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伯在大帝那裏又待了兩天,原因一是糧草輜重要帶多少比較合適,盡管從開平出發沿蒙古高原南下,到西寧不算太遠,700餘裏,雖然不用翻越雪山,但也要穿越祁連山和皋蘭山等不少山嶺;
又帶著這麽多沒有馬匹的民夫,所以行軍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原考慮到西寧後即可自行補充,但出伯認為,如果海都傾兵西寧,以西寧目前不到1萬的駐軍,2天都堅持不了;
如果趕到西寧時,西寧已經失陷,那就隻有在通往川陝的最後關城—海東堅守,而以出伯看來,本來西寧儲備的糧草也根本不夠大軍使用,若是丟失,堅守海東的話,根本別想有什麽糧草補充,所以,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大帝同意增加他的糧草輜重攜帶量。
二是出伯考慮到,萬一西寧失陷,僅靠一座海東關是攔不住海都的大軍的,那麽,如果西寧和海東沒能擋住海都,他會去哪裏呢,出伯的看法是:川峽九路。
因為陝西是年大旱,大帝又征發甚急,早已是人相食了,海都跑到這裏,大軍根本難以存活,而且開平離陝西也不算太遠,大帝的大軍,也可以隨時南下包圍海都。
但川峽九路就不一樣了,這裏素有“天府之國”的稱唿,海都一旦突入到這裏,那比占領河套甚至更劃算,養兵百萬都不在話下。
因此,出伯要求敕令四川行省掃地為兵,集結到成都西北,連接海東,並修築城池,既可隨時出援海東,又可在海東失陷後,形成新的防線,以防海都進一步侵入,出伯同時申請了尚方寶劍,四川行省如有怠命不遵、延誤軍機的,自行省平章事以下,先斬後奏。
在出伯出兵之後,考慮到年關已近,而且各地的兵馬糧食仍在源源不斷到達開平,大帝同意在開平過完新年再出征。
海都是在善州外圍的倉城得知大帝已同意讓出伯帶兵增援西寧的,“出伯,又是出伯”海都在帳中煩躁的踱著步,仰天長歎“我怎麽就沒有這樣一個兒子啊,如果我的兒子中有一個能像出伯這樣,就算要本王馬上去死,本王也甘之如飴”。
良久,大帳中傳來汗王的諭令:前軍帶十天的和幹糧和飲水,明日清晨就要冒雪出發,後續的軍隊、輜重、糧草、牛羊和奴隸,分成3波進發,但最遲不能遲過10日之內。
清晨,寒風唿嘯,天地白茫茫一片,海都率先走出大帳,騎上戰馬“勇士們,我們去雪山上慶祝新年,正好向山神祈禱,來年吉祥如意,女人和牛羊,要多少就能搶多少”。
出伯正率部穿越祁連山,鵝毛大雪打在臉上生疼,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數十米內都看不清人影,前方的路都結冰了,走起來濕滑濕滑,人馬跌跌撞撞的往山上走著,盡管一路之上,凍死的人和牛羊相望於路,出伯還是心急火燎的下令“快,快些,再快些”。
海都生氣的斬殺了一個望雪山而心怯的萬戶,萬戶所部逡巡不前,海都毫不客氣,騎在馬上對著這些部屬大喊道“勇士們,不要做怯弱的鼴鼠,記住,你們是大漠的山鷹,跟我來”說罷下馬,牽著馬向海拔4000多米的主峰走去。
眼見大隊人馬的行軍速度越來越慢,出伯不顧勸阻,冒著狂風暴雪登上一塊大石,大喊道“你們是陛下的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嗎,就這點體力和勇氣,我為你們感到羞恥;
我們隻翻了2座山頭,已經休息了3次,這樣子行軍,還沒到西寧,海都已經打到成都了,你們是害怕嗎”,“不”、“不”,祁連山深處響起雷鳴般的吼聲,“那就跟本王來”出伯說完,騎上戰馬衝在最前。
下雪山時,海都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千辛萬苦運來的3尊迴迴炮,輜重隊伍在上山時,一整個隊的人,全部打滑掉進了深淵,迴迴炮零件撒了一地,據隨軍的色目工匠說,下山後最多能組裝起2尊來;
海都心都在滴血,這幾尊迴迴炮一直是他引以為傲的利器,因轉運艱難,很少拿出來使用,這次曆經艱辛弄來,結果還是掉了一尊,他大怒之下,甚至想要殺殿後的阿泰王,但考慮了一下還是算了,“莫非是長生天的意思”海都喃喃道,隨即又走入風雪中。
走出祁連山,大隊還要翻越皋蘭山,許多人建議出伯,不如讓民夫在前麵探路,萬一濕滑,就用他們的屍骨鋪平上山的路,或者幹脆把他們留在蘭州,不要再前行了,這麽大的風雪,民夫幾乎已經損失一半,剩下的留在蘭州,反正這些人沒有馬匹,帶著也是累贅。
出伯搖了搖頭道“這些人還帶著不少輜重物資,若是前行開路,估計一個都活不了,輜重物資也會全部散落,我們還得留下大隊人馬在這裏撿拾輜重物資;
若是留在蘭州,那這些輜重物資我們能全部帶上嗎,已經凍死了四停的駝畜,我們的戰馬是帶不了這麽多輜重物資的,強行帶的話,一部分將士隻能牽馬行軍,那樣的話,等我們趕到西寧,海都怕是早都到海東了”;
“不可能吧,海都會這麽快”還是有不少人不相信,“唉”出伯長長的歎了口氣,說道“你們是沒跟海都打過交道,本王曾隨故河南王阿術征討海都,深知海都用兵方略;
因為海都在跟朝廷對抗時,一直處於弱勢,所以他用兵向來是奇、快、險,專一以小博大之術,我們在開平的消息,想必海都早已知道,他也會猜到朝廷會察覺他的用兵方向,所以此時,他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飛兵西寧”。
風更緊、雪更急了,出伯望望天,發了下呆,馬上就下令到“還是按原來陣型,出發皋蘭,民夫隨後,如有因民夫凍死導致輜重物資散落的,各萬戶務必派出百戶隊去找尋撿拾迴來;
前麵因民夫凍死損失的輜重物資就算了,現在,都要找人撿迴來,很快你們就會知道,所有物資,對我們都很重要”。
“不到蘭州休整補充嗎”一個副都元帥問道,出伯搖搖頭道“蘭州並無多少物資,隻夠駐軍使用,而且馬上還要帶到瓜州去,我們現在不是修整補充的時候,必須趕快出發”。
“前麵就是日月山,越過這座山,我們就能從西麵直抵西寧城下,汗王”隨海都一起走在最前的高昌王說道“這山不高,風雪小多了,我們離西寧不到50裏了”。
海都難得的露出了笑容“好好,讓大隊歇一陣,讓兒郎們填飽肚子,然後踏過這座小山,神兵天降西寧城”。
“怎麽還有山要翻越”出伯從皋蘭山上下來,有點疑惑,問隨行的一個斥候道,斥候連忙在馬上作揖道“這是一座小山,當地名為達版山,距西寧隻有40裏,翻過去就是西寧的東北麵”。
出伯點點頭,望了望身後蹣跚在風雪中的隊伍,輕輕歎了口氣道“大隊歇一陣吧,吃點東西,然後盡快翻過這座小山,到西寧城內休整補充一下”。
出伯的心情有點複雜,如今所率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隻有餘人,民夫不足,不到20天的時間,人馬隻剩下了,仗還沒開始打呢,出伯苦笑著搖了搖頭,所幸物資輜重基本上都還在,如果打持久戰,那還能堅持一陣,但,海都會打持久戰嗎。
萬一到達西寧時,西寧已經失守,該怎麽辦呢,帶著這人馬退守海東關,也是一個辦法,但是,海都會不會切斷道路呢,而且,海東關雖然險要,但是關城很小,容不下多少兵馬;
而且據說前寬後窄,是先祖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後,宋人唯恐蒙軍從這裏入川,所以把關口改成這樣的,可如今卻剛好要求前窄後寬,才能既擋住海都的大軍入川,又不妨礙四川行省的兵馬來援。
希望西寧城還在吧,出伯隻能祈禱長生天了,海都就算得知消息,也未必能那麽快趕到西寧,畢竟,他的大軍所帶糧草輜重也不少,還要翻越昆侖雪山,出伯在西北5年了,對這裏的山川地形還是大致知道的,盡管像達版山這樣的小山他不太清楚。
海都的大軍第一波已經開始翻越日月山,第二波軍隊也趕到了,第三波和第四波還在後麵。
“出發”出伯一聲令下,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踏上了最後翻越達版山的征途。
此時如果從空中鳥瞰,能看到2支龐大的隊伍正在向西寧城接近,一支從西麵來,隊伍綿延200餘裏,不過中間有幾處斷檔,一支從東北麵過來,隊伍同樣綿延數十裏。
風雪彌天,天地間盡是一股肅殺之氣,西寧城的守護漢軍總管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恐慌和窒息,他趕緊讓人冒著風雪上到城牆上,四處查看有沒什麽大的動靜。
自從海都在西北起兵反叛元廷後,西寧倒是很少經曆刀兵,畢竟這裏是通往傳統漢地的要道,無論海都還是大帝,都不會把這裏再當做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大宋和西夏之間圍繞這座當時被稱作“青唐州”,後又被叫做“靈州”的生死爭奪之地,在蒙元建立後,已經逐漸荒廢了,誰想到,今天,這裏又一次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駐軍總管府雖然有3個萬戶隊,但總兵力隻有不到9000人,還多是甘、涼、善、庭等諸州淘汰下來的老弱漢軍,多年無事,這裏隻當是從四川征發兵卒糧草到西北的一個通道罷了,誰也沒想到,大帝和海都最後的一場血戰,會發生在這裏。
漫天風雪中,西寧城的老鼠,都紛紛冒雪出城,成群結隊,西寧城的豬狗,都發出了令人不安的嚎叫聲。
一場大規模的生死對決,即將在這曆來被稱為“川青鎖鑰”、“海藏咽喉”的千年古城展開。
又帶著這麽多沒有馬匹的民夫,所以行軍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原考慮到西寧後即可自行補充,但出伯認為,如果海都傾兵西寧,以西寧目前不到1萬的駐軍,2天都堅持不了;
如果趕到西寧時,西寧已經失陷,那就隻有在通往川陝的最後關城—海東堅守,而以出伯看來,本來西寧儲備的糧草也根本不夠大軍使用,若是丟失,堅守海東的話,根本別想有什麽糧草補充,所以,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大帝同意增加他的糧草輜重攜帶量。
二是出伯考慮到,萬一西寧失陷,僅靠一座海東關是攔不住海都的大軍的,那麽,如果西寧和海東沒能擋住海都,他會去哪裏呢,出伯的看法是:川峽九路。
因為陝西是年大旱,大帝又征發甚急,早已是人相食了,海都跑到這裏,大軍根本難以存活,而且開平離陝西也不算太遠,大帝的大軍,也可以隨時南下包圍海都。
但川峽九路就不一樣了,這裏素有“天府之國”的稱唿,海都一旦突入到這裏,那比占領河套甚至更劃算,養兵百萬都不在話下。
因此,出伯要求敕令四川行省掃地為兵,集結到成都西北,連接海東,並修築城池,既可隨時出援海東,又可在海東失陷後,形成新的防線,以防海都進一步侵入,出伯同時申請了尚方寶劍,四川行省如有怠命不遵、延誤軍機的,自行省平章事以下,先斬後奏。
在出伯出兵之後,考慮到年關已近,而且各地的兵馬糧食仍在源源不斷到達開平,大帝同意在開平過完新年再出征。
海都是在善州外圍的倉城得知大帝已同意讓出伯帶兵增援西寧的,“出伯,又是出伯”海都在帳中煩躁的踱著步,仰天長歎“我怎麽就沒有這樣一個兒子啊,如果我的兒子中有一個能像出伯這樣,就算要本王馬上去死,本王也甘之如飴”。
良久,大帳中傳來汗王的諭令:前軍帶十天的和幹糧和飲水,明日清晨就要冒雪出發,後續的軍隊、輜重、糧草、牛羊和奴隸,分成3波進發,但最遲不能遲過10日之內。
清晨,寒風唿嘯,天地白茫茫一片,海都率先走出大帳,騎上戰馬“勇士們,我們去雪山上慶祝新年,正好向山神祈禱,來年吉祥如意,女人和牛羊,要多少就能搶多少”。
出伯正率部穿越祁連山,鵝毛大雪打在臉上生疼,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數十米內都看不清人影,前方的路都結冰了,走起來濕滑濕滑,人馬跌跌撞撞的往山上走著,盡管一路之上,凍死的人和牛羊相望於路,出伯還是心急火燎的下令“快,快些,再快些”。
海都生氣的斬殺了一個望雪山而心怯的萬戶,萬戶所部逡巡不前,海都毫不客氣,騎在馬上對著這些部屬大喊道“勇士們,不要做怯弱的鼴鼠,記住,你們是大漠的山鷹,跟我來”說罷下馬,牽著馬向海拔4000多米的主峰走去。
眼見大隊人馬的行軍速度越來越慢,出伯不顧勸阻,冒著狂風暴雪登上一塊大石,大喊道“你們是陛下的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嗎,就這點體力和勇氣,我為你們感到羞恥;
我們隻翻了2座山頭,已經休息了3次,這樣子行軍,還沒到西寧,海都已經打到成都了,你們是害怕嗎”,“不”、“不”,祁連山深處響起雷鳴般的吼聲,“那就跟本王來”出伯說完,騎上戰馬衝在最前。
下雪山時,海都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千辛萬苦運來的3尊迴迴炮,輜重隊伍在上山時,一整個隊的人,全部打滑掉進了深淵,迴迴炮零件撒了一地,據隨軍的色目工匠說,下山後最多能組裝起2尊來;
海都心都在滴血,這幾尊迴迴炮一直是他引以為傲的利器,因轉運艱難,很少拿出來使用,這次曆經艱辛弄來,結果還是掉了一尊,他大怒之下,甚至想要殺殿後的阿泰王,但考慮了一下還是算了,“莫非是長生天的意思”海都喃喃道,隨即又走入風雪中。
走出祁連山,大隊還要翻越皋蘭山,許多人建議出伯,不如讓民夫在前麵探路,萬一濕滑,就用他們的屍骨鋪平上山的路,或者幹脆把他們留在蘭州,不要再前行了,這麽大的風雪,民夫幾乎已經損失一半,剩下的留在蘭州,反正這些人沒有馬匹,帶著也是累贅。
出伯搖了搖頭道“這些人還帶著不少輜重物資,若是前行開路,估計一個都活不了,輜重物資也會全部散落,我們還得留下大隊人馬在這裏撿拾輜重物資;
若是留在蘭州,那這些輜重物資我們能全部帶上嗎,已經凍死了四停的駝畜,我們的戰馬是帶不了這麽多輜重物資的,強行帶的話,一部分將士隻能牽馬行軍,那樣的話,等我們趕到西寧,海都怕是早都到海東了”;
“不可能吧,海都會這麽快”還是有不少人不相信,“唉”出伯長長的歎了口氣,說道“你們是沒跟海都打過交道,本王曾隨故河南王阿術征討海都,深知海都用兵方略;
因為海都在跟朝廷對抗時,一直處於弱勢,所以他用兵向來是奇、快、險,專一以小博大之術,我們在開平的消息,想必海都早已知道,他也會猜到朝廷會察覺他的用兵方向,所以此時,他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飛兵西寧”。
風更緊、雪更急了,出伯望望天,發了下呆,馬上就下令到“還是按原來陣型,出發皋蘭,民夫隨後,如有因民夫凍死導致輜重物資散落的,各萬戶務必派出百戶隊去找尋撿拾迴來;
前麵因民夫凍死損失的輜重物資就算了,現在,都要找人撿迴來,很快你們就會知道,所有物資,對我們都很重要”。
“不到蘭州休整補充嗎”一個副都元帥問道,出伯搖搖頭道“蘭州並無多少物資,隻夠駐軍使用,而且馬上還要帶到瓜州去,我們現在不是修整補充的時候,必須趕快出發”。
“前麵就是日月山,越過這座山,我們就能從西麵直抵西寧城下,汗王”隨海都一起走在最前的高昌王說道“這山不高,風雪小多了,我們離西寧不到50裏了”。
海都難得的露出了笑容“好好,讓大隊歇一陣,讓兒郎們填飽肚子,然後踏過這座小山,神兵天降西寧城”。
“怎麽還有山要翻越”出伯從皋蘭山上下來,有點疑惑,問隨行的一個斥候道,斥候連忙在馬上作揖道“這是一座小山,當地名為達版山,距西寧隻有40裏,翻過去就是西寧的東北麵”。
出伯點點頭,望了望身後蹣跚在風雪中的隊伍,輕輕歎了口氣道“大隊歇一陣吧,吃點東西,然後盡快翻過這座小山,到西寧城內休整補充一下”。
出伯的心情有點複雜,如今所率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隻有餘人,民夫不足,不到20天的時間,人馬隻剩下了,仗還沒開始打呢,出伯苦笑著搖了搖頭,所幸物資輜重基本上都還在,如果打持久戰,那還能堅持一陣,但,海都會打持久戰嗎。
萬一到達西寧時,西寧已經失守,該怎麽辦呢,帶著這人馬退守海東關,也是一個辦法,但是,海都會不會切斷道路呢,而且,海東關雖然險要,但是關城很小,容不下多少兵馬;
而且據說前寬後窄,是先祖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後,宋人唯恐蒙軍從這裏入川,所以把關口改成這樣的,可如今卻剛好要求前窄後寬,才能既擋住海都的大軍入川,又不妨礙四川行省的兵馬來援。
希望西寧城還在吧,出伯隻能祈禱長生天了,海都就算得知消息,也未必能那麽快趕到西寧,畢竟,他的大軍所帶糧草輜重也不少,還要翻越昆侖雪山,出伯在西北5年了,對這裏的山川地形還是大致知道的,盡管像達版山這樣的小山他不太清楚。
海都的大軍第一波已經開始翻越日月山,第二波軍隊也趕到了,第三波和第四波還在後麵。
“出發”出伯一聲令下,侍衛親軍和探馬赤軍踏上了最後翻越達版山的征途。
此時如果從空中鳥瞰,能看到2支龐大的隊伍正在向西寧城接近,一支從西麵來,隊伍綿延200餘裏,不過中間有幾處斷檔,一支從東北麵過來,隊伍同樣綿延數十裏。
風雪彌天,天地間盡是一股肅殺之氣,西寧城的守護漢軍總管感到一股莫名其妙的恐慌和窒息,他趕緊讓人冒著風雪上到城牆上,四處查看有沒什麽大的動靜。
自從海都在西北起兵反叛元廷後,西寧倒是很少經曆刀兵,畢竟這裏是通往傳統漢地的要道,無論海都還是大帝,都不會把這裏再當做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大宋和西夏之間圍繞這座當時被稱作“青唐州”,後又被叫做“靈州”的生死爭奪之地,在蒙元建立後,已經逐漸荒廢了,誰想到,今天,這裏又一次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駐軍總管府雖然有3個萬戶隊,但總兵力隻有不到9000人,還多是甘、涼、善、庭等諸州淘汰下來的老弱漢軍,多年無事,這裏隻當是從四川征發兵卒糧草到西北的一個通道罷了,誰也沒想到,大帝和海都最後的一場血戰,會發生在這裏。
漫天風雪中,西寧城的老鼠,都紛紛冒雪出城,成群結隊,西寧城的豬狗,都發出了令人不安的嚎叫聲。
一場大規模的生死對決,即將在這曆來被稱為“川青鎖鑰”、“海藏咽喉”的千年古城展開。