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海軍第一次出海打擊海盜,就大獲全勝,僅僅損失了100噸的海船10多艘,死傷100多人,但是卻擊沉海盜500噸大船兩三艘,擊傷十多艘,俘獲整支船隊,收獲巨大。


    經過清點,這次戰果包括白銀1000萬兩,各種貨物幾百萬兩,而且還收獲了5000支燧發槍,那是棒子國訂購的,如今被朱由檢笑納了。


    恐怕棒子國的李氏國王要哭死,定金都付了,卻被朱由檢截了胡。


    朱由檢看到這麽多的白銀,就很好奇,如此的多的銀兩,迴來靠攏杭州灣一帶是如何收購裝載大批貨物的。


    要知道這可是上千萬兩的白銀,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些銀子如果換取絲綢和瓷器、茶葉等物資,必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些物資是怎麽籌集起來的,又是如何上船的?朱由檢開始心生疑問。


    而要想獲得真正的答案,也隻能從海盜劉灰的嘴裏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原來自從禁海以來,寸板不得下海,搞的沿海居民生存艱難,貿易不但做不了,就是打魚摸蝦都成了奢望,偏偏浙江和福建沿海一帶,土地稀少,老百姓除了冒死搞走私,別無活路。


    於是就有一些人重新上船,做了海盜。


    卻沒有想到,由於禁海,這些人走私大明的貨物去了馬六甲一帶,價格那是翻了倍的上漲,獲得了巨額暴利。


    有人發財,就有人眼紅。為了從走私貿易中獲得一杯羹,很多大商人,還有豪門望族也加了進來。


    他們開始收留海盜上岸留宿,並且代為購買、收集貨物,成了海盜的窩主和代理商。


    海盜提前把要購買的物資清單和數量告知窩主,窩主再召集附近幾個府的大商人,集體收購囤積商品物資,等每年海盜乘東南季風來的時候,就在一些廢棄的漁港或者偏僻海灣之中大批量的裝卸貨物,一旦完事,這些窩主和代理商再把大批從船上卸下來的金銀拉迴家中,幾個富商一起分贓。


    有人會問,幾百條商船在廢棄漁港裝貨,就沒人舉報嗎?


    舉報!那你就想多了。


    附近的居民因為貧窮,根本就不會舉報,相反看見了不舉報,還有錢可拿。


    這些海盜和富商在裝貨下貨時間,早就派人在附近清場了,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附近知情居民每人可獲得十兩八兩銀子不等的封口費,然後又雇傭他們的子女裝船或者下貨,每人又能賺個幾十兩銀子。


    如此一來,一個家庭一年隻要和海盜幹上兩筆這種買賣,一年的吃喝就不愁了。


    如果這些居民講清高,講愛大明,那麽等待他們的隻能是活活餓死。


    就算有人有良心,去告官府,也不會有人理你,反而以無理取鬧,滋生事端的名義挨上一頓皮鞭子。


    因為這些官府在海盜裏麵也有幹股,每年也能分到不少銀子,這樣一來二去,也成了海盜的庇護神。


    況且這些豪紳富商大多有來頭,朝廷地方都有家人做官,他們地方官也惹不起。


    這些豪紳富商從走私貿易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供養了大批的讀書人,又在朝廷做了大官。這些人已經成為大明一支影響力非常巨大的力量。


    這些人後來不滿足代理收貨發貨了,連海盜的買賣也要參股控股,結果最後這些豪紳富商已經和海盜無異了,分不清誰是海盜,誰是官紳了。


    這些人買賣越做越大,銀子越來越多,漸漸控製了大明白銀的命脈。這些人也逐漸的形成了幾個海商大集團(別叫海盜集團了,太難聽)。


    這些海商集團以他們的籍貫劃分,基本可以分為浙直海商集團,地域範圍是明代的南直隸省,今天的江蘇徽州等地。


    廣東海商集團和福建海商集團。廣東海商集團在廣東廣西一帶,福建海商集團在福建一帶,還有山東一帶的小海商集團。其中的佼佼者正是明朝中期的徽商汪直海商集團和明晚期的福建鄭氏海商集團。


    這些海商集團既是內地的貿易代理人,又是海盜的參股人,有著巨大的利益。他們一旦仕途不如意,下海就是海盜,上岸就是官紳。


    從此整個大明沿海上至官紳,下至百姓,內有官府,外有海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海洋走私貿易產業鏈,這和西歐的海盜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西方的海盜有伊麗莎白女王頒發的海盜執照,奉旨為賊,日不落帝國能從海盜貿易中獲得暴利,從而完善海軍,進而稱霸世界。


    而同時代的大明王朝的海盜,隻能成為私人的斂財工具,大明是一點好處也撈不到,還在近代落得一個扼殺大航海時代,封殺資本主義萌芽的惡名。


    善待海盜,能稱霸世界,正規的大學從來不這麽給你普及曆史。他們隻會給你描述西方海盜的罪惡史。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耗資巨大,世界上隻有幾個超級大國能負擔的起。


    在那個時代想擁有強大的海軍,巨額軍費要麽從國內搜刮,要麽走海洋貿易當海盜。而前者,勢必會讓國家大亂,民不聊生,隻有後者才是最佳選擇,給海盜活路,還能緩解國內矛盾,又能斂財。


    聊西方的海盜史,有點太遙遠,我們把視角,還是拉到大明王朝吧。


    在大明王朝真的就沒人敢徹底禁海,打擊海盜嗎?


    有,但是這人的下場實在是太慘了。


    明嘉靖年間,東南海盜猖獗。朝廷任命朱紈為右副都禦史,巡撫浙江,兼轄福州、興化、漳州、泉州、建寧五府軍事”,負責打擊海盜及倭寇事宜。


    這朱紈為什麽會當這個官?和沿海豪門望族有關,海盜惹了不該惹的人:餘姚謝氏。


    這謝氏相傳為東晉宰相謝安的後代,乃是名門望族。大明王朝期間,餘姚謝氏前後出了三位內閣輔臣,其中包括弘治、正德兩朝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謝遷這種名動朝野的實權人物。


    這謝氏眼紅江南沿海走私貿易的紅利,也參與了進來,獲利巨大。


    謝氏是地方豪強,在官府和朝廷影響力巨大,給海盜做窩主和提供庇護那是再好不過了,所需商品貨物,地方官府一律提供便利,不敢阻攔。


    這本來是雙方都有暴利的好事情,但是結局實在是悲慘。


    不知道是謝氏是獅子大開口,要了過多的股份,還是想獲得更多的紅利,亦或是分贓不均。盤踞在雙嶼島的海盜上岸,洗劫了謝氏滿門,那叫一個慘,謝氏除了逃得幾個幼兒,基本就沒留下活口。


    這下子,海盜們捅了馬蜂窩。


    謝氏參與走私是不假,但是謝氏在大明王朝那是豪族,士族的代表,門生故吏遍及朝野。此時整個朝廷為此都驚動了。


    一個走私嘛!就是錢那點破事,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還叫做是事嗎?分贓不均,大家可以坐下來,一起談嗎,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如今滅了滿門,誰也保不了你們了,朝廷和皇上那也是要臉的。


    因為這些海盜突破了潛規則,突破了明朝那些士大夫的想象極限,也突破了王朝的底線。刑不上士大夫,何況是滅人滿門。


    朝廷震怒,朱紈赴任,立刻調動福建水師。朱紈此人,據說是家徒四壁,是個大清官,做了十年封疆大吏,家中沒有一畝良田。他就是海瑞那種人,嫉惡如仇。用一句話描述他的性格就是純陽剛直,正是這種性格把他給害了。


    朱紈正是儒家經典中所要著力塑造的那種典型的君子人格,在大明王朝官場的泥石流之中,朱紈可謂是一股不可多得的清流。


    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到了1548年,朱紈率福建水師遠征浙江舟山群島,趁著黑夜登上了雙嶼島。島上的海盜有很多,有中國、小日子、兩隻牙等各國海盜,都被朱紈一網打盡。


    海盜集團的大頭子,說白了也是內地的普通商人,這次也被殺了。俘獲大小海盜頭目百餘人,其他淹死的,被殺的海盜不計其數。朱紈更是放了一把大火,燒了雙嶼島。


    其實事情做到這裏基本就可以了,征服了雙嶼島,殺了海盜頭子,震懾了海盜,既給謝氏報了仇,又給嘉靖皇帝長了臉麵,如果朱紈此時能夠急流勇退,那他朱紈不僅僅是大明的功臣,而且是儒家的典範,清流中的君子,讀書人的楷模,軍界的翹楚。


    豪紳富商一開始支持朱紈打擊海盜,隻不過想朱紈震懾海盜,並不是想趕盡殺絕。隻要海盜遵守潛規則,互不侵犯,大家可以一起發財,豪強大族,富豪官紳,和海盜是可以共存的。


    大家都在海洋走私貿易這個碗裏吃飯,隻要不破壞規則就可以了。


    賺錢嘛!不磕磣。為了賺錢,士族豪紳是可以放下身段和海盜好好談一談的,沒必要兵戎相見。


    但是朱紈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要把海盜趕盡殺絕,這十年間,海盜殺了一批又一批,裏麵有不少都是富豪官紳的子弟,漸漸的沿海官員和豪紳看朱紈的眼光變了。


    有一次朱紈抓了一百多海商,唯恐當地官員阻擾,從中作梗,竟然沒有申報朝廷,將人犯送交刑部審判皇帝勾決,便就地開刀問斬,一時間殺的人頭滾滾。


    這次殺俘,沿海豪門官紳徹底與朱紈決裂。我們讓你打擊海盜,隻不過是讓你震懾海盜,沒讓你趕盡殺絕,這海上的走私貿易我們還得做下去。


    你朱紈玩的太過分了,忍了你十年了。我們得少賺多少錢?朱紈你這不是不懂事嗎?好!我們來教你做人!


    這次被殺的一個張姓走私商人乃是一名推官的親戚,該推官又和當朝禦史周亮是發小。結果禦史周亮聯合兵部尚書翁萬建等聯名上奏彈劾朱紈專權擅殺。


    朝廷開始罷了朱紈的官,令人捉拿進京。朱紈此人性格剛烈,不願意入京受辱,結果服毒自盡了。


    死前留了一段話:言去外夷之盜易,去中國之盜難。去中國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難。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


    懂文言文的,大家細品。


    至此,朱紈冤屈而死,沿海海防全部廢了,再也沒有人輕言打擊海盜了。


    說白了,整個東南沿海上上下下,無論是官員百姓,都靠著海洋走私貿易這個產業鏈活著呢?


    尤其是豪族官紳,富商海盜,獲利最大,你朱紈再清高,再剛烈,再能打,東南幾省的利益集團容不下你了。


    你能打管個屁用?出來混要有勢力,要有背景。


    古人早就把這個道理弄明白了。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禁海十年,且不說這些富豪損失了幾億兩銀子,就連百姓也苦不堪言,以前靠給海盜裝船下貨,一年幹上幾次,就可以養家糊口,並且小有富裕,如今不得不四處乞討。


    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沿海無論是大小豪紳都要朱紈死之而後快。


    聽完海盜劉灰的介紹,朱由檢終於明白這海洋走私貿易是怎麽一迴事了。


    這海洋走私貿易牽涉太多,不是打打海盜就能解決的,如果處理不好,擺不平各方的利益平衡,大明王朝的沿海將永無寧日,大明王朝想借海洋貿易崛起,就是一句空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塞外一片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塞外一片雪並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