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風帶著絲絲寒意。朱墨站在租屋前,心裏想著快過年了,應該迴去給全叔他們帶點啥東西。自己空間裏的茅台也沒啥特別的,到時候去四九城也為二叔準備幾瓶,邵叔嗎?就算了吧!忽然,他想起了前幾天去中藥店的事,自己空間裏還有少量的一些藥材,再配上《本草綱目》裏的配方,看看能不能幫家人調理身體。


    想到這朱墨轉身朝上次去過的中藥堂走去。


    “明泰中藥堂!”


    走進那間熟悉的中藥堂,那位老中醫還是上次碰麵的老頭,正坐在櫃台後麵翻閱著醫書。見到朱墨,老中醫笑著打趣道:“你小子這是拿藥當糖喝了,這麽快就喝完了?”


    朱墨苦笑了一下,說道:“大爺您就別開涮我了,我是送人的,哪有我這麽大年紀就喝虎骨酒的!”


    “那這次過來是幹嘛呢?抓藥啊!還是賣藥材。還是再買點酒送人?”


    “我這次過來,還真讓您猜中了,是買酒不假,不過我還想讓您給我掌掌眼。”


    “哦!是掌,什麽眼啊!”


    “我這裏有個方子,您給看看,能配齊不?”


    老中醫接過朱墨遞來的紙條,仔細看了看,眼睛一亮:“這是養生的方子啊!不錯不錯,黃芪氣血丸、黨參、白竹、陳皮、當歸和炙甘草,附子、熟地、肉桂、山藥、枸杞……”他抬起頭來,一臉驚訝,“好久不見這樣的藥方了,是哪位大師讓你來的啊!”


    朱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爺,我哪有本事認識大師啊!這是從一本書裏麵謄抄下來的。”


    “什麽書啊?”


    “這是在《本草綱目》裏抄錄下來的。”


    老中醫微微遺憾地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開始為朱墨配藥。朱墨趁機問了一些中醫的知識,兩人聊得十分投緣。


    “大爺,您剛才提到的這些藥材,它們都有什麽功效呢?”朱墨好奇地問道。


    老中醫放下手中的藥材,耐心解釋道:“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黨參健脾益肺,補中益氣;白竹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朱墨聽得入神,連連點頭:“原來如此,怪不得這些藥材搭配在一起效果那麽好。”


    老中醫繼續說道:“這些藥材組合在一起,可以調理氣血,增強體質,尤其適合體虛的人。你家裏人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效果。”


    朱墨點點頭,又問道:“謝謝您嘞!大爺。”


    “聽說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我要是從現在學要學多久啊!”


    老中醫笑了笑,拿起一根銀針,在櫃台上輕輕敲了敲:“‘想學中醫?那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哦!是嗎?我就想知道一下,也對中醫有興趣,您老就給說說唄!”


    “你要學中醫啊!可想好了!想要出徒通常不少於五年,這背後充滿了艱辛。吃得了苦中苦,方能有所成就啊!”


    “嗯!我年輕也可以的,吃點苦怕啥?”


    “那我跟你講講啊!我那時啊!年輕,懷揣敬畏之心,拜師後從識藥開始,每日清晨采藥,辨認草木的形態、氣味和習性,積累基礎知識。


    在這五年或更長的時間裏呢!,我們師兄弟白天跟隨師父診病,晚上研讀經典醫書,學習望聞問切四診法,從患者細微的表情和脈象中探尋病症根源。天賦異稟且勤奮者可能在五年時初步掌握醫術要領,而更多人則需七八年甚至更久才能獨當一麵,才可以給病人看病。將中醫智慧延續下去。”


    “那這確實是夠久的了,學習到了,可以看病的時候不是已經三十而立了嗎?”


    “這算啥?這三十歲隻能懂得些皮毛罷了,真正的大醫聖手,可得五十多年起步才行啊!如,如何判斷病因,如何問診精準,傾聽耐心,調方靈活,醫病先醫心,撫慰患者,診療後令人寧靜信任。等。”


    朱墨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感歎道:“中醫真是太神奇了,這些知識真是博大精深啊!”


    老中醫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自豪:“中醫不僅是一門醫學,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我們不僅要學會治病救人,更要注重醫德醫風,以仁心仁術對待每一位病人。”


    朱墨深以為然,又問了一些關於醫德醫風的問題,兩人越聊越投機,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朱墨再次買了幾瓶虎骨酒和虎鞭酒,還特意要了10斤,付完錢後,他還貼心地向老頭要了地址,表示以後再去拜訪。


    臨走時,朱墨感激地說:“大爺,今天跟您聊天真是受益匪淺,以後有機會一定再來找您聊聊。”


    老中醫笑著擺擺手:“好啊,隨時歡迎!真要學啊!哪天過來,請老頭子我喝杯酒,哈哈哈!”


    “那是一定的,哪天來就這個虎鞭酒,可以不?”


    “去你的,我喝那玩意糟蹋了,我啊!就喝虎骨酒,就行。你這些還是我師傅在的時候啊!調製的酒。”


    “好!這些我給你留點,改天有空再來,聽您的教誨。走了!”


    朱墨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了中藥堂,心中充滿了對家人的牽掛。


    朱墨老家,成立五星公社,合興合作社也不例外。它被高溝鄉合並,原有的村領導也進行了調整,曾經的支書也不再擔任原來的職務。


    清晨的陽光灑在合興大隊的土地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村民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開始了勞作,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星社合一”的管理正式在合興大隊實施,這意味著農業生產和社會事務將統一由公社領導,是以進一步推動農業集體化和社會建設。


    薑偉東,薑隊長站在自家門口,望著遠處忙碌的人群,感慨萬千:“你看,這變化可真大啊!以前各幹各的,現在大家齊心協力,幹勁十足啊。”


    高雅潔迴應道:“是啊,現在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效率能不高嗎?咱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每個生產隊都設有隊長,負責安排每日的生產任務。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水利建設。田間地頭,人們揮汗如雨,幹勁十足。婦女們也積極參與到勞動中來,她們的身影穿梭在稻田和菜園之間,為集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夜晚降臨,村裏的大會,會及時開啟,村民認真聆聽每一個字句。與此同時,公社還組織了各種學習班,邀請老五星和積極分子為大家講解。通過這些活動,村民們的覺悟逐漸提高,對未來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夜深了,村子裏的燈光一盞盞熄滅,但村民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卻越燃越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記憶闌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記憶闌珊並收藏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