太太此時正由丫鬟扶著在府門外焦急的等著,她的三個兒媳隻給門房說:去打架,然後就匆匆的坐著馬車走了。
老太太擔心他們三個女流之輩,也不帶些打手,別打人不成反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