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瘋狂的劉辯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不知王上想與臣下如何交易?”
秦炎十分好奇,弘農王除了一個虛名,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值得拿出來交易的。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將軍屏退左右。”
秦炎點頭,揮手讓外麵守護的侍衛全都離去。
崔琰見狀,也想要轉身告辭離去,不料被劉辯叫住。
“季珪先生還請留步,並非我不相信焱升的為人,隻是既然是交易,自然需要有個見證人,先生深明大義,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崔琰將目光看向秦炎,見他也點頭同意,這才止步,留了下來。
“我知將軍胸藏大誌,如今氣象已成,小王想用這大漢江山,換將軍一句承諾。”
此言一出,崔琰目瞪口呆,驚訝地說不出話。
“王上這是何意?”
秦炎不明白,這弘農王究竟想做什麽,難不成想要勸劉協禪位給他,未免有些異想天開了。
“我在位不足半年就被廢黜,已經是皇室之恥。而後又借袁紹之手,重登皇位,雖然是身不由己,卻是徒增笑料,讓皇室威嚴掃地。”
“自我在雒陽繼位,從此伴隨左右的隻有桎梏,被何後操控,被袁紹挾製,如今終於解脫,鄴城也好,許都也罷,不過是從一個牢籠換到另一個牢籠,始終都是囚禁在籠中的鳥雀。”
說到這裏,劉辯的眼眶變得濕潤,對自己前半生的生活極為痛恨。
“皇弟在許都,應該也是如此,與我一樣,都是諸侯手中的籠中雀。”
“自我而起,漢室名存實亡,既然皇弟也無法挽救,那反倒不如真亡在我的手中!”
劉辯眼中逐漸升起一股瘋狂,一種近乎毀滅自身的瘋狂。
“我好像聽懂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若是你不願前往許都,還有其他去處,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天涯,或是在我的轄地內尋一處定居下來,也能富足度過餘生。”
秦炎隱隱猜測到劉辯的想法,感覺這種想法太過癲狂。
“天下雖大,卻再無我容身之地,如今的我,便如一盤美味的珍饈,即便你不動筷夾起,難免不會有旁人垂涎。”
“這種生活,我已經厭倦了。”
劉辯看著外麵湛藍的天空,眼中充滿渴望,是想要衝破牢籠,對自由的渴望。
“王上何至於此啊!”
崔琰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對自己不能拯救漢室江山感到慚愧,對不能解救劉辯也充滿愧疚。
“我此生無一子嗣,隻求日後焱升能夠保留皇弟一絲血脈,延續家族香火。”
劉辯看著秦炎,見他沉思之後終於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王上所言,臣下謹記,必不負所托。”
“今日我二人都給出承諾,季珪先生已經見證。”
劉辯開懷大笑,身上沒有了枷鎖,感到渾身舒暢。
秦炎見此,與崔琰告辭離去。
劉辯的瘋狂他都不曾想到,更何況一心想著漢室的崔琰,此刻還有些震驚。
“主公,弘農王當真要傾覆漢室嗎?”
崔琰還是不確定,哪怕是自己親眼見證。
“壓抑的久了,想法自然難免瘋狂,或許他自己對這王朝也失去了信念。”
秦炎突然想到一句話,欲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漢室衰微,當真不能挽救了嗎?”
崔琰小聲呢喃,像是在詢問秦炎,又像是自言自語。
“自然能救,救的是天下萬民,是萬裏山河,唯獨不是漢室朝廷。”
秦炎平淡的迴答,他對漢室本就沒有多少歸屬,早就想著自立門戶,重整河山,這腐朽的皇朝,早些崩坍,對他而言或許是一樁好事。
崔琰今日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整個人都有些恍惚,跟在秦炎身後,還在呢喃自語。
接下來幾日,劉辯得到秦炎的同意,四處遊玩放鬆,絲毫沒有與秦炎相見,商議如何行事的打算。
秦炎也不主動詢問,劉辯既然與他有了約定,又不將詳細計劃告訴他,顯然心中早有謀劃,不告訴他,也是想讓秦炎少些嫌疑。
反倒趁此時讓人著手安排護送他前往許都的事宜。
“主公,秦炎讓人將弘農王即將前來許都請罪的事傳揚天下,已經是人盡皆知。”
“車駕隊伍已經被護送渡過黃河,即將到達陳留,此時想要拒絕,已經來不及了。”
許都城中,接連傳來弘農王劉辯的行蹤消息,不日就將來到許都麵見天子。
曹操正與麾下謀臣商議弘農王前來許都一事。
“這秦炎實在是狡猾,知道劉辯在他那裏不好安置,竟然想到將他送到我這裏。”
此時天下輿論都已經傳開,秦炎討滅袁紹,拒不承認劉辯的帝位,要將劉辯護送到許都讓天子懲處,絲毫沒有僭越之舉。
如今這燙手山芋,就這麽輕鬆拋到曹操的手裏。
曹操感歎著秦炎狡猾多端,心中也開始謀劃如何安置劉辯。
“一個廢帝,一個天子,這兩人放到一起,難免又會被朝堂上有心之人尋到一絲希望。”
現在的許都朝堂,曹操雖然主持大局,但還是有些人暗中勾連,意圖擺脫他的掌控。
表麵上看是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此番弘農王再入許都,如果不妥善處理,必然給那些人尋到機會。
“主公何不借弘農王,再引出那些逆黨,肅清朝堂。”
當初衣帶詔的事情就是程昱處理的,此時說起話來也是極為輕鬆。
“秦炎速來詭計多端,那弘農王此行怕也是來者不善,主公還是要多加防備才是。”
辛毗如今投靠了曹操,也能提上一些建議。
“等到弘農王到來之後,每日吃食供應,都要仔細查驗,不許任何人接近,也不許他接見任何人。”
“即便是睡覺如廁,也都要有人在旁跟隨,謹防他趁人不備,自戕而亡。”
弘農王可是王公貴胄,一旦在曹操的勢力掌控中有個三長兩短,必然會引起諸侯震蕩,讓他無端背上惡名,禰衡死於袁紹的事情就是前車之鑒。
因此曹操才會再三叮囑,嚴加看管。
“秦焱升啊秦焱升,你究竟在謀劃什麽。”
秦炎十分好奇,弘農王除了一個虛名,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值得拿出來交易的。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將軍屏退左右。”
秦炎點頭,揮手讓外麵守護的侍衛全都離去。
崔琰見狀,也想要轉身告辭離去,不料被劉辯叫住。
“季珪先生還請留步,並非我不相信焱升的為人,隻是既然是交易,自然需要有個見證人,先生深明大義,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崔琰將目光看向秦炎,見他也點頭同意,這才止步,留了下來。
“我知將軍胸藏大誌,如今氣象已成,小王想用這大漢江山,換將軍一句承諾。”
此言一出,崔琰目瞪口呆,驚訝地說不出話。
“王上這是何意?”
秦炎不明白,這弘農王究竟想做什麽,難不成想要勸劉協禪位給他,未免有些異想天開了。
“我在位不足半年就被廢黜,已經是皇室之恥。而後又借袁紹之手,重登皇位,雖然是身不由己,卻是徒增笑料,讓皇室威嚴掃地。”
“自我在雒陽繼位,從此伴隨左右的隻有桎梏,被何後操控,被袁紹挾製,如今終於解脫,鄴城也好,許都也罷,不過是從一個牢籠換到另一個牢籠,始終都是囚禁在籠中的鳥雀。”
說到這裏,劉辯的眼眶變得濕潤,對自己前半生的生活極為痛恨。
“皇弟在許都,應該也是如此,與我一樣,都是諸侯手中的籠中雀。”
“自我而起,漢室名存實亡,既然皇弟也無法挽救,那反倒不如真亡在我的手中!”
劉辯眼中逐漸升起一股瘋狂,一種近乎毀滅自身的瘋狂。
“我好像聽懂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若是你不願前往許都,還有其他去處,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天涯,或是在我的轄地內尋一處定居下來,也能富足度過餘生。”
秦炎隱隱猜測到劉辯的想法,感覺這種想法太過癲狂。
“天下雖大,卻再無我容身之地,如今的我,便如一盤美味的珍饈,即便你不動筷夾起,難免不會有旁人垂涎。”
“這種生活,我已經厭倦了。”
劉辯看著外麵湛藍的天空,眼中充滿渴望,是想要衝破牢籠,對自由的渴望。
“王上何至於此啊!”
崔琰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對自己不能拯救漢室江山感到慚愧,對不能解救劉辯也充滿愧疚。
“我此生無一子嗣,隻求日後焱升能夠保留皇弟一絲血脈,延續家族香火。”
劉辯看著秦炎,見他沉思之後終於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王上所言,臣下謹記,必不負所托。”
“今日我二人都給出承諾,季珪先生已經見證。”
劉辯開懷大笑,身上沒有了枷鎖,感到渾身舒暢。
秦炎見此,與崔琰告辭離去。
劉辯的瘋狂他都不曾想到,更何況一心想著漢室的崔琰,此刻還有些震驚。
“主公,弘農王當真要傾覆漢室嗎?”
崔琰還是不確定,哪怕是自己親眼見證。
“壓抑的久了,想法自然難免瘋狂,或許他自己對這王朝也失去了信念。”
秦炎突然想到一句話,欲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漢室衰微,當真不能挽救了嗎?”
崔琰小聲呢喃,像是在詢問秦炎,又像是自言自語。
“自然能救,救的是天下萬民,是萬裏山河,唯獨不是漢室朝廷。”
秦炎平淡的迴答,他對漢室本就沒有多少歸屬,早就想著自立門戶,重整河山,這腐朽的皇朝,早些崩坍,對他而言或許是一樁好事。
崔琰今日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整個人都有些恍惚,跟在秦炎身後,還在呢喃自語。
接下來幾日,劉辯得到秦炎的同意,四處遊玩放鬆,絲毫沒有與秦炎相見,商議如何行事的打算。
秦炎也不主動詢問,劉辯既然與他有了約定,又不將詳細計劃告訴他,顯然心中早有謀劃,不告訴他,也是想讓秦炎少些嫌疑。
反倒趁此時讓人著手安排護送他前往許都的事宜。
“主公,秦炎讓人將弘農王即將前來許都請罪的事傳揚天下,已經是人盡皆知。”
“車駕隊伍已經被護送渡過黃河,即將到達陳留,此時想要拒絕,已經來不及了。”
許都城中,接連傳來弘農王劉辯的行蹤消息,不日就將來到許都麵見天子。
曹操正與麾下謀臣商議弘農王前來許都一事。
“這秦炎實在是狡猾,知道劉辯在他那裏不好安置,竟然想到將他送到我這裏。”
此時天下輿論都已經傳開,秦炎討滅袁紹,拒不承認劉辯的帝位,要將劉辯護送到許都讓天子懲處,絲毫沒有僭越之舉。
如今這燙手山芋,就這麽輕鬆拋到曹操的手裏。
曹操感歎著秦炎狡猾多端,心中也開始謀劃如何安置劉辯。
“一個廢帝,一個天子,這兩人放到一起,難免又會被朝堂上有心之人尋到一絲希望。”
現在的許都朝堂,曹操雖然主持大局,但還是有些人暗中勾連,意圖擺脫他的掌控。
表麵上看是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此番弘農王再入許都,如果不妥善處理,必然給那些人尋到機會。
“主公何不借弘農王,再引出那些逆黨,肅清朝堂。”
當初衣帶詔的事情就是程昱處理的,此時說起話來也是極為輕鬆。
“秦炎速來詭計多端,那弘農王此行怕也是來者不善,主公還是要多加防備才是。”
辛毗如今投靠了曹操,也能提上一些建議。
“等到弘農王到來之後,每日吃食供應,都要仔細查驗,不許任何人接近,也不許他接見任何人。”
“即便是睡覺如廁,也都要有人在旁跟隨,謹防他趁人不備,自戕而亡。”
弘農王可是王公貴胄,一旦在曹操的勢力掌控中有個三長兩短,必然會引起諸侯震蕩,讓他無端背上惡名,禰衡死於袁紹的事情就是前車之鑒。
因此曹操才會再三叮囑,嚴加看管。
“秦焱升啊秦焱升,你究竟在謀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