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戰的陰雲如墨般濃重地籠罩在世界上空之際,各國皆如驚弓之鳥,神經極度緊張,紛紛厲兵秣馬,全力擴充自身實力,積極投身於擴軍備戰的浪潮之中。整個世界仿佛置身於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之上,局勢一觸即發。


    在遙遠的亞洲,法國因連續痛失兩塊殖民地——安南和老撾,心中滿是不甘,複仇的火焰在其心中熊熊燃燒。於是,法國暗中挑動當地人造反,自己則在幕後推波助瀾,妄圖借此奪迴失去的殖民地。在法國的精心策劃與煽動下,局勢迅速惡化,駐安南的明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一時間陣腳大亂,接連敗退。


    此時,戰爭的硝煙已然彌漫,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使得戰爭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風靡一時的燧發槍,在這個時代已如昨日黃花,被無情淘汰。法軍已然換上了更為先進的李 - 恩菲爾德步槍,這種步槍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為法軍在戰場上增添了強大的火力支持。不僅如此,法軍還配備了迫擊炮和榴彈炮等重型武器,這些火炮的轟鳴聲如雷霆般震撼著大地,使得戰爭的強度和烈度如火箭般極速攀升,每一次爆炸都伴隨著士兵們的慘叫與鮮血,雙方士兵的傷亡數字開始急劇增加。


    在安南和老撾的戰場上,局勢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都拚盡了全力,展開了殊死搏鬥。尤其是那些安南人,也就是越南人,他們憑借著對本土地形的熟悉以及頑強的戰鬥意誌,展現出了極其善戰的一麵,這讓朱由檢深感頭疼。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朱由檢當機立斷,決定將已經精心組建的坦克裝甲師派往東南亞戰場,一方麵是為了扭轉戰局,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檢測一下裝甲部隊的真實戰鬥實力,權當是一次實戰練兵。


    朱由檢心中早有謀劃,他打算提前預演一下日後在二戰中創造了驚人戰績的閃電戰鬥模式。閃電戰,這一戰術在未來的曆史中,以其迅猛的攻勢、快速的推進速度,橫掃法國,如秋風掃落葉般快速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更是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威力。


    在朱由檢的精心策劃與指揮下,大明王朝裝甲軍第一師如猛虎下山般投入戰鬥。隻見坦克的履帶滾滾向前,發動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猶如鋼鐵洪流般衝向敵人。這支裝甲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和強大的戰鬥力,僅僅耗時十八個小時三十六分五十二秒,便一舉拿下了越南河內。這一輝煌戰果,著實讓明軍在世界麵前出了一把風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與戰鬥意誌。


    大明王朝坦克部隊一戰封神,這場戰鬥表明,在未來的戰場上,坦克將是戰場上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武器。


    然而,盡管明軍的戰果如此輝煌,卻並未引起英法等老牌強國的足夠重視。他們依舊戴著有色眼鏡,以一種輕視的眼光看待坦克這一新興武器,固執地認為坦克不過是軍隊中的一個大玩具,隻適合在戰場上單打獨鬥,完全沒有意識到裝甲集群一旦形成合力,將具有何等恐怖的衝擊力與破壞力。


    但在遙遠的德國,情況卻截然不同。小胡子希特勒和他身邊一群極具軍事天賦的將領,如古德裏安、霍特、曼施坦因等人,正圍繞著閃電戰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討。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閃電戰這一戰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致力於研究其可行性和實用性。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與創新實踐,將閃電戰這一戰術發揚光大,使其成為二戰舞台上最為耀眼的戰術之一,而他們也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了二戰曆史上最牛掰閃亮的將星。


    為了全力配合大明王朝在東南亞的對法戰爭,德國果斷命令手下的國防軍,以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組成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恩河一線對法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德國的這一行動,無疑是向法國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威脅法軍必須從越南和老撾撤軍,否則將麵臨更為嚴峻的戰爭局勢。


    法國,因有英國這個大佬在背後撐腰,自恃有恃無恐,自然不會輕易低頭服輸。於是,在馬恩河戰線,雙方劍拔弩張,一場慘烈的大戰就此爆發。


    這場大戰可謂是一場殘酷的武器盛宴,雙方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新式武器輪番登場,將戰爭的殘酷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法軍的毒氣彈如死神的陰影,在戰場上彌漫開來,所到之處,士兵們痛苦地掙紮、慘叫;加農炮發出的怒吼聲震得大地顫抖,炮彈如雨點般砸向德軍陣地;重型機槍噴吐著致命的火舌,無情地收割著生命;螺旋槳飛機在空中盤旋,如惡鷹般對地麵目標進行俯衝轟炸。而德國方麵,坦克如鋼鐵巨獸般衝鋒陷陣,自行火炮則在後方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為德軍的進攻保駕護航。戰鬥迅速進入白熱化程度,雙方都如困獸般拚死廝殺,誰也不肯退讓半步。戰場上硝煙彌漫,血肉橫飛,喊殺聲、槍炮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無盡的地獄之中。


    馬恩河這場激戰持續了數月,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各死傷二十多萬人馬。在如此巨大的傷亡麵前,雙方都有些筋疲力盡。最後,在英國的調解下,雙方暫時放下武器,握手言和,準備展開談判。


    然而,在談判桌上,德國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希特勒要求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地區給德國,否則德國堅決不肯撤軍。這兩個地區對於法國而言,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更是法國民族情感的象征,因此法國毫不猶豫地嚴辭拒絕了德國的要求。


    通過這場激烈的戰鬥,雙方都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也深知未來的戰爭將不可避免。於是,雙方開始積極組建各自的陣營,秣馬厲兵,準備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大打出手。


    希特勒發起的對法戰爭,成功地牽製了法國的大部分軍隊,使得法國在東南亞的兵力捉襟見肘,從而為大明王朝打贏對法戰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最終,大明王朝憑借著強勁的實力,如同狂風掃落葉般將法國人趕出了安南和老撾,重新奪迴了這兩片失土。


    戰後,為了報答德國在戰爭中的支持與配合,朱由檢以強硬的姿態介入法德之間的爭端。他強烈要求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且賠償德國五十億法郎,否則大明王朝將從西班牙出兵,直接進攻法國本土。這一強硬表態,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法國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大明王朝的強大壓力之下,法國急忙派特使前往大明進行媾和,經過多方的斡旋與運作,最終法國得以成功的免除了戰爭賠款,但不得不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


    此舉讓希特勒在德國國內的威望如火箭般極速暴漲,其地位也更加穩固。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資源豐富,是法國傳統的產煤和產鐵的重要礦區。德國得到這兩塊寶地後,實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迅速的增長,工業發展如虎添翼。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兩場戰爭,大明王朝和德國在實戰中不斷摸索與總結經驗,逐步掌握了運用坦克的精妙戰法,為日後發明和施展更為完善的坦克戰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也為未來的戰爭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塞外一片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塞外一片雪並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