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洪中堂為大清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 作者:塞外一片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率領敗兵進了沈陽城,開始四門禁閉。
這時有逃兵給多爾袞帶來朱由檢的信件。
看了這封信,多爾袞氣的喊人把這個逃兵砍了。
多爾袞拿著朱由檢的信件,氣哄哄的來到皇宮。
當著福臨的麵罵到:“這朱由檢反複無常的小人,貪得無厭,出爾反爾!”
福臨問了一句:“攝政王這是怎麽了?發如此大的火?”
多爾袞恨鐵不成鋼的說:“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大明的欺負我大清,不但要國土,還要兩億兩白銀!”
福臨嘟囔著說道:“洪承疇前幾天說是給了朱由檢三千萬兩白銀,朱由檢就撤軍,是你皇父攝政王不聽呀!”
“這下好了,不但要撤出沈陽,還丟了朝鮮、蒙古兩個屬國。”
“拿出兩億兩白銀,百萬頭的牛羊,這個人可算是丟到家了……攝政王……你太無能了。”
福臨這話剛一出口,就被盛怒的多爾袞一個大耳刮子打哭了。
“他額娘的,老子要不是為你福臨的江山,犯得著這樣為大清出生入死嗎?我這一切還不是為了你們娘倆。”
可是不懂事的福臨哭著對孝莊皇後喊:“皇額娘,攝政王他打我。”
孝莊皇後心眼多,知道多爾袞此時也是被氣壞了,但是這娘倆的江山沒多爾袞還真不行。
孝莊安慰多爾袞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攝政王你也不必如此上火。”
“如今福臨還小,這江山多虧了皇父攝政王幫襯,如今之計是如何滿足朱由檢的要求。”
“隻要朱由檢撤軍了,我大清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
聽到孝莊如此說法,多爾袞總算平靜下來。
“明軍火槍火炮厲害,我今天就差點被一炮打死,幸好隻是受了皮外傷。”
“我多爾袞也並非貪生怕死之輩,隻是現在把大清的精銳,這點家底拚光了,以後如何才能翻盤?”
“今日之事,還是大家計較一番,才好謀劃。”
禮親王代善說:“今日一戰,我大清八旗一上午就戰死四萬之多,漢軍戰死兩萬人,按這種速度,我們撐不了幾天,還是議和為好。”
“洪中堂,你是如何認為的?說說看。”
多爾袞看向洪承疇。
洪承疇自然是明白多爾袞的意思,隻是這話必須得自己說。
“大明軍隊的火力確實太猛,我大清八旗勇士不應該做無謂的犧牲。”
“大明朱由檢胸無大誌,無非就是圖銀子罷了,我大清有八個旗,每個旗湊兩千多萬兩銀子應該,不算難事。”
“至於關外的土地,乃苦寒之地,兔子都不拉屎,讓給大明也無所謂。隻要保住龍興之地,才能卷土重來。”
洪承疇侃侃而談,對福臨和多爾袞大言不慚的說。
“至於牛羊嘛,過了幾年不就又繁殖出來了,對於大清並沒有什麽傷害。”
“隻是,要苦一苦皇上的百姓了。”
孝莊看著洪承疇的救國高論,氣的滿眼冒火。
可是形勢逼人呀,如今孝莊母子二人的性命都在多爾袞這幫人手裏。
這幫人如果真的撒手不管,就憑福臨,連兒皇帝都做不成。
如今還得哄著多爾袞拉幫套才是正理。
想到這裏,孝莊隻能賠笑說:“一切全憑攝政王做主。”
但是順治帝福臨哪裏懂得這麽多,在那裏嚷嚷:“我是皇帝,才不要投降朱由檢。攝政王,你去給我殺了朱由檢。”
多爾袞白了順治帝福臨一眼,沒有發話。
洪承疇勸導福臨。
“皇上,時代變了!”
“如今已經不是八旗騎兵,縱馬打天下的時代!大明朝已經玩起了機槍大炮,大清打不過了呀!”
福臨此時再傻也看明白了,沒人願意再和大明朝死磕了,都在保命要緊。
多爾袞看到福臨不再說話,於是說:“既然這樣,那就派人和大明簽了條約,誰願意去?”
這是賣國條約,在此的都是官場老狐狸,誰都不想承擔這個罵名。
沒有任何人接這個話茬,此時癱坐在椅子上的豫親王多鐸道:
“沒人願意投降,咱就繼續打,拚死了大不了就是一條命。我還能打。”
多爾袞撇了撇嘴,
“你都成一個廢物了,還打個屁呀。”
“洪承疇,漢人你最熟悉,這個條約還得你洪中堂來簽呀。”
多爾袞開始點名洪承疇了,洪承疇也推辭不了。
沒人比洪承疇最合適了,他洪承疇本就是一個降臣,再投降一迴又能咋的。”
大夥剛剛商量完畢,還沒等安排好怎麽籌集白銀、戰馬、牛羊、人參等物資,還在互相糾纏不休。
此時就聽城外炮聲轟隆,有人跑進來報告。
“攝政王,大事不好了,肅親王豪格打開城門,把朱由檢大軍放進了沈陽城。”
多爾袞一看大事不好,趕緊讓禮親王代善把順治帝和孝莊皇後兩人護送出城。
自己帶著親兵和洪承疇、範文程,以及多鐸的兒子多尼,護著豫親王多鐸一起出城。
由於出城慌忙,宮女和太監扔了一大堆人。
積攢在沈陽的財寶也沒來得及打包帶走。
大清君臣一大幫人如喪家之犬,急匆匆的離開沈陽城,一路趕到遼陽。
一清點人數,大軍已經剩下不到三萬人了,很多八旗勇士,還有包衣奴才都成了朱由檢的戰利品了。
一路上福臨嘟嘟囔囔的埋怨多爾袞妥協不果斷,早簽訂賣國條約,就不用這樣太晚了。
氣的多爾袞接連又給了福臨幾個大耳刮子。
福臨一個九歲的孩子,聰明是聰明,但哪裏經得這樣打,於是哭泣不止。
這心疼的孝莊受不了了,埋怨多爾袞。
“你一個攝政王,一個老爺們,和孩子叫什麽真?如果嫌我們娘倆了,你就投降朱由檢好了。”
多爾袞被孝莊拿捏的說不出話來。
君臣一行人好不容易在遼陽安頓好,朱由檢的人又到了遼陽。
給多爾袞的信還是老樣子,讓多爾袞簽賣國條約。
多爾袞無奈,隻好讓洪承疇洪大人出城和朱由檢簽訂賣國條約。
雙方代表在盛京也就是沈陽召開會議,大清代表是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大明這邊是成國公朱衛國。
雙方約定大清退出遼陽,永遠退守赫圖阿拉,放棄蒙古和朝鮮的宗主國地位。
大清賠償白銀兩億兩,每年向大明免費提供羊一百萬隻,牛十萬頭,馬十萬匹,老山參一萬根,優質野獸皮毛五萬張,東北三花五羅魚三千噸。
並且大清有遼東鐵路築路權,且鐵路修到赫圖阿拉,大清不得阻擾。
此時的洪承疇也不知道鐵路是何物,甭管是啥路,簽字就完了。
洪承疇這裏代表大清把條約一簽,以後就成為了大清國賣國的代表了,從此他洪中堂,洪大人,在曆史上臭名昭著了。
《盛京條約》簽完,大明取得了對滿清的徹底勝利,意義非凡。
滿清和大明的連年征戰,至此,徹底以滿清的失敗告終,大清不得不簽訂條約,吐出土地,賠償巨額的白銀和牛羊。
而這些償還的白銀和牛羊,將壓的大清國徹底喘不過氣來。
從此滿清不得不龜縮在赫圖阿拉一帶苟延殘喘,沒有餘力惦記遼東和大明的國土了。
雖然朱由檢對滿清取得了不菲的戰果,但是朱由檢並沒有打算放過滿清。
滿清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沈陽一戰結束,七月份還沒有結束。
朱由檢冊封肅親王豪格為肅國公,領廣寧衛,帶領正藍旗對抗多爾袞剩下的七個旗。
並且授予豪格拉攏分化八旗之權利,便宜行事。
這時有逃兵給多爾袞帶來朱由檢的信件。
看了這封信,多爾袞氣的喊人把這個逃兵砍了。
多爾袞拿著朱由檢的信件,氣哄哄的來到皇宮。
當著福臨的麵罵到:“這朱由檢反複無常的小人,貪得無厭,出爾反爾!”
福臨問了一句:“攝政王這是怎麽了?發如此大的火?”
多爾袞恨鐵不成鋼的說:“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大明的欺負我大清,不但要國土,還要兩億兩白銀!”
福臨嘟囔著說道:“洪承疇前幾天說是給了朱由檢三千萬兩白銀,朱由檢就撤軍,是你皇父攝政王不聽呀!”
“這下好了,不但要撤出沈陽,還丟了朝鮮、蒙古兩個屬國。”
“拿出兩億兩白銀,百萬頭的牛羊,這個人可算是丟到家了……攝政王……你太無能了。”
福臨這話剛一出口,就被盛怒的多爾袞一個大耳刮子打哭了。
“他額娘的,老子要不是為你福臨的江山,犯得著這樣為大清出生入死嗎?我這一切還不是為了你們娘倆。”
可是不懂事的福臨哭著對孝莊皇後喊:“皇額娘,攝政王他打我。”
孝莊皇後心眼多,知道多爾袞此時也是被氣壞了,但是這娘倆的江山沒多爾袞還真不行。
孝莊安慰多爾袞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攝政王你也不必如此上火。”
“如今福臨還小,這江山多虧了皇父攝政王幫襯,如今之計是如何滿足朱由檢的要求。”
“隻要朱由檢撤軍了,我大清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
聽到孝莊如此說法,多爾袞總算平靜下來。
“明軍火槍火炮厲害,我今天就差點被一炮打死,幸好隻是受了皮外傷。”
“我多爾袞也並非貪生怕死之輩,隻是現在把大清的精銳,這點家底拚光了,以後如何才能翻盤?”
“今日之事,還是大家計較一番,才好謀劃。”
禮親王代善說:“今日一戰,我大清八旗一上午就戰死四萬之多,漢軍戰死兩萬人,按這種速度,我們撐不了幾天,還是議和為好。”
“洪中堂,你是如何認為的?說說看。”
多爾袞看向洪承疇。
洪承疇自然是明白多爾袞的意思,隻是這話必須得自己說。
“大明軍隊的火力確實太猛,我大清八旗勇士不應該做無謂的犧牲。”
“大明朱由檢胸無大誌,無非就是圖銀子罷了,我大清有八個旗,每個旗湊兩千多萬兩銀子應該,不算難事。”
“至於關外的土地,乃苦寒之地,兔子都不拉屎,讓給大明也無所謂。隻要保住龍興之地,才能卷土重來。”
洪承疇侃侃而談,對福臨和多爾袞大言不慚的說。
“至於牛羊嘛,過了幾年不就又繁殖出來了,對於大清並沒有什麽傷害。”
“隻是,要苦一苦皇上的百姓了。”
孝莊看著洪承疇的救國高論,氣的滿眼冒火。
可是形勢逼人呀,如今孝莊母子二人的性命都在多爾袞這幫人手裏。
這幫人如果真的撒手不管,就憑福臨,連兒皇帝都做不成。
如今還得哄著多爾袞拉幫套才是正理。
想到這裏,孝莊隻能賠笑說:“一切全憑攝政王做主。”
但是順治帝福臨哪裏懂得這麽多,在那裏嚷嚷:“我是皇帝,才不要投降朱由檢。攝政王,你去給我殺了朱由檢。”
多爾袞白了順治帝福臨一眼,沒有發話。
洪承疇勸導福臨。
“皇上,時代變了!”
“如今已經不是八旗騎兵,縱馬打天下的時代!大明朝已經玩起了機槍大炮,大清打不過了呀!”
福臨此時再傻也看明白了,沒人願意再和大明朝死磕了,都在保命要緊。
多爾袞看到福臨不再說話,於是說:“既然這樣,那就派人和大明簽了條約,誰願意去?”
這是賣國條約,在此的都是官場老狐狸,誰都不想承擔這個罵名。
沒有任何人接這個話茬,此時癱坐在椅子上的豫親王多鐸道:
“沒人願意投降,咱就繼續打,拚死了大不了就是一條命。我還能打。”
多爾袞撇了撇嘴,
“你都成一個廢物了,還打個屁呀。”
“洪承疇,漢人你最熟悉,這個條約還得你洪中堂來簽呀。”
多爾袞開始點名洪承疇了,洪承疇也推辭不了。
沒人比洪承疇最合適了,他洪承疇本就是一個降臣,再投降一迴又能咋的。”
大夥剛剛商量完畢,還沒等安排好怎麽籌集白銀、戰馬、牛羊、人參等物資,還在互相糾纏不休。
此時就聽城外炮聲轟隆,有人跑進來報告。
“攝政王,大事不好了,肅親王豪格打開城門,把朱由檢大軍放進了沈陽城。”
多爾袞一看大事不好,趕緊讓禮親王代善把順治帝和孝莊皇後兩人護送出城。
自己帶著親兵和洪承疇、範文程,以及多鐸的兒子多尼,護著豫親王多鐸一起出城。
由於出城慌忙,宮女和太監扔了一大堆人。
積攢在沈陽的財寶也沒來得及打包帶走。
大清君臣一大幫人如喪家之犬,急匆匆的離開沈陽城,一路趕到遼陽。
一清點人數,大軍已經剩下不到三萬人了,很多八旗勇士,還有包衣奴才都成了朱由檢的戰利品了。
一路上福臨嘟嘟囔囔的埋怨多爾袞妥協不果斷,早簽訂賣國條約,就不用這樣太晚了。
氣的多爾袞接連又給了福臨幾個大耳刮子。
福臨一個九歲的孩子,聰明是聰明,但哪裏經得這樣打,於是哭泣不止。
這心疼的孝莊受不了了,埋怨多爾袞。
“你一個攝政王,一個老爺們,和孩子叫什麽真?如果嫌我們娘倆了,你就投降朱由檢好了。”
多爾袞被孝莊拿捏的說不出話來。
君臣一行人好不容易在遼陽安頓好,朱由檢的人又到了遼陽。
給多爾袞的信還是老樣子,讓多爾袞簽賣國條約。
多爾袞無奈,隻好讓洪承疇洪大人出城和朱由檢簽訂賣國條約。
雙方代表在盛京也就是沈陽召開會議,大清代表是內閣大學士洪承疇,大明這邊是成國公朱衛國。
雙方約定大清退出遼陽,永遠退守赫圖阿拉,放棄蒙古和朝鮮的宗主國地位。
大清賠償白銀兩億兩,每年向大明免費提供羊一百萬隻,牛十萬頭,馬十萬匹,老山參一萬根,優質野獸皮毛五萬張,東北三花五羅魚三千噸。
並且大清有遼東鐵路築路權,且鐵路修到赫圖阿拉,大清不得阻擾。
此時的洪承疇也不知道鐵路是何物,甭管是啥路,簽字就完了。
洪承疇這裏代表大清把條約一簽,以後就成為了大清國賣國的代表了,從此他洪中堂,洪大人,在曆史上臭名昭著了。
《盛京條約》簽完,大明取得了對滿清的徹底勝利,意義非凡。
滿清和大明的連年征戰,至此,徹底以滿清的失敗告終,大清不得不簽訂條約,吐出土地,賠償巨額的白銀和牛羊。
而這些償還的白銀和牛羊,將壓的大清國徹底喘不過氣來。
從此滿清不得不龜縮在赫圖阿拉一帶苟延殘喘,沒有餘力惦記遼東和大明的國土了。
雖然朱由檢對滿清取得了不菲的戰果,但是朱由檢並沒有打算放過滿清。
滿清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沈陽一戰結束,七月份還沒有結束。
朱由檢冊封肅親王豪格為肅國公,領廣寧衛,帶領正藍旗對抗多爾袞剩下的七個旗。
並且授予豪格拉攏分化八旗之權利,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